计算机应用技术名称解释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名词解释大全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统一的用户接口,控制和调度程序运行,并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2. 硬件(Hardware)计算机的物理部分被称为硬件,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 软件(Software)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集合被称为软件。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别。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处理器和设备驱动程序等;应用软件用于完成特定任务,如文字处理、图形设计和游戏等。
4. 网络(Network)网络是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通信系统,通过网络,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常见的网络类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5.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它可以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和访问数据,支持数据的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6. 编程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标识符和规则的集合。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每种编程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和语义。
7.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它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
8.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的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互和体验。
通过穿戴式设备、手柄或传感器,用户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
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研究和开发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的科学与工程。
它涉及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技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指将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娱乐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对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是一种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工程设计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帮助工程师进行产品设计、模拟、优化和分析。
相比传统的手工绘图,CAD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效果。
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CAD技术已成为一个必备的工具。
二、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业务流及决策流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
它通过搭建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流过程的监控和优化,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和分析。
信息系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形成一个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它不仅可以提供高效的信息传输和共享,还可以支持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创新的业务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开发智能机器,使其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人工智能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总结: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应用技术名词解释__02316

1.计算机的特点:(1)计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搞(3)记忆能力强(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自动执行程序(6)可靠性高,通用性强2.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过程控制、人工智能3.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简称ALU,是计算机用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存储器:控制器:控制器一般是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读取指令并执行指令。
控制器和运算器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统称二者为中央处单元或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1)计算机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3)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工作,程序由指令和数据组成。
5.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
先编制程序,通过输入设备把程序送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保存起来,即程序存储,然后执行程序。
根据冯诺依曼设计的思想,计算机能自动执行程序,而执行程序其实就是逐条执行命令,没每条指令的执行又可分四个基本操作:去除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未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6.CPU:是中央处理器的英文缩写,是运算器与控制路两者的统称。
7.内存:又称为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件制成。
按其存储信息原理和功能又分为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简称RAM,其特点是,在计算机加电正常工作时,既可以从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信息,但只要计算机一断电,RAM中的信息便会丢失。
所以,RAM是一种必须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才能使用的可读写的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ROM与RAM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只能从中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因此称为只读存储器;二是ROM中的信息不会因计算机断电而丢失。
8.外存:主要作为一种辅助存储设备使用。
计算机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计算机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1. CPU (中央处理器) - 是一种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逻辑操作。
2.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 是一种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内存设备,被计算机用于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3. 硬盘驱动器 - 是计算机中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设备,通过磁盘存储技术将数据保存在可移动或固定的磁盘上。
4. 操作系统 - 是计算机上控制和管理硬件资源以及文件系统的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OS和Linux。
5. 编程语言 - 是计算机和人类之间进行通信和指令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Java、Python和C++。
6. 数据库 - 是用于存储和管理结构化数据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和检索大量的数据。
7. 网络 - 是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连接体系。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和HTTP。
8. 算法 - 是解决问题或执行特定任务的步骤序列。
算法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核心。
9. 数据结构 - 是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数组、链表和树。
10. GUI (图形用户界面) - 是一种通过图形和图像来显示和操
作计算机程序的用户界面。
与命令行界面相比,GUI更易于使用和理解。
11.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是一组定义了不同软件组件之间
交互规则的接口。
API允许不同的软件之间进行互操作性。
12. 管道(Pipe) - 是一种在操作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的通道,用于把一个进程的输出传递给另一个进程的输入。
计算机应用技术名词解释

计算机应用技术名词解释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名词是在这个领域内,用来描述和说明具体概念、操作和功能等的专业术语。
下面将对几个常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名词进行解释。
一、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能够通过定义数据结构、编制数据字典以及实现数据的存取、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和SQL Server等。
二、网站开发(Website Development)网站开发是指通过使用网页设计、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等技术,创建和维护一个网站的过程。
网站开发包括网页布局设计、网站功能实现、数据交互与存储等方面。
常见的网站开发技术有HTML、CSS、JavaScript和PHP等。
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模拟和实现人类的智能行为。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包括语音助手、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等。
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网络提供各种计算资源和服务。
云计算可以实现按需分配和共享计算资源,提供存储、计算和服务等功能。
常见的云计算平台有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AWS),微软云服务(Microsoft Azure)和谷歌云计算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等。
五、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用于记录交易信息和数据。
它通过将交易信息按照时间顺序链接起来,并使用密码学方法进行验证和保护,确保交易数据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名词解释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活动中,用于提供管理者所需的信息来辅助他们做出决策的系统。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计算机应用名词,下面我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1.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用来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集合。
它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包含了不同的数据字段和记录。
数据库能够高效地存储和检索大量的数据,并能够支持多用户的共享访问和数据的完整性保证。
2. 网络(Network)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互连起来,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通过使用传输媒介和相关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3. 服务器(Server)服务器是一种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它能够接收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提供数据存储、共享、计算等服务。
服务器通常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4.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它基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弹性地分配和释放资源,提供高效、可靠和可扩展的计算能力。
5. 虚拟化(Virtualization)虚拟化是一种将计算机资源进行抽象和分隔的技术。
它能够将一台物理计算机划分为多个虚拟环境,每个虚拟环境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虚拟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化管理和提高安全性。
6. 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和干扰的能力。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措施,以确保计算机系统和用户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保护。
7.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简称HCI)人机交互是研究计算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计算机应用的专业名词解释

计算机应用的专业名词解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专业名词,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概念和技术。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技术。
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使计算机能够展现出智能行为和决策能力。
通过利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知识推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人工智能应用广泛,包括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和智能机器人等。
2.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它基于虚拟化技术,通过将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和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使用户无需拥有实际的物理设备,即可使用计算资源和服务。
云计算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大型企业和个人用户进行计算资源共享和部署的理想选择。
3.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通过应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可用于发现数据中的规律、趋势和模式。
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市场营销、金融风险评估和医疗诊断等。
4.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使用户能够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
借助虚拟现实设备,如头盔和手柄等,用户可以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应用广泛,包括游戏、培训模拟和医学实践等。
5.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计算机算法来实现自动学习的技术。
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根据已有数据进行自适应学习,并做出预测和决策。
机器学习在垃圾邮件过滤、推荐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6.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物联网是指各种物理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相互连接,实现智能化通信和数据交互的网络。
电脑技术中的常见术语解析和解释

电脑技术中的常见术语解析和解释电脑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电脑技术中的术语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电脑技术术语进行解析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脑技术。
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文件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等,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并协调各个软件程序的运行。
2. 硬件(Hardware)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它们通过操作系统和软件来完成各种任务。
3. 软件(Software)软件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
应用软件则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发的各种工具和应用程序,例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4. 网络(Network)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通信的系统。
常见的网络类型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等。
通过网络,用户可以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共享资源和进行远程通信。
5.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用户信息、产品信息等。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6. 编程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C++、Java和Python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语法和特性,用于实现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
7.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计算机应用基础【名词解释】1. 服务器:一种可供网络用户共享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一般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丰富的外部设备,其上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较高的运行速度。
服务器上的资源可供网络用户共享。
2. 工作站:一种介于PC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型机,通常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和大容量存储器,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网络通信能力,有大型机或小型机的多任务和多用户能力,同时兼有微型机操作便利和人机界面友好的特点。
3. 人工智能(AI):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演绎推理和采取决策的思维过程,是计算机在模拟人的智能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主要方法是在计算机中存储一些定理和推理规则,还有经验性只是,然后设计程序,让计算机根据这些知识、定理和推理规则自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前沿学科,主要应用领域有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医疗诊断、人工神经网络等。
4. 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数逻辑部件,简称ALU,是计算机用来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5. 存储器:计算机中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程序中的指令总是被送到控制器解释执行,数据则总是被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
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质存取指令和数据的装置。
6.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的作用就是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
控制器一般是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读取指令并执行指令。
7. 指令: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一条指令通常有两个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其中操作码指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的类型或性质,如取数、做加法或输出数据等。
操作数指操作对象或所在的单元地址,操作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地址码。
8. 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及寄存器等组成,它起到控制整个微型计算机工作的作用,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如今在微机中,CPU被集成在一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这种芯片称为微处理器。
因此,通常把微机中的CPU称为微处理器。
9. 内存:又称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所需要的信息,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
内存按其存储信息的原理和功能又可分为两类: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10. 外存:内存的延伸,主要作为一种辅助存储设备使用。
通常外存都被用来存放一些暂时不用而又需长期保存的程序或数据,当CPU需要执行外存中的程序或处理外存中的数据时,必须现将其调入内存RAM中,然后才能被CPU执行和处理。
所以,外存实际上是一种输入/输出设备。
微型机上常用的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等。
11. 随机存储器(简称RAM):是计算机的主存,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内存容量就是指RAM存储器的容量,其特点是:在计算机加电正常工作时,既可以从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信息,但只要计算机一断电,RAM中的信息变回丢失。
所以,RAM是一种必须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才能使用的可读可写的存储器。
12.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ROM与RAM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只能从中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因此称为只读存储器;二是ROM中的信息不会因为计算机断电而丢失,也就是说,ROM中的信息一旦写入便可长期保存供读取使用。
因此,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
13. 内存容量:指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内存总字节数,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内存容量越大,容纳的程序和数据量就越多,运行速度就越快,处理能力就越强。
14. 总线:一组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
在计算机中,各个有关联的部件不是单独地使用导线一一连接起来,二是都链接到总线上,这样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关系就变成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也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联。
15. PCI:即外围元件互联。
它是一种32位的高性能的局部总线,可扩展到64位,与ISA总线兼容。
PCI总线是当前最流行的总线之一,已经成为Intel即插即用(PnP)规范的典范。
PCI总线广泛用在高性能微机主板上,现在的微机和服务器大多采用PCI总线。
16. BIOS芯片:BIOS是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内容被集成在主板的一块特殊芯片中,该芯片因此被称为BIOS芯片,主要保存着有关系统的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即驱动键盘、显示器、鼠标、磁盘、打印机等设备工作的程序)、系统信息设置程序、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
17. 应用软件:除了系统软件之外的所有软件,是由计算机生产厂家或软件公司为支持某一应用领域、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专门研制的应用程序。
18. 系统软件: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是计算机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般由计算机生产厂家或由软件开发人员研制,一般与具体的应用无关,可确保应用软件能够正常运行,也可以为用户开发具体的应用程序提供必不可少的开发平台。
19. 字节:来自英文Byte,简记为B,音译为“拜特”。
通常将8个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存储单元,称为1个字节。
字节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内部,数据传送也是按字节的倍数存储的。
20. 位:音译为“比特”。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的记忆单元称为1个二进制位,简称“位”。
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通常用一个bit来表示一个开关量,例如1代表“开关闭合”,0代表“开关断开”。
21. ASCII码:目前计算机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之一。
ASCII是英文“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缩写,意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采纳,作为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用七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由于27=128,所以共有128种不同组合,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其中包括:数码0~9,26个大些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以及各种运算符号、标点符号及控制字符等。
22. 主机:在硬件系统中,CPU、内存和连接输入输出装置的借口统称为主机。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通常被制作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将其称为主机板,简称主板。
23. I/0接口: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
24. 地址:在微型计算机中,整个内存通常被划分成很多的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可存放8位二进制数,要执行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就是被存放在这些存储单元中。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该存储单元的地址。
按地址访问存储单元就能准确读取其中的内容。
这就如同宾馆中的每个房间都有唯一的房间号一样,按房间号就能找到住在该房间的人。
CPU能够访问的最大寻址范围与CPU的地址总线的根数有关。
若CPU的地址总线有32根,则寻址范围为0~232-1。
25.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它的工作速度比一般内存快的多。
设置高速缓冲存储器就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RAM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26. 主频:指CPU的时钟频率,即CPU在单位时间(秒)内发出的脉冲数,其度量单位一般为Mhz 或Ghz。
主频是衡量PC机运行速度的主要参数,主频越高,执行一条指令的单位时间就越短,速度就越快。
27. 字长: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它通常是取字节数的整数倍。
子尝试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与CPU内部的寄存器、运算器的位数、系统总线的指令宽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清晰度就越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也越快。
28. 运算速度:指计算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它取决于指令的执行时间。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29. 多媒体技术:指能够交互式地综合处理多种不同的感觉媒体(多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说把一种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表现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技术。
30.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第二条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作了严格定义: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器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2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2000【名词解释】1. 桌面:是在启动Windows 2000时,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区域。
它是Windows 提供给用户操作计算机的平台,Windows的操作都是在说面上进行的。
2. 窗口:是屏幕上的一些矩形区域,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界面。
窗口可以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图标,也可以放大到整个屏幕。
3. 活动窗口:即当前的工作窗口,又称当前窗口。
在有多个打开的窗口时,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它就是位于最上层,不为其他窗口遮掩的那个窗口。
4. 图标:是代表诸如文档、文件夹或程序等文件的小图片。
例如,用一个“垃圾桶”图片代表“回收站”程序。
5. 快捷键:又称组合键,指再按住某键的同时再按其他键,一般用来实现特殊场合的方便操作。
6. 对话框:是Windows和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界面。
7. 菜单:是可供选择的命令项目列表。
8. 工具栏:由一组相关的图标按钮组成,可以用鼠标单击某个按钮来激活对应的某一项菜单命令中的相应功能。
9. 回收站:硬盘上的一块特殊区域,用来存储已删除的文件、文件夹或Web页,直到清空为止。
用户从硬盘删除任意这些项目时,Windows 2000会将其放到回收站,用户可以把“回收站”中的项目恢复到其再系统中原来的位置。
10. 快捷方式:是到计算机或网络上的任何可访问的项目(如程序、文件、文件夹、磁盘驱动器或另一台计算机)的链接。
快捷方式可放置在各个位置,如桌面上、“开始”菜单上或特定文件夹中。
11. 默认值:又称缺省值,是指未经用户设置而由计算机系统事先已设置好的参数值。
在Windows系统中,很多选项都有默认值。
12. 选项卡:是将某一类功能在对话框中以卡片的形式出现,一个对话框往往有多个卡片,层叠放置,点击代表该类功能的卡片,该卡片就会翻到最上面,卡片上有该类子功能的详细分类。
13. 选中:又称选定,是指在一个项目上作标记,以便在该项目上执行随后的操作或命令。
14. 选择:在Windows中是指用键盘或鼠标确定一个可以引发一个动作的项目。
15. 文件:指被赋予名字并存储在磁盘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