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伴我成长
弟子规小故事伴我成长

弟子规小故事伴我成长廉州小学四(5)班李荣协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使我懂得了父亲平日对我那样的严格要求是对我爱的表现,我再也不怨恨父亲了。
下面就给你们介绍我学习《弟子规》时知道的小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故事:《慈爱的严父》宋朝时,有一位抗金名将岳飞,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年幼时,家境贫寒。
日子虽然艰苦难过,但岳母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
没有纸和笔,岳母做了一个沙盘,让儿子在上面用树枝写字。
为了让儿子学到真功夫,岳母把儿子送到著名的武术家周桐那里学武艺。
更为了让岳飞忠于祖国,她毅然地在岳飞的后背,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让他效忠于国家。
……一转眼,岳飞的五个儿子也长大了,做为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虽然很疼爱孩子,但他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在平时,只让他们穿麻布衣,不穿丝绸,只吃麦面蔬菜,禁酒肉。
还让他们在军营里接受训练,掌握本领,并教育他们“精忠爱国”。
长子叫岳云,他十二岁就是一名小军士了,岳飞要求他刻苦训练,做一个好榜样。
岳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一名武功高强、英勇善战的小将。
有一次,金兵围困了岳家军,岳飞命令岳云率领骑兵冲进金兵的包围圈,并严厉地说:“不胜,先斩你!”岳云不负父望,以少击众,苦战了数十个回合,最后杀退了金兵,赢得了胜利。
由于岳云打仗时冲锋在前,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个个士气高涨,以一当十。
金兵只要听见有岳家兵杀来,便心惊胆战,仓皇逃窜。
岳飞治军历来赏罚分明,但对儿子却有功不赏,有过必罚。
在这种严以律子的精神中,包含着多少深厚的慈父之爱啊!。
化学伴我成长的故事

化学伴我成长的故事
从小,我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
为什么草是绿的,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有些东西能燃烧,而有些却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的答案渐渐明晰,而引领我找到这些答案的,正是化学这门神奇的科学。
我记得我的初中化学老师,她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着化学的种种奇迹。
在她的课上,我第一次亲手进行了化学实验。
当我将两种无色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它们突然变色并放出热量,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化学的魅力所吸引。
化学让我了解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这些微小的粒子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我开始意识到,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验室里的实验,它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在高中,我对化学的热情有增无减。
我参加了化学竞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探讨化学的奥秘。
那些日子,我沉浸在化学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每一次解决一个难题,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大学时,我选择了化学专业,希望更深入地研究这门科学。
我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各个分支,对化学的理解越来越深。
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项目,探索未知的化学领域。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化学工作者。
我每天都在实验室里与各种化学物质打交道,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反应。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当我取得一点进展,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化学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
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探索世界的奥秘,还让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化学将继续陪伴我前行,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故事伴我成长作文

故事伴我成长作文故事伴我成长作文(通用6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故事伴我成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伴我成长作文篇1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听经典故事,有《孔融让梨》、《逐路之战》、《孟邵阳勤学》……这些历史故事就像有着超强魔法,深深吸引了我。
但是最让我惭愧的还是读了《黄香温席》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黄香五岁时妈妈去世,他对父亲非常孝顺,在酷暑为父亲赶蚊虫,严冬寒日,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褥,让父亲睡觉时感到温暖。
想了想黄香,再看看自己,我也九岁了,可我对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做的呢?只要爸爸妈妈有一点不顺我意,我就生气对他们大声呼喝。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想吃冷饮,爸爸不让我吃,我对爸爸大吼一声:“滚”。
气得爸爸双手直抖。
学完这个故事,我觉得这样对爸爸妈妈太不应该了。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地工作,尽量让我吃好穿好,而我觉得不高兴,就乱发脾气,怎么对得起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呢?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读经典故事读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优秀品质,正如一位名人所说:“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经典故事是我的好老师,我将继续读经典,在经典故事中茁壮成长。
故事伴我成长作文篇2刚上学的时候,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看书,可是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都垒成山了。
每当我看书的时候都会很烦,妈妈让我读书的时候,有时我会看漫画,有时我会戴着耳机听MP3,还有时玩玩具,总之我是不会认真看书的。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使我爱上了读书,也让我知道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记得那是一个暑假,一天早晨妈妈出去买菜,出门前告诉我读完一本书,妈妈走后,我看了一会,书还有三章没有看完,心想我去玩会电脑,等妈妈回来我就假装读到了最后几句。
于是我打开电脑和空调,高兴的玩起了游戏,过了一会我心里想,不能骗人,所以我把电脑关了,开始认认真真地读起书来。
经典故事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稿子

经典故事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稿子【导言】经典故事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们通过各种寓言、童话和传说跨越时空,不仅娱乐人们,更能传达人生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与经典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些独特而难忘的瞬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经典故事给我带来的影响,并分享一些我个人对这些故事的观点和理解。
【篇章一:经典故事的魅力】1. 经典故事的定义和特点经典故事通常是那些被多代人传诵并具有普世价值的作品。
它们通过文学、口述或其他方式传播,并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文化认知中。
2. 经典故事对我成长的影响某个傍晚,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给我讲了《小王子》这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带领我走进一个纯粹而诗意的世界。
我从中汲取到关于友谊、梦想和成长的智慧,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
除了《小王子》,《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故事也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它们教会了我关于爱情、家庭、友情和责任的道理,同时也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培养了我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3. 经典故事的智慧与价值观经典故事隐藏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这些智慧和价值观超越了故事本身,成为了我们的人生导航。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抗天庭的勇敢精神,激发了许多读者对于个人自由和正义的追求;《红楼梦》中对于宿命和人性的思考,引发了无数人对于情感与自我认同的深思。
【篇章二:讲故事比赛中的经典】1. 讲故事比赛的流行讲故事比赛近年来逐渐兴起,它们鼓励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故事来传达信息和触动情感。
这种比赛形式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更促进了沟通和理解。
2. 一些经典故事的比赛参赛作品在一个讲故事比赛中,经典故事经常成为参赛作品的主旋律。
有人通过重新演绎或改编经典故事来传递个人的理解和观点,也有人通过讲述自己与经典故事相伴的成长故事,表达对这些故事的深情款款。
3. 经典故事在讲故事比赛中的价值参与经典故事的讲述不仅让人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更能够激发他们对人生的反思。
宪法伴我成长小故事

宪法伴我成长小故事
以下是一个关于宪法伴我成长的小故事: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接触到了宪法。
当时,我只是觉得宪法是一部非常复杂的法律,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开始逐渐了解宪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讲述了一个名叫张亮的男孩的故事。
张亮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但他却因为一桩案件而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焦点。
这个案件的起因是张亮在一家工厂工作时,被机器砸断了腿。
原本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故,但工厂老板却拒绝赔偿张亮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并且还试图掩盖事实真相。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宪法的思考。
通过这则新闻报道,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宪法的权威性和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性。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武器。
如果有人侵犯了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通过宪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同时,我也明白了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认真学习和贯彻宪法,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宪法一直伴随着我。
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更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学习和遵守宪法,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
盛!。
五年级成长作文:故事伴我成长

五年级成长作文:故事伴我成长故事伴我成长我是一个爱读故事的孩子,从小到大,故事一直是我的陪伴和启蒙老师。
每个晚上,我总是期待着妈妈为我讲故事,她的声音温柔动听,让我陶醉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
妈妈常常告诉我,故事里蕴含着智慧和道理,它们能够引导我成长,培养我的品格和品质。
无论是童话、寓言还是经典名著,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和成长。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的故事是《小红帽》。
每当妈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靠在她的身边,紧紧地盯着她。
我喜欢小红帽那顽皮的性格,以及她与大灰狼的斗智斗勇。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如何避免陷入险境,如何勇敢应对危机。
小红帽与奶奶的关系也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爱是无私的,不论发生什么,都会默默守护着我们。
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了寓言故事,比如《老鼠嫁女》和《两只老虎》。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老鼠嫁女》告诉我,无论外表如何,内在的美丽才是最重要的,而《两只老虎》则是教导我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困难。
这些寓言不仅开阔了我的思维,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一些经典名著,比如《小王子》和《格林童话》。
《小王子》里的小王子和狐狸的友情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狐狸说:“你对我来说什么都不一样了,现在,你只是一个你自己所独一无二的存在。
你可以使我想起阳光和绿树,也可以使我伤心。
为了你,我会成为一只与众不同的狐狸。
”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贵,也懂得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一个故事都教会了我如何在生活中取得胜利,如何在面对挑战时坚定不移。
如今,我已经进入了五年级,阅读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了。
那些陪伴我成长的故事依然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故事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它们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如何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我相信,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故事仍然会伴随着我,给我指引和帮助。
经典故事伴我成长演讲稿

经典故事伴我成长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经典故事伴我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些特殊而珍贵的瞬间,而对我而言,这些瞬间很大一部分是由一些经典故事塑造的。
在我童年的时候,父母常常为我讲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
其中有一则《勇敢的小狮子》深深地影响了我。
故事讲述了一只年轻的小狮子,他在面对困难和恐惧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去面对。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时要勇敢,不要轻易放弃。
这个教训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在学业和生活中都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另一个深刻的经典故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苦的小女孩,在严寒的冬夜里卖火柴,最终因为寒冷而离世。
尽管故事悲伤,但它给予了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我明白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面临着困境,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且乐于助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经典故事《坚持不懈的乌龟与疾风的兔子》也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速度有多快,坚持努力才是最终的胜利之道。
这个故事教导我要保持恒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目标。
在成长的路上,这些经典故事如同一盏明灯,为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它们教给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善良的品性和对生活的感激之心。
我相信,正是这些经典故事的陪伴,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和有爱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汲取经典故事的力量,以它们为榜样,不断超越自己,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伴我成长作文10篇

红色故事伴我成长作文10篇红色故事伴我成长(作文10篇)红色故事伴我成长作文(一):每一天晚上睡觉前,我总爱听故事或读故事。
妈妈特地为我买了很多故事书,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告诉我此刻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抗日英雄王二小》舍身与敌人周旋,多么令人敬佩;《人民英雄董存瑞》冲锋陷阵,取得革命的胜利;《刘胡兰》视死如归,让人肃然起敬;《宁死不屈的夏明翰》就义时的大义凛然……一段故事就是一段历史,一位英雄就是一支可歌可泣的赞歌。
记得有个叫《丰碑》的故事。
讲了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大雪似乎要吞没这支军队,将军的马已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在前开路,忽然队伍停了下来,有人说:“前面有人冻死了”。
将军一听,快步走去,看见前面一个老战士,靠在树干旁一动也不动,将军一看,脸神严肃了起来,说:“叫军需长来。
”后边有人告诉他,他就是军需长,将军愣住了,脱下帽子,行了个军礼,最终,雪把军需长埋了,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我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触很深。
这个军需长为了让别人穿的暖,吃得饱,自我却只穿着一件单衣。
这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告诉我们要懂的帮忙别人,要为他人着想,在别人集训帮忙的时候,尽自我的所能去帮忙他人。
上个星期二中午,张教师给我们默写,要求用钢笔默写。
可就在这时,陶然着急地找着钢笔,嘴里还嘀咕着:“哎呀,必须是忘带了,怎样办呢”我想:我不是带了两支钢笔吗,何不借给她一支可是这是姨妈送我的十岁生日礼物,我带在身边是为了以防万一。
到底借不借呢这时,军需长那座丰碑在我脑海中晃过。
对,军需张为了其他战士能够牺牲自我的生命,那么这支钢笔在这个时候能帮忙别人,它的作用岂不是大很多“给,陶然。
你快写吧!”我把崭新的钢笔递给陶然。
她接过笔,感激地笑了笑,我也笑了。
真的感激这个故事,让我品尝到了帮忙他人的欢乐。
红色经典故事,就是一盏明灯,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携手经典,是自我的人生变得更加灿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莒县第三实验小学三年六班课外活动用书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些赞颂名人、教育他人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的确,经典的故事除了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还能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
故事伴我们成长!有了好的故事,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生动活泼的动画效果,比起我们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这真的是一种幸福。
否则,也催生不出玩弹弓、和泥巴、藏猫猫这些乏味的玩具、游戏却玩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了。
与其说给学生讲故事,不如说和学生一起学故事,一起重温那些失去的遥远的如今又姑且说可以追寻回来的本该绚烂多彩却是那么苍白乏味的岁月。
时代造就人生,人生创造生活,生活发生故事,故事伴随人生。
让我们采撷故事,装点人生。
或回味、或批判、或憧憬、或悲伤、或警示。
这都是故事!赵学祝2013年2月目录1、《深山藏古寺》 (5)2、画“声” (6)3、踏花归来马蹄香 (8)4、等闲识得东风面,春归燕子入诗来 (10)5、赏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11)1、深山藏古寺宋朝皇帝宋徽宗酷爱绘画艺术,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而且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为了让一些优秀的画师集中作画,他在京城设立了一个画院。
有时,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出了一道题:“深山藏古寺”,要求前来应考的画生照题作画。
画生们的画交上来后,宋徽宗当着群臣的面评画。
看着一张张的画卷,他眉头不展,只是摇头。
原来,有的画面是,一座古寺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画面是,古寺的顶角在高山密林中露出……总之,画面上都能看见古寺。
宋徽宗对群臣:“众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些画,画功不错,技巧也娴熟,可惜的是,这些画生连题意都没理解。
这哪里是深山藏古寺,分明是深山露古寺嘛。
”群臣觉得宋徽宗说得很有道理,齐声赞扬:“皇上明鉴,评得极是”。
宋徽宗边说边继续一张一张地翻动着画卷。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啊!”满脸露出惊喜之色。
他左手捋着短须,右手拿着画,边看边大声赞道:“好画!好画!切中题意,构思巧妙,此画终于把古寺藏住了。
”只见这张画面上,山峦起伏,一条曲折的蜿蜒山路一直伸到山脚下,一股溪水从山脚下流过,一个老和尚正在溪水边挑水。
整个画面简洁流畅,给人耳目一新一感觉。
宋徽宗高兴地把这幅画的作者列为第一名。
2、画“声”——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
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
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
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
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
据说这是老舍出题,有好多画家参与,最后公认齐白石的最好。
为什么呢?原来,欣赏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作品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
具体来说,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我们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他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所以说,没有青蛙就没有蝌蚪,换句话说,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3、踏花归来马蹄香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
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
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
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
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
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
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
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
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
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
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
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
这张画被评为最佳。
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
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
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
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
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
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
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
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4、等闲识得东风面,春归燕子入诗来。
燕子的诗谜赋得檐燕【唐】皇甫冉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含有燕子的诗句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白居易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岑参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杜甫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方干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应自怨黄昏。
——韩偓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韩偓鱼儿悬宝剑,燕子合金瓯。
——李商隐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李商隐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李绅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孟浩然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刘禹锡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
——齐己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苏颋桃花飘岫幌,燕子语松关。
——欧阳玭石头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长苔。
——殷尧藩真珠帘断蝙蝠飞,燕子巢空萤火入。
——元稹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
——张谔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皇甫冉5、《秋夜独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
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
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
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
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
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
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
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
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
从情入理,以情证理。
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