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包括体育健身、运动竞技以及体育教育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展开,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1. 锻炼和培养专业技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专业的体育理论和技能,熟悉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培养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2. 提高社会体育服务质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体育服务的质量。

他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体育教学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健身和运动竞技,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3. 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们可以担任体育设施管理、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赛事策划等职务,推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1. 培养专业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他们应该熟悉体育科学知识、了解运动生理学、掌握体育训练方法、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等。

2. 培养领导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

他们应该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推进体育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培养创新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对体育事业的新理念、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引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1. 体育理论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等。

高校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高校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学 术 论 坛21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7.26.214高校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途径研究①李国玲1.2(1.齐鲁工业大学体育与文化产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3;2.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失衡、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共融、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深度融合等途径。

关键词: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服务人才 培养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b)-0214-02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把“健康中国”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体育改革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纲要》的提出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是高校培养全民健身服务人才的重要依据。

全民健身服务人才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者,其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民健身的科学导向性。

因此,立足“全民健康”的角度,认清高校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找出培养途径,加大高校全民健身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实现高校体育教育输出与社会体育服务人才需求的互联互通,对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培养符合“健康中国”发展要求的服务人才、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实现“中国梦,健康梦”意义重大。

1 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关系1.1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探析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探析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探析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体育活动形式。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关注体育,社会体育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一、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一直是一个存在问题的领域。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建设不平衡。

各地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能力、质量不平衡,地域间存在巨大差异。

2. 培养方式单一。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局限于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训机构较少。

3. 培养缺乏针对性。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缺乏市场意识,在培养职业体育教练、中高水平教练员等人才时存在追逐热点的情况。

4. 培养质量不高。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阻碍了社会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导致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二、社会体育人才培训的解决途径1. 加强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

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规模适当的社会体育教练员队伍,与地方专业体育教练员队伍相结合,实施协同育人。

2. 建立通用认证系统。

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训的标准化认证机制,加强对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推进社会体育人才的专门化培训和考核。

3. 优化培训方式。

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应逐步从“传授知识”向“一体化培训”转变,采用多样化、综合化的培养方式,加强模拟实践、与行业对接的培训。

4.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关键在于教练员,要对教练员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市场适应能力,让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更有保障。

三、总结针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加强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建立通用认证系统、优化培训方式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等具体的解决途径。

同时,我们也强调,社会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市场意识,需要综合素质,需要与社会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背景下,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第34卷 第5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5 2020年10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 2020·227·“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①武传澍 李德基 尹国志(延边体育运动学校,吉林 延吉 133002)(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延吉市第四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摘 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社会对高素质体育指导员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体育类职业院校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延边体育运动学校积极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构建“应用型、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知识面宽,应用性强,专业化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定位人才素质结构、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双素质型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有效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5-0227-04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参与者、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健身技能的指导者、科学健身的宣传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需要一支“一专多能、文武兼备”的复合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

为此,延边体育运动学校加快转型发展,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应用型、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探索了新的道路。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的背景下,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体育健身活动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1]。

我国深入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路径研究

我国深入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路径研究

我国深入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路径研究一、引言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体育普及推广、体育基本功培训和体育竞技能力提升等多个领域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数量不足,而且从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这给我国体育普及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深入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途径、培训模式、认证标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二、培养途径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两种形式。

学校教育是指利用学校教育资源,通过体育专业院校进行培训。

在这种培养途径下,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学习体育理论和实践技能,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而社会培训则是指通过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开展的短期培训班或者系统的职业培训项目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这种培养途径相对于学校教育更加灵活,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针对培养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需要加大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专业体育学院和研究机构,拓宽学生的培训渠道。

应当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项目,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选择空间。

要完善培训资源共享机制,使得不同培训途径之间能够相互衔接,实现全方位的培训覆盖。

三、培训模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模式应当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和学员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考核认证三个环节。

理论学习是指学员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和研讨等形式,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专业技能。

实践操作则是指学员在实际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而考核认证则是指学员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者评定机制,获得相应的证书和资质。

在培训模式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应当建立更加全面的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确保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研究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研究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和推广,社会体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在高校教育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专业化的体育教练和管理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有的培养模式缺乏全民健身视野,更多地侧重于专项竞技体育,无法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

培养模式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还有,培养模式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有必要对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和评估,探讨构建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只有在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基础上,培养出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合格指导员,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健康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在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基层体育工作者,直接参与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发展,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培养体育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提高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和选拔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入开展。

研究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意义还在于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升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探讨和建立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全民健身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义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义是指在全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和服务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引导广大学生和社会人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
周 红 萍
( 襄樊学院 体育学系,湖北 襄樊 4 15) 403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 究方法,对我 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全 民健 身服务人才
的培养现状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全民健身服务人才培养上无明确 目标 , 教学活动与社会 实践脱节,教 学方法单一.同时提 出加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 改革 ,采用课堂教学 ,
希望提供外部环境 .有偿服务于社会
对于所开设 的课程满意 对教师选择的教学 内容满 意 对教师选择 的教学方法满意
墓 耋
螂 螂
对学生进行全 民健身服务 培训重 要 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进行 全民健身服务 培训 在校办有全 民健 身服 务培训班 学校组建各 种俱乐部 ,给学生提供服务 平 台 提供外部环境 , 有偿 服务 于社 会 对 于所开设 的课程 满意 教学 内容选择 满意 有 全 民健身服务实践环节 目标有 明确 的全民健 身服务人才培养
3 75
5 0
5 O 3. 75 7 5 3. 75 2 5
表 3 1 位健身俱 乐部 负责人反馈信息 3
问题 比重( %)
3 . 85 3 _ 08 5 . 38 l . 54 10 0
维普资讯
2 0 年 9月 06
襄樊学院学报
J u a f a g a iest o r l Xin fnUnv ri n o y
Sp.0 6 e t. 0 2
、0 . 7No5 ,1 . 2
第 2 卷第 5 7 期
我国高校体 育教育专业全 民健 身服务人 才培 养途径 的探讨
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 ,并结合 目前教学情况 ,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全 民健身服务人才的有效途径. 为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2023-11-05CATALOGUE目录•引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01引言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优化策略,为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体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促进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等,这直接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研究目的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以获取全面、客观的数据和信息。

研究目的与方法0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缺乏与市场需求对接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未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较为模糊,未能很好地界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不足缺乏与产业对接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缺陷,未能很好地涵盖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实践教学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体育产业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未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

03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1国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3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学院模式,通过设立体育课程和提供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 1) : 5 - 10. [2] 朱冀,詹晓燕.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探讨———基于《全民健身
条例》的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15,( 1) : 165 - 168. [3] 邱建国,任保国,杜春龙,等. 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4,50( 4) : 136 - 145. [4] 黎力榕,朱洵韬,刘振.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研究[J].
将医疗卫生服务与体育健身服务相结合的全民健身专业 指导人才培养方式[5],是切合中国职业病高发、老年疾病年轻 化、疾病跨性别化趋势的科学举措。据此,加强复合型健身指 导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医学、体育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共同作用 的有益探索。从全民健身的视角,因此建议实施的方式有三 种: 第一种是培养具有健身特长的医护人员作为全民健身指导 人才。按照志愿的原则,选拔那些年轻的护士、医生,以及一些 年龄相对大、时间充裕的退休医护人员等,对他们进行专业的 健身项目、健身技能和健身指导技术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把医 疗养生的技能和知识,融入到全民健身的项目和日常活动中 去,实现体育与医学的完美结合,推动群众从疾病预防、疾病运 动疗法的角度,去开展学习和日常健身活动。第二种是中医科 室医生加强专业健身项目的研发和推广。中医科室的医生从 调理阴阳、疏通脉络、养精通气等专业知识出发,根据群众常见 病以及引发各种疾病的高发病因或病灶等,去研究具有处方性
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性的健身技能,并向病患、患者家属与社会 群众传授,使其能从保健和健康提升的角度,自觉地开展健身 锻炼和养生活动,例如开展中医气功、五禽戏等健身技能的研 发和教学工作。第三种是加强专业健身指导人员的医学常识 培训工作。由于全民健身过程中,群众的体质、心情、遗传基因 与各种突发状况的并存,导致健身群众的实时健康状况极为复 杂,对各种健身指导人员开展基本医学常识的培训,是必须且 急迫的。以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主,如心脏复苏技能、意外 受伤的紧急止血技能,以及遇到骨裂、骨折情况下的暂时固定 技能等,能为医生的救治赢得宝贵黄金时间,为健身群众提供 安全的生命、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 5) : 82 - 85.
工作秩序和营业秩序,也有效地支持了全民健身工作,实效了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 上接第 97 页) 相互欣赏的方式,去推动健身和项目自身的发展。从服务群众 健身角度,这类团队的任何成员都在扮演着不同水平的指导者 角色,在充分发挥项目自身魅力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群众开 展学习和健身活动。 2. 4 医体结合培养
发展的趋利性问题,尤其社会性的专业教育机构往往都集中在 人流密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段或区域,形成人才集中的漏斗 现象,致使其他地方人才相对匮乏。 1. 3 群众健身行为的科学性和体育意识的高低
全民健身的专业指导是群众科学健身的知识基础和技能 基础,在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教学技术、健身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综合作用下,健身群众会以高组织化的方式开展各种健身活 动,减少甚至杜绝健身的盲目性,避免不当健身、错误健身等可 能造成的健身效果不佳甚至导致机体受伤的情况。另外,体育 意识作为一种对健身和良好体育习惯的专业意识与理性认知, 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教育,在各种指导和健身统一的过程 中,以切身体验去实现良性循环,对群众的教育和指导效果更 佳突出,尤其对那些处在迷茫中的或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群 众,专业人才的指导具有指点迷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特定 地区内,专业指导人员的多少、指导率高低,对健身群众的健身 意识培养、健身行为支持与健身组织化程度[2],具有一定的决 定性作用。 2 全民健身体育专业指导人才培养方式 2. 1 居民社区委培
1 全民健身体育专业指导人才失衡的表现及成因 1. 1 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别
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规律,全民健身及 其专业指导人才的数量和工作质量,显然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 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以现代体育项目、时尚健身项目为主的 指导人才缺乏,其成因是无法满足相关人才对薪酬、生活水平 与理想生活方式的满足,致使此类运用经济和其他措施,既留 住了本地人才,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地人才; 反之,欠发达地区既 没有留住“儿子”,也没有招来“女婿”。
动中心甚至商场门口、立交桥下,开展健身的义务教育教学和
由于社会健身机构的营销和盈利需要,在保障其基本利 指导工作,使自己既发挥了专业指导人才的作用,也去发现和
润的基础上,政府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力量,激发其培养专 培养更多的具有指导和教育潜力的群众,使自己做掌握的健身
业指导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引导、激励与支持各种社会健 知识和技能得到裂变性的传播。
身机构,去发挥专业健身指导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是直接、高 参考文献:
效的全民健身专业指导人员培养方式。为确保培训工作的实 [1] 于善旭. 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变化发展的深层动因[J].
效性与广泛性,一方面社会健身机构科研定期指派专业教练或 指导员,到群众经常活动的公共体育中心、公共活动场所,去开 展特定项目的健身指导活动,把健身项目的教学和健身指导人 员的培养结合起来,使那些具有健身技能基础和天赋的群众, 在接受培训后能继续发挥特长,对其他健身群众开展适当的指 导工作; 另一方面社会健身机构可以与社区、街道或健身顾客 合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培养,既保障了社会健身机构的正常
群体研究 QUNTIYANJIU
全民健身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Na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and Social Sports
尹柏翔 Yin Boxiang
摘 要: 区域经济差、区域内高校数量及其分布情况、专业指导人才居住不均、全民健身文化氛围等元素, 直接造成了地区之间宏观专业指导人才分布不均的现象。建议: 应通过高校辐射、基础学段学校教育辐 射、社会健身机构辐射的人才培养方式,来解决当前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才供需失衡。同时也需要政府运 用法律法规政策的导向,按照人口分布情况去培训居民中的志愿者,使其发挥服务全民健身指导的中坚 力量。 关键词: 全民健身; 专业指导人才; 人才培养 Abstract: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and its distribution,professional guidance of inhabitants of uneven living,cultural atmosphere and other elements of fitness,all of which direct caus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acroscopic professional guidance personnel uneven phenomenon. Suggestion: We should solve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through the radi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ducation radiation of basic school sections,and the radiation training of social fitness institutions.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needs the guidance of laws,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training the volunteers of the resident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and making them serve as 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guidance. Key words: national fitness; professional guidance personnel; 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0256( 2017) 01 - 0101 - 2 doi: 10. 19379 / j. cnki. issn. 1005 - 0256. 2017. 01. 046
社区或小区的自治组织等可以申请政府的支持,在协调工作关 系的基础上,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组织这些积极地群众参加培
发挥社会性教育角色,以系统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途 径[4],去培养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应该是当前全民健身专业
训工作。为了确保实效性,也要注意把志愿性与自觉性相结 指导人员培养的主要路径之一。首先,创办专业的全民健身义
根据社区或居民集中区域的常住人口总数,按照某种适
作者简介: 尹柏翔( 1986 - ) ,男,云南昆明人,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 向: 体育教育。
作者单位: 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00 Public Security Fire Forces College,Kunming 650000,Yunnan, China.
健身技能与健身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其在居住地 2. 3 学校和专业竞技机构的培养
社区或街道等,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指导作用与教育辐射作用。
由于各类学校和专业竞技机构拥有全民健身的丰富的知
在操作中,为了保障被委培群众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不受影响, 识资源、人才资源和教育技术资源,引导和推动这些单位充分
合,不要去强迫不喜欢、不擅长的居民参与,让群众发挥自己的 务指导人员培训班。以某个时间长度为周期,以某些常见健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