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修
课
体育社交礼仪
程
17163209 SportsSocialEtiquette
79
学
公共关系学 17163210
分
PublicRelations
32 32 48 48 16 16 32 32 32 32
242 343 141 242 252
经营性健身场所营销与管理 17163211 MarketingandManagementofCom 48 48
课 课程 17163106 HealthScienceinSports
程 29
79 学分
网球
学
17163107 Tennis
分
体育史 17163108
SportsHistory
48 48 48 48 32 32 48 48 32 32
323 323 242 333 242
健美操 17163109
Aerobics
ingControlConceptsandApplications
17163403 游泳 Swimming
32 8 24 2 4 2
专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业
17163404 PECurriculumandTeachingMethod 48 48 0 3 4 3
选 专业
ology
修 选修
课 程
课程 34
mercialFfitnessCenter
353
健身理论与指导 (器械健身) 17163212
FitnessTheoryandGuidance
48 48
363
运动人体基础实验
17163301
32
HumanMotionExperiment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一、统编序号:1801二、专业代码:040203三、学位、学制: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四、专业简介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学类的学科专业之一,它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
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日益扩大,未来的社会需求广阔,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体育管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输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懂经营又懂法律的体育专业经纪人,为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培养体育方面的师资、科研人员和为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六、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热爱体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等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人文方面知识;掌握社会体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科研方法,社会体育学等)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运动技术,具有相应的裁判能力;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微机基础,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和在实践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教学、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体育理论素养、教学指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教学、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素养,能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工作;3. 培养学生具备教学指导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教学和指导工作;4. 培养学生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管理体育项目和团队;5.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
三、培养课程及学分要求1. 体育理论基础:包括体育科学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共计XX学分;2. 体育教学指导:包括体育教育学、体育教学方法与技能、体育训练学等,共计XX学分;3. 组织与管理:包括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律等,共计XX学分;4. 专业实践:包括社会体育实践、专业实习等,共计XX学分;5. 创新研究:包括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等,共计XX 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1. 社会体育实践:通过参与社会体育项目、社会体育组织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 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体育教育机构、体育社团、体育企业等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五、质量评价与学位授予1. 通过期末考核、实践教学成绩、论文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 学生须完成规定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六、就业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体育教育机构、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产业企业、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体育教学、指导、管理等工作。
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科研工作或高等教育工作。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到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3、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6、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体育学、公共管理四、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五、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一)通识教育平台(二)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社会体育专业注:专业课程中的限选课,学生限选一项,11个学分;方向课(一)或(二)模块中的课程,学生限选一个方向,修满16学分。
学生应在“实践创新平台”中完成必修学分并在限选课中修满2学分。
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一)教学安排:本专业培养方案以4年学制进行安排设计。
全学程安排共约166周,其中教育教学约154周。
第一学期按18周,第二至七学期按20周安排教育教学(含复习考核),第八学期按16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复习考核等)。
(二)考核及成绩记载、学分绩点计算及效用:1、必修课: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类。
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1 专业定义及历史沿革1.2 专业学科体系及课程设置1.3 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体内容2.1 体育基础理论课程2.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2.3 体育管理实务课程2.4 体育法律政策课程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3.1 指导教练员培训3.2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3.3 社会体育服务提供商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4.1 教练员4.2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人员4.3 体育服务提供商从业人员4.4 政府体育部门工作人员4.5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摘要: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主要涉及体育运动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体育项目策划、运动员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胜任社会体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教练、管理、策划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三个方面分析该专业。
一、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基础课程大学本科专业(体育学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保健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方面,该专业主要涉及以下课程:(1)体育政策与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国家体育政策、组织管理、专业化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2)社会体育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社会体育与公共体育的区别、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3)体育经济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体育赞助、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知识。
(4)运动员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运动员选拔、训练、保护、激励等方面的知识。
(5)体育项目策划: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体育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一、统编序号:1801二、专业代码:040203三、学位、学制: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四、专业简介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学类的学科专业之一,它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
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日益扩大,未来的社会需求广阔,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体育管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输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懂经营又懂法律的体育专业经纪人,为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培养体育方面的师资、科研人员和为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六、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热爱体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等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人文方面知识;掌握社会体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科研方法,社会体育学等)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运动技术,具有相应的裁判能力;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微机基础,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和在实践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学科门类:教育学专业代码:040203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相近专业:体育教育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日期:2013年8月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1)工具性知识: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
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有一定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对体育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
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统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同时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学、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6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同时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4)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7)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学、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本科专业标准学制 4年,修业年限4-6年。
五、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学分为170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36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平台21学分,专业课程平台76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8学分,实践课程平台29学分。
凡达到上述毕业学分要求并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通化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20学分。
其中必修16学分,选修4学分)
(三)专业课程平台(70学分。
其中必修40学分,选修30学分)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8学分。
其中必修3学分,选修2学分,实践3学分)
(五)实践课程平台(必修29学分)
八、课程结构比例表
九、培养方案实施
本培养方案从2016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