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并网相关标准及要求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4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是制定风电发电设备与电力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风电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接入电力系统,并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网对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受能力评估、风电发电设备的并网技术要求、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要求等。
一、电网对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受能力评估1. 电力系统应根据风电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接入形式、接入区域等因素,对其所能接受的新风电并网容量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接纳能力。
2. 电力系统评估接纳能力时应考虑到风电与其他电力源的配合程度、输变电设备的处理能力、电网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纳能力评估结果应按时更新,并向风电发电设备的建设和运维方提供。
二、风电发电设备的并网技术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即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并保持稳定运行。
2. 风电发电设备应满足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稳定要求,且在电网故障出现时具备自动脱网保护功能。
3. 风电发电设备应满足电网的无功控制要求,以保持电网的无功平衡。
4.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入点应具备与电网的保护、自动化和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5.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入点应满足电网的功率质量要求,包括电压波动、谐波、间断等指标。
三、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按时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包括增减出力、停机、并网等指令。
2.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考虑到电网运行的需求,如平衡负荷、调整电压和频率等。
3.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具备与电网调度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方便电网对其进行调控。
4.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具备远程监控和遥控功能,以便实现对其操作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
5.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满足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规程和安全运行要求。
四、风电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5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1.1基本要求风电场具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
为了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风电场需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1.2最大功率变化率风电场应限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
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
表1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风电场装机容量(MW)10min最大变化量(MW)1min最大变化量(MW)3020630-150装机容量/1.5装机容量/515010030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功率变化率应当满足此要求。
这也适用于风电场的正常停机,但可以接受因风速降低(或超出最大风速)而引起的超出最大变化率的情况。
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确定也可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状况、其他电源的调节特性、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1.3紧急控制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a)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b)当电网频率高于50.5Hz时,依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可以切除整个风电场。
c)在事故情况下,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调度部门有权暂时将风电场解列。
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应尽快恢复风电场的并网运行。
、风电场无功功率2.1无功电源a)风电场应具备协调控制机组和无功补偿装置的能力,能够自动快速调整无功总功率。
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
首先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仅靠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的,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1范围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31—19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二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 0. 1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0.2风电场wind farm; wind power plant;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0.3风电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的风电最大出力,为风电有效容量。
风电有效容量分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第一章“范围”的说明第1.0.3 条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技术要求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及风电机组,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时,须参照本标准实施改造。
第三章“术语”的说明1、第3.0.3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风电有效容量的概念。
根据统计结果,东北电网已投运风电场出力在4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西北电网中甘肃酒泉地区风电场(总装机为 5160MW)出力在8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内蒙电网的风电出力在6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张家口地区风电场出力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75%以下的概率为95%;张家口某一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0MW)出力在风电装机容量90%以下的概率为98%。
风电有效容量应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来确定。
风电有效容量的确定考虑因素较多,计算复杂,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暂提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的选取建议值:对于单个风电场而言,根据风电场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5%~100%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场有效容量。
2 对于风电基地而言,根据风电基地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0%~95%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2、第3.0.4 条和第3.0.8 条关于“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定义。
图1 中以1 个接入220kV 电网的风电场为例进行“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说明。
图1“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图例本定义仅用于本技术标准,与产权划分无关。
第四章“风电场技术规定”的说明 1、第4.1 节风电场接入系统66kV 220kV并网点公共连接点3本技术标准提出用风电有效容量来选择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和升压变容量,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
2、第4.2 节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目的:在电网特殊情况下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3、第4.2.2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的要求。
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

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附件: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试行)济南电监办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5)4 评价方法与程序 (6)5 必备项 (7)6 评价项目 (13)6.1 电气一次设备 (13)6.1.1 风力发电机组 (13)6.1.2 高压变压器 (14)6.1.3 涉网高压配电装置 (16)6.1.4 过电压 (17)6.1.5 接地装置 (19)6.1.6 涉网设备的外绝缘 (19)6.2 电气二次设备 (20)6.2.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0)6.2.2电力系统通信 (23)6.2.3 调度自动化 (25)6.2.4 直流系统 (26)6.3 安全管理 (28)6.3.1现场规章制度 (28)6.3.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9)6.3.3技术监督管理 (30)6.3.4 应急管理 (30)6.3.5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32)6.3.6 反事故措施制定与落实 (33)6.3.7 安全标志 (34)I前言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是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并网风电场安全保障能力的全面诊断和评价,对确保电网和并网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的《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济南电监办组织有关专家依据《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规范性技术文件结合山东省风力发电厂的发展、建设和运行管理等设计情况,制订了《山东省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标准》。
内容包括:1、适用范围。
2、规范行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方法及程序。
5、必备项目。
6、评价项目。
并邀请有关风电企业(场)进行讨论、审查和修改。
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机容量500千瓦及以上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场(以下简称风电场)。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风力发电标准化组织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层次,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主管,企业标准由企业进行颁布。
对于电力行业,国家标准分为工程建设标准、产品类标准,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来颁布;行业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进行颁布,电力标准包括DL 标准和NB 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作为具体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并对所有标准的计划、管理、执行进行统一管理,与国际惯例一致,设置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同时,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组织标准化联合行为的确定工作。
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有37个,中电联代为管理的全国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有13个,担任2个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智能电网工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光伏标准化工作组并网组长单位,同时指导特高压交流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其中,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组长单位主要涉及到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运行组和并网组。
组织机构相对健全,覆盖了水电、火电、风电、光伏、核电等发电领域,同时也涉及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网领域。
根据国家能源局加强风电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定,成立了三级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专家咨询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研究我国风电标准建设的政策,审查我国风电标准建设规划,协调督查技术问题。
由国家能源局任组长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任副组长单位,有关政府部门、电力行业、机械行业的个别专家领导担任成员。
专家咨询组主要由院士和专家构成,主要研究风电标准化技术问题和对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决策。
TC 由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制造企业共69名人员构成,包括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科研等方面的专家。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有标准的通过、技术水平的确定,都要通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终作技术把关和技术归口。
风电并网标准

19
基本要求
对于风电装机容量占电源总容量比例大于5%的省(自治区)级电力系统,其电力系统区域内新增运行的风电场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要求应符合图1及下列规定:
图1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
a)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625ms;
b)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发生跌落后2s内能够恢复到额定电压的90%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故类型
电力系统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对风电场低电压穿越的要求如下:
a)当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电场并网点线电压在图1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时,风电机组必须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风电场并网点任意线电压低于或部分低于图1中电压轮廓线时,允许风电机组切出。
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变化active power change
一定时间间隔内,风电场有功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本标准规定了1min及10min有功功率变化)。
表1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
风电场装机容量(MW)
10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MW)
1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MW)
<30
10
3
30~150
装机容量/3
装机容量/10
>150
50
15
国家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PDF 29页)

国家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PDF 29页)目录一、华北区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说明 (1)二、必备项目 (4)三、评分项目 (8)1、电气一次设备 (8)1.1、发电机组 (8)1.3、主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 (8)1.4、外绝缘和构架 (9)1.5、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10)1.6、高压电器设备 (10)1.7、场(站)用配电系统 (12)1.8、防误操作技术措施 (13)2、二次设备 (14)2.1、并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4)2.2、调度自动化 (16)2.3、通信 (19)2.4、直流系统 (22)2.5、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23)2.6、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23)3、调度运行 (25)4、安全生产管理 (26)华北区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说明一、根据电监会《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一次、二次设备、调度运行和安全生产管理。
其中电气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电容器(包括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外绝缘和构架、过电压保护和接地、高压电器设备、站用配电系统和防误操作技术措施。
电气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通信、直流操作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及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二、根据对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影响程度,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内容分成“必备项目”和“评分项目”两部分。
“必备项目”是指那些如果不满足本评价标准的要求,则可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项目。
“评分项目”是指除了必备项目之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应当满足本评价标准的其他项目。
三、本评价标准中,“必备项目”18条;“评分项目”包括四个评价单元,各单元应得分为:电气一次设备925分、二次设备1075分、调度运行100分、安全生产管理450分,共计25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