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PPT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ppt课件

三、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还来源于情感的极化和意念的精深。 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自然状态的原生情感,而审美情感。审美情 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别,在于它的变异性。变异,即极化。或强,或 弱。诗中情感只有极化,才能以超常的力量,打动人心。
一次分手,一次小小的死亡。 ——王渝(台湾)
啊,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在伤口里。沉醉 风,打开殷红的那支 五天里,涂唇,涂心,涂指甲 二十天里,沉然,失血,一点点溃破 ………
——来小兮的《花瓣》
4
二、 陌生化根植于意象创造。 每一个诗人身上都应该有一颗 勇敢的种子,致力于同意象的陈旧、僵化做斗争,不断地创造出醒 人心目的奇特的意象,以使诗歌别开生面。
快渴死的金鱼 一池火焰嘶咬着 脱不掉紧身的红鳞 ——傅天琳的《迪斯科·在西柏林布达舞厅》
“他什么时候来?” “他说,他夏天来。” “现在不是夏天了吗?” “不是,因为她没有来。” “他要是不来了呢?” “那就没有夏天!”
——李勇进的《因为他没有来》
7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 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徐志摩《沙扬娜拉》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 ——冯至《蛇》
“ 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 的玫瑰”
——北岛《时间的玫瑰》
以上几个例子中,徐志摩把女子的低头比作水莲花的娇羞; 冯至把“寂寞 ”形象化为“蛇 ”;北岛把“不可触摸 ”的“抽 象时间”变成了可见可闻可感会枯萎的玫瑰,这是具象化的物品。 在方法上,陌生化 经常运用通感、比喻、 拟人等手法 来使原有 的诗歌意象变形,从而使 事物变得新奇,充满诗意。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1
“陌生化”,是指在内容上违反习见、常情、常理、 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惯性、俗常、重复、老旧,以 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使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木 中惊醒,从而对世界获致全新的认知和感悟。
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9)陌生化

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9)陌生化九、陌生化诗歌虽是语言艺术,它有别于日常语言。
日常语言是一种实用语言,它无时无刻都在使用,就有自动化性质,它的司空见惯,也就钝化了人们的感受,我们的感觉常处于麻痹状态。
诗歌语言则不同,为了给读者以新鲜感,它常以反常的方式出现,即对见惯的实用的语言实施阻挠、变形、扭曲的特别处理,使原先熟悉变成不熟悉的,需要重新加以审视。
它就是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罗夫斯基所主张的“陌生化”,也可称为“反常化”。
他说“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感觉事物,而非已知事物,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如何造成诗歌语言陌生化,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创造出日常语言中没有的新的词语,或旧词新用,如李纲的《蓝水兵》:蓝水兵/你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带有好多小锯齿/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你深深的呼吸/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味的风。
嗓音发蓝带有锯齿,这是闻所未闻,用呼吸的空气去冲淡海水更是石破天惊,它生动地传达出士兵以特殊的感受对大海的眷恋之情,虽然有悖于日常的语义逻辑,但诗人的超常体验是可以被读者所领会的。
在被称为朦胧诗的作品中,上述用法更属常见。
如:在颤抖的枫叶上/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来自热带的太阳鸟/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早晨,阅读我的皱纹/书打开在桌上/瑟瑟作响的,好象火中发出的声音。
对这些被扭曲变形的语言,读者无法跃过它,否则准将一无所获,只有当你把它视为诗歌语言时,你就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感受眼前的世界,并从而惊叹诗人对世界的独特发现。
二是突出诗的韵脚以显示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如徐志摩的《残诗》:怨谁?怨谁?这不是春天打雷?关着锁着,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别瞧这白石阶儿光滑,赶梦儿,唉,石缝里长草,石板上青春的全是霉!那廊下的青玉缸养着鱼,真凤尾,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谁给喂?要不了三无天准翻着白肚鼓着眼,顶可怜是那就个红嘴绿毛的鹦哥,不浮着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着洞箫唱歌,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现在,你叫去就剩空院子给你答话!尽管这是首未完成的残篇,人们还是喜爱它,原因是不仅有密集的尾韵,甚至还有句中韵:“怨谁怨谁?”、“关着锁着”、“换水”、“给喂?”。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分析

“陌生化”,是指在内容上违反习见、常情、常理、 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惯性、俗常、重复、老旧,以 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使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木 中惊醒,从而对世界获致全新的认知和感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的《有的人》
一、陌生化体现在语言上,与自动化相反。写诗,就是一场 与习惯语言(自动化语言)的搏斗,语言的痛苦与突围,是诗人恒 久的,一刻也不能擅离的艺术宿命 。
在伤口里。沉醉 风,打开殷红的那支 五天里,涂唇,涂心,涂指甲 二十天里,沉然,失血,一点点溃破 ………
——来小兮的《花瓣》
二、 陌生化根植于意象创造。 每一个诗人身上都应该有一颗 勇敢的种子,致力于同意象的陈旧、僵化做斗争,不断地创造出醒 人心目的奇特的意象,以使诗歌别开生面。
快渴死的金鱼 一池火焰嘶咬着 脱不掉紧身的红鳞 ——傅天琳的《迪斯科· 在西柏林布达舞厅》
三、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还来源于情感的极化和意念的精深。 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自然状态的原生情感,而审美情感。审美情 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别,在于它的变异性。变异,即极化。或强,或 弱。诗中情感只有极化,才能以超常的力量,打动人心。
一次分手,一次小小的死亡。
——王渝(台湾) 啊,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舒婷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韩瀚的《重量》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 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徐志摩《沙扬娜拉》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 ——冯至《蛇》 “ 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 的玫瑰” ——北岛《时间的玫瑰》
以上几个例子中,徐志摩把女子的低头比作水莲花的娇羞;
诗歌语言陌生化

诗歌语言陌生化诗歌语言陌生化1:引言1.1 背景在文学创作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常常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
然而,有些诗歌作品使用了陌生化的语言,使得读者阅读起来感到困惑和陌生。
本文将探讨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定义和特征2.1 语言陌生化的概念诗歌语言陌生化指的是诗歌作品中使用了晦涩难懂、陌生或不常见的语言,使读者在理解诗歌意境和内容时感到困惑和陌生。
2.2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特征诗歌语言陌生化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罕见的词汇和古老的词语;- 创造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运用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打破常规的语法和句法规则;- 引用其他语言或方言的词语和句子。
3: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原因3.1 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有些诗人希望通过使用陌生化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创造力,以突出诗歌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3.2 表达隐含意义和情感陌生化的语言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隐含意义和情感,通过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效果。
3.3 跳脱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使用陌生化的语言,诗人可以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构世界,打破日常生活的常规和限制,让读者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4: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影响4.1 阅读困难陌生化的语言常常使读者难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
4.2 情感交流的障碍陌生化的语言可能导致读者无法真正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从而降低了读者与诗歌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4.3 文化背景的限制陌生化的语言常常涉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对于不熟悉这些背景和体系的读者来说,理解诗歌可能存在困难。
5:附件本文档附带了以下附件供参考:- 诗歌作品《陌生的语言》- 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案例分析6:法律名词及注释1:陌生化的语言:指存在于诗歌作品中晦涩难懂、陌生或不常见的语言。
2:诗歌意境:诗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抽象概念或思想等。
陌生化方法(题材语言形式技巧)运用范例(23课件)

——尹才干《语言陌生化,也该悠着点》
语言陌生化模式
诗歌语言陌生化——范例(1)
诗歌语言陌生化——范例(1—1)
诗歌语言陌生化——《划竹排》范例(2)
诗歌语言陌生化——《太极湖写意》范例(3)
诗歌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范例(3—1)
(三)语言陌生化的作用
走出窠臼,激发兴趣,促进审美。
三、小结
1、语言陌生化,就是语言新颖化。 2、一切先进的写作手段(常规修辞、结构异 化、逻辑错位、意义反常),都可成就语言陌 生化。 3、语言陌生化,是训练语言创新的有效手段。 4、创新,就是文化自信的充分表现。 5、创新,是打破常规的行为,是推动文化前 进的伟大举动。
谢谢聆听!
题材、语言陌生化——《入股》欣赏(6)
形式陌生化——文体形式偏离(1)
形式陌生化——文体形式偏离(2)
形式陌生化——文体形式偏离(3)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1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2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3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4
二、陌生化运用举隅
形式、技巧陌生化——儿童图像诗——火车
题材陌生化、现代化——歌词范例
语言、形式陌生化(十六行)——综合范例欣赏(3)
形式、语言陌生化—地瓜藤图像诗、十六行诗(4)
语言、形式陌生化——法国造香水欣赏(5)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天津卷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 居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赏之情。 析答案: A “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句中含义1分), B同时与下句“稀”构成对比对照(作用或修辞1分) C突出环境幽静(代入诗句1分)
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诗句作用 结构+内容情感(源自意手法术语)· 下阕小结携 过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忆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风华正茂 壮志凌云
记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奋发有为 斗志昂扬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忧国伤己
弃疾。
豪放派
婉约派
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 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 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 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 李清照等。
知人论世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 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 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1925年春,他回到老家韶山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他自 韶山赴广州,途经长沙,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当 年的“峥嵘岁月”,因有此作。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审美

学法教法研究诗歌语言陌生化是由俄国文学理论家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具体指打破日常用语惯用的方式来使用文学语言,用不落俗套的表达来延伸感受的时间,增强感受的高度和难度来唤醒大家的审美情感。
同时,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对诗歌语言陌生化的作了进一步阐释:赋予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醒人们对习惯的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他去看见凡俗世间的美丽,从而激起美学感悟。
而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化腐朽为神奇”,强调的也是陌生化的审美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通过对语言的“腾挪躲闪”产生疏离的效果从而拓展读者的审美过程,强化读者的审美体会。
陌生化就是打破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唤回读者对生活的感受力,会到感受的本初,删繁就简,返璞归真,遇见审美的极致。
在诗歌语言中运用陌生化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令诗歌获得非同一般的审美效果,使读者得到最直接的审美体验。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提升了审美内容的多样化。
具体而言,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和词汇构成,二是措辞和句子的表义结构。
对于司空见惯的语言或习以为常的表达,人们往往比较麻木,他们不会去仔细体会文字,也不会去感同身受的理解文字与文字的组合间所蕴含的意味。
然而,当诗人把文字以新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大家才突然领悟到文字的新奇所带来的美的体验。
从陌生化的角度,诗人依据独特的审美逻辑组织语言材料,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语言表意系统,这样的语言系统把语言的固有规范打破了,却直击人心,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与全新的体会。
如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译成现代汉语,则是“昨天夜里刮了一整夜的西北风,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我孤单一人登上高楼,远望着一条大路通往天边。
”这样理解完全正确,但是原诗歌中孤独的意境却是荡然无存。
正如黑格尔所说:“众所周知的东西,正因为它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根本不被人们所认识。
”生活语言是日常生活的反映,这种语言由于惯常的使用失去了仔细思量的魅力,失去了对语言的新鲜感受进而不在乎语言审美性的追求。
诗歌陌生化处理方法以及例子

诗歌陌生化处理方法以及例子
1. 改变意象的角度呀!就像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般人会写花美鸟可爱,但他却从花能溅泪、鸟会惊心的角度来写,多新奇!这就让诗歌变得陌生又有趣啦。
2. 运用奇特的比喻好不好?像李白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白发比喻成三千丈,哇,这得多长的头发呀,一下子就让人印象深刻!
3. 来个夸张的手法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哪有那么大呀,但这样一写,那场景是不是就在你眼前了呢?
4. 打破常规的语序嘛!“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不是这样,但这样一写,就感觉很特别呢!就好像平时走路,突然换种奇怪的步伐,是不是很不一样。
5. 加点奇特的联想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想象成剪刀,多有意思呀,一下子诗歌就活了起来。
6. 尝试陌生化的词语组合哟!“云破月来花弄影”,把云、月、花组合在一起,还相互“互动”,真的很酷呢!
7. 制造点悬念呀!“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为啥要打黄莺呢,让人好奇得很,就想读下去找答案。
8. 用独特的视角来写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山都不一样了,诗歌也是这样呀,换个视角,哇,全新的感觉!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陌生化处理方法能让诗歌变得超级有趣,就像给诗歌施了魔法一样,让它变得独特又迷人,快试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勇进的《因为他没有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 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徐志摩《沙扬娜拉》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 ——冯至《蛇》
“ 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 的玫瑰”
——北岛《时间的玫瑰》
以上几个例子中,徐志摩把女子的低头比作水莲花的娇羞; 冯至把“寂寞 ”形象化为“蛇 ”;北岛把“不可触摸 ”的“抽 象时间”变成了可见可闻可感会枯萎的玫瑰,这是具象化的物品。 在方法上,陌生化 经常运用通感、比喻、 拟人等手法 来使原有 的诗歌意象变形,从而使 事物变得新奇,充满诗意。
在伤口里。沉醉 风,打开殷红的那支 五天里,涂唇,涂心,涂指甲 二十天里,沉然,失血,一点点溃破 ………
——来小兮的《花瓣》
二、 陌生化根植于意象创造。 每一个诗人身上都应该有一颗 勇敢的种子,致力于同意象的陈旧、僵化做斗争,不断地创造出醒 人心目的奇特的意象,以使诗歌别开生面。
快渴死的金鱼 一池火焰嘶咬着 脱不掉紧身的红鳞
啊,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舒婷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Hale Waihona Puke 韩瀚的《重量》四、诗歌的陌生化,关涉到它的整体与全部,并不只是简单的几 个层面。然而,其艺术构成和艺术表达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反常合 道”。即以外在的不合常识、常理的新颖、奇突,而合乎内在的至情 至理,从而产生奇趣和奇妙。正如布莱克所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 向智慧之宫”。
——任洪渊《我只想走进一个汉字,……》
所以,陌生化是诗歌创造性的事业,是诗歌对艺术 的审美欲求:出新、变异、不落俗套;精巧、微妙,以 少总多,以变守恒……
对世界与内心的突进、深入、开掘、体验、发现、 超拔、升华……
也是诗人对个性、独创、别致、奇趣的求索与掌 控;也是诗人对个体独异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境界的展现 与营造;更是他自我主体的人格、品性的卓然特立,孤 素独标!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陌生化”,是指在内容上违反习见、常情、常理、 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惯性、俗常、重复、老旧,以 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使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木 中惊醒,从而对世界获致全新的认知和感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一、陌生化体现在语言上,与自动化相反。写诗,就是一场 与习惯语言(自动化语言)的搏斗,语言的痛苦与突围,是诗人恒 久的,一刻也不能擅离的艺术宿命 。
——傅天琳的《迪斯科·在西柏林布达舞厅》
三、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还来源于情感的极化和意念的精深。 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自然状态的原生情感,而审美情感。审美情 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别,在于它的变异性。变异,即极化。或强,或 弱。诗中情感只有极化,才能以超常的力量,打动人心。
一次分手,一次小小的死亡。 ——王渝(台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创造陌生化艺术不是容易的事情。诗人面前到处是惯常化的陷 阱,稍不留神就会跌入这个陷阱。诗人任洪渊表达了他的苦恼与困 惑。他以诗的形式,写出了他遭受语言文字围困的焦灼状态:
鲲鹏之后 已经没有我的天空和飞翔 抱起昆仑的落日 便不会有我的第二个日出 在孔子的泰山下 我很难再成为山 在李白的黄河苏轼的长江旁 我很难再成为水 晋代的那丛菊花 一开 我的花朵 都将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