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概述本文档是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的修订版,旨在向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最新的防治指导。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民众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本指南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最新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全面和科学的冠心病防治策略。

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指南确认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了相应的诊断要点和依据。

同时,也针对特殊人群(如妇女、老年人等)的诊断进行了细化和讨论。

防治策略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冠心病防治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等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特点,推荐了相应的药物类型和用药原则。

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重症患者,提供了相关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段。

应对新技术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指南对冠心病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评估,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同时,指南也强调了在应对新技术挑战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醒临床医生谨慎使用和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在冠心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鼓励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患者和公众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同时,指南还提供了社区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冠心病防治服务。

结论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2023修订版第三版) 是一份全面、科学的防治指导,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和建议,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造成心脏供血不足。

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防治,冠心病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的防治指南,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

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整粮食物的量。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步行、跑步、游泳等锻炼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至高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制饮酒和保持正常的体重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2.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预防和管理冠心病的重要步骤。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定期监测并控制这些疾病。

如果患有这些疾病,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习惯,以降低心脏风险。

此外,还要避免精神压力和过度劳累,保持心理和情绪的平衡。

3. 定期体检和治疗冠心病的防治还涉及到定期的体检和治疗。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和病情变化,有助于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

而在冠心病确诊后,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脂药物等进行治疗。

4. 心理支持和康复冠心病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心理支持和康复也是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方面。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支持小组和康复计划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总之,冠心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和治疗,以及心理支持和康复等。

通过科学而规律的防治指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冠心病,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所以,不要忽视冠心病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防治冠心病。

中国心脏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脏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脏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摘要
本文档是中国心脏病防治指南的第三版修订版,旨在提供最新
的指导方针,以预防和治疗心脏病。

本指南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
心脏病的定义、分类、病因、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管理。

以下
是本文档的重点内容。

心脏病的定义和分类
心脏病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肌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多种类型。

心脏病可根据病因、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类和分级。

心脏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心脏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疾
病的危险因素。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脏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

心脏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专科医生的建议确定。

心脏病的管理
心脏病的管理包括患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管理和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结论
中国心脏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提供了最新的心脏病防治指导方针,旨在促进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和应用本指南,我们有信心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家一起努力,让心脏病不再成为健康的障碍!。

冠心病

冠心病

冠心病营养膳食指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
以后逐渐增加,普遍认为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少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合理的营养饮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的措施。

●营养治疗原则
☞控制总热能:热能的摄入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原则,防止肥胖、如体重过高应减少能量的摄入,并适当增加运动。

☞低脂肪:减少总脂肪的摄入量,不用肥肉、肥禽皮及其它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调用油要少,少油炸,每日以二匙为限。

☞低胆固醇:少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从食物摄取胆固醇以低于300毫克为宜。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有:动物内脏、脑子、鱼籽、
虾籽、河鳗、烤子鱼、鱿鱼、墨鱼、蛋黄、贝壳类。

☞适量蛋白质:宜选用含脂肪少、高生物价蛋白食物,如低脂奶、去皮鸡肉、鸭肉、虾、鱼、牛瘦肉、豆腐、豆干、百叶等。

☞少吃甜食:应不用或少用精制碳水化合物,如蔗糖、糖果、甜食等。

☞充足的维生素:特别是VitC、B族和VitE都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应注意补充。

☞充足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少肠粘膜吸收胆固醇和加速胆酸从粪便中的排泄,所以有降血脂的作用。

粗粮和蔬菜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日常膳食中应
多吃。

☞餐次合理,忌暴饮暴食:每次进食勿过饱,尤以晚餐宜少于午餐。

☞饮食要点:1. 食盐不宜多用,每天约2~4克;含钠味精也应适量限用。

2. 忌烟少酒,烈性酒应禁忌。

3.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类、海带、木耳、菌菇类食物。

周三、周四营养门诊请随访!。

冠心病防治指南

冠心病防治指南

冠心病防治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它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篇文章将从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预防是冠心病防治的核心。

首先,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适量的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肌肉的弹性和耐力,降低体重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

早期诊断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血脂和血糖等检查,以了解我们自身的心血管状况。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的人,更应该定期进行心血管评估。

如果发现异常,应尽早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治疗方面,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血栓药物和降压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血压和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

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适用于一些复杂严重的冠心病患者。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也是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巧。

在饮食方面,合理安排每日的饮食结构,适量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等都有助于冠心病的康复和预防。

总的来说,冠心病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调脂防治冠心病首要目标:降低LDL-C

调脂防治冠心病首要目标:降低LDL-C

平均基线 TC: 272 mg/dL 平均基线 LDL-C: 192 mg/dL 观察时间: 5年
-25
-30 -35
* P<0.0005. † P=0.042. ‡ P=0.051. -26 -31* -33

-22‡
干预:
普伐他汀: 40 mg/day
Shepherd J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3:1301-1307.
TC与LDL-C平行一致,但LDL-C更为明确。
LDL与动脉粥样硬化
LDL颗粒小,可透过内膜,进入动脉内
皮下层。
巨噬细胞摄入LDL,变成泡沫细胞,后
者融合并破裂,释放出大量胆固醇, 构成粥样斑块核心(脂质池)。
胆固醇与冠心病
一致性的、因-果相关性强、有量-
效关系、时相性明确的临床流行
病学资料。
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研究
HDL3
sLDL
Lp(a)
40
60
80
1000
直径 (nm)
TC与LDL-C间的关系
某患者血脂:TC=5.6mmol/L; HDLC1.2mmol/L; TG=2.2mmol/L; 计算所得(LDL-C=TC-HDL-C-TG/2.2): LDL-C=3.4mmol/L。
LDL-C约占TC的60%。
WOSCOPS-Rx 170 190 210
随访平均 LDL-C浓度 (mg/dL)
Shepherd J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3:1301-1307. 4S Study Group. Lancet. 1995;345:1274-1275. Sacks FM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5:1001-1009. Downs JR et al. JAMA. 1998;279:1615-1622. Tonkin A. Presented at AHA Scientific Sessions, 1997.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而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指南。

以下是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

冠心病的分级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个级别:0级、I级、II级和III级。

0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清晰,没有明显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或阻塞,但没有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有中度狭窄或阻塞,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通手术(CABG)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I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缓解症状,因此需要考虑行PCI或CABG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级别划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和控制其他慢性病等;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等;以及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引起的症状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分级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以改善血流供应和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医疗干预外,患者还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参与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_标题: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病,常常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病风险,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冠心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疾病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使其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3、遵医行为教育: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导其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

4、急救知识教育:让患者掌握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如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以及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

5、定期复查教育: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1、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应设立冠心病健康教育专科,由专业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服务。

2、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冠心病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活动等,提高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4、书籍和教育网站:冠心病防治知识书籍和教育网站,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疾病知识和健康管理方法。

四、结论冠心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病风险,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施冠心病健康教育时,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包括医院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媒体宣传、书籍和教育网站等,以便更好地普及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

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

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

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

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

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

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
迫感者;3)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年轻时发病者;5)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近年还发现的危险因素有;1)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2)胰岛素抵抗增强;3)血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增高;4)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二、冠心病的分型;冠心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以下五种类型:1、无症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但在静息、运动或负荷试验中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有T波减低、低平、倒置等心肌缺血改变,心肌核素显像有心肌缺血的证据。

2、心绞痛:发作时有胸骨后疼痛,休息后数分钟缓解。

3、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坏死,是很严重的心脏病。

4、缺血性心肌病:为心肌长期慢性缺血或坏死,引起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表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5、猝死:因原发心脏突然骤停而猝然死亡,是由于局部心肌缺血产生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三、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基本病因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青少年,进展于青年,发病于中、老年。

所以冠心病的防治要从青少年开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冠心病。

具体防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膳食、控制体重:1、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一般控制在20~~24的正常范围。

BMI在25~28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

超过正常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

2、低脂清淡饮食:应避免经常使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肝、脑、肾、肺等,以及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主张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的食物。

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二)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

体力活动力量应根据本人身
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做勉强剧烈运动,提倡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的放松性中等度运动。

(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戒烟、限酒:不吸烟,限制饮酒量,红葡萄有抗氧化作用,提高血HDL,但长期饮酒会引起其它疾病,因此不提倡饮酒,特别是烈性酒,每天饮酒量不要超过2两。

(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有高血压的病人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

糖尿病病人要降血糖控制达标。

高血脂病人要积极降脂治疗,降血脂降到正常范围,无其他疾病的健康者,胆固醇(TC)控制<5.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甘油三酯)TG<1.69mmol/L。

有动脉硬化或冠心病者血脂控制更为严格,TC<4.68mmol/L,LDL—C<2.60mmol/L。

(六)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对于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作一次体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

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治疗。

已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要到医院全面检查,确定治疗方案,要严格降压、降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凝集、抗心绞痛治疗。

要终身用药,预防突发心血管事件。

病情稳定的病人,要每三个月作一次身体检查,查血压、心率、心电图,每"https:www.gerenzongjie.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半年要查一次血脂、心脏彩超及眼底动脉硬化情况。

四、注意事项1、以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盐。

2、确诊有冠心病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需终身治疗,每个人用药有个体差异性,用药"https:www.tyzyx.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方案不同,需根据自己的病情及药物疗效选择用药方案。

切忌不能突然停药,否则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发作。

3、对有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气促的病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4、突然发作胸闷、心前区疼痛、气促的病人,一定要立即停
止活动,取坐位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1~~2片或消心痛片1片,也可含服救心丸。

如半小时无缓解,可重复用药,应考虑有心肌梗塞的可能,要立即拨打120电话,到医院就诊。

切忌不要活动。

如含服药物症状有所缓解,当症状消失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找出病因、确定诊断,综合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发作及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