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合集下载

甲乙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

甲乙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
中医学认为其属于黄疸胁痛郁症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邪毒与机体内的因素相合而成当先实脾肝病传脾是重要的病理环节而本方甲乙煎是根据古今医家的理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中论肝病的内容等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组成的方剂
1116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9 期
甲乙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2 例
王卫华 李友生 刘亚娴3 李 晶3 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 ( 邯郸 056002) 摘 要 目的: 观察利水、 健脾、 清热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甲 乙煎 (茵陈、 茯苓、 苡仁、 佩兰、 泽泻、 郁金、 柴胡、 连翘等) ,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2 例。结果: 总有效率 94. 23% 。 提示: 甲乙煎具有健脾利湿 , 理气和胃 , 疏肝解郁的功效。 主题词 肝炎病毒, 乙型�中医药疗法 疏肝解郁药�治疗应用 @ 甲乙煎 笔者自 2006 年至 2007 年期间, 在临床工作中采 用名老中医刘亚娴教授自拟的中药甲乙煎治疗慢性乙 型肝炎 52 例, 疗效满意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纳入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 其中男 31 例 , 女 21 例; 年龄 最大者 50 岁 , 最小 18 岁, 平 均 36. 5 岁; 病程最短者半年, 最长者 20 年, 平均 6 年。诊 断资料 均符合 2000 年西安第+ 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 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甲 乙煎: 茵陈、 茯苓、 苡仁各 30g, 佩 兰、 泽泻、 郁金、 柴胡、 连翘、 生甘草各 10g。 加减: 脾虚 甚者酌加黄芪、 砂仁等; 化热者酌加栀子、 丹皮等; 肋痛 者酌加姜黄等; 食差者加焦三仙。 每日 1 剂 , 水煎分早 晚两服, 30d 为 1 个疗程, 正规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 效。 疗效标准 显效: 病人精神良好, 纳差、 乏力、 尿 黄症状消失, 肝功能复查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 稳定半 年。有效: 病人精神较前好转 , 纳差、 乏力、 尿黄症状较 前好转 , 肝功能 复查结 果各项指 标较治 疗前下 降≥ 60% , 稳定 3 个月以上。 无效: 病人自觉纳差、 乏力、 尿 黄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 , 或略有加重, 肝功能复查结果 各项指标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 治疗结果 显效 39 例, 有效 10 例, 无效 3 例 , 总 有效率为 94. 23% 。 典型病例 骆某, 男, 32 岁 , 公司职员。主因发现 HB SA g ( + ) 1 年余 , 纳差、 乏力、 尿黄 20d 于 2007 年 1 月 20 日就诊。 患者因劳累后自觉纳差、 乏力、 尿黄伴有 轻度恶心, 但无呕吐 , 右胸肋胀满 , 舌淡红, 苔薄白, 脉 弦细。 查体: 双侧巩膜可见黄染, 腹软, 肝肋下未及, 脾 肋下约 2cm , 质中边钝, B 超示: 肝回声增粗, பைடு நூலகம்静脉内 径 1. 1 cm , 脾厚 4. 5 cm , 胆囊壁毛糙。肝功能检查示: AL T : 104U � L , A ST : 112 U �L , GGT : 85 U �L , TB I L: 41um o l�L , DB I L : 19 um o l�L , I BI L : 22 um o l� L . 乙肝 五项示: HB SA g ( + ) 抗 HB e ( + ) 抗 H B c ( + ). H BV 2 DN A : 1. 089 ×10 3copies�m l. 辨证为肝郁脾虚 , 予上方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以下是从本人下载的几个药房,请版主给评论一下。

柴胡解毒汤(刘渡舟教授)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

主治:胁痛,厌油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鸡平合剂(任侠民教授)组成:鸡骨柴,平地木炭柏,马兰青,酢浆草。

功效:清热解毒.宣郁化湿.活血消肿。

主治:急性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慢肝六味饮(邓铁涛教授)组成: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草解10克,黄皮树叶15克(无黄皮叶亦可用)。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慢性肝炎。

用法:先将上药国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将2次煎煮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迁肝方(李克绍教授)组成: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

功效:疏肝和胃,清热化痰。

主治:迁延性肝炎。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

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

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清胆解毒方(印会河教授)组成:水牛角15克,广郁金9克,黄连而3克(冲服),黄芩15克,栀子9克,丹参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根,蚤休9克。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解毒方(印会河教授)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

功效:舒肝清热,养血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凉胆汤(吴少杯主任医师)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柴胡,丹皮,山栀,胆草,枳壳,麦芽。

功效:行气调肝。

主治:传染性肝炎,右胁胀满,烦躁,口苦,四肢倦怠,大便干,小便黄。

中药调理肝脏清热解改善肝炎症状

中药调理肝脏清热解改善肝炎症状

中药调理肝脏清热解改善肝炎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代谢、解毒和产生重要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肝脏问题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难题。

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草药疗法,拥有调理肝脏的独特效果,能够清热解毒,改善肝炎症状。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调理肝脏清热解改善肝炎症状的方法和常用的中药材。

如何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是中药调理肝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如黄连、薄荷、板蓝根等。

黄连有着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它可以降低肝脏炎症,并有助于恢复肝脏功能。

薄荷在中草药中被广泛使用,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对改善肝炎疼痛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板蓝根也是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对于乙型肝炎这类病毒感染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改善肝炎症状的中药材1. 柴胡: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疏肝解郁、疏肝理气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肝气郁结,改善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如胁肋胀痛、情绪抑郁等。

2. 白芍:白芍是一种常用的补血中药材,它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肝脏的作用。

肝脏炎症引起的肝气郁结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白芍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减轻肝炎引起的疼痛症状。

3.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见的活血化瘀中药材,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清除体内的瘀血。

肝脏炎症会导致肝脏功能下降,丹参可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肝脏功能,改善肝炎的症状。

4.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用的保肝中药材,它具有益肝明目、滋补肝肾的作用。

肝脏疾病会导致肝肾功能下降,枸杞子可以滋补肝肾,促进肝脏的修复和恢复。

中药调理肝脏的方法除了使用中药材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调理肝脏。

1.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减少食用油炸和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

此外,多喝水可以帮助肝脏排毒,但应避免饮酒和过量饮水。

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重度瘀胆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论文

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重度瘀胆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论文

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重度瘀胆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30例慢性乙肝重度瘀胆型肝炎住院患者,在降酶、退黄、改善病情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8例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住院患者。

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171μmol/l,诊断标准均按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的标准筛选,且有重度瘀胆,经影像学排除了肝外阻塞性黄疸。

将58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

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平均38.6岁;病程2.5~7年,平均3.8年;tbil 262~563μmol/l,平均375±128.7μmol/l;alt 65~220u/l,平均182±129.2u/l。

对照组:男20例,女8例;平均37.8岁;病程2~6年,平均3.6年;tbil 245~548μmol/l,平均361±116.4μmol/l;alt 56~215 u/l,平均178±125.6u/l。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肝功能情况均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甘利欣3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日,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维生素b、维生素c、复方益肝灵)及对症,支持处理。

治疗组用苦黄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 静滴,1次/日。

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 静滴,1次/日。

2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

观察项目:①肝功能检测:主要观察tbil,alt的变化1次/周。

②症状及体征:对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黄疸等进行详细观察,每天记录1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tbil平均每天下降>10~15μmol/l,或疗程结束后tbil>下降50%,alt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自拟益肝方配合西医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

自拟益肝方配合西医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

自拟 益肝 方 配合 西 医治 疗 中晚期 肝 癌 3 0例
白广 德 练祖 平 黄 丁平 侯恩 存 陆运鑫 林梅 英 广 西 中 医学 院附属 瑞康 医院 南宁( 3 0 1 50 1) 摘 要 目的 : 探讨 疏肝健 脾 、 活血化 瘀 类 中药配合 西 医治疗 中晚期肝 癌 临床 近期 疗效及 对 生存 质 量 和免 疫功 能的影 响。方法 :O例 失 去手术切 除机 会的 原发性 中晚期 肝 癌患者 , 9 随机 分为
我们 的治疗经 验是 : 积极 控制感 染 , 用 广谱抗 ① 选
生素 , 重点对 革兰 氏阴性杆 菌 的三代头 孢 , 并加 用 抗厌 氧菌 抗生 素 如替 硝 唑 。抗 生 素在 血 象 和/ 体 温正 常 或
35 — d后 停 用 , 用抗 生 素 后继 续 服 用 “ 停 清热 益 气 滋 阴
“ 热益 气滋 阴汤 ” 进 行 中西 医 结合 保 守治 疗 , 清 加 绝
大 多数患 者 (4 8 ) 9 . 可避免穿 刺 引流或 手术带 来 的副 损 伤而 取得很 好 的疗 效 , 缩短 了 抗生 素 的应 用 疗程 并 和 住 院 时 间 _ , 院后 继续 服 用 中药 , 有 复 发 病 4 出 ] 没
[ ] 肖炜 明 , 家 驹 .糖 尿 病 合 并 细 菌 性 肝 脓 肿 临 床 分 4 李
析 .江 苏 临 床 医 学杂 志 ,0 0 6 4 :2. 2 0 , ( )5 5
[] 冉 兴 无 , 学 元 , 5 贾 谢 艳, 等.糖 尿 病 并 发 肝 脓 肿 的
疗 。现代 药理研 究 已证实 清热 解毒 中药 具有 杀灭 细菌
多 正虚 邪 恋 , 大 黄芪 用 量 、 以太 子参 、 加 加 白术增 扶 正

17种中草药灯心草能治的病

17种中草药灯心草能治的病

17种中草药灯心草能治的病灯心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味甘、咸、微温,归肝、肺经。

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益肝明目等。

下面是17种灯心草常见的治疗方案:1. 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灯心草20克,菊花10克,地丁10克,柴胡10克,连翘10克。

先用3碗水煎至1碗,分3次服。

2.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灯心草30克,瓜蒌30克,桔梗20克,苏子20克,杏仁10克。

用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喝一碗。

3. 治疗肺病咳嗽:灯心草20克,杏仁2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款冬花10克。

用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喝一碗。

4. 治疗眼疾:灯心草20克,白芍20克,黄芪20克,枸杞子20克,菊花20克。

水煎服,每日3次。

5. 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灯心草20克,天冬30克,甘草10克。

用水煎服,每日2-3次。

6. 治疗肾炎:灯心草20克,泽泻20克,车前子20克,知母2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

水煎服,每日3次。

7. 治疗便秘:灯心草20克,枸杞子20克,芡实20克,山楂20克,金橘30克。

用水煎服,每日3次。

8. 治疗黄疸病:灯心草30克,莲子10克,甘草5克,槟榔3克。

煎汤后趁热服。

9. 治疗尿路感染:灯心草20克,枸杞子20克,石韦20克,车前子20克,泽泻20克。

水煎服,每日3次。

10. 治疗子宫内膜炎和月经不调:灯心草20克,当归20克,熟地20克,枸杞子2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干姜10克。

水煎服,每日3次。

11. 灯心草治疗感冒发热:配方为灯心草30克、桑叶15克、连翘10克,用法为水煎服。

12. 灯心草治疗口腔溃疡:配方为灯心草30克、地榆12克、黄芩10克,用法为水煎口服或外敷患处。

13. 灯心草治疗皮肤瘙痒:配方为灯心草30克、紫苏叶15克、苍术10克,用法为水煎洗涤或外敷患处。

14. 灯心草治疗痤疮:配方为灯心草30克、地榆12克、玄参10克,用法为水煎洗涤或外敷患处。

解毒保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解毒保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治法探讨解毒保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龙治平(乐山市中医院,四川乐山614000)摘 要: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治疗难度较大,且易反复,迄今尚无特效药可治。

在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宏观并重的思路指导下,应用自拟解毒保肝汤治疗本病,获得了显著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湿热疫毒滞留,肝脾受损,其临床表现为“肝郁脾虚“、”脾虚湿阻“之证候。

投用本方清热解毒,调(补)脾除湿,行气解郁,以达到毒去湿除,肝脾两调之目的,此与西医抗H BV ,增强或调节免疫,保肝降酶之法甚为吻合。

本方能使肝功能复常,H BV 血清标志物不同程度转阴,病毒复制指标—H BV DN A 、H BV -前S1Ag 转阴,且未见血清转氨酶反弹,亦无任何副反应,是治疗慢乙肝较理想方剂。

关键词:解毒;保肝;降酶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08)02-0043-02收稿日期5 修回日期838作者简介龙治平(36),男,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工作。

自拟解毒保肝汤由炒白术、薏苡仁、南五味、黄芩、麦冬、茵陈、茯苓、郁金、蒲公英、虎杖、甘草等药所组成。

是方具有清热解毒、行气解郁、调脾除湿之功。

笔者用治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疗效显著。

并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分析、整理、总结,使之疗效不断提高。

兹就其方治机理、临床应用分述于下。

1 方治机理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 BV )所致的疾病。

急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曾患过乙型肝炎,或有H BsAg 携带史,目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慢乙肝。

血清酶学检测对诊治慢乙肝有其重要意义,其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 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常用于诊断慢乙肝等肝病。

肝内A LT 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内,多数乙肝病毒是通过诱导免疫反应而间接损伤肝脏,但亦可直接损伤。

当肝脏被损伤后而发生肝细胞炎症、或坏死,与此同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酶从肝细胞内释放入血液,使血清A LT 升高。

益肝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30例

益肝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30例

益肝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30例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益肝饮慢性乙型肝炎,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尚元特效疗法。

本病病程缠绵,治疗较为棘手。

笔者自1995年至今自拟验方益肝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30例(以下简称乙肝),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30例中,男性180例,女性50例。

年龄9~60岁,以17~45岁的青壮年占多数,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其中6个月1年45例,1~5年155例,5年以上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5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上海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2.1益肝饮药物组成醋炙柴胡10g,京赤芍15g,紫丹参30g,五味子10g,甘枸杞10g,灵芝10g,炙黄芪30g,焦山楂10g,蛇舌草30g,贯众12g,左秦艽10g,炙甘草10g,加水适量,文火煎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

2.2随证加减口干加粉葛根15g;牙衄加白茅根30g,旱莲草30g;鼻衄加粉丹皮10g;腰瘘加怀牛膝15g;腹胀加炒枳壳15g,炙鸡金10g;黄疸加茵陈30g,虎杖30g;失眠加炒枣仁20g,花龙骨15g;纳呆苔腻加法半夏10g,陈皮10g;胁痛加广郁金10g,醋炙玄胡索10g;脾肿大加炙鳖甲20g,石见穿20g;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刺激之物。

3疗效观察治愈:①自觉症状消失;②肝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③肝功能恢复正常;④HBsAg转阴;⑤以上各项随诊一年无异常改善者20例。

显效:①主要症状消失;②肝脏肿大稳定无变动或回缩,无叩痛及压痛;③肝功能恢复正常;④病毒复制标志消失而HBsAg持续存在;⑤以上各项保持稳定半年以上者160例。

有效:①主要症状消失;②肝脾肿大无变动且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轻微异常;③病毒复制标志水平降低(滴度较低)45例。

无效:症状及理化检查无明显改变或比治疗前有所加重5例。

4典型病例患者,女,45岁,2000年3月20日诊。

患者因病在某医院检查确诊乙型肝炎曾住院治疗并使用干扰素等药物,病情好转,肝功能一度正常,3月后肝病复发,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后经他人介绍来我院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清热解毒益肝方对照观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04年1月~2007年7月本院肝病门诊和部分肝病科住院病例。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乙肝诊断标准[1]。

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6岁;病程2~23年;慢性轻度10例,慢性中度17例,慢性重度3例。

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病程3~22年;慢性轻度11例,慢性中度16例,慢性重度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维生素C
3.0g,肌苷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甘草酸二胺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益肝方,处方:赤芍、丹皮各10g,蛇舌草、虎杖、丹参、生黄芪、旱莲草各30g,郁金、女贞子各12g,生甘草6g。

加减:湿热内盛加茵陈20g,垂盆草30g;夹有瘀血加桃仁10g,炒鳖甲(先煎)15g;肝肾阴虚加白芍10g,麦冬12g;肝郁脾虚加米仁30g,陈皮6g;肝气郁结加柴胡、枳壳各6g;胃纳呆滞加鸡内金10g,炒谷麦芽各15g。

水煎,分早晚2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综合疗效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下降幅度。

2.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2]。

临床基本治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肿大回缩,肝区无压痛和叩击痛,肝功能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有2/3以上项目转为正常,ALT、AST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有1/3~2/3项目转为正常,ALT、AST高于正常的部分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临床基本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基本治愈2例,显效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体会
肝炎的描述散见于中医“黄疸”、“胁痛”、“虚劳”等病证中,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已建议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名定为“肝瘟”,认为“肝瘟”是指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所致的一种疾病。

湿热疫毒邪留体内,隐伏血分,邪不仅伤正,而且由血及气,以致气机阻遏,湿阻中州,壅滞肝胆而发病。

治疗应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祛邪、扶正、调节阴阳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清热解毒益肝方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蛇舌草、虎杖清热利湿解毒;郁金活血凉血解郁,利胆行气止痛;女贞子、旱莲草柔肝益肾;丹参活血化瘀;生黄芪补中益脾,升阳固表;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全方具有凉血活血解毒,益气养阴补肝肾之作用。

药理研究[3-4]表明,丹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肝内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粘度,刺激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降解,以及抗纤维化的作用;生黄芪具有抗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5],黄芪总黄酮可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维持细胞正常代谢[6]。

从本文临床观察表明,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乙肝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慢乙肝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J].中医杂志,1992,33(6):373.
[3]苗兴旺.复方丹参液的临床新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3):90-91.
[4]王丽英,马晓红,赵军涛,等.易善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97-99.
[5]裘月,杜冠华,屈志炜.常用补益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2):83.
[6]赵克然,杨毅军,曹道俊.氧自由基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