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流程图

合集下载

实验设计方法-PPT

实验设计方法-PPT
2、设计要求:(1);各组观察对象要同质,满足 均衡性、 (2);采用随机化分组、 (3)合理设置 对照组、 (4);各组例数相等或相近、
3、优缺点;
(1)优点;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统计分析也简单; 适用面广,不论两组或多组、不管组间样本含 量相等或不等,均可采用这种设计。
(2)缺点;要求实验设计,故实 验所需样本含量相对较多。
变异来源 总变异 组间变异
01 组内变异
表 方差分析结果 SS υ MS F P 281、65 31 141、17 3 47、057 9、38 <0、
140、465 28 5、017
二、配对设计与分析▲
①、概念---就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 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得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得 处理组、
予以注射、以上剂量、种系与笼子三个 因素得分组如下表,试分析不同因素间 有无差别。
表白兔注射不同剂量甲状腺素后得甲状腺体重量(mg)
种系


种系 种系
1
2 3 4 5 小计 均数

C65 E85 A57 B49 D79 335 67、0

E82 B63 D77 C70 A46 338 67、6
(k-1)(b-1)
MS区组 MS误差
四、 拉丁方设计与方差分析(110)
一、拉丁方设计▲
1、概念;用r个拉丁字母排成r行r列得方阵,使每行、每列中每个 字母都出现一次,这样得方阵叫r阶拉丁方。按拉丁方得字母、 行与列安排处理及影响因素得试验称为拉丁方试验。
拉丁方设计就是随机单位组设计得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3个 处理因素。(也可以1个、2个)
4、方法 :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 示意图
预选对象
按纳入 标准

实验11 流量计标定实验

实验11 流量计标定实验

二、基本原理
1.流体在管内Re的测定
Re d u 1/ 4d du 4q 1/ 4d d
式中:ρ、μ— 流体在测量温度下的密度和粘度 [kg/m3]、[Pa·S] d—管内径 d=50mm;q—管内体积流量 [m3/S]
2.孔板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是利用动能和静压能相互转换的原理 设计的,它是以消耗大量机械能为代价的。孔板的开 孔越小、通过孔口的平均流速u0越大,孔前后的压差 ΔP也越大,阻力损失也随之增大。其具体工作原理 及结构图如图1。
七、问题与思考
1.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操作原理和特性是什么?流量计的一 般标定方法有哪些? 2.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C0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Cv与管内Re的 关系怎样? 3.通过C0和Cv与管内Re的关系,比较两种流量计在不同流量下的使用 范围?
为了减小流体通过孔口后由于突然扩大而引起的 大量旋涡能耗,在孔板后开一渐扩形圆角。因此孔板 流量计的安装是有方向的。若是方向弄反,不光是能 耗增大,同时其流量系数也将改变,此时测得的流量 系数已没有实际意义。
测压孔
流向
u0 u
ΔP
孔板
管道 法兰
图1 孔板流量计结构图
其计算式为
q C0 A0
2 p
六、数据记录及计算
1.记录实际流量和孔板流量计与文氏流量计压差读数,计算出对应C0 与Cv; 2.用半对数坐标标出C0与Cv与Re的关系曲线。比较: ⑴ 根据同一流量下压差大小,对比能耗大小; ⑵ 根据同一流量下C0、Cv的大小,说明测量精度; ⑶ 由不同流量下C0、Cv的变化规律,说明两种流量计的适用范围。
5.测量:为了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必须考虑实验点的布置和读数精度。 ⑴ 在每定常流量下,应尽量同步地读取各测量值读数。如实际流量大 小及两个压差计的读数。 ⑵ 每次改变流量,应以孔板流量计压差读数按以下规律变化:

三角形流程图盒图设计

三角形流程图盒图设计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管理信息系统(本科)___ 实验名称__程序流程设计__院系会计学院_专业班级__指导教师学号_姓名__ ______实验日期_2014年6月6日_____实验成绩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用程序流程图、盒图表达程序流程。

二、实验内容(1)了解程序流程图、盒图。

(2)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3)用程序流程图描述算法。

(4)用盒图描述算法。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对于任意给出的3个实数,作为三个线段的长度值,判定这三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若可以,则判断该三角形的类型(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1)用文字描述算法。

(2)用程序流程图描述算法。

(3)用盒图描述算法。

(1)1.输入三角形三边a b c2.依次输入判定三角形类型的条件(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是否有任意两条边相等且不等于第三边(3)三角形三边都相等(2)四、实验思考题1、设计该题算法时,主要碰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流程图的时候首先要把构成三角形条件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罗列出来,整理清楚思路,想清楚步骤。

由于这些逻辑顺序和判定条件有些模糊和不清楚,所以不能顺利的进行文字的描述以及流程图的绘制。

我的解决办法是上网将判定条件找出来,从判定条件中选出自己需要的,现在草稿纸上绘制出流程图草图,最后才在机子上操作。

2、若三边可构成三角形,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类型(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如何修改算法?需要加入几个判定条件,步骤如下:1.在构成三角形条件下加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条件:a^2+b^2=c^22.在直角三角形下加入等腰三角形判定条件:a=b下面是赠送的励志的100句经典话,需要的朋友可以学习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励志的话】平凡却无私的人啊千万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

也许,命运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偏爱着你那是因为善良的她想让你尽快长大感知人间悲喜,聆听世间哀乐。

实验设计DOE-1

实验设计DOE-1
方法一:每个试验条件重复2次或者更多次 方法二:在中心点处安排重复试验,通常在中心点处做3-4次试验
注:一定要进行不同单元的重复,而不能仅进行同单元的重 复。即一定要重新做试验即重复试验,而不能仅重复观测或 重复取样。
讲师:徐建军 Email:xu.consultant@
28
随机化(randomization)
讲师:徐建军 Email:xu.consultant@
12
例:在激光头材料粘接试验中,材料间的粘接力F即为 指标,也称CTQ。
水 平 粘接时间 1 2 3 A1=10s A2=8s A3=5s 因素 粘接温度 B1=200℃ B2=250℃ B3=270℃ UV胶牌号 555 360x Tu90 粘 接 力 指标
讲师:徐建军 Email:xu.consultant@
25
Y 交互作用图
数据平均值 170 160 150 平均值 140 130 120 110 作用时的效应图
讲师:徐建军 Email:xu.consultant@
26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讲师:徐建军 Email:xu.consultant@
20
主效应与交互效应
DOE要求对参与试验的因子及各因子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进行 定量分析,通过分析确定改善方向并最终找出最优参数。 下面以一个2因子2水平试验的结果分析来说明试验因子及交互 作用对指标的影响。
例:在农田试验中,考虑两个因子,每个因子为2水平。A因子:浇水。 低水平:水少;高水平:水多。B因子:施肥。低水平:肥少;高水平: 肥多。以产量Y为响应变量(单位:Kg),列表如下:
讲师:徐建军 Email:xu.consultant@
4
什么是试验设计

Jav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及全部源码流程图

Jav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及全部源码流程图

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所应具有的查阅资料、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软件编程、调试等能力,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及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规律与技巧,为进一步学习web应用开发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2. 使用本学期学习的Java SE技术(也可以使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习过的Java技术,但是应当以Java SE技术为主)完成多功能日历GUI程序的设计,使之具有如下基本功能:一年日历用12页显示,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历。

日历可以按年或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的日期,可以为每页日历选择背景图片。

3.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程序凸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与功能,形成本小组的特性色。

二、实验要求1.问题描述准确、规范。

2.程序结构合理,调试数据准确、有代表性.。

3.界面布局整齐,人机交互方便。

4.输出结果正确。

5.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编写一个GUI程序实现日历的功能。

一年日历用12页显示,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历。

日历可以按年或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的日期以及当前农历,可以为每页日历选择背景图片。

可以实现显示时钟,时钟能进行整点报时。

可以实现备忘记事功能,能在每天添加、修改、删除记事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1.在上机实验前,小组成员进行选题讨论,确定小组感兴趣而又伸缩性强的题目多功能日历。

2.在第一次上机实验时讨论分工,分工明确之后,分头合作进行。

3.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最后进行统筹合并,以及程序最后的优化。

4. 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合肥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实验内容,程序流程图,类结构,程序清单,运行结果,以及通过上机取得的经验。

5.详细的上机实验步骤见任务分工及程序设计进度表。

五、实验结果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小组设计的多功能日历程序能够实现实验的基本要求——一年日历用12页显示,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历。

日历可以按年或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的日期,可以为每页日历选择背景图片。

单片机实验程序及流程图

单片机实验程序及流程图

《单片机技术》实验多媒体讲义《单片机技术》实验多媒体讲义《单片机技术》实验多媒体讲义三.程序清单及程序流程框图ORG 0000H Array LJMP MAINMAIN: MOV R0,#30HMOV R2,#10HCLR AA1: MOV @R0,AINC R0INC ADJNZ R2,A1MOV R0,#30HMOV R1,#40HMOV R2,#10HA2: MOV A, @R0MOV @R1,AINC R0INC R1DJNZ R2, A2MOV R1,#40HMOV DPTR ,#4800HMOV R2, #10HA3: MOV A,@R1MOVX @DPTR ,AINC R1INC DPTRDJNZ R2,A3MOV SP,#60HMOV R2,#10HMOV DPTR ,#4800HPUSH DPLPUSH DPHMOV DPTR,#5800HMOV R3,DPLMOV R4,DPHA4: POP DPHPOP DPLMOVX A,@DPTRINC DPTRPUSH DPLPUSH DPHMOV DPL,R3MOV DPH,R4 MOVX @DPTR,A INC DPTRMOV R3,DPLMOV R4,DPHDJNZ R2,A4MOV R0,#50HMOV DPTR,#5800H MOV R2,#10HA5: MOVX A,@DPTR MOV @R0,AINC R0 INC DPTR DJNZ R2,A5POP DPH POP DPL HERE: LJMP HEREEND《单片机技术》实验多媒体讲义《单片机技术》实验多媒体讲义《单片机技术》实验多媒体讲义三.实验电路四.程序清单及流程图程序一ORG 0000HLJMP MAIN ORG 000BH LJMP IPTO MAIN: MOV SP, #30H MOV TMOD, #01HCLR 00H SETB EA SETB ET0 MOV TH0, #3CH MOV TL0, #0B0H MOV R1, #14H SETB TR0 MOV A, #0feH MOV P1, A NT: JNB 00H, NT RL A MOV P1, ACLR 00H LJMP NT IPTO: MOV TH0,#3CH MOV TL0,#0B0HDJNZ R1, TIOMOV R1, #14HSETB 00HTIO: RETIEND程序二只需将程序一中“RL A”改为“RR A”即可实现其功能。

化学中的流程图专题复习

化学中的流程图专题复习
在流程图中,操作步骤通常以文 字或符号的形式表示,要能够识
别出这些步骤。
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对于涉及化学反应的流程图,需 要理解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以
便更好地理解整个流程。
如何分析流程图中的化学变化
分析反应物和产物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是关键,要能够正确地识别它们。
理解反应机理
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需要理解反应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流 程。
烯烃的加成反应遵循马氏规则, 即氢气更容易与烯烃中双键碳 上氢原子数目较多的碳发生加 成反应。
烯烃与水发生加成反应时,可 生成醇或酮,取决于双键两侧 碳原子的结构。
醇的氧化反应
醇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醛 或酮。
醇的氧化反应可通过加入氧化剂 (如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或使用催化剂(如铜、银等)实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化学中一类特殊的反应,其特点 是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在流程图中,通常 会标明沉淀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成沉淀的 条件。
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是重要的化学性 质,流程图中可能会标注出平衡常数 的值,以帮助理解沉淀生成的程度。
沉淀反应的进行通常伴随着溶度的变 化,因此流程图中可能会标注出溶度 的变化。
实验结束阶段
实验结果分析
01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
释和讨论。
实验总结与反思
02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实验器材整理与清洁
03
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和清洁,确保器材的完好无损,为下次实
验做好准备。
03
有机化学反应流程图
烷烃的取代反应
无机化学反应流程图
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设计流程图

实验设计流程图
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MS(结合能计算) MS(结合能计算) MS(结合能计算) MS(结合能计算)
载体 载体
MS(吸附能、DFT计算)
MS(吸附能、DFT计算)
效果理想效果果实验催化剂物化性质表征提出酸性介孔硅基材料吸附氧化耦合协同净化粗乙炔气中h的反应机理活性组分制备方法选择调整效果理想效果果理想筛选载体ms结合能计算ms吸附能dft计算ms结合能计算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①否 ①否 ①是 ①是 ②是 ②是 ②是 ②是 ②是 ②是 筛选 筛选 制备方法 选择/调整 制备方法 选择/调整
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 提出酸性介孔硅基材料吸附-氧化耦合协同净化粗乙炔气中H2S、PH3和 AsH3的反应机理 提出酸性介孔硅基材料吸附-氧化耦合协同净化粗乙炔气中H2S、PH3和 AsH3的反应机理 催化剂物化 性质表征
催化剂物化 性质表征
H2S、PH3同时脱除净化实验
②否 ②否
H2S、PH3同时脱除净化实验 单组分及多组分吸附剂制备 单组分及多组分吸附剂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