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所处环境受电磁场干扰较严重, 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威 胁。针对产生干扰的原因,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结合自身情况, 采取上述各项防干扰措施。经过实施以后,通过对设备运行 状况的观察,电磁干扰对综自系统的影响明显减弱,收到了
作者简介:蔡文杰(1978-),男,陕西咸阳人,中国石油兰 州石化分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邸 春禹(1981-),男,甘肃兰州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助 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运行。
摘要:开采低渗透油田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低渗透储层特征、分析了低渗透油田
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并指出了我国低渗透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不
足之处。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注气;原油采收率;油田开发;石油工业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马建国.油气藏增产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2]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7. [3]闵琪,金贵孝,荣春龙.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续 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才汝成,李晓清.低渗透油藏开发新技术[M].北京:中国 石化出版社,2004. [5]郭平,罗玉琼,何建华,王仲林,李闽,刘建仪.注水开发油 田进行注气开发的可行性研究[J]. [6]沈德煌,于立君,聂凌云,杨生榛.注水后期油藏转注蒸 汽开采可行性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 (6). [7]李彦兰,章长钐,武若霞,杨思玉.安塞油田坪桥区注气 可行性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4). [8]文玉莲,杜志敏,郭肖,杜娟,贾英.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 采收率技术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6). [9]郭平,刘建仪,李士伦,孙良田,李闽.提高采收率的注气 实验评价体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2,(5).
5.注溶解气开发。以安塞油田坪桥试验区为例子。采用 枯竭开采方式,地层压力下降快,递减快,采收率低,开发效果 差 。采 用 注 溶 解 气 开 发 最 终 采 收 率 达 41.1% ; 出 程 度 为 22.2%,比衰竭开采提高 13.8%,比注水开发提高 9.0%。与注 水相比,注气可更好地保持地层压力,延长油田稳产期,解决 注不进水造成的困扰,而且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注溶解气 段塞研究表明,在资源量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注入较大 的溶解气段塞,段塞越大,开发效果越好;在溶解气资源不足 的情况下,考虑注干气开发试验区也是有效的。对试验区而 言,人工裂缝延伸长度越长,开发效果越差。因此,应优化压裂 设计,增加缝宽,减少缝长,以提高导流能力。
2009年第9期 (总第120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Chinese hi- tech enterprises
N O .9.2009 (C umulativetyN O .120)
低渗透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
王多伟 1,郝瑞芬 2,田殿龙 2
(1.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2.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21)
4.裂缝性油藏中注气驱。裂缝性油藏中注气驱是可行的, 尤其向油湿性裂缝储层中注气,可以取得比水驱更好的开发 效果,裂缝中注气与基岩原油之间的传递作用是使储层增产 的关键因素。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发育程度严重影响注入 气流动路径、波及范围、突破动态以及产油动态,但气驱突破 速度未必比水驱突破快,气驱波及范围也可能比水驱广。目 前室内实验忽略了多孔介质对流体相态的影响,这样的结论 准确性低,需多进行多孔介质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此外分 子扩散作用是裂缝性储层注气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开采机 理,在进行动态预测时,需考虑该机理对渗流的影响。裂缝性 介质中注气混相驱机理复杂,双重介质影响的流体混相性确 定方法和混相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4720×104t,新增可采储量 8102.6×104t,非混相驱覆盖储量 31958×104t,新增可采储量 1893×104t;可见提高采收率的技 术潜力是很大的,然而这仅是一个粗筛选,要具体论证油田 能否注气及注气的可行性还得根据具体油田情况作评价,评 价内容包括配套实验评价、地质、注采能力、油藏工程方案设 计、工艺方案、经济评价等,当方案设计经济评价可行后再进 行注采工艺方案设计及经济评价,以形成最终的油藏工程方 案和工艺方案。在这些评价中配套实验评价是早期基础评 价,是确定能否注气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简介:王多伟(1977-),男(蒙古族),甘肃民勤人,长 江大学在读工程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
- 47 -
6.注气提高采收率潜力及评价。根据我国陆上已开发油 田提高采收率的第二次评价结果,将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潜力 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油藏条件好,风险小、近期内可以实现的 潜力;二类是指虽在技术上通过了筛选标准,但由于在筛选及 潜力预测中不能考虑的各种因素影响,实现困难大、风险高或 不易实现的潜力。在不考虑新发现适合注气的油田时,在一 类潜力中适合注气混相驱覆盖储量 7790×104t,新增可采储 量 1445×104t,非混相驱覆盖储量 38200×104t,新增可采储量 4180 ×104t; 在 二 类 潜 力 中 , 适 合 注 气 混 相 驱 覆 盖 储 量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46-02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很大,随着以中、高渗透层为主的 老油田逐渐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将日 益增加。提高对低渗透储层的认识,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 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低渗透储层的特征
(一)地质特征 低渗透储层形成有其独特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成岩作 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使其具有典型的特征,主要包括:(1)储 层物性差,沉积物成熟度低,但后生成岩作用往往比较强烈; (2)孔隙度低,孔喉半径小、毛细管压力高,原始含油饱和度 低;(3)基质渗透率低;(4)裂缝往往比较发育;(5)非均质性 强;(6)粘土矿物含量高,水敏、酸敏、速敏严重。正是由于这些 特征,决定了低渗透储层研究的特殊性。 (二)开发特征 1.低产井多。在开发过程中,油井自然产能低。渗透率 低,导压系数小,压力传递慢,油井供液不足,投产后产量递减 很快,出现很多低产井。 2.采收率低。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水,底 水驱动很低,自然能量补给不足,多数油藏主要靠弹性驱动 和溶解气驱方式采油。一次采收率很低,一般只能达到 8%~ 12%,注水后,一般低渗透油田二次采收率提高到 25%~ 30%,特低渗透油田则为 20%~25%。
2.水驱后油藏注气研究。适用多种油藏和气种类,可达 到油藏提高采收率在 3%~6%之间;水驱后油藏进行气驱,以 水驱达 100%后再进行气水交替驱;油藏水驱后的注气方式 一般采用水气交替,但不适合低渗透油藏。
3.对注水后期油藏转注蒸汽开采的研究。水驱后转注蒸 汽开采油藏的条件为:油层净总厚度比大于 0.5,油层厚度大 于 10m,含油饱和度大于 50%,油层孔隙度大于 20%,地层原 油粘度大于 30MPas,垂向渗透率为正韵律较为有利,渗透率 变异系数小于 0.75。冷水驱后如果转热水(200)驱,由于热膨 胀和降粘效果有限,所以对驱替效果改善不大,其残余油饱和 度仍将高达 28%左右;但转蒸汽驱能取得较好效果,其残余 油饱和度将降至 10%左右。转蒸汽驱时是否经过水驱以及水 驱程度如何,对蒸汽驱的最终残余油饱和度影响不大,均为 10%左右,但水驱时间越长,蒸汽驱时的经济效益将越差。
比较满意的效果。
- 46 -
粘 度 最 好 小 于 1MPas, 最 高 不 能 超 过 5MPas, 密 度 小 于 876kg/m3;注干气混相驱,其原油粘度最好也不超过 1MPas,最 高不能超过 3MPas,密度小于 825kg/m3;非混相驱替,原油密 度可在 876~1000kg/m3 之间。
3.采油速度低。特低渗透油田,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采油 速度约在 1%以下;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在 1%左右;一般低渗 透油田,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在短期能达到 2%以上。
二、主要矛盾和技术难点
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面临的主要三大矛盾是层间、平面 和层内的矛盾;除此之外,在目前的开发条件下,主要的矛盾是 注水井压力不断升高、吸水能力不断下降、采油井见效差、地层 压力大幅度下降、生产能力急剧递减,以及注水量、产油量、开 采速度和采收率都很低。形象的说,就是“注不进,采不出”。
!!!!!!!!!!!!!!!!!!!!!!!!!!!!!!!!!!!!!!!!!!!!!!!!!!!!!!!!!!!!
序号 1 2 3
表1
项目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措施实施前
“三遥”信息正确率
95%
采集数据误码率
0.2%
设备运行无故障率
92%
五、结语
措施实施后 100% 0 99%
参考文献 [1]张邦宁.通信抗干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孙可平.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M].大连:大连海事 大学出版社,2005.
(三)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气源问题。这是决定油藏注气开发可行性的一个极其 关键的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注气提高采收率 技术,加强天然 CO2 资源的勘探、充分利用油田内外,尤其是 油田附近的 CO2 和烟道气资源;加强脱 N2、脱 CO2 和 CO2 防 腐等工艺技术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制 N2、注 N2 和脱 N2 设备 的引入。 2.室内实验和现场先导试验的研究还不够,应该重视以 下 8 项配套技术的研究:(1)细化油藏描述;(2)完善提高采收 率方法的筛选评价技术,尤其薄弱的是注气部分;(3)发展注 气混相驱数值模拟技术;(4) 发展矿场设施和注入工艺技术; (5)注入井剖面测定和调剖技术;(6)混相驱过程动态监测和 效果评价技术;(7) 混相驱过程防气窜和改善波及效率技术; (8)配套建立注气混相驱室内实验评价技术。 3.关于油田和注气种类目前尚无统一的筛选标准,应当 针对具体油田和气种类进行系统的可行性评价,包括进行室 内评价、油藏工程研究、方案设计和采收率预测、经济评价等, 在确认经济效益明显后才投入实施。
2.裂缝问题。即沿裂缝方向水窜、水淹严重,距裂缝较远 的两侧生产井注水效果很差。
3.采油工艺技术不适应问题。目前大多数油田仍采用杆 式抽油泵,存在地层供液不足,供采不平衡,泵效低,抽油系统 机械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较多的低产井。
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概况
(一)研究状况 1.研究经验。从构造上,倾角大于 15°,垂向渗透率大于 0.2 L/m2 的倾斜地层可以实现重力稳定驱;存在隔层且分布较 宽的平缓地层或厚度小于 3m 的薄油层适合注气水平驱替。 剩余油饱和度至少为 25%,可考虑混相驱替;非混相驱时,原 油饱和度至少为 50%。在平缓地层内,注富气混相驱,其原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