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依靠
一次采油
10-25%
天然能量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学
二次采油
等宏观作用
15-25%
三次采油 应用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
(强化采油)
或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四次采油
?
ZXT
一、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与方法
EOR-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 油。包括所有的采油法。
EV
Vsw V
Vsw-注入流体的驱替体积;
V-油藏总体积;
Ev-体积波及系数(效率)。
ZXT
(4)驱油效率
ED-驱油(洗油)效率,又称为微观驱油效率。
指注入流体在波及范围内 ,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体积之比
ED
So Sor So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 ED-驱油效率。
P
泡沫+ 剂
P
交联+ 剂
交联 体系
总体现状与趋势
①新型抗温抗盐聚合物大部分处在室内研究阶段,且成本较 高,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
②工艺设备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投资较大,有局限性,且效果 有限;
③交联聚合物驱技术、调驱一体化技术正在扩大应用; ④化学复合驱技术虽然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⑤污水改性处理配注聚合物技术引人注目,一是可以节约大
2.1化学驱的方法及原理 (3) 碱驱(S)驱
以碱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也称为碱溶液驱; 碱强化水驱 。
碱驱用碱: - 碱:NaOH、 KOH、 NH4OH - 盐(潜在碱):Na2CO3、Na2SiO3、 Na4SiO4、Na3PO4 - Na2CO3和NaHCO3复配 - Na3PO4与Na2HPO4复配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 (2)1.2 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1 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3)2.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3)2.2 储层物性研究 (3)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4)第三章驱油机理与驱油方式研究 (4)3.1 水驱油机理 (4)3.2 气驱油机理 (5)3.3 混合驱油机理 (5)第四章预测与评估技术 (5)4.1 油藏动态预测 (5)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预测 (6)4.3 油藏可采储量评估 (6)第五章增加油井产能技术 (6)5.1 钻井技术优化 (6)5.2 完井技术优化 (7)5.3 采油工艺优化 (7)第六章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技术 (7)6.1 油藏调剖技术 (7)6.1.1 技术概述 (7)6.1.2 技术原理 (7)6.1.3 技术方法 (7)6.2 油藏注水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原理 (8)6.2.3 技术方法 (8)6.3 油藏热力技术 (8)6.3.1 技术概述 (8)6.3.2 技术原理 (8)6.3.3 技术方法 (8)第七章石油提高采收率化学添加剂 (8)7.1 驱油剂 (8)7.2 改善油水流度比的添加剂 (9)7.3 油层保护剂 (9)第八章油气藏改造技术 (9)8.1 油气藏压裂技术 (10)8.2 油气藏酸化技术 (10)8.3 油气藏气体吞吐技术 (10)第九章石油采收率监测与评价 (11)9.1 油藏动态监测 (11)9.1.1 监测目的与意义 (11)9.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1)9.2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9.2.1 评价指标 (11)9.2.2 评价方法 (11)9.3 油藏开发调整策略 (12)9.3.1 调整原则 (12)9.3.2 调整方法 (12)第十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集成与推广 (12)10.1 技术集成策略 (12)10.2 技术推广与应用 (12)10.3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3)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供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

第一章增加石油可采储量的途径:补充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石油开采技术分为:1,利用天然能量采油技术。
2,补充地层能量采油技术。
3,提高石油采收率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向油藏中注入驱油剂或调剖剂,改善油藏及油藏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他所有提高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油效率的采油方法。
驱油剂:由地面注入油层用于驱油的所有液体,气体和复合体系。
剩余油:驱油剂未波及的区域内所剩下的原油。
残余油:驱油剂波及的区域中未被驱出的原油。
石油采收率:原油采出量与油藏中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采收率的大小取决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
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驱替动力学条件;孔隙结构;润湿性。
波及效率:驱油剂波及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影响波及效率的主要因素:垂直和平面非均质性;原油与驱油剂的视粘度和相对渗透率;原油与驱油剂的重力差。
提高采收率技术分为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
第二章孔隙结构:油层基质(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尺寸、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油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空隙决定,而吼道则是流体在油层中得渗流能力的主控因素。
空隙的尺度分布可用空隙的分选性和孔隙分布歪度来表征。
空隙的分选性是指空隙分布的均一程度,孔隙尺度越均匀,则其分选性越好。
表征孔隙分选性的参数为孔隙分选系数。
孔隙分布的歪度是表征孔隙尺度分布偏于粗孔隙还是偏于细孔隙。
孔隙结构的基本特征:孔隙的尺寸及其分布;孔喉比;孔隙的连通性;孔隙的弯曲性;流体通道的非均质性。
孔喉比为孔隙与吼道的直径之比。
配位数:是指与特定的孔隙相连通的喉道数。
迂曲度:表征油层中孔隙通道的弯曲性的参数。
孔隙并联非均质性:油层中由孔隙和喉道构成的并联液体通道之间尺寸的差异。
孔隙串联非均质性:油层中由孔隙和喉道构成的流体通道在流动方向上尺度的差异。
孔隙的并联非均质性对无水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孔隙的串联非均质性是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
粘土矿物在油层中的状态分为分散状、膜状、桥塞状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岩石颗粒尺度;颗粒的分选性;粘土矿物;粘土颗粒形状。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当前技术应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来了解一下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采收率是指从资源中采集到的有效产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对于各种资源的开采过程而言,采收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提高采收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情况。
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油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
在矿山开采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岩爆破、露天采矿、浮选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矿石的采收率,减少矿石的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然而,当前的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资源的开采过程和环境条件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地开发和应用技术。
其次,一些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另外,一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在未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型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优化采收过程,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采矿的要求,将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再次,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将促进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共同发展,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更加全面和综合。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行业已经应用了一些技术来提高采收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石油开采-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驱油法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利 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和生理特性, 改善油的流动性和润湿性,从而提高 采收率。
微生物调剖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对油层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调节和控制, 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流动性,从而提 高采收率。
04 石油开采的挑战与对策
CHAPTER
石油开采-提高采收率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石油开采技术 •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石油开采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石油开采背景
01
石油作为全球能源的主要来源, 对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 意义。
02
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油田的采 收率逐渐降低,需要采取措施提 高采收率。
微生物种类
选择适合油田环境的微生物,如产气菌、产表面活性 剂菌等。
实施效果
在某油田应用后,采收率提高了15%。
某油田的热力驱油案例
热力驱油原理
通过加热油层,降低油、水、岩石之间的粘度比 和界面张力,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加热方式
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等。
实施效果
在某油田应用后,采收率提高了30%。
06 结论与展望
应对低油价挑战
01
02
03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 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维护和 人力成本,以降低整体运 营成本。
调整投资策略
根据油价波动及时调整投 资计划,优先投资回报率 高的项目,暂停或减少低 回报项目的投资。
多元化收入来源
开拓新的收入渠道,如开 展石油副产品加工、销售 等业务,以弥补油价下跌 带来的收入减少。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二)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发现并开发新的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技术是增强油气田生产效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手段。
EOR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原油生产成本,从而保证能源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作原理EOR技术主要有热采、化学驱、气驱和微生物驱等几种方式。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例如,热采是通过加热地层来降低原油粘度,化学驱是通过向地层注入化学剂以改变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气驱是通过向地层注入气体以降低原油的粘度并推动其流向生产井,微生物驱则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确定油气田地质和工程条件:对油气田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评估,了解地质构造、油气储量、压力、粘度等参数。
2. 选择合适的EOR技术:根据油气田的特性和实际条件,选择最适合的EOR技术。
3. 制定EOR方案:根据选定的EOR技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注入物质的类型、浓度、注入量、注入时间等参数。
4. 实施EOR方案: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EOR操作,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5. 评估EOR效果:在EOR操作完成后,对油气田的采收率进行评估,以确定EOR技术的实际效果。
四、适用范围EOR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气田,包括低渗透、稠油、高凝油等。
针对不同类型油气田,可以采取不同的EOR技术。
例如,对于低渗透油气田,化学驱和气驱是常用的方法;对于稠油油气田,热采是最有效的手段;对于高凝油油气田,微生物驱是最佳选择。
五、创新要点1. 综合应用各种EOR技术:可以根据油气田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多种EOR技术,以实现最大的采收率。
2. 智能化控制: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EOR 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效率和质量。
3. 环保和可持续性: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选择环保型的EOR技术,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了油田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高含水期油田指的是含水率较高的油田,通常大于70%,这种油田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一、管控含水层开发1.合理的注水技术高含水期油田通常需要进行注水开发,通过注水提高油井产出并减少含水率。
注水技术的合理运用是重中之重,需要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正确选择注水井位和注水井层,合理控制注水层的开发强度,保证注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油井产出和降低含水率。
2.水平井技术的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尤其在高含水期油田中更加适用。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层开发,减少含水率;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增大,导致了更大的井筒面积,能够更多的接触储层,提高采收率。
3.开展化学驱油技术对于高含水期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注入聚合物、环烷醇、聚合物和硼化合物等物质,改善油藏物理性质和改变油水界面吸附作用,减小溶解气体的溶度,使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提高油藏的有效开发利用率,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油率。
二、提高采油技术1.提高抽油机技术对于高含水期油田井,采用提高抽油机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采用高效的抽油机,可以提高油井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小含水率,提高采油率。
2.采用增产技术采用增产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含水率。
如通过增加注汽、注聚合物等增产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3.选用合适的采掘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掘方法也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对于高含水油田,应该采用合适的采掘方法,如同沾吸排采、压裂、电磁激励排采等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三、优化油田管理1.优化油田水系统对于高含水期油田,需要对油田的水系统进行优化,合理配置水资源,降低含水率。
通过水系统的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小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48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在石油工业中,通常把仅仅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天然能量来采油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把通过注气或注水,提高油层压力的采油方法称为二次采油;把通过注入其他流体采用物理、化学、热量、生物等方法,改变原油黏度或改变原油与地层中的其他介质界面张力,用这种物理、化学方法来驱替油层中不连续与难采出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
一般来说,一次采油的采收率低于 15%,二次采油的采收率可达 45%,三次采油后采收率可达 50%~90%。
图1:油藏开发的三个阶段在一次采油阶段,由于开采初期地下地层流体压力高,油气可以依靠天然能量通过油井直接流到地面。
这种能量来源于覆盖在它们之上岩石对其所处地层和地层当中流体所施加重压后集聚的大量弹性能。
但随着原油及天然气的不断产出,油层岩石及地层中流体的体积逐渐扩展,弹性能量也逐渐释放,当弹性能量不足以把流体举升上来时,地层中新的压力平衡慢慢建立起来,流体也不再流动,大量的石油就会被滞留在地下。
在二次采油阶段,人们通过向油层中注气或注水,可以提高油层压力,为地层中的岩石和流体补充弹性能量,使地层中岩石和流体新的压力平衡无法建立,地层流体可以始终流向油井,从而能够采出仅靠天然能量不能采出的石油。
但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流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途径流向油井,处于阻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的石油将不能被驱替出来。
即便是被注入流体驱替过的区域,也还有一定数量的石油由于岩石对石油的吸附作用而无法采出。
此外,有的稠油在地下就像沥青一样根本无法在油层这种多孔介质中流动。
因此,二次采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是有限的。
在三次采油阶段,人们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改变原油的黏度及其对岩石的吸附性,可以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有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驱油法等。
下面我们就详细说一说热力采油法。
热力采油法是向油层注入热流体或使油层就地发生燃烧后形成移动热流,主要依靠热能降低原油的黏度,以增加原油流动能力的采油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
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
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
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
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
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
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
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
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
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
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
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
涉及各个学科。
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
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很多。
由于驱替介质不同,其具体的驱油机理各不相同,适应条件和驱油效果都不同。
但所有驱油方法都基于一些具有共性的原理。
(二)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分类在油田开发史上,运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石油叫做一次采油。
一次采油也被称为能量衰竭法采油,其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
通过注水或非混相注气提高油层压力并驱替油层中的原油叫做二次采油。
二次采油时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此时的二次采油叫做维持压力采油。
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和前苏联有相当一部分油田在投人开发的同时进行人工注水。
人工注水采油方法远比能量衰竭法的采收率高,通常为30%-40%,个别油田可达80%。
由于水的来源广,价格便宜,采收率又高,所以,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初便迅速地在油田发展起了注水采油技术。
20世纪50至60年代,注水开发的工程项目数达到了顶峰。
但到60年代后期,注水开发项目一直下降,其原因是一些注水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这时产水率持续上升,产油量却不断下降。
当产水率高达95%一98%时,继续注水是不经济的,这时被迫停止注水。
我国的大庆油田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采用人工注水方法采油,在进入高含水期后,坚持“稳油控水”这一基本开发方针,开拓了一条改善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高经济效益的新路子,为“八五”期间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十五”期间,我国东部老油田2005年底综合含水率已达到89.71%,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已进人特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
为了搞清剩余油的分布,在油藏精细地质描述、开发地震技术(包括三维地震和横向预测技术及四维地震技术)、水淹层测井监测技术(包括裸眼井测井技术和套管内水淹层测井技术)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石油勘探开发综合软件集成平台技术等方面研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配套技术。
在搞清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可通过钻高效调整井如采用侧钻水平井、多底井、分支井等复合井和直井不均匀加密布井,利用地层深部流体转向技术(即向地层注入能大幅度提高油层残余阻力系数或在地层深部堵塞高渗透层的物质,使后续的注入水在地层深部转向)来达到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的目的。
人工注水虽然可以提高采收率,但注水后尚有约一半以上的油滞留在油层中,如何采出这些二次残余油(也称为水驱残余油)是油藏工程师们面临的间题。
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使开采三次残余油成为可能。
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使开采三次残余油成为可能。
这一开采技术主要是通过向油层注入化学物质、注蒸汽、注气(混相)或微生物,从而改变油层中的原油性质并提高油层压力,这种驱油方式叫做三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 )。
由于我国油田采用的开发技术除玉门油田外,均没有明确的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之分,故对我国油田使用提高石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 EOR—Enhanced Oil Recovery)这一名词更为恰当。
EOR这一专有名词包括注水和其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原油的采收率取决于驱油剂在油藏中的体积波及效率(或波及系数)(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和驱油效率(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所有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都是以提高波及效率和/或提高驱油效率为目标。
但是,由于驱替方式和驱替介质不同,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机理、适应性都有很大差异。
根据驱替介质和驱替方式,提高采收率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驱凡是以化学剂作为驱油介质,以改善地层流体的流动特性,改善驱油剂、原油、油藏孔隙之间的界面特性,提高原油开采效果与效益的所有采油方法统称为化学驱(Chemical flooding)。
常见的化学驱方法有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以及化学复合驱(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等)。
2.气驱凡是以气体作为主要驱油介质的采油方法统称为气驱(Gas flooding)。
根据注入气体与地层原油的相态特性,气驱可分为气体混相驱与气体非混相驱两大类。
常用于作为驱替介质的气体主要有CO2、N2、轻烃、烟道气等。
3.热力采油凡是利用热量稀释和蒸发油层中原油的采油方法统称为热力采油(Thermal recovery)。
这是一类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根据油层中热量产生的方式,热力采油可分为热流体法、化学热法和物理热法三大类。
热流体法是以在地面加热后的流体(如蒸汽、热水等)作为热载体注入油层;化学热法是通过在油层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如火烧油层、液相氧化等;物理热法是利用电、电磁波等物理场加热油层中原油的采油方法,这是一类新的且很有发展前景的稠油开采方法。
4.微生物采油微生物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油层及油层中的原油,改善原油的流动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提高驱油剂的波及体积和微观驱油效率。
除了上述几类方法外,油层深部调剖及作用于油层深部的物理法(如声波、电场等)采油也都属于提高采收率技术范畴。
化学驱方法及技术比较:·几乎所有化学驱方法都具有高盐敏性,即对矿化度非常敏感,所以一般对驱油体系的矿化度都有限制。
·由于化学体系在油层中运移时,易于发生吸附、滞留,甚至絮凝、沉降,影响化学剂的注入。
如何保持足够的注入能力,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
·减少化学剂在油藏中的损失(吸附、滞留),是直接影响化学驱效果的关键问题。
⎪⎪⎪⎪⎩⎪⎪⎪⎪⎨⎧⎪⎩⎪⎨⎧烟道气驱氮气驱干气(或贫气)驱富气混相或非混相驱液化石油气混相驱轻烃驱混相或非混相驱气驱2CO⎪⎪⎪⎩⎪⎪⎪⎨⎧⎩⎨⎧电磁波加热电加热火烧油层蒸汽驱蒸汽吞吐注蒸汽热力采油另外,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也日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加速研究。
但由于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工业化应用还有待时日。
利用物理场激励油层、提高采收率,是一类新的技术思路,属于油气田开发的前言研究领域。
这类物理方法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须深化研究。
可以与化学驱相互补充,对那些不适用化学驱的油藏是一类很有价值和前景的方法。
(三)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现状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不仅受技术水平发展的制约,更大程度受油价的制约。
近年来,由于油价下跌,多数国家的EOR 技术应用呈下降趋势,但对于EOR 的研究却从未停止。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4年对北美及全球原油提高采收率所做的年度调查表明,目前世界开展EOR 项目最多的国家是美国(50项)、委内瑞拉(50项)、加拿大(47项)和中国( 38项);其次是特立尼达(13项)、印度(6项)、印尼(5项)、哥伦比亚(2项);此外,法国、利比亚、墨西哥、土耳其、阿联酋均只有1项。
需要指出的是,此项调查没有反映前苏联及东欧石油生产国的情况。
该项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注蒸汽热采、二氧化碳混相驱、烃混相驱及注聚合物驱油(包括化学驱),是当今世界EQR 主流技术,这4种技术所占比例依次为44%(136项),22% (68项} ,14% (45项)和9%(27项)。
传统的火烧油层仍是一种有效的热采方法,美国、加拿大和印度还在采用,总计占5%(17项)。
在各类EOR 技术中,注蒸汽不但开展的项目多,而且应用的最为广泛,在被调查的13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以此项工艺作为EOR主要手段。
开展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是美国;而注聚合物驱油则要数中国;进行烃混相驱的首推加拿大,此外委内瑞拉和美国也有一定数量。
从效果看,在所开展的4种主流技术项目中,烃混相驱工艺成功率达91% ,二氧化碳混相驱达84%,蒸汽驱达75%,注聚合物驱油(包括化学驱)达57 %。
根据统计数据,烃混相驱已有87%的项目获利或有望获利,二氧化碳驱和蒸汽驱项目的获利项目水平接近,分别占65%和68%。
对于注聚合物驱,此项调查未提供确切数据。
按照这项调查资料,我国开展蒸汽驱的主要是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河南油田、新疆油田,开展注聚合物的则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大港油田、河南油田、吉林油田等。
1. 美国EOR技术应用状况美国的提高采收率研究于二十世纪初起步,但初期发展较慢。
直至1973年,由于阿拉伯石油禁运,美国将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为其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并对提高采收率项目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使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