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阐述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阐述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阐述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提高采收率(E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

将二氧化碳注入衰竭的油层,可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石油开采业的共识。

二氧化碳驱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a。

二氧化碳来源可从工业设施如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排放物中回收,既可实现使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减排,又可达到增产油气的目的。

1、二氧化碳驱油机理1.1降粘作用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随着溶解气油比的增加,原油粘度显著降低,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油水流度比减小,提高原油产量。

1.2膨胀作用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是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

1.3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1.4溶解气驱作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溶于原油中具有溶解气驱的作用。

降压采油机理与溶解气驱相似,随着压力下降,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逸出,液体内产生气体驱动力,提高了驱油效果。

另外,一些二氧化碳驱油后,占据了一定的孔隙空间,成为束缚气,也可使原油增产。

1.5提高渗透率作用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

碳酸水与油藏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氢盐。

碳酸氢盐易溶于水,导致碳酸盐尤其是井筒周围的大量水和二氧化碳通过的碳酸岩渗透率提高,使地层渗透率得以改善,上述作用可使砂岩渗透率提高5%-15%,同时二氧化碳还有利于抑制粘土膨胀。

另外,二氧化碳-水混合物由于酸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出无机垢堵塞、疏通油流通道、恢复单井产能。

2、二氧化碳驱种类及注入工艺2.1二氧化碳驱的种类(1)二氧化碳混相驱。

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退条件下,油中的轻质烃类分子被二氧化碳提取到气相中来,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原油的液相两种状态。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采收率的提升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目标。

油田注气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开发油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介绍油田注气的原理、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油田注气原理油田注气是通过在油田地层中注入气体,使原油层中压力增加,原油与岩石孔隙中支持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降低油泥的黏滞性、升高润滑性,使原油在孔隙内能够流动更容易,提高采油效率,增加采收率。

注入的气体有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选取合适的注入气体可以提高采收率。

二、油田注气技术现状油田注气技术是石油工业中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注气技术的效率和适用性逐步提高。

(一)注气方式目前油田注气技术主要分为直接注气和间接注气两种方式。

直接注气是将气体注入到油井中,通过压缩空气等设备将气体直接压入油井管道,沿着井眼垂直注入地下油藏。

直接注气的优点是注入速度快,注气效果显著。

间接注气是在地层内建立气体区域,然后用压力差将气体推入油层中。

常用的方法是在油藏水深处设立气幕,使气体充满整个油藏水深,经过几次推压和加气,形成均匀的气带,压力梯度增强,从而使注入的气更加均匀,采收率提高。

间接注气的优点是可控性强,注入节奏可控,可以减少因直接注气引起的泥层破坏。

(二)注气气体注气气体的选择是影响油田注气效果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气体有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其中,天然气是最常用的注入气体,其成分简单,渗透能力强,同时含有的天然气成分有助于原油的上升,增加了注气效果。

氮气常用于高渗透油田和中深层油层的注气,可以提高油层的压力和渗透性。

二氧化碳注气适用于高黏度油藏,有助于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采油效率。

三、油田注气未来发展前景油田注气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在油田注气技术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注气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注气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油藏选取合适的注入方式,提高注气效果。

注CO2和N2气技术在采油中的应用分析

注CO2和N2气技术在采油中的应用分析
民营 科技 2 0 1 7 年第 1 期
科技 论坛
注C O 2 和N 2 气技术在采油中的应用分析
郑 旭 亮
Hale Waihona Puke ( 榆树林 油田第二采油作业 区, 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 的影 响 , 注c 0 : 和N 气技 术在我 国相 关领域得 到 了蓬勃的发展 , 尤其是在 油井里面 中所含有 的油层特性 气
C O 和N 气体 当作载体 的同时所产生 的密度情况会 致使不 同层油 时间短和产油量上升。实践体验 , 使得工程轻质油藏、 高凝油油藏 发生一定的变化 , 将二者具有 的油层热力平衡打破。由于C O 2  ̄体 - 运用下在采油 中注入C O : 和N : , 进行单井吞吐 。 含量是 当作重要 的控制数值 ,是 逐渐通 过反应气 化而发 生 的变 2 . 2 C O : 和N 在注入采油实施 的方案 化, 从 而将技术 的水平加以提升。 1 ) 注入原理 。 利用C O 和N : 注入油层 中, 用来补充油层压力 , 油 1 我国的C O 和N 2 气体采油的技术分析情况 田投入开 发使用 中随着 开采 时间的增长 , 油层本身能量将不 断地 气体采 油技术有 着很广 阔的空间 ,能够在 各种领 域大力推 被消耗 , 致 使油 层压力 不断 地下 降 , 地下原 油大 量脱气 , 粘度 增 广, 通过把c O 体进行改造变成另 一种气体 , 为采油的整体水平 加 , 油井产量有效提高 , 促进 经济效益 的提高 , 使地下残 留大量原 带来益处。开发油 田中的有关地方 , 我 国具有诸 多的气体设备 , 例 油采 出来 。注入C O : 和N : 是为 了弥补 原油采 出后所造成 的地 下亏 如地面加热炉 、 相应 的N 量检测设备 等 , 都是利用亦或是注入相 空 , 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 , 实现油 田高产稳产 , 并获得较高 的采收 应气体 , 而致使油 田所注入的数量 出现不 同的情况 。通过应用 了 率 , 必须对油 田采 收 , 避 免 了许多 问题的发生 。在人工 的方 法把 C O : 和N 气体实现可循 环的应用 , 避 免全球 出现温 室效 应 , 在某种 C O : 在 原油起到调 整吸气剖 面 , 增 大波及系数 , 降低 原油 粘度 , 注 意义上贯彻 了科学发展观 的战略部 署 , 在稠油 发面的研制也不亚 采 系统 的完善 。 于其他 国家 。C O : 和N 2 气体在一般温度下具有一定额地压缩系数 , 2 ) 采 油中保持 油层 压力 。要保持油 田油层 的压力 , 必须要采 国家在这一点对稠油等方 面做 出了认 真 的探索 , 能够充分 的使油 取各 种保 持压力的方法 , 例如 , 注C O 和N 、 注气 、 注集合物 等一系 田下 面所含有 的体积发生膨 胀 , 从而减少原 油的粘度 , 在这整个 列的方法来保 持地层压力 , 综合 各油 田生产数据才能保 持好原油 环节 中。C O 气体会充分的溶解到原油 中 , 从而将水分 排出来 , 增 中的质量 , 通过专 门的注入井将C O 和N : 注入 油藏 , 保 持或恢复油 加诸多 的油量 , 致使 出现饱和 的情况 , 将油 田的提取水 平加 以提 层压 力 , 使油藏有较强 的驱 动力 , 吸收再生 系统 不断提高 , 以提高 升。 我国中注。 C O 和N 体技术将诸多情况加以完善 , 在相关作用 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 是我国采油技术 的先进条 件之一 。注 力 的情 况下 , 减少界 面 出现分布 蒸发原油 的能力 , 增强 原油 的流 入C O 和N 是 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发生 改变 , 保持 好油层压力 , 使得

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机理研究

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机理研究

内原来 积 聚 的残余油滴会 出现 自由移动 , 最 终油相渗透率 增
高 。 再 者 , 溶于水 的 C O Z , 会 增加 水 的粘 度 , 也 可 以 使波 及 面 积
得到 扩 大 。 因 为当 C O Z 的摩 尔含量 增大 时 , 界面张 力会 随之 变
பைடு நூலகம்
小 , 当 压 力为 20
.
SM P a
本文主要从二氧化碳在地层中具有流动性好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使原油体积发生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和降低界面张力方面以及氮气在混相驱中保持压力与非混相驱油中调整原油的流向维持压力等方面介绍了两者驱油机理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进行矿场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机理研 究
张谦 伟 陈军 伟 东北 石油 大学 , 黑龙 江 大庆 16 3 31 8 )
化 , 增加 了原 油粘度 , 降低 了流 度 , 综 合来 看 , 是 使油 和水 的流
度 更加接近 , 水 的驱 油能力 因此 得到提高 , 水 驱油的波及面 也
同时得 到扩大 , 提高 了 驱油效率 , 进而提高采 收率 。
.
1 5 原油体 积 因 C O Z 溶解 作用 出现 膨胀
大 量研究表 明 , 由于 C OZ 在原 油中的充分 溶解 , 会导致 原油
大幅 度 降低 。
注人 能力 因 C OZ 酸化解堵作用而改善
.
13
C 0 2 导 致 水 溶 液 略 显 酸 性 , 是 由于 C 0 2 + H 2 0 斗 H 2 C 0 3 。
溶有 C O , 的地 层水 可 在 C O Z吞 吐注 入及 浸 泡 时 , 与地 层基 质
发生 反应
P H 值 降低 了的地 层水 , 可 以抑 制页 岩储 层中粘 土 的膨胀

二氧化碳及氮气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之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氧化碳及氮气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之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氧化碳及氮气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之现状和发展前景发布时间:2022-01-05T06:29:13.82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3期作者:阳贵辉[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快捷、清洁地开采石油产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的不断更新,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开采方法,其中二氧化碳和氮气在石油的开采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二氧化碳在石油的采油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学习,了解到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走向,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本论文以实际的案例为基础,结合理论,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采油行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采油企业的节能降耗作出贡献。

阳贵辉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新疆 834099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快捷、清洁地开采石油产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的不断更新,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开采方法,其中二氧化碳和氮气在石油的开采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二氧化碳在石油的采油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学习,了解到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走向,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本论文以实际的案例为基础,结合理论,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采油行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采油企业的节能降耗作出贡献。

关键词:二氧化碳、氮气、石油开采一、石油开采技术概述1.1石油开采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就有了新的开采方式,其中包括钻探、井筒采掘、井筒采掘等。

这些新的开采方法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产量,同时还能够保证质量,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主要是 由于全球 气候 变暖 、 减排与环保呼声越来越高 , 捕
到发展 ,解决了许多地区无天然 C 2 O 气源 的问题 ,从而 使 C — OR技术在 更大 范 围内推广应用有 了现实的可 Oz E 能 。 目前 ,C 2 O 在美 国 已成 为一种战略资源 。根据美 国 C O 提高油 田采收率 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这种方法有
收率 的技 术进展 最快。由于美国天然二 氧化碳 气体 资源丰 富 , 2 世 纪 7 年代就开始 了二氧化碳 气的开 发利 从 o O 用 ,提 高采收率就是 最主要 的方 面。美国的实践表 明 ,Cz 高采收率技 术适 用油藏类型较广 、提 高采收率 的 O提 幅度较 大、在高油价 下投 资回报率较 高;以工业废 气为主 的 Cz 集—封存一应 用一体化提 高采收率技术将是 O捕 今后 发展 的新走 向 ,新一 代二氧化碳提 高采收率技 术预计可将采收率提 高到 6 %以上 。 0
要集 中在美 国,其年 产油量为 1 6×1 4/ ,占世界 1 8 0t a C 一O O2 E R总产量的 9 .%。 0 5 , 4 2 2 0 年 美国实 施注气方 法 的年 产量首 次超 过 热采年 产量 ,而 成 为美 国最 主要 的 E R方法 ,这主 要是 由于 C 2 E R的产量不断增加 的 O O一 O
原因 ( 2 图 、图 3 。 )
厂 、
U D
藏非均 质程 度严重; 一般是用在水驱之后提高采收率 , 也 有部分是注 C 2 O 二次采油 。 的说来 ,C 2 E R技术适 总 O一 O
关键 词 :注 C 2 提 高采收率 0 目前 , 田一次 、 油 二次采油技术仅能采 出原始地质储
14 a 0 / ,占全球总产量的2 2%, t .3 其中, 热采产量为 57 7 0× 1 a 0t ,气驱产量 3 3 0t a / 2 3X 14 ,分别 占全球 E R总 产 / O 量的 6%和 3 %,化学驱产量仅 占 0 8 % ( 1 。在 气 6 7 .8 图 )

注入二氧化碳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注入二氧化碳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 : 入 C 提 高天 然 气采 收率 ( S GR) 术 可 以在将 C 存 在 地层 中的 同时 , 过保 持 注 02 CE 技 O 封 通 地 层压 力和驱 替 作 用提 高天 然 气的采 收率 。对该 技术 实施 过程 中可 能存 在 的C 和C 混合 和注 入井 O2 H4 周 围的焦耳 一汤姆 逊 制冷 效应 进 行 了模拟 研 究 , 究表 明 , 研 由于 C 和 C 物性 的 差异 , O2 H4 其混合 可 以被 抑 制 , 入 井 周 围的 制冷 效 果 并不会 对提 高采 收率 产 生太 大影 响 。随 着 C E 注 S GR 技 术研 究 的发展 , 该技 术 必 然会应 用于 实际 气藏 , 并取 得 良好 的经 济效 果 。
q e ta in u s r to wi En a c d t h h n e Ga Re o e y s c v r
( S GR) CE 。如 图 1所 示 为 一 个 典 型 的 C E R 系 SG 统[ , 1 天然气藏生产 的天然气 , ] 主要为 甲烷 ( H ) C 气体 用于燃气发电厂发 电, 并将发 电厂或工业工厂 排放 的烟道 气 体 中捕 集 C , 过 压缩 , 回天然 气 0z经 输 气 田注入天然气气藏 , 而提高 了地层压力 , 从 并可 以 驱替 地 层 中的 天然 气 , 高天然 气 的生 产率 。 提 如果 将 发 电厂建 在 气 田附近 , 样 可 以大 大 降 低 C 的运 这 O。 输距离 , 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对于水驱天然气气藏 , 由于 气 藏 压力 得 以保 持 , 样 可 以稳 定 天 然 气 的产 这 量 , 控制 底 水和 边水 的 侵入 。 并
!1 . ■‘ ● I l ● t,i ,

利用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

利用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

摘要: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的社会现状的影响下,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石油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加,所以如何利用CO2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是目前正在研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源开采技术,对人类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利用CO2进行的石油开采技术进行一定的讨论,对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浅谈。

关键词:CO2石油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地球能源的过度开发,目前地球上的矿物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石油更是首屈一指的亟需能源之一,为了能够更高效的开采石油以供人类日益庞大的能源需求,采用CO2来对石油进行开采,从而提高石油的开采率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主要开采和方式和重点研究目标,比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均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进行石油的开采,CO2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近几年来,随着运用的不断深入也处在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由于CO2开采技术的高产性很多国家都对此十分重视,我国也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的研究。

一、CO2开采技术的高效原因CO2之所以可以提高石油的开采率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CO2可以使原油的体积膨胀,当二氧化碳注入到原油后,就可以在其中得到充分的溶解,从而使原油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十甚至更多,原油的体积膨胀后不仅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还能够减少原油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石油的产量。

第二,二氧化碳进入原油后可以降低其原本的黏度,要知道原油初始的时候黏度越高的话,则黏度的降低幅度就越大,当降低了原油的黏度后更有利于其流动,从而也就提高了石油的整体产量。

第三,原油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子,当二氧化碳进入后可以增加其黏度,而降低其流度;当原油碳酸化后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在这种综合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油和水更加接近,这样对于原油的开采就更加便利。

第四,二氧化碳在原油中是非常容易溶解的,这样反应的结果就是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有利于原油的流动,这样一来在进行石油开采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

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标签:采收率发展现状CO2驱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

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

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

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

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

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气,天然气的混相压力小,由于这种压力限制,所以CO2混相驱对浅层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混相压力随着油藏深增大而增大,当原油密度大于0.9218g/m3时则不适用于CO2混相驱,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当原油密度小于0.8251g/m3,埋藏深度小于762m时也不适合CO2混相驱。

除此之外
油藏的非均质性也是影响CO2驱替的原因。

3 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表3)
4 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比较
N2与CO2在油藏条件下的性质截然不同,当压力大于27.5MPa时,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继续增大至41MPa时其粘度又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CO2不同,其在任何情况下粘度都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油藏条件下,CO2比N2的粘度要大因此其驱油效率也大,而在相同油藏条件下N2粘度小于天然气,因此可以用开采凝析气藏和重力驱气顶油藏。

N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小于CO2,其体积膨胀系数自然要比CO2小,所以在同样条件下自然选择CO2作为驱替介质要比N2好,同时由于N2驱只适用于密度小于0.850的轻油(8),N2需要的混相压力较高,再加上N2来源广,价格便宜,因此推荐在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中使用N2驱。

由于CO2能够提取C5~C30范围内更重的组份,这就意味着CO2能够与几乎没有C2~C6组份的原油达成混相。

因而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很多油田,CO2驱通常要求原油相对密度在0.99042以上,混相压力在10.34MPa以上,这与N2驱相比之下它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CO2溶于原油其可以降粘,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可生成碳酸,这些性质都对驱替原油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他可使接触地区内的原油饱和度减小至约为孔隙体积的5%,在有些油藏条件下,CO2的密度接近于原油并逼近于水。

这就极大限度的把石油中的较重组份(C30的烃)占优势的影响减小至最小限度。

另外,由于CO2的粘度是甲烷的2~4倍,因此它可以改善关于烃混相法的波及系数。

5 结论
对于埋藏较深的油藏,注N2是最佳选择,由于N2的最小混相压力太高,所以中等深度油藏不适合,而由于N2的密度,粘度均较小所以在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从以往的经验来看CO2混相驱油藏,其最小含有饱和度不得小于体积的20%孔隙,为了改善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在注驱前要查阅能够反映油井注水历史,测井,试井等资料,从经济方面考虑,我国现今CO2气田比较少,所使用的大部分CO2来源于商业气,所以小型油藏进行注CO2驱替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惠,卢渊,伊向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J].新疆石油地质2004(03).
[2]江怀友,沈平平,卢颖,姜良冀,罗金玲.CO2提高世界油气资源采收率现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年4月十七卷第二期.
[3]李士轮,张正卿,冉新权等著.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1:30-50.
[4]郭平,苑志旺,廖广志.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J].天然气工业,2009(29).
[5]余唐,郭肖,张勇.CO2与N2驱油机理的比较与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