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型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新疆阿合勒铜矿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

页岩型 的重要 类型 之一 , 在研 究该 类型 矿床 时 , 们 人
从 不 同的角度 , 如成 矿 大地构 造环 境 、 矿岩 系 和沉 容
点, 迄今 为 止 , 矿 的 大地 构 造 环 境 , 未 形 成 统一 成 并 认 识 , 拉 张环境 的观点 占主 导地位 , 主张裂 谷 环 持 如 境 的有 王登 红 , 为是 裂 陷槽 环境 ; 认 也有 部 分学
床研究 的核 心课题 之 一 。
阿 舍 勒 铜 矿 床 是 典 型 的 铜 锌 型 块 状 硫 化 物 矿
[ 稿 日期 】0 9— 2—2 收 20 0 3
1 地 质 概 况
阿 舍 勒 铜 矿 位 于 新 疆 哈 巴 河 县 西 北 2 m 处 的 5k
[ 金项 目 ] 技 部 国 家 重 点 基础 研 究 发 展 规 划 项 目 ( 号 :0 1B 0 8 5 与 中 国科 学 院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所 矿 床 地 球 化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基 金 基 科 编 2 0C 4 9 0 ) ( 号 2 0 0 ) 合资 助 。 编 033联 [ 一 作者 简介 ] 珍 权 , ,9 5年 生 ,0 2年毕 业 于 中南 大 学 , 博 士 学 位 , 授 级 高 工 , 主 要 从事 矿 产普 查 与勘 查 工 作 。 第 高 男 16 20 获 教 现
床, 自发现 至今 , 人 在 成 矿 的地 质 背 景 、 床 特 征 前 矿
I , 刖 昂
及 成 因等方 面做 了大 量 的研 究
, 得 了基 本 一 取
块状 硫化 物型 矿床 是铜矿 床仅 次 于斑岩 型 和砂
致 的 认 识 , 是 成 矿 环 境 一 直 为 地 质 学 家 研 究 的 热 但
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是大型火山喷发失败的产物

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是大型火山喷发失败的产物2022年5月6日,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在《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斑岩型铜矿主要是由类似于引起大型火山喷发的机制所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是大型火山喷发失败的产物。
斑岩型铜矿是铜、钼的主要来源,通常形成于地壳板块汇聚边缘。
一直以来,斑岩型铜矿成因始终是有待科学家破解的热点科学问题。
该研究关于斑岩型铜矿成矿机理最新结论的得出,主要依据矿业公司提供的数据、研究人员在野外和实验室收集的数据,并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模型。
该研究认为,铜是从冷却岩浆释放出的热流体中析出的,这些岩浆在地幔中形成,并在中低层地壳层中演化,然后上升至表层,形成岩浆房,在此它们饱和并溶解水流体和铜。
岩浆房的深度一般在5 km 至15 km之间。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岩浆注入这个储层的数量和速度非常大,导致火山爆发,大量流体可能会随着岩浆灾难性地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就无法形成铜矿,因此,只有这些流体在地表下以一种更安静的方式发展即火山喷发失败,才能在1 km到6 km的深度形成斑岩型铜矿。
尽管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全球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型铜矿稀少的原因所在。
研究人员强调,一次失败的喷发取决于几个参数的组合:岩浆注入速度、岩浆冷却速度以及岩浆房围岩的刚性。
并且后者必须灵活地吸收新岩浆的压力,这样才确保不会发生喷发。
物质平衡计算表明,超大型斑岩铜矿(> 1000万吨铜)必需具备岩浆体积(> 2500 km3)和岩浆注入速率(>0.001 km3/a)是裂谷、热点和板块俯冲等背景下的大型火山喷发的典型特征。
该研究有关大型火山喷发和矿床形成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重要发现,不仅将有效推进目前对斑岩型矿床成矿机理的认识,而且为在铜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开发铜矿勘探新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基于该研究成果开发一个模型,将实现对矿床总铜含量的量化,从而准确判断潜在可开采矿床的质量。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

为酸碱、氧化复原地球化学障。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
四、高温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床
矿化特征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
成矿结构面
矿体及矿石特征
元素分带
蚀变特征
成矿阶段
流体特征
指与酸性、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的一类钨锡多金属矿,矿化类型包括斑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型、矽卡岩型、变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空间上常与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呈过渡关系。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以钨锡为主,共伴生有钼、铋、萤石、铜铅锌等矿产,岩浆岩型主要矿化为伲钽矿,部分出现钨、钼。
火山机构和次火山岩。
一般铁(铜)与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有关,基性系列为玄武岩和辉绿玢岩;中性系列为辉长闪长岩、闪长玢岩。
金(铜)矿床主要是中性岩,包括英安质-安山质火山岩、次火山岩。
银铅锌矿床主要是酸性岩,长石多为碱性长石。
陆相火山喷发盆地、火山机构、火山原生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接触结构面和区域构造带叠加构造。为火山机构中次火山岩体侵位后热液流体成矿作用形成的成矿构造系统。断裂构造必须在火山热液流体影响范围内才能起作用。
原生金属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少量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毒砂、自然金、辉锑铋矿、叶锑铋矿、碲银矿、碲金银矿等。金属氧化物常见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镜铁矿等,次生金属矿物包括褐铁矿、孔雀石、辉铜矿、铜蓝、蓝铜矿、赤铜矿、自然铜、钼华等。
原生矿石结构包括他形粒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包含结构、固溶体别离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浸染状、脉状、条带状、角砾状、块状、团块状构造。
接触交代型钨锡矿主要为矽卡岩和硫化物矿化,少数矿床岩体顶部出现云英岩型矿化。外带矽卡岩厚度一般小于100米,矽卡岩呈块状,常呈现W、Sn、Mo、Bi全岩矿化现象。硫化物矿化分布于矽卡岩外侧的大理岩或灰岩中,内带为铜锌或铜锡矿化,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黝锡矿〔+锡石〕;中带为铅锌锡矿化,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锡石〕;外带为铅锌银〔锑〕矿化,矿物组合为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方解石、萤石为贯穿矿物。
新疆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

新疆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阿舍勒铜矿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的交界处。
该地区岩石类型丰富,显示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
其中,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是研究该地区的重要对象。
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该类岩石富含硅、钠、钾、铝等元素,同时富集了一些高场强元素如铕、铽、钼、铬等。
如该地区某些玄武岩的SiO2含量高达50%以上,而Na2O、K2O总量约为8%~9%,表明属于高钠、高钾富铝岩石。
同时,这些火山岩的La/Yb比值普遍较低,LREE相对富集,HREE偏低,呈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
构造背景方面,该地区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至中新世之间,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喜马拉雅式造山运动和印支式造山运动两个阶段。
而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形成则与喜马拉雅式造山运动有关。
据推测,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一系列的伸展薄化过程,形成了受伸展作用影响下的洋岛火山岩带。
同时,在喜马拉雅式造山运动的挤压作用下,该地区的岛弧火山岩经历了隆升变形,岩浆活动也随之休止。
自新生代中新世以来,该地区地壳稳定,火山活动停止,形成了现今的岩石构造背景。
综上所述,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揭示了该地区晚古生代至中新世的地质演化和火山岩形成的过程。
研究该类火山岩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资源勘查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数据分析对于阿舍勒铜矿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相关数据来得出结论。
首先,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该类岩石富含硅、钠、钾、铝等元素,同时富集了一些高场强元素如铕、铽、钼、铬等。
其中玄武岩的SiO2含量高达50%以上,而Na2O、K2O总量约为8%~9%。
这说明英安-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属于高钠、高钾富铝岩石,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的地球化学变化。
同时,玄武岩的总碱度显著高于斜长岩,表明其来源具有强烈的地幔来源。
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2 矿 区地质特征
铜矿峪铜矿床贮存于下元古界绛县群顶部的铜矿峪组变质火山岩内,由老到新可分为 3个亚组 ,其 中第二亚组为该组地层主体 。 - 第一亚组 :变质酸性火 山岩 ,主要为变高钾流纹岩 ,由变质酸性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交互组成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5 - 2 5
0 2 4 4 — 0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0 9 9 5 . 2 0 1 3 . 0 2 . 0 2 8
中条山铜矿峪铜矿研究程度较高 ,上世纪五十至七 十年代前人对该矿床的大量研究提出了斑岩型、 变质再生矿床和变质火山 一喷气矿床等多种观点( 《 中国矿床 》编委会 ,1 9 9 4 ) 。近十年来 ,主要对针对矿 区地质 、 矿山及外围找矿开展 了研究。胡永胜 】 叉 寸 铜矿峪变斑岩型含钼铜矿床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并进行了 找 矿预 测 ;张佩 民口 利用 T M数据 , 对 矿 区外围和矿区内部进行了找矿预测 ;郭 妮 对4 号矿体矿床模型进行系统研究 , 完成矿石储量估算 ,并对其深部矿石铜 矿物粒度进行了查定。 吴 国荣 等研究铜 矿峪铜矿外围找矿 ,并提出新的找矿方 向。薛克勤 、真允庆 等还对 中条 山铜 矿带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 向、 流体碳 氧同位素示踪进行 了研究 。
2 0 1 3 年6 月第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卷第 2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o 1 . 3 3 N o . 2 J u n e . ,2 0 1 3
中条 山铜矿峪铜矿 区火 山岩 的地球 化学特 征及构 造背景
周 雄
( 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 司, 湖南 新邵 4 2 2 9 2 7 )
贵州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分布特点和地质特征

贵州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分布特点和地质特征
邹滔;黎应书;肖宪国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年(卷),期】2009(061)002
【摘要】贵州火山岩型铜矿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峨眉山玄武岩地区,该区域为贵州省最大的铜元素异常区,有比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该地区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类型及特征,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铜矿点进行分析,总结了火山岩型铜矿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总页数】3页(P36-37,42)
【作者】邹滔;黎应书;肖宪国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12
【相关文献】
1.个旧东区基性火山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探讨 [J], 路红记
2.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J], 李荣格;袁玉华;陈厚国
3.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J], 吕绍玉;张海;孟昌忠;黄太忠;刘德华;王彪;周丽芳
4.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J], 吕绍玉;张海;孟昌忠;黄太忠;刘德华;
王彪;周丽芳;
5.云南老厂火山岩型银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J], 陈元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岩型铜矿床成因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斑岩型铜矿床成因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需求。
而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从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斑岩型铜矿床是指在岩浆活动时,铜元素与含铜流体在地壳中的分离作用下,形成的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包括岩浆的生成、运输和注入,铜矿化流体的形成,以及铜矿床的沉淀和形成。
这一过程中,岩浆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上地壳物质的熔融和混合,以及岩石圈物质的垂直运动等。
岩浆的运输作用使得矿源物质得以从地壳中升华到地表,并形成斑岩型铜矿床。
铜矿化流体的形成主要与岩浆中的熔融作用有关,当岩浆中的铜元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产生含铜流体。
这些含铜流体在地壳中的运动过程中,与周围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反应,形成了斑岩型铜矿床中的铜矿化。
斑岩型铜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体现在:成岩时代、岩石类型、氧同位素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
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岩时代一般集中在中生代晚期,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斑岩、辉石岩等,这些岩石中富含可溶性离子和含铜矿物。
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表现为δ18O值的变化,其中低δ18O值反映出水岩反应的存在。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含铜、钼、钨、锡等元素的富集。
尤其是含铜矿物,例如黄铜矿、黄铜矿石等。
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类型,其成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
通过对成矿过程的研究,可以确定哪些地区具有较高的铜矿潜力,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
其次,通过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斑岩型铜矿床的矿石性质,有助于矿石的选冶过程。
同时,也可以为矿石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斑岩型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矿产资源,其成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山丘陵地。为一大型浅剥蚀隐伏 矿。矿床成因,多数人认为属火山
喷气沉积成因。
二、陆相火山岩型铜矿
(一)概述
在我国东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 相火山岩大面积覆盖了北起黑龙江 南到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我国 西部也有许多条古生代至新生代的 陆相火山岩带。 在这些火山岩带,已发现江西银山、 福建紫金山和广东钟丘洋几处大、 中型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
(一)概述
地质背景: 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大多数都
产于不同成分火山岩的交接部位。 含矿火山岩大多属细碧角斑岩建
造,包括有凝灰质火山岩和火山 熔岩。
(一)概述
成矿时代: 从太古宙到第三纪的地层中都 有矿床产出,成矿时代的范围 大,我国主要是产于元古宙和 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
(一)概述
典型矿床: 我国较著名的大、中型铜矿床有
三、新疆阿舍勒铜锌矿田
(二)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矿化富集于泥盆系中统阿尔泰组一套中酸性 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中。该区已发现多处火山 机构。火山机构是该区寻找块状硫化物矿床 的重要标志和前提。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活 动频繁。后期岩浆、次火山活动是改造层控 矿化、形成热液矿化叠加的主要机制。矿化 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闪锌矿、方铅锌和黄 铁矿,下部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 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
(二)典型矿床模型:紫金山
福建紫金山铜金多金属矿田
1、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酸性岩浆 沿复式背斜侵入形成紫金山复式岩体, 以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为主,成 为紫金山铜金矿的主要围岩。主要金属 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蓝辉 铜矿、斑铜矿等。在垂向上具上金下铜 的特点。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 明矾石化、地开石化和绢云母化等。 该矿田景观为湿润深切割中低山区。
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3 矿 田 原 生 异 常
3 矿 田 原 生 异 常
4、钻孔原生异常
3 福 建 紫 金 山 矿 田 元 素 垂 向 分 带 表
4、钻孔原生异常 ①元素组合垂向变化总体上浅部是以 Au、Pb、Zn、Ag、As、Hg为主,反映 低温元素组合,深部以W、Mo、Sn为主, 反映高温元素组合。时有交替出现,如 浅部低温元素组合带中出现W、Sn、 Mo高温元素,深部高温元素组合带中出 现As、Ag、Sb、Hg等低温元素,显示多 期次热液矿化叠加作用。
矿 田 区 域 异 常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①反映成矿地球化学环境的元素Fe2O3、Na2O 、 CaO、Mn的含量在赋矿地段明显增高,而SiO2含 量则降低; ②该矿田两种类型矿床与成矿元素Cu、Pb、Zn异 常密不可分,它们的外带异常包围了整个矿田范 围,异常面积>100km2,而它们的内带异常则反映 了赋矿地段,异常面积只有数十平方千米;
4、钻孔原生异常 ②元素组合具中心式分带的特点。 浅部以低温元素组合为主 中部高低温元素组合均出现 深部以高温元素组合为主。
4、钻孔原生异常 ③矿田主要元素具垂向分带,由上至 下大致分为4个元素组合带:Au、Ag、 U、Cu、Pb(Zn)→Cu、Ag、Au、 Pb→Cu、Mo、W→Au 4个元素组合分带,表明区内应有多 种矿床
矿 区 地 质
三、新疆阿舍勒铜锌矿田
(三)地球化学异常
1、区域化探异常
1、区域化探异常
1、区域化探异常
1、区域化探异常
1、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阿舍勒矿田位于北西向Cu、Pb、Zn区域 异常带的中段。该异常带长60km,宽 5~10km,是阿舍勒多金属成矿带的反映。 阿舍勒矿田区域化探异常呈近似等轴状, 中心和赋矿地段为Cu、Zn、Pb、Ag、Au、 Sb、Cd、Bi、Mo组合异常,这些异常浓集 中心明显且互相叠置。在其四周呈环状断续 分布有As、Ba、Hg、B异常。该矿田的地球 化学环境还以高Fe2O3、Mn、低SiO2、K2O 为特征。
黄铁矿矿床均产在石英角斑岩中。
(2)海相基性火山岩中的铜矿
本类型铜矿以青海红沟最为典型, 该铜矿为产于细碧岩中的黄铁矿型 铜矿床。含矿细碧岩主要产于火山 第一喷发旋回中。矿区为一复式褶 皱构造,中部为倒转背斜,南、北 两侧各为一倒转向斜。背斜轴部为 细碧岩,铜矿床赋存于背斜南翼的 细碧岩中。
(二)分布特征:西南地区
(一)概述
(一)概述 与海相火山岩建造相比,陆相火山 银、铅、锌、铁、硫等矿床,而且
岩建造的矿化不仅可以生成铜、金、 其中钾碱性的陆相火山岩建造可以 产出稀土、稀有金属矿床及及金刚
石矿床。
(一)概述
陆相火山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的区别 斑岩型铜矿床产于中酸性浅成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石英闪长 斑岩)的内、外接触带,热液蚀变分带 都环绕该成矿的浅成侵入体;而陆相火 山岩型铜矿床则产于火山机构内部或其 周围的后期火山岩脉发育部位的围岩中, 也可以有不紧密伴随次火山岩脉的热液 铜矿脉赋存在火山机构外围。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1、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景观为半干旱荒漠向黄土覆盖区的
过渡带。
各矿床剥蚀程度:折腰山、火焰山为中 等剥蚀,小铁山、铜厂沟为浅剥蚀~半隐
伏。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矿田处于高Fe2O3 (>5%)、Na2O、 (>2%) 、CaO (>5%) 、Mn(>800mg/g) 与 低SiO2 (>65%)的地球化学环境中。在该 环境下,发育有成矿元素Cu、Pb、Zn 和伴生元素Cd、Ag、As、Sb、Hg、Au、 Bi、Mo、Ba等的异常。
已知我国西南地区古元古代典 型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有大红 山矿床、拉拉矿床和岔河矿床。
(二)分布特征:西南地区
在大地构造上,这些矿床位于扬子克
拉通“康滇地轴”西缘的中南段和“康
滇地轴”南端。拉拉铜矿床赋存于会理 群河口组上部浅变质的火山岩段中,岩
石类型为富钠质的中酸性火山岩。
(三)典型矿床: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3 地 球 化 学 异 常 模 型
(1)矿田水系沉积物异常模型 有明显异常的有19种元素; 具明显内、中、外带的异常主要有Cu、 Pb、Au、Ag、Bi、Mo等6种,内带异常, 走向多为北东,分布范围广,面积达15 ~40km2,具有强度高和浓集中心明显的特 点; Ni、Co、Ti、Be、Y、K、Mg等7元素 负异常
低山丘陵地。为一大型浅剥蚀隐伏 矿。矿床成因,多数人认为属火山
喷气沉积成因。
三、新疆阿舍勒铜锌矿田
(一)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矿田位于阿尔泰褶皱系南阿尔泰优地槽西 带,属克兰复式向斜北西端次一级的阿舍 勒复向斜南西翼。西北与哈萨克斯坦阿尔 泰矿区相接。北西向玛尔卡库里大断裂通 过本区。大断裂带两侧分布一系列酸性、 中酸性、基性岩体和浅成岩脉、次火山岩 以及矿点、矿化点,构成北西向成矿带。 阿舍勒矿田位于矿带中段的次级断裂(北 北西向和北西向)发育地段。
2、矿床原生异常
2 矿 床 原 生 异 常 : 5 线
3、矿床钻孔原生晕
3、矿床钻孔原生晕 9勘探线
4、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型
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1、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阿舍勒铜锌矿田位于新疆哈巴河县
境内。地处半干旱荒漠景观区边缘
低山丘陵地。为一大型浅剥蚀隐伏 矿。矿床成因,多数人认为属火山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主要伴生元素为Bi、Mo、Ag、Pb、 W、Sn。这些元素的异常强度大,具 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其内带异 常与成矿元素Cu、Au的中、内带异常 叠合极好,构成同心环状异常。此外, 该矿田还伴有Zn、Cd、As、Sb、Hg等 元素的弱异常。这些元素的主要异常均 位于铜金矿田外围。
(二)分布特征:北祁连
(1)海相酸性火山岩中的铜矿
本类型铜矿矿体主要产在石英角斑 岩类岩石中 。 在祁连山构造成矿带中分布较多, 如四个圈、小铁山、铜厂沟、石青 硐、陈家庙、郭米寺、扎麻什克东 沟等铜矿均属这种。
(1)海相酸性火山岩中的铜矿
在新疆,比较典型的是可可乃克
和阿勒泰两个铜矿,它们的含铜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紫金山铜金多金属矿田中的矿床赋存于 高Fe2O3 (>5%) 、低Mn (<800mg/g)、 SiO2 (<70%) Na2O (<0.35%) ,的成矿 地球化学环境中。其成矿元素Cu、Au 具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Au异 常规模大于Cu异常规模,异常呈北东 向展布,说明成矿作用受北东向断裂构 造控制。
三、新疆阿舍勒铜锌矿田
(二)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矿化富集于泥盆系中统阿尔泰组一套中酸性 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中。该区已发现多处火山 机构。火山机构是该区寻找块状硫化物矿床 的重要标志和前提。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活 动频繁。后期岩浆、次火山活动是改造层控 矿化、形成热液矿化叠加的主要机制。矿化 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闪锌矿、方铅锌和黄 铁矿,下部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 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
1、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白银厂矿田位于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的南山褶皱
带内,为一复式背斜构造。出露地层以下古生界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沉积岩为主。赋矿
岩系为奥陶系(O)变质火山岩系。该岩系由一 套基性到酸性分异明显的熔岩、凝灰岩、凝灰千
枚岩组成。矿体赋存于富钠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
1、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加里东岩浆侵入作用强烈,以黑云母花岗岩、 钠长花岗岩、钠长花岗闪长岩为主。区内北东和 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白银厂矿田已个矿床发现, 可分为两种类型:折腰山(大型)、火焰山(中 型)为块状黄铁矿和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小铁山 (大型)、火焰山(中型)、四个圈、铜厂沟型) 为以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黄铁矿型矿床。围岩蚀 变强烈。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 矿、方铅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