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识别与防治65页PPT

合集下载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入一 个 干净 的 塑 料 袋 内 ,密 封 后 在 温 度 适 宜 处 放 2 - 8小 时 , 看 叶背 面 病 斑 处 , 出现 白 色菌 脓 , 44 查 若 则 为 细 菌性 角 斑 病 , 出现 黑 色霉 层 , 为 霜霉 病 。 若 则 若 病 叶 上 有 的多 角形 黄 褐 色 病 斑处 有 白色 菌脓 , 有
多高 于 9 % , 0 清晨 拉 苫 后 , 随 即开 启 通风 口通 风 要
呈 多 角形 。霜 霉病 病斑 较 细菌 性 角斑 病 的病 斑大 , 扩 散蔓 延快 , 后期 病斑 会 连成 一 片 。低温 高 湿有 利 于 霜霉 病 菌 繁 殖 侵染 。 叶片 表 面 上 有露 水 时易 发
或高 于 3 O℃基本 不 发病 。适 寅 的 相对 湿度 为 8 % 5 以上 , 别 在 叶片有 水 膜 时 , 特 最易 受 侵染 发病 。 度 湿
封, 以及 山东 等地 区发生 严重 , 造成 了极大 损失 。 笔
者 根据 近几 年 的试 验调 查 , 将 3种 病 害 的 田间症 现
病虫防治
矗地园艺
2 1. 00I l
黄瓜霜霉病、 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周海 霞
黄 瓜霜 霉病 、 菌性 角斑 病 和褐 斑 病是 黄 瓜生 细 产 上 的三 大病 害 ,近 几年 在河 南 的郑 州 、周 口 、 开
吴小 波
2 C 低 于 1 4o, O℃或 高 于 2 8℃较 难 发 病 , 于 5℃ 低
一+
“+ “+
” +
一+
”+ 一+
”+

后期 追肥 采用 配 制好 的 复合 肥母 液 随浇 水 时浇 施 ,
周 围扒 开塑 料 膜进 行 晒根 , 以减 轻发 生 程度 。

黄瓜病害PPT课件

黄瓜病害PPT课件

⒎药剂防治重点在预防和发病初期,对灰霉病、
叶霉病可用绿亨5号 (福嘧霉)800~1000倍
液喷雾。对晚疫病等茎、叶、果部病害可有
用绿亨二 号对水800~1000倍喷雾,能兼治
多种病害。对青枯病、软腐病。病毒病等可用
绿亨6号(杀菌王)1000~1500倍加喜逢春,最
好是用诺尔毒克8克兑水30市斤加绿风95’
因、50%速 克灵
10
返回
黄瓜霜霉病
俗称“走马干”、“黑毛”,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流行速 度快,一两周内即可使除顶端嫩叶外的其他所有叶片枯裂
11
一、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
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暗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 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 片枯黄
5
黄 瓜 黑 星 病 病 蔓
黄 瓜 黑 星 病 病 瓜
6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青杂1号、2号、吉杂2、津研7号、中农
11、13
2、选用无病种子:温汤浸种
拌种(50%多菌灵)
3、加强栽培管理:膜下滴灌、合理施肥 4、药剂防治(1)药剂浸种
(2)50%的多菌灵+75%代森锰锌隔7—10天喷 一次,露地黄瓜连喷3-5次、大棚2-4次黑星净
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治
4.早春保护地番茄提高地温和气温,开 花结果以后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少 结露(灰霉病、晚疫病、枯萎病、溃疡 病、叶霉病)。
⒌秋番茄育苗在防雨、防虫、遮荫的保护 地进行(病毒病、晚疫病、病毒病等)。
17
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治
⒍秋大棚番茄加大放风量,降低温湿度(叶霉
病、早疫病、枯萎病)。
(3)发治失时可减产20%-30%以上。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

黄瓜缺氮黄瓜缺氮症状缺氮初期,植株生长变慢,叶片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变得更清晰。

严重缺氮时叶片上叶脉凸起,果实变小畸形。

黄瓜缺氮病因栽培土壤砂性强,质地粗糙,容易缺氮。

因下雨或大量浇水,土壤中的氮元素以硝酸根形态流失。

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使氮以铵态氮的形式挥发。

此外,氮肥施用不足、不及时或施用不均匀,秸秆肥施用过多(消耗大量的氮素)、灌水量过大等,都能造成缺氮。

黄瓜缺氮防治方法露地栽培时要增施有机肥。

覆盖地膜,防止氮肥流失。

发生缺氮现象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此外,可向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溶液,以此作为应急措施。

文章来源:知农网黄瓜氨气害黄瓜氨气害症状:黄瓜叶片受害多发生在生命活动比较旺盛的中、上部叶片。

首先叶片出现水浸状斑,而后叶肉组织白化、变褐,最终枯死。

受到过量氨气为害的黄瓜,突然揭去覆盖物时,则会出现大片或全部植株如同遭受酷霜或强寒流侵袭的样子,植株最终变为黄白色。

黄瓜氨气害发生原因:温室大棚内氨气大量发生并迅速积累,通常是由施肥不当直接造成的。

有些肥料可以直接产生氨气,如碳酸氢铵、氨水和新鲜鸡粪,如果把它们直接撒在地表,则立即就有氨气散出。

有些肥料是在土壤微生物或某些成分的作用下,间接的产生氨气,如尿素、饼肥、鱼肥、兔粪、硫酸铵等。

硫酸铵施到碱性土或施用过石灰的土中,也会释放出氨气。

在温室内发酵鸡粪及饼肥等,也会陆续的释放出氨气。

当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黄瓜产生危害。

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实际上温室在大多数时间是不具备连续放风条件的,特别是突然揭开发酵中的肥料,几乎无法控制氨气对作物的侵害),就有可能造成氨气毒害。

黄瓜氨气害检测方法:技术和操作人员在进到温室大棚时,首先要注意室内的气味,以便及时发现。

当嗅出有氨味时,最好马上用pH试纸测试温室薄膜上凝结的水滴。

方法是:扯下1条试纸,蘸取膜上的水滴将试纸湿润,然后与色阶对比即可读出pH值。

正常情况下,棚膜水滴应为中性到微碱性,pH值为7~7.2。

黄瓜棒孢菌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

黄瓜棒孢菌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

Z i x u n t a i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近年来在许多蔬菜产区日趋加重。

因田间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给正确识别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由中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幼叶发生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

田间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小型斑:易在低温低湿时出现。

病斑直径0.1-0.5厘米,呈黄褐色小点。

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外围颜色稍深、中部稍浅,淡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型斑:易在高温高湿时产生。

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黑色毛絮状物。

角状斑:多与小型斑、大型斑及霜霉病混合发生。

病斑黄白色,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0.5-1厘米。

以上三种类型症状均可不断蔓延发展,后期病斑在叶面大量散生或连成片,造成叶片穿孔、枯死、脱落。

2.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的区别2.1角状斑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被菜农称为“假霜霉”、“小霜霉”,区别是:该症状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健交界处明显且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多交集成片,病斑很平,受叶脉限制为多角形,湿度大时叶片背面有灰色霉层。

2.2角状斑症状易与细菌性角斑病混淆,角状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会生有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两面均无霉层,背面湿度大时产生白色菌脓,干后形成白痕。

2.3大型斑易与炭疽病混淆,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粉红色黏稠物。

3.病原菌及发生规律3.1病原菌黄瓜棒孢菌叶斑病为多主棒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棒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生,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1-8个分隔。

黄瓜施肥与管理技术PPT课件

黄瓜施肥与管理技术PPT课件

在茎叶上,引起茎叶发病。
19
第19页/共35页
灰霉病
20
第20页/共35页
2、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
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在花蕾期喷施壮瓜 蒂灵,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2)药剂防治:从黄瓜发病初期开始,可选 50%扑海因 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 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21
第21页/共35页
• (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瓜条和茎蔓。 幼苗期发病,在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凹陷病 斑,微带黄褐色,后变褐干枯;成株期叶片受害,初生 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 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黏液,即菌 脓,干后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易 开裂穿孔。瓜条、叶柄及茎蔓上的病斑也为水浸状,近 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幼瓜被害 后,常腐烂早落。潮湿时瓜条上的病斑可产生菌脓,病 斑可向瓜条内部扩展到种子。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
24
第24页/共35页
3、防治措施
(1)选用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防病: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 或烧毁。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可减轻危害。常用 药剂有30%DT杀菌剂,或14%络氨铜水剂,或农用链 霉素200ppm喷施等。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喷药 前,对中心病株要先摘除病叶病瓜后再喷药。
第29页/共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黄瓜病害防治图精简版要点

黄瓜病害防治图精简版要点

黄瓜病害目录黄瓜白粉病 (3)黄瓜霜霉病 (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黄瓜灰色疫病 (6)黄瓜软腐病 (7)黄瓜焦边叶 (8)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 (9)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10)黄瓜苗期子叶病害 (11)黄瓜叶斑病 (12)黄瓜红粉病 (13)生理性萎蔫和急性凋萎 (14)黄瓜高温障碍 (15)黄瓜(长蠕孢)圆叶枯病 (16)黄瓜花腐病 (17)黄瓜低温生理病 (18)黄瓜泡泡病 (19)嫁接黄瓜根腐病 (20)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21)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2)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23)黄瓜缺素症 (24)黄瓜黄化叶 (26)黄瓜绿斑花叶病 (27)黄瓜真滑刃线虫病 (28)黄瓜花斑叶 (29)黄瓜叶烧病 (30)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 (31)黄瓜硼过剩 (32)黄瓜褐脉叶 (33)黄瓜花打顶 (34)黄瓜瓜佬 (35)黄瓜苗“载帽” (36)黄瓜蔓枯病 (37)黄瓜炭疽病 (38)黄瓜菌核病 (39)症状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

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

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

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

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

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

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

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黄瓜灰色疫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

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软腐状下垂。

茎部染病,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期稍微开裂,病部生白色粉状霉。

果实染病,果斑暗绿色圆形,呈水渍状,病部及其四周凹陷,发病早的在病部产生逐渐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紧密的污白色天鹅绒状霉,果实下部病班凹陷显著,近果梗的上半部不明显。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课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课件

下一步研究方向
抗病品种的选育 与利用
研究黄瓜抗细菌性角斑 病的抗病机制,通过基 因工程等手段选育抗病 品种,为抗病育种提供 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生防菌的筛选与 应用
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对黄 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生 防作用的微生物,研究 其作用机制和田间应用 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 新的途径和方法。
病害流行与预测 预报
化学防治
01
02
03
药剂选择
可选用硫酸铜、氢氧化铜 、氧化亚铜等铜制剂和链 霉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 类农药。
防治时期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每 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 喷2-3次。
注意事项
避免在高温时用药,以免 产生药害;同时注意农药 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 品安全。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对植物无害的微生物 (如芽孢杆菌、假单胞杆 菌等)或其代谢产物进行 防治。
生态控制
通过改善田间小气候,创 造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条 件,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
生物防治优点
环保、安全、可持续,对 人畜无害,且不易产生抗 药性。
05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菜园的病害情况
地点:某市郊区的菜园
发病时间:春季
症状描述:黄瓜叶片出现细小的黄色斑点,随后 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块,病斑周围 有黄色晕圈。茎和果实上也出现类似的病斑,导 致叶片枯萎、脱落,果实畸形、软化。
了解和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对于提高黄瓜生产效益具有重 要意义。
课程目标
掌握黄瓜细菌性角斑 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 。
提高学员对农业病害 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了解防治黄瓜细菌性 角斑病的措施和方法 。
0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

黄瓜病虫害各类与防治方法.pptx

黄瓜病虫害各类与防治方法.pptx
黄瓜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 “沤根”(由低温引起的生理 性病害)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 分布,
立枯病
猝倒病
区别?
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区 别
1、立枯病:顾名思义站立枯死。在根部出现 溢缩,话句话说就是根部1-2厘米处根部细了 一节,小叶子是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立枯病 不产生絮状白霉。
2、猝倒病:就是突然跌倒,它也是根部病害 的一种,但是它的根部不会出现溢缩。这也 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另外就是猝倒病变 现小苗的叶子并没有萎蔫。(区别之二)病 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区别 之三)
黄瓜主要虫害
黄瓜主要害虫 瓜蚜、白粉虱 斑潜蝇 根结线虫。
09:58
白粉虱难治为什么?
1、繁殖代数多: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 代,出现世代重叠严重
2、产量高、繁殖时间短:成虫羽化后1―3 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3天若 虫开始危害叶部背面。
综合:白粉虱抗性比较强
09:58
靶斑病症状识别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 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 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 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 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 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 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 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 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别缓慢,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使用时要慎 重。
黄瓜灰霉病
目前,黄瓜灰霉病是保护地生产中的 重要病害,发生及其普遍。尤其近年来, 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 护措施的改进,黄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加之茬次增多,为黄瓜灰霉病的滋生蔓延 创造了条件,一般损失在30%以上。
症状
部位:幼瓜、叶、茎。 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