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买文具的步骤和过程;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3.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计算花费和找零;4.学生能够在购物时注意货比三家,合理消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购物时注意货比三家,合理消费。
教学准备1.图书《小熊买文具》;2.一些文具用品模型(如铅笔、橡皮、笔记本等);3.数学课本。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购买文具时的经历和感受。
学习内容1. 学生观看视频《小熊买文具》教师放映视频《小熊买文具》,引导学生注意视频中的细节,理解小熊在购物时的一系列步骤。
2. 学生模拟购买文具教师把文具用品模型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模拟一次购买文具的过程。
每个小组中有一名学生扮演小熊,其他学生扮演售货员,完成一次文具购物流程。
3. 学生探究文具价格和找零教师出示文具商品价格表,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具的价格。
然后在小组中,老师给学生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根据清单购买文具,并计算出花费和找零。
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让他/她扮演售货员、小熊等角色。
其他学生观察,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5. 学生分析和比较文具价格教师分发一张“文具价格比较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性价比最高的文具商品。
归纳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整理出买文具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高拓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进行文具购买演练。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学习,如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等。
教学评价本堂课主要考察学生对购物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计算的准确性。
另外,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等方面进行课堂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1 买文具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1 买文具北师大版设计目的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购买文具的基础知识,包括物品名称与价格、支付方式及找零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学生能够正确表述文具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2.能够选出所需的文具商品,计算总价,并使用向上取整法估算总价。
3.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货币,并能够找零。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储备和对本节课主题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了解物品的价格,以及货币的种类及面额。
第二步:展示文具商品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文具商品,如铅笔、笔记本、书包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文具的名称及其大概的价格,并询问学生对于文具商品的选择和购买是否有过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第三步:计算文具商品总价教师让学生自主选购5种文具商品,并计算出它们的总价。
引导学生探究文具商品的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出总价的过程。
同时,提示学生使用向上取整法估算总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际计算能力。
第四步: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自行模拟购买文具商品的场景,熟悉货币的使用方法,理解找零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并模拟场景中发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第五步: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理论进行小结,让学生再次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并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文具商品和价格,计算总价。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货币,并掌握找零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面主要应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理论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的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情境不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数和认识数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购物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此外,还会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通过出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二是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是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计算方法;四是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五是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的购物情境。
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来进行。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篇1教学目的: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喜欢买些什么?每个多少钱?学生交流。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文具店里,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 板书课题《文具店》(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主观察)把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跟大家交流一下。
(1)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
(2)我还知道老牛买了3枝笔。
(3)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老牛和大灰狼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说一说吗?(老牛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大灰狼也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2.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助老牛跟大灰狼来解决买文具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师:谁能完整地把问题叙述清楚?(2)出示问题,提问生读。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老牛买了3枝笔用了多少钱?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花了多少钱?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咱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能解决吗?(能!)3. 独立探究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和摆图形表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4. 集体交流方法师:谁能帮老牛解决这个问题,老牛它一共花了多少钱?(1)方法1:直接列算式,每枝笔2元,老牛买了3枝笔,就花了3个2元,列式为3×2=6(元)(2)方法2:用图画表示,每支笔2元我用2个○表示,老牛买了3枝,就画了3个2,一共6个,也就是6元,可以列算式:2×3=6(元) 建议用乘法少用加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购物买文具》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购物买文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购物买文具》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的场景,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和买文具这些场景并不陌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过加减法的运算,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加减法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的场景,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
通过创设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购物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购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实例讲解: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如计算总价、找零等。
4.学生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独立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购物买文具》和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这一教材内容的评课稿。
在本评课稿中,将对该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希望从中总结出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教材概述2.1 教材内容《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它主要介绍了在购买文具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货币计算和找零的技巧。
教材通过情境创设和生活逻辑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2 教材目标教材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和找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要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教学要点:•学生需要理解货币的种类、面值和交换的概念;•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学生需要学会进行找零的操作;•学生需要通过情境的引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分析3.1 教学内容分析《买文具》这一教材内容以购买文具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通过设置购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货币交换的概念,并通过数学运算进行实际计算和找零操作。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2 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明确了学生在学完本课时应达到的目标,包括认识货币、进行简单计算和找零等方面。
这些目标既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情境创设,教材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3 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方法上,教材采用了情境引导和练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设置购买文具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课后的练习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上,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1课时 买文具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方法三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用1元买1把尺子, 应找回多少钱?
1元=10角 10-8=2(角) 答:应找回2角。
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可 铅还以笔可买。以2怎支么买呢?
可以买1把尺子和 1个练习本。
快乐应用
1.换一换。 (1)_2__个 (2)_5__张
(3)_1_0_张
(教材P11 T1)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二
购物
第1课时 买文具
情境导入
购物时要用到人2元
1元
这些都是纸币。 5角 2角 1角
这些都是硬币。
1元
5角
1角
5分
2分
1分
元
角 分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填一填。
1元= 10 角
=
1角= 10 分
=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方法一
可以换1张 可以换1张 可以换1张
。 。 。
(4)1张
可以换_2_0_张
。
(5)1张
可以换_5__张
,
还可以换_1_0_张
。
2.填一填。
(教材P11 T2)
67
25
46
1张
+1张
+1张
=___8___元
3张
+1张
=__1_1___元
2张
+3张
=___4___元__3___角
(教材P11 T3)
3.
(1)买1瓶 可以怎样付钱?
(答案不唯一)
(2)2元买了1瓶 ,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5角=5角 答:应找回5角。
(3)和同伴说一说,3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
可以买2瓶 可以买3袋精制碘盐。 酱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购买文具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值大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并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数值大小的感知和理解;2.文具种类及其价格;3.选购文具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值大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文具种类的基本认知。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入问题:你买过文具吗?都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具的种类,并提醒学生关注文具的价格。
3.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文具名称。
(二)示范与讲解1.教师介绍文具的常用种类,并在黑板上标注它们的名称和价格。
2.通过一些图表,介绍文具的价格大小关系。
3.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选购文具,并举例说明。
(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购物清单。
2.教师在物品清单上给出文具名称和价格,要求学生计算出每组的文具总价,并填写在表格中。
3.学生填写完表格后,检查答案,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计算和结果是否相同。
(四)归纳总结1.教师使用反馈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和解决方法。
2.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后记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教材内容,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具的种类以及他们的价格关系,并培养了学生对数值大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在分组的情境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目标。
最后,要求所有学生要认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以便可以随时运用到未来的实际生活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购物 买文具
一、问题情境 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我们在购物时要用到钱,如买文具、买零食等,我 们平时所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 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10 10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三、巩固练习
1.换一换
10 5 10
20
5
10
2.填一填 67
25
11
4
3
46 8
3.
(1)1张一元,一张5角 (2)1元=10角,20-15=5角 (3)2包五香粉,一瓶酱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人民币?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请用手中的人民币样纸,演示 出来。
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或一张1元的纸币
给售货员2张5角的
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 元。
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尺子8角 1元=10角,10-8=2 应找回2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