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平经历

合集下载

屈原文学常识

屈原文学常识

屈原文学常识一、屈原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人。

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

屈原曾担任楚国左徒(类似于宰相)一职,为楚怀王的亲信。

然而,由于楚怀王的不当政策,屈原多次上书进谏,但遭到了楚怀王的冷落和排挤。

最终,楚怀王在公元前278年自杀,屈原也因此而失去了官位,并流放到汨罗江。

二、屈原的文学作品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等。

其中,《离骚》是屈原最为著名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迹。

《离骚》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通过表达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楚怀王政治失误的忧虑,揭示了屈原对自由、正义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这部作品既有宏大的史诗气势,又充满了屈原个人的感叹和哀怨之情。

三、屈原的文学影响屈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的作品开创了楚辞文学的先河,为后来的楚辞派作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范例。

其次,《离骚》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启发和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此外,屈原的作品也对后世的政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崇尚民主、反对专制的精神象征。

屈原的文学常识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可以从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中看出。

屈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同时,屈原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思想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通过对屈原文学常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感受屈原的忠诚、悲凉和对自由的追求。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被誉为爱国诗人、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

1. 屈原的生平屈原,字长沙,乃楚国人。

他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名门之后。

屈原小时候聪慧过人,熟读经史。

后来,他进入官场,担任过楚国的官员。

他曾经任楚国上卿,还曾经出使齐国,为楚国争取了好处。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节操超过了当时的时代,他经历了一些磨难。

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放逐到汨罗江畔。

在他被流放的时候,楚怀王原本也非常痛心,但是由于屈原的忠诚和才华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忌惮,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流放。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中投水自尽,以绝尘世烦恼。

2. 屈原的创作成就屈原的创作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著作,二是诗歌作品。

屈原还是楚国的学者,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史记》里记载有他参与的许多楚国历史的记述。

可惜在屈原被流放后,他的著作全都失传。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也是唯一流传下来的诗篇。

这首长篇诗歌表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情绪,描写了他被流放后的孤独和痛苦。

屈原以空灵、飘逸、激昂的文笔,赋予《离骚》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史上,《离骚》远远超越了他所擅长的楚辞,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离骚》外,屈原的其他诗篇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九歌》、《天问》、《招魂》、《湘夫人》等诗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其写作的风格和情感经历一直被后人推崇不已。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屈原被誉为“中国爱国诗歌的代表”和“楚国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忠诚、坚韧和爱国情怀,为中华文化的卓越传承而不懈努力。

屈原的简介资料作品风格特点

屈原的简介资料作品风格特点

屈原的简介资料作品风格特点屈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屈原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和浪漫主义色彩,他对祖国的热爱和人民的苦难深深地感同身受,使他的诗歌拥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乐趣。

屈原的生平经历屈原(340-278BC)出生于楚国丹阳郡张公山(今湖北省安陆市南郊),是楚国大夫的后裔,自幼聪颖好学,爱好书法和音乐。

他曾先后在楚国的几所著名学府学习,包括荆山学派、白石学派和学宫。

屈原25岁时,被楚国任命为左徒,担任一种外交和治理官员的职务。

在此期间,他奉命驻扎在楚国南部的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负责监测楚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情况。

他在此期间创作了《离骚》等著名诗歌,体现出了他对祖国和爱情的热烈之情。

不幸的是,屈原因为反对楚国内部的改革和主张战争中止,遭到了楚怀王的排斥和贬官。

在《离骚》诗中,屈原写道:“谁谓草木不相望,且行逢人语相问,从今以后骊山北,归来宛水南。

” 显然,屈原对自己的流放颇感失落。

最后,屈原终究无法忍受流离失所的处境,于湘江投水自尽,年仅63岁。

屈原的诗歌作品屈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大师之一。

他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描绘了爱情、痛苦、希望和自由等主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天问》、《渔父》等。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是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记录了屈原在流亡期间的沉思和悲痛之情。

诗中的我主角,是屈原自己,通过诉说他离乡别井的悲苦,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浓感情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采用了唐风、虞美人、商颂等音韵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优美的辞章佳作。

《九歌》是屈原另一篇重要的诗歌作品。

它是一篇祭祀颂歌,共分九章,每章以不同的仪式祭祀不同的神祇。

这些神祇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四象五神、天帝地神、祖先英雄等,还涵盖了扑朔迷离的神仙世界,呈现出中国古代思想信仰的丰富多彩。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人,又称屈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曾经为楚国贡士,担任过楚国官员,也曾是楚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辗转,他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而心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辛酸。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爱国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屈原的简介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一、生平和经历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荆州中阳(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臣,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他能够接受到相当好的教育,早年间受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如樊远,庄忌,和伍定等。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上,诸侯割据、内外交战,楚国虽然强大,但还处在与齐、秦等国的斗争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充满了战乱、烽火和泣血,文人也常见身陷险阻、危难之中。

屈原年轻时,曾经为楚国的官员,曾在政治上投身于推动楚国的改革和振兴,也发表过很多的政论和诗歌作品,但是在战乱中他的一些政治行动未获成功,导致他在他的官场生涯上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

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抱负,他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同时也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传统文化和填词、文学上的反传统认知。

但是他的作品《离骚》,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这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唱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屈原的主要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长达三千多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描绘了屈原在离彤君园游和招魂释怀的情感和思想,同样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是屈原最为著名和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2.《九歌》《九歌》是屈原长篇叙事诗歌作品之一,共九章,开篇以“云中君不见吏隐飞鸟道, 时乎时乎隐之。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概括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概括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概括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

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他既是文化界的巨擘,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中的翘楚。

下面,我将从他的历史背景和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简要介绍屈原的资料和故事。

一、历史背景和生平经历屈原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楚国京城陈州。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僚家族,自幼聪明好学,是当时后宫大学士屈聚的侄子。

屈原青年时期在郑国留学,拜大儒关尹子为师,学习五经之术。

在学成之后,他回到了楚国,担任了楚国官府的主席之一,出任左徒之职,辅佐楚怀王处理国务。

屈原相当出色的才能和敏锐的眼光,快速获取了人们的信任。

然而,楚怀王死后,继承王位的楚悼王无能无德,在权臣秦穆公的迫害下,屈原被罢官回家。

他深感国内乱世,对此不甘心,便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由于对楚国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他一直追随着楚国,无论在哪里,屈原都无与伦比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主要作品屈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宝之一。

《离骚》内容丰厚、构思优美,诗意深远、充满韵味。

其文字优美、意境高远、情感深刻,是中国文化史上不耻于古代古诗词的杰出作品。

2、《九歌》:《九歌》是一部古代诗歌集,相对于《离骚》要略微低调一些。

主要叙述楚国历史和传说中的文化故事,包含着极其深刻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3、《天问》:屈原还写有《天问》,其中的社稷卫以及辞章都体现了屈氏的思想观点。

其中辞章内容相对简洁明了,而且属于学术性强的专业作品。

三、影响屈原的影响不仅在他的文学创作方面,还有他的清高纯正、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交流和团结有很大的倡导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屈原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

屈氏以其博学多才、文化高峰和高尚的情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敬仰。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篇1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从小爱好读书,虽是贵族出身,但深知百姓的穷苦。

秦军来犯时,屈原凭借自己的智慧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次年被怀王召为县丞,不久升为左徒。

屈原主张变法,由于变法得罪了不少旧贵族和一些顽固势力,几次被流放,后楚国被秦国攻占,屈原彻底失望,投入汨罗江而死。

屈原认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被流放,他不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所以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当地的百姓纷纷前去凭吊,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去咬屈原的尸体,后来发展成了粽子。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这位高尚的爱国诗人,这一天逐渐发展成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开创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也是出自他的作品,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屈原的评价都非常高,如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就曾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的诗有什么特点楚国诗人屈原,出生于贵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怀王信任赏识,颇有抱负,在楚国政务上有不错的业绩,一直主张连结盟国对抗秦国。

楚怀王去世之后,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误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屈原曾是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因为不得志,心里苦闷烦多,他的诗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

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诗歌海洋里最闪亮的宝石,后人多为歌颂。

《离骚》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诗歌。

屈原在这首诗里突破旧时传统,创新出了楚辞的体裁格式,较之以前,诗歌词句形式更加自由。

《离骚》有两千多字,三百多句诗句,分为前后两部份。

屈原的简介作品有哪些故事

屈原的简介作品有哪些故事

屈原的简介作品有哪些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

他不仅是楚国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文化名人。

屈原的一生经历、思想、文学作品以及其代表作《离骚》中的故事,成为人们熟知的内容。

1. 屈原简介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著名的诗人和大臣。

他早年曾经游学于齐、楚、秦等地,颇得文学才华。

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楚国宰相新垣荣所陷害,被贬到了荆襄地区。

据《吊屈原》中所说,屈原在那里忠于国家,投身于文学创作,并且撰写了巨著《离骚》。

公元前278年,屈原自刎而死以饯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后来人们把他作为爱国主义的代表,赞美他为“忠烈楚辞”的代表,文化也将他奉为经典人物,屈原的精神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屈原的文学作品和故事屈原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代表作品为诗集《离骚》,并有《大招》、《九歌》等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而且具有无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离骚》是屈原生前所写的一部诗集,大约二百余篇,创作时期长达数年,其中流露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抒情风格和审美观点。

《离骚》这部作品独具风格,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将历史的真实经验与个人的感情交融在一起。

其中《九章》以华夏文化“九天九地”的命名方式而名闻遐迩。

但《离骚》的创作背景和内涵也令人深思。

据史料记载,屈原所处的楚国武王殷、子囊、太子申等人,因担心屈原具有威胁他们的实力,纷纷加害于他,甚至放浪逢源、投奔他国,最终选择自杀。

《九歌》作为《离骚》的附录,多以古代神话为主,表现出屈原博览群书、文化丰富的一面。

每首《九歌》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其中尤以《天净沙·秋思》为最为著名,它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感性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屈原的文学作品,《怀沙》、《卜居》、《带杖》等故事也深入人心。

其中的《怀沙》描写了屈原流浪在荆襄之地,怀念故乡之情。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人士,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第一篇”。

本文将详细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丹阳人,祖籍盱台(今河南省商丘市)。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山水田园文化”的代表人物。

屈原自幼聪颖,有才华,学识渊博,精通音乐、武术、书法等多种技艺。

在楚国官场举步维艰的时候,他选择辞去官职,游历四方,广泛交往,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据传说,屈原曾任职于楚国宰相府,并担任过国际关系部门主管。

但因不满楚国内外政治形势,他在公元前278年辞官离开国家,流落到江南:先是到过豫章、余姚等地,后又搬到了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沅湘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2.屈原的著作屈原在世时就有文集,但在经费时代,只有《离骚》等数篇作品得以流传。

以下是屈原的主要著作:(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一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的杰作。

《离骚》是一部仿古诗,主要讲述了屈原离开国家到外游历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觉和自身困境的描绘。

《离骚》以其内涵深刻,艺术形式精湛,成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渔父》《渔父》是屈原的短篇小品,向人们展现了屈原的良好人文关怀。

该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贫困但有良知的渔民,在渔业经营上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故事,通过对渔民困境的生动描述,展示了屈原对人民百姓的深厚感情。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含了屈原的爱国思想、音乐表演、政治见解、天文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展示了屈原写作上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也告诉我们屈原是一个最具有艺术天赋和政治见解的诗人之一。

(4)《招魂》《招魂》是楚国辞赋的代表作之一,由屈原所著,文学风格沉雄豪迈、富有情感。

该作品主要描绘了屈原对楚国忠诚的鞠躬尽瘁,以及在死后对国家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之爱和悲痛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生平经历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

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

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

【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mǐ)姓;楚武王熊通之子瑕被封在屈地,屈原是他的后代以地名屈为氏,即芈姓屈氏,有别于国君一族芈姓熊氏。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所以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

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

屈原的父亲叫伯庸。

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

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

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生平】屈原的出生日期,自古以来有很多人研究,一直到解放后考古文物的出土才定为公元前340年。

研究屈原生辰,主要是根据《离骚》中的两具:’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王逸认为’摄提’是指’摄提格’,太岁在寅曰摄提,这是以岁星所当的年次而言;朱熹则以为’摄提’是星名,这个摄提星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这里以摄提星所指的月份而言。

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

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

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利簋’,器内有铭文4行,32字,记述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

汤炳正先生在经过认真考证后认为,’利簋’铭文’岁鼎克’三字中,’岁’指岁星,古人或称’摄提’,今人称为木星。

’鼎’即贞,训为当。

’克’与’辜’同字,为月名,十一月为辜。

’岁贞克’意为岁星正当十一月晨出东方,此系指木星的会合周期而言。

这样,’利簋’铭文’珷征商,唯甲子朝,岁贞克,昏夙有商’就与《史记》的’正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的记载完全吻合。

’利簋’铭文’岁贞克’,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说的是同一范畴的问题,都是以岁星的运行标记年月。

若按《离骚》为例,铭文可以引申为’摄提贞于仲辜’;若以铭文例之,《离骚》中的’摄提贞于孟陬’也可以简化为’岁贞陬’。

《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岁星恰恰出现于孟春正月的那个月、庚寅这一天我降生了。

这里屈原虽然没有正面记述诞生之年,但是凡夏历正月岁星晨出东方,正标志着这一年必然是后世所谓’太岁在寅’之年。

这就说明了王逸以’摄提’指木星所当年次之说的正确性,而朱熹关于’摄提’是指星名的说法是片面的。

天文学家根据汉简《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和帛书《五星占》,计算出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正月,木星的位置恰恰是晨出东方,即所谓摄提格之年。

以此为座标,再运用木星的会合周期和恒星周期的规律,并结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楚世家》中的历史资料,可以推算出屈原的出生年月。

从周显王三年,木星经过两个恒星周期即24年的运行,于楚宣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正月又晨出于东方,这一年应当就是《离骚》’摄提贞于孟陬’的’摄提格’之年。

又根据日本学者新城新藏的’战国长历’该年正月朔乙丑进行推算,这一年的正月二十六日恰恰是庚寅日。

因此屈原应当是出生于公元前342年夏历正月二十六日,亦即楚宣王二十八年乙卯,夏历正月二十六日庚寅。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日书》也称庚寅日出生的男子为贵。

云梦本为秦地,据学者研究,云梦秦墓墓主喜为入秦之楚国遗民,因此,《日书》名为秦简,实则反映了楚人的宗教意识,这符合屈原的自述。

取名屈原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四句是说:父亲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

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屈原的生辰名字被解释为符合《史记》中所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

经历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从屈原的作品中看,他做为贵族参与了楚国的巫术活动。

考古文献表明,楚国上层贵族信巫成风。

学者称:“将江陵楚墓竹简所载诸神和《楚辞·九歌》祭祀的神灵进行对应比较,可以发现竹简所载的神与《九歌》所描写的神都是相互配套的,各自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这进一步为人们了解屈原当年从事巫术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旁证材料。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

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

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

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遭受流放流放背景:战国时代,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这样描写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为廉。

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斡弃周鼎,宝康瓢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