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平简介
屈原文学常识

屈原文学常识一、屈原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人。
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
屈原曾担任楚国左徒(类似于宰相)一职,为楚怀王的亲信。
然而,由于楚怀王的不当政策,屈原多次上书进谏,但遭到了楚怀王的冷落和排挤。
最终,楚怀王在公元前278年自杀,屈原也因此而失去了官位,并流放到汨罗江。
二、屈原的文学作品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等。
其中,《离骚》是屈原最为著名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迹。
《离骚》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通过表达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楚怀王政治失误的忧虑,揭示了屈原对自由、正义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这部作品既有宏大的史诗气势,又充满了屈原个人的感叹和哀怨之情。
三、屈原的文学影响屈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的作品开创了楚辞文学的先河,为后来的楚辞派作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范例。
其次,《离骚》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启发和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此外,屈原的作品也对后世的政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崇尚民主、反对专制的精神象征。
屈原的文学常识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可以从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中看出。
屈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同时,屈原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思想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通过对屈原文学常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感受屈原的忠诚、悲凉和对自由的追求。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作品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被誉为爱国诗人、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屈原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
1. 屈原的生平屈原,字长沙,乃楚国人。
他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名门之后。
屈原小时候聪慧过人,熟读经史。
后来,他进入官场,担任过楚国的官员。
他曾经任楚国上卿,还曾经出使齐国,为楚国争取了好处。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节操超过了当时的时代,他经历了一些磨难。
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放逐到汨罗江畔。
在他被流放的时候,楚怀王原本也非常痛心,但是由于屈原的忠诚和才华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忌惮,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流放。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中投水自尽,以绝尘世烦恼。
2. 屈原的创作成就屈原的创作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著作,二是诗歌作品。
屈原还是楚国的学者,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史记》里记载有他参与的许多楚国历史的记述。
可惜在屈原被流放后,他的著作全都失传。
《离骚》是屈原最著名、也是唯一流传下来的诗篇。
这首长篇诗歌表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情绪,描写了他被流放后的孤独和痛苦。
屈原以空灵、飘逸、激昂的文笔,赋予《离骚》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史上,《离骚》远远超越了他所擅长的楚辞,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离骚》外,屈原的其他诗篇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九歌》、《天问》、《招魂》、《湘夫人》等诗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其写作的风格和情感经历一直被后人推崇不已。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屈原被誉为“中国爱国诗歌的代表”和“楚国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忠诚、坚韧和爱国情怀,为中华文化的卓越传承而不懈努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人,又称屈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曾经为楚国贡士,担任过楚国官员,也曾是楚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辗转,他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而心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辛酸。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爱国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屈原的简介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一、生平和经历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荆州中阳(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臣,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他能够接受到相当好的教育,早年间受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如樊远,庄忌,和伍定等。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上,诸侯割据、内外交战,楚国虽然强大,但还处在与齐、秦等国的斗争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充满了战乱、烽火和泣血,文人也常见身陷险阻、危难之中。
屈原年轻时,曾经为楚国的官员,曾在政治上投身于推动楚国的改革和振兴,也发表过很多的政论和诗歌作品,但是在战乱中他的一些政治行动未获成功,导致他在他的官场生涯上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
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抱负,他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同时也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传统文化和填词、文学上的反传统认知。
但是他的作品《离骚》,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这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唱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屈原的主要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长达三千多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描绘了屈原在离彤君园游和招魂释怀的情感和思想,同样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是屈原最为著名和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2.《九歌》《九歌》是屈原长篇叙事诗歌作品之一,共九章,开篇以“云中君不见吏隐飞鸟道, 时乎时乎隐之。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情节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故事情节屈原,字平仲,楚国湘水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活跃于战国时期。
屈原才华横溢,著有《离骚》、《天问》等诗集,其文学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以下是屈原的简介资料及其故事情节。
【屈原的生平】屈原出生在楚国湘水之滨,父亲名叫屈瑕,是楚国东部的大族。
他年少时聪明好学,文学和武术都有很高的造诣,曾经跟随着楚穆王出征,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在楚国担任过不同的重要职务,如楚共王时期的官吏和相国等职务。
然而,屈原并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
在他担任相国时,因为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而被诬陷叛变,被楚庄王贬斥。
屈原不甘心受冤,于是离开楚国,辗转多地,最终到达了江南的荆山。
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很长的人生中的最后几年,直到不幸自杀身亡。
【屈原的故事情节】屈原的生平中有不少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与爱国、忧国、心志等方面有关。
1. 《离骚》寓言故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它被誉为古代文学中的精品之一。
这部诗篇是屈原在流放荆山时所创作的,主要讲述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对楚国走向的悲观预测。
其中的“天问”一章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离骚》中有一段寓言故事,讲述了屈原的灵魂乘骚车回到人间访友的过程。
这段故事象征着屈原的思想离开故乡,向人们传达了他以尽己力爱国、守国的决心。
2. 屈原投江屈原离开楚国后,他的情绪非常低落。
有一天,他在地上写下三十二个“吾”字之后,便不停的看着它而落泪。
接着,他决定选择投水自杀,抢救了他的楚国人投笔于江中来减轻水祸。
传说神龟在其前游,开口不停。
他们发现这是神龟波动的波纹,而后只见一条巨龙腾空而过,为他撑起一片长滔滔的波涛。
随后,屈原便跳入江中自尽了。
当地居民为了防止鱼虾蚕蜦吃了他的尸体,便在船上打鼓打鼓,所以这个传说还有举国哀悼屈原的结果。
3. 屈原挂悬浮屈原最后的日子,虽然颓废但心中并没有倒向败逆者。
一晚,他跳上荆州定山的高崖,写下了“身世劳苦,自惜不能再成。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呢

屈原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呢屈原,又称屈穆,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被誉为楚国的国士、民族英雄、浪漫主义诗人等。
他所创作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批判、对自我生命的悲凉,抒发了他的独特情感与智慧。
关于屈原的生平、成就和思想,以下是一些简介资料和名言。
一、生平概述屈原生于东周时期,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
家世显赫,祖父屈完是楚国著名的大将,父亲屈突为楚国官员。
屈原所学渊博,精通文化艺术,尤其善于创作诗歌和音乐。
他曾在楚国王宫担任官职,参与过政治和军事决策。
但由于他所持有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楚国政权的官僚派系相左,遭到了排挤和迫害。
在楚国政变后,他被放逐到了江南一带。
在流浪生涯中,他用心灵驻足,赋予了离骚以深邃内涵和文学价值。
传说他曾在江南的岳阳楼上,仰望天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陷,屈原无法忍受祖国的衰亡和自己的失意,心灰意冷,终于投江自尽,结束了短暂而光辉的人生。
二、经典名著屈原所创作的《离骚》是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的巅峰艺术”。
《离骚》涉及了屈原的生平遭遇,表达了他对祖国荣辱、心灵自由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感受。
文字虽有奇诡幽婉之处,但却蕴含着强烈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堪称中华文化的珍宝。
三、思想成就屈原的思想深刻而广泛,体现出了他的爱国情怀、批判精神和文化自觉。
他反对王权的专制和官僚主义的腐败,崇尚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在《九歌》中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表达了这一思想。
他也反对各种剥削和压迫,呼吁消弭阶级和贫富的差距。
他提出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如“渊泉源远,流不竭,天道酬勤,勤者必富”等。
四、留传名言屈原的名言丰富多彩,不仅表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也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名言:1.“远人不服,近臣不忠。
”2.“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疗疾先苦心。
”3.“唯免苦水长流,总把乔松似箭,何用荷锄细描。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

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名正则,字灵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战国辞赋家屈原的生平简介篇1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从小爱好读书,虽是贵族出身,但深知百姓的穷苦。
秦军来犯时,屈原凭借自己的智慧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次年被怀王召为县丞,不久升为左徒。
屈原主张变法,由于变法得罪了不少旧贵族和一些顽固势力,几次被流放,后楚国被秦国攻占,屈原彻底失望,投入汨罗江而死。
屈原认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被流放,他不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所以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当地的百姓纷纷前去凭吊,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去咬屈原的尸体,后来发展成了粽子。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这位高尚的爱国诗人,这一天逐渐发展成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开创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也是出自他的作品,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屈原的评价都非常高,如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就曾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的诗有什么特点楚国诗人屈原,出生于贵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怀王信任赏识,颇有抱负,在楚国政务上有不错的业绩,一直主张连结盟国对抗秦国。
楚怀王去世之后,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误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屈原曾是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因为不得志,心里苦闷烦多,他的诗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
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诗歌海洋里最闪亮的宝石,后人多为歌颂。
《离骚》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诗歌。
屈原在这首诗里突破旧时传统,创新出了楚辞的体裁格式,较之以前,诗歌词句形式更加自由。
《离骚》有两千多字,三百多句诗句,分为前后两部份。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人士,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第一篇”。
本文将详细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丹阳人,祖籍盱台(今河南省商丘市)。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山水田园文化”的代表人物。
屈原自幼聪颖,有才华,学识渊博,精通音乐、武术、书法等多种技艺。
在楚国官场举步维艰的时候,他选择辞去官职,游历四方,广泛交往,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据传说,屈原曾任职于楚国宰相府,并担任过国际关系部门主管。
但因不满楚国内外政治形势,他在公元前278年辞官离开国家,流落到江南:先是到过豫章、余姚等地,后又搬到了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沅湘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2.屈原的著作屈原在世时就有文集,但在经费时代,只有《离骚》等数篇作品得以流传。
以下是屈原的主要著作:(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一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的杰作。
《离骚》是一部仿古诗,主要讲述了屈原离开国家到外游历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觉和自身困境的描绘。
《离骚》以其内涵深刻,艺术形式精湛,成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渔父》《渔父》是屈原的短篇小品,向人们展现了屈原的良好人文关怀。
该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贫困但有良知的渔民,在渔业经营上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故事,通过对渔民困境的生动描述,展示了屈原对人民百姓的深厚感情。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含了屈原的爱国思想、音乐表演、政治见解、天文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展示了屈原写作上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也告诉我们屈原是一个最具有艺术天赋和政治见解的诗人之一。
(4)《招魂》《招魂》是楚国辞赋的代表作之一,由屈原所著,文学风格沉雄豪迈、富有情感。
该作品主要描绘了屈原对楚国忠诚的鞠躬尽瘁,以及在死后对国家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之爱和悲痛之情。
屈原的简介和名句摘抄及感悟

屈原的简介和名句摘抄及感悟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句和诗篇,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一起了解屈原及其名句摘抄,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悟。
一、屈原的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名平,字原,楚国南郢(今湖北江陵市)人,是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诗人。
早年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后因不满官场腐败和亲政改革观点与官场上的权贵势力斗争失败,离开楚国,流浪到汉江、洞庭湖一带。
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撰写《离骚》、《天问》、《九歌》等代表作。
屈原的文学创作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屈原因失意和思国之情,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投汨罗江自尽,被后人视为中国的“爱国诗人之魂”。
二、屈原的名句摘抄1、“江汉不分,何处为家。
”——《离骚》这句话出自屈原《离骚》的第二章,表达了屈原在流放途中四处漂泊的孤独和无家之感。
在生活的不顺和困苦中,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珍视愈发浓烈。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骚》这句话出自屈原《离骚》的第四章,形象地描绘了屈原浪迹天涯的生活场景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方面表达了屈原从容应对流放生活的心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绝美描绘。
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离骚》这句话出自屈原《离骚》的第十四章,表达了屈原对于美满的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语言简洁,意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命力的敬畏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我的感悟通过学习屈原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我对于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的品格和精神得到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屈原是一位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者。
他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热爱和献身精神。
他的《九歌》、《天问》等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气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生平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
司
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
文中引用了屈原
《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
完全契合。
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
当然,传
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
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
以降。
”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
“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
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
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
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
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
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
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
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
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
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
其子瑕,封采
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
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
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
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屈原的父亲,《离骚》中称其名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
另外,传说中屈
原还有一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难确指在何处。
屈原故里只能据汉以后各家之
说来推断,诸说中以丹阳秭归的传说为最多。
丹阳即楚始封之地。
郦道元《水
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记》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
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原田之称也。
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
”这是汉魏以来关于屈原故里的最具
体的说法。
屈原的政治活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
他的一生在激烈复杂的
政治斗争中度过。
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
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后,这个职位几乎全由屈氏子孙世袭。
其职位仅次于令尹。
《屈原列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
据现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战国时期担任过
楚左徒的,仅屈原与春申君二人。
春申君以左徒升为令尹,与楚旧制莫敖升为
令尹相同。
而从《屈原列传》所载屈原在内政、外交方面担负的职责来看,左
徒亦与莫敖职位相当,可能就是春秋时代的莫敖。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
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于齐。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历史发生变革的情况相联系的。
春秋时期周王朝
的统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的形势与中原各国有相似之处,并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
展成新兴大国。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为最强。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
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
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
“宪令”涉及
推行变法之事。
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
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
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
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
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
他心怀嫉妒,与屈
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
为也。
”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
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
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
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
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
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
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
诱惑楚怀王。
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
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
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
由于没有齐国
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
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
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
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
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
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
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
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
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
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除左徒外,屈原还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一职。
三闾即楚宗室昭、屈、景
三姓聚居之所,三闾大夫应当就是春秋、战国以来晋、鲁等国的公族大夫,职
务是管理宗族事务,教育贵族子弟,汉代的宗正与之相当。
屈原之为三闾大夫,肩负着教育宗族胄子的重任。
这在《离骚》中有很清楚的表述:“余既滋兰之
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竢时乎吾将刈。
”他为培养后备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结果却是“兰芷变
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他辛勤培育的一批人,竟变成了反对自己的敌对力量,使他感到极大的苦痛。
屈原的思想和创作屈原学识渊博。
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
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
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
在这广阔的
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在屈原的作品中,
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他认为只有圣君
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
他热烈颂扬古代的
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
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
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
寒浞、浇等。
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
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
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
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
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
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
屈
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
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