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车联网市场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车联网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车行业的应用

车联网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车行业的应用

车联网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车行业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也日益成熟和普及。

车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和互动,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

下面将从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在我国客车行业的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车联网技术主要集中于车载终端、车载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整个产业链逐步成形。

其中,车载终端通过集成GPS定位、GSM/GPRS通信、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等技术,实现车辆远程监控和管理;车载通信则通过无线通信、蓝牙技术等手段,实现车辆与外部信息的交互;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为驾驶人员提供交通信息和路线规划等服务。

此外,车联网技术还应用在智能互联、车辆诊断、智能导航、道路交通管理等领域。

二、车联网技术在我国客车行业的应用1. 车辆管理方面在车辆管理方面,车联网技术可实现在线监测车辆的行驶情况、车速、油耗、发动机温度等运行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管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车辆管理部门可通过车联网技术,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和状态,做到全程监控和管控。

2. 乘客体验方面车载WIFI、多媒体娱乐等技术的应用,可提升乘客的舒适感和体验度。

同时,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在线购票、在线服务等功能,也能为乘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3. 安全保障方面车辆远程监控、车载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同时,车联网技术还可与相关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共享,对减少车辆事故、提高道路交通流畅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为我国客车行业带来诸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车联网技术将逐步普及和应用,实现更加智能和便捷的出行体验。

车联网技术早已不再是概念,在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和市场已经开展了很多实践。

那么,车联网技术在市场上的运用和效果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会结合一些数据来进行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方向,备受消费者关注。

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速度迅猛,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政策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前景。

一、技术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是指通过车载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手段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

随着5G技术的应用,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广,数据传输速度也将更快,使得智能网联汽车的实时语音、视频、图像传输更加顺畅。

2.自动化驾驶技术:自动化驾驶技术是指通过车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车辆自主、半自主驾驶的一项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趋势。

3.智能安全技术:智能安全技术包括车辆防盗、防碰撞、防侵入等多种安全保障措施。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技术已经很成熟,涵盖了各种大数据分析、智能识别、预警功能等技术手段,可以保障车辆及驾乘人员的安全。

二、市场前景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的入局。

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未来几年内有望持续增长。

1.中国是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大力支持,也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2.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的入局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附112家关联企业介绍照系目录CONTENTS行业概况01领域分析02投资动向0301行业概况微信公众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架构、5G通信、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并与传统的汽车工业融合创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将是继新能源汽车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制高点,产业潜力巨大。

一汽、上汽、长安、北汽等主要整车企业都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系统战略。

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发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百度也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并已经开放其阿波罗平台,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微公众:2018年年底,一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文件出台。

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目标、任务、落实等多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出要求,该文件发布后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在汽车领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走向汽车强国的重大机遇;宏观经济层面看,发展智能网联是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通道。

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至关重要。

智能网联时代到来,自动驾驶汽车离成功实现终极目标更进了一步。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在向发达国家学习,而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兴技术,中国汽车或许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超越。

第三,从国家战略来说,我们要建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能国家,智能网联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2024年车载应用程序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车载应用程序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车载应用程序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车载应用程序市场是指为车辆提供个性化、便捷和丰富化的应用程序的市场。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车载应用程序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本报告将对车载应用程序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发展趋势等。

2. 市场规模车载应用程序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了显著的增长趋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车载应用程序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XX%。

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技术进步: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车载应用程序更加先进和多样化,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便捷性和安全性:车载应用程序的出现,使得驾驶者能够在驾驶过程中获得信息、娱乐和导航等服务,提高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消费者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和车载应用程序的认知和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3. 主要参与者车载应用程序市场的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汽车制造商、技术公司和应用程序开发商。

3.1 汽车制造商许多汽车制造商在车载应用程序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在汽车中预装应用程序或提供应用商店平台来吸引用户。

一些知名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奥迪和宝马等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车载应用程序商店,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选择。

3.2 技术公司技术公司在车载应用程序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他们提供汽车智能化平台和技术解决方案,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车载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集成。

谷歌的Android Auto 和苹果的CarPlay是目前最知名的车载智能化平台,它们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和连接手机的功能。

3.3 应用程序开发商应用程序开发商是车载应用程序市场的核心。

他们开发各种类型的车载应用程序,包括导航、娱乐、通讯等。

一些知名的应用程序开发商如高德地图、腾讯和网易云音乐等都已经推出了适用于车载环境的应用程序,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车联网智能终端市场前景

车联网智能终端市场前景

车联网智能终端市场前景一、车联网目前,我国车联网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技术积累不足,关键技术研发滞后,在车联网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建设上的能力还不够强大,这或将成为我国车联网发展壮大的软肋。

当下,如何才能尽快推进汽车智能化和安全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汽车业界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

业内专家较一致的观点是:就汽车而言,对智能化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安全之上。

失去了安全性,一切智能化都只是一纸空谈。

在今后的汽车设计和研发中,势必将融入更多信息技术、智能化控制手段,以保护用户信息特别是位置等有价值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受到窃取、攻击,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问题或恶性事件,使今后的汽车更加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则要求加快车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制定与完善,为车联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对于车联网系统而言,最终的目标并不是研发了多少个系统,也不是系统更新到第几代,而是应该回归到最为核心的问题—安全。

如果连安全保障不了,再好的系统也都是奢谈!毕竟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对车辆的认知基本都是局限于安全驾驶和一般的保养维护的层面。

依靠消费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防范黑客是不现实的。

在开发新系统,编辑新程序时,应该把着力点偏置于安全方面。

虽然现在看来担忧车联网的安全还有点早,但车联网的时代必然将会到来。

未来,可能需要安全厂商、汽车厂商、政府主管部门协会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基于智能汽车的安全产业标准,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二、车联网智能终端市场前景智能车载终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从前期的系统监测和数据记录,发展为集导航、娱乐、录像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形态,智能车载终端借助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了语音操控,提升驾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近年来随着车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车载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后装车载电子产品的也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汽车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发展共识,目前主要通过蜂窝通信技术实现,4G 蜂窝联网方式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4年车载T-BOX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车载T-BOX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车载T-BOX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交通的普及,车载T-BOX(车载通信终端)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崛起并在车联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车载T-BOX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以便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

市场规模车载T-BOX市场规模庞大,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车载T-BOX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XX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其车载T-BOX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预计到2025年,中国车载T-BOX市场规模将突破XX亿美元。

发展趋势车载T-BOX市场在未来有望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智能化升级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T-BOX将呈现智能化升级的趋势。

未来的车载T-BOX将不仅仅是一个通信终端,还将具备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化控制能力。

它可以通过对车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提供更精准的导航、车辆健康状况监测、驾驶行为分析等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汽车体验。

2. 车联网生态化发展车载T-BOX将成为连接车辆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与其他车联网设备相互协同,构建完整的车联网生态系统。

通过与交通信号灯、智能路牌、停车场等设备的连接,车载T-BOX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车辆与基础设施的智能互联,提高交通流畅性和驾驶安全性。

3. 自动驾驶的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车载T-BOX市场的增长。

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依赖车载T-BOX进行车辆间通信和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实现车辆自主驾驶、智能导航、交通规划等功能的实时协同。

因此,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应用的推进,车载T-BOX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潜在机会车载T-BOX市场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商机和机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机遇:1. 技术创新车载T-BOX市场要求企业具备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2023年汽车中网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汽车中网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汽车中网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汽车中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汽车连接起来,构建智能化的交通生态系统。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汽车中网在中国市场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一、汽车中网市场规模的概况近年来,汽车中网市场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中网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5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12%。

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7%。

据艾瑞咨询预测,未来汽车中网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政策环境的改变:中国政府将推进新能源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为汽车中网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科技发展的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汽车中网的功能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3. 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中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因此在市场需求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二、汽车中网市场的应用领域1. 车联网车联网是指将车辆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实现联网,在智能控制、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汽车中网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连接汽车、人、路、云端等各个环节,实现车辆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 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是指车辆拥有自主判断、自主决策和自主行驶等能力,不再需要人为操控。

汽车中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辆的自主感知、自主学习和自主行驶,推动智能驾驶的发展。

3. 智慧出行智慧出行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手段,实现交通出行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汽车中网通过车辆定位、路径规划、预警提示、远程控制等功能,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

三、汽车中网产业链汽车中网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通讯模块、软件、应用平台等几个板块。

2023年车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车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车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智能手机、智能车等智能化科技的发展,车机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车机行业是指在车辆上安装集成了二级市场应用及智能化汽车平台的电子设备。

车机产品的出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车主还是车厂商都能从中受益。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等角度来探讨车机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车机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汽车领域整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00亿人民币。

其中,包括车聚网、图森未来、AntAV、盒马鲜生、探鸽、GoFun出行、神州绊汽车等多家车联网新企业,它们都推出了自己的车机产品。

目前,智能汽车中的车机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

预计到2020年,智能汽车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同时智能车每年的增长率将超过20%。

二、市场份额车机行业市场份额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加也在逐步增加。

中国车机市场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品牌和厂商,其中的领军品牌有亿发科技、利勃海尔、和讯科技、爱立信、INFINITI视觉、互联星空、戴姆勒等。

市场份额最高的车机品牌为亿发科技,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9%。

而第二大厂商是利勃海尔,其市场份额占17.7%。

目前,车机市场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产品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监管的不断加强,这些问题将会逐渐得以解决。

三、市场趋势未来车机市场的趋势将会更加智能化、系统化、互联化。

因为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车联网时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汽车行业将不仅仅是一辆有启动器和驱动器的机器,而是包含了求知、感知、思索、判断、控制和互动的智能载体。

未来汽车将会包含多个智能模块,如高精度定位、智能监测、智能导航、智能语音交互等。

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将使车联网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前景车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车机市场仍需要从功能到性能、从渠道到用户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同时提高车机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车联网市场分析报告2020年3月1 车联网产业趋于成熟2020 年是重要政策窗口1.1 定义:从标准和应用的角度审视车联网的内涵从不同的主体出发,车联网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包括车联网、V2X、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等。

我们认为不同定义背后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无线通信为主的方式,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平台的网络连接,从而实现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交通效率提升、自动驾驶等目标。

图1:C-V2X 通信示意图资料来源:《C-V2X白皮书》IMT-2020(5G)推进组、XXX市场研究部车联网的演变经历了从CAN 总线到车载以太网、从有线网络到蜂窝、从4G 到5G、从集中到边缘的过程。

通信方式上,我们认为技术延展性更好的C-V2X 路线涵盖了车辆与交通参与方的所有通信方式,包括:车与车之间的直接通信(V2V)、车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2P)、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2I)、以及车辆通过移动网络与云端进行通信(V2N)。

图2:奇瑞自动驾驶暨智慧交通总体技术方案示例资料来源:奇瑞汽车、XXX市场研究部C-V2X 蜂窝通信技术衍生的行业应用。

相关组织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即做出了对应用的规划。

3GPP 规划了 25 种应用场景,我国汽车标准委员会规划了 17 种应用场景,2019 年信通院四跨测试安排了 11 个场景。

3GPP 标准:功能从基础到高级,包括了传感器延伸、自动驾驶、遥控驾驶和车辆编队,落地难度有较大的区别。

T/CSAE 53-2017 标准:定义了 17 个 C-V2X 基础业务场景,基础业务场景大部分应用的实现都是通过车辆、道路设施等参与者之间的实时状态共享。

表1:3GPP TR 22.886 的 25 种应用场景应用类型Platooning 序号5.1应用名称eV2X support for Vehicle Platoon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in platoon(车辆编队)5.25.5Automated Cooperative Driving for Short distance Group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limited automated platoon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ull automated platooning Changing Driving-Mode5.125.135.175.9Cooperative Collision Avoidance(CoCA)Information sharing for limited automated driv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ull automated driving Emergency Trajectory Alignment5.15.115.25.225.235.255.4Intersection Safety Information Provisioning for Urban Driving Cooperative lane change(CLC)of automated vehicles 3D video composition for V2X scenario eV2X support for Remote Driving Advanced Driving (高级驾驶)Remote driving (远程驾驶) 5.215.3Teleoperated Support (TeSo)Automotive: Sensor and State Map Sharing Collective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 Video data sharing for automated Driving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of different 3GPP RATs Multi-PLMN environment Extended Sensor 5.6(扩展传感器)5.165.75.85.155.195.145.185.24Use case on Multi-RAT General Use case out of 5G coverage (基础功能)Dynamic Ride Sharing Tethering via VehicleProposal for secure software update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资料来源:3GPP 、XXX 市场研究部我们认为,3GPP 仅从通信角度规划功能,与车辆的实际驾驶要求存在距离,信通院“四跨”测试场景更贴近实际。

在未来的 1-3 年的短期规划中,落地基于 LTE-V2X 安全类和效率类业务、5G Uu 大带宽业务、5G NR-V2X 自动驾驶类业务组合将是车联网产业落地的核心方向。

应用名称表2:T/CSAE 53-2017 应用列表序号1类别通信方式V2V 前向碰撞预警2V2V/V2I V2V/V2I V2V 交叉路口碰撞预警左转辅助34盲区预警/变道辅助逆向超车预警紧急制动预汽车警异常车辆提醒车辆失控预警道路危险状况提示限速预警5V2V 6V2V-Event V2V-Event V2V-EventV2I 安全7891011121314151617V2I V2I 闯红灯预警V2P/V2I V2I 弱势交通参与者碰撞预警绿波车速引导车内标牌V2I 效率V2I 前方拥堵提醒紧急车辆提醒车辆近场支付V2V 信息服务V2I资料来源:汽车标准委员会、XXX 市场研究部1.2 技术路线争议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技术路线的争议导致车联网建设进度和建设模式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该不确定事实上已经消除。

车联网 V2X (Vehicle-to-Everything )全球存在两大路线(标准)即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和 C-V2X (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 ,基于蜂窝技术的车联网通信)。

DSRC 标准由IEEE 基于WIFI 制定,主要基于三套标准:IEEE802.11p 、IEEE 1609、SAE J2735 和 SAE J2945。

IEEE802.11 定义了汽车相关的“专用短距离通信”物理标准,IEEE 1609 定义了网络架构和流程,SAE J2735 和 SAE J2945 定义了消息包中携带的信息,例如位置、行进方向、速度和刹车信息等。

图3:美国 DSRC 标准体系资料来源:《C-V2X 白皮书》IMT-2020(5G )推进组、XXX 市场研究部C-V2X 可提供2 种通信方式,分别为Uu 接口(蜂窝通信接口)和PC5 接口(直连通信接口)。

Uu 接口进行通信时要求处于蜂窝网络覆盖内,PC5 接口通信无网络覆盖要求。

图4:C-V2X 通信接口示意图资料来源:《C-V2X白皮书》IMT-2020(5G)推进组、XXX市场研究部Uu 和PC5 接口支持的通信距离亦有所差异。

Uu 接口支持eNB 与UE 之间通信接口长距离,如交通、天气、事故等信息;PC5 接口支持V2V/V2I/V2P 直连通信接口短距离,如位置、速度、轨迹等信息。

图5:C-V2X 通信接口示意图资料来源:中汽中心检测认证事业部、、XXX市场研究部特点上,Uu 接口蜂窝网络通信由于使用蜂窝数据通信,延迟较大,主要应用于远程信息处理、娱乐信息节目和安全信息提醒等场景,如停车位寻找、排队提示、云端传感器共享和路况提示。

当支持LTE-V2X 的终端设备,如车载终端(V2V)、智能手机(V2P)、路侧单元(V2I)处于蜂窝网络覆盖内时,可在蜂窝网络的控制下使用Uu 接口。

Uu 接口的优点是上下行传输增强,可融合边缘计算。

图6:LTE-V2X 蜂窝通信场景系统安全架构示意图资料来源:《LTE-V2X安全技术白皮书》、XXX市场研究部PC5 接口直连通信具备延迟低、稳定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安全方面的应用场景,比如追尾警告、超车碰撞警告、十字路口盲点提醒和路人警示等。

在无蜂窝网络覆盖时,可使用PC5 接口进行V2X 通信。

PC5 接口的优点是灵活、低时延,支持V2X 消息(特别是车辆之间的消息)广播、交换快速变化的动态信息(例如位置、速度、行驶方向等),以及包括车辆编队行驶、传感器共享在内的未来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应用,在多方面进行了增强设计。

图7:LTE-V2X 直连通信场景系统安全架构示意图资料来源:《LTE-V2X安全技术白皮书》、XXX市场研究部我们认为,C-V2X 已经在和DSRC 的技术路线之争中接近胜出。

同时,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决定了主管部门的参与力度和未来的项目建设模式,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方面原因。

♦ 技术上,C-V2X 的可扩展性更强,专利分布相对均衡。

C-V2X 在 PC5 模式下的组网方案与 DSRC 组网方案较为类似,更加灵活;C-V2X 与 5G 标准的融合较好,我国专利占比高,而 DSRC 为欧美主导。

表3:美、日、欧对车联网标准态度国家政府部门态度车联网相关厂商态度当地电信运营商、福特等更倾向于 LTE-V2X 技术政府倾向部署 802.11p 技术美国DG Move(欧盟运输总司)和DG Connect (欧盟信息总司)持有不同意见大众、雷诺和博世支持 802.11p 技术,奥迪、宝马、标志雪铁龙等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出于自动驾驶技术演进的考虑,支持 C-V2X 技术欧盟日本一方面在 755.5-764.5MHz 专另一方面在 5770-5850MHz 候选频段采取技术用频段开展基于 802.11p 的技 中立,将 LTE-V2X 作为另一个备选技术术性能评估资料来源:《C-V2X 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白皮书》、XXX 市场研究部♦ 以美国为代表的 DSRC 阵营出现了转向倾向。

2019 年 12 月 13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并批准重新分配原先划分给 DSRC 的 75mHz 频段,部分频段重划分给 C-V2X 。

目前,我国对 C-V2X 的产业布局相对领先,该意向对我们的车联网技术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赶超压力。

表4:美、日、欧 C-V2X 与 DSRC 共同发展国家/政府部门车联网相关厂商态度美国交通部在密歇根对 802.11p 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验证,同时支持在纽约、怀俄明州、弗罗里达州三个地方开展利用802.11p 技术的安全性评估产业界积极推进 C-V2X 商用,2017 年 10 月福特、诺基亚、AT&T 和高通宣布开展美国首个 C-V2X 试验项目,2018年 6 月福特、松下、高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交通局宣布商用 C-V2X 技术欧盟日本欧盟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基于 ETSIITS-G5 的 Plugtest 技术试验,欧洲 5GAA 联盟联合汽车业和电信业共同推动C-V2X 的技术成熟和产业化丰田、本田、电装等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积极推进“ITS-Connect”技术产品研发和试验验证资料来源:《C-V2X 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白皮书》,XXX 市场研究部♦ 我国率先划定直连通信频段,C-V2X 示范区建设领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