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动物组织胚胎学PPT
合集下载
第二三章 动物组织胚胎学课件

Function: Adherence, keep the cell shape, transfer cell contract force
3、桥粒(desmosome;粘着斑 macula adherens)
上皮细胞间较为牢固的连接, 皮肤、 上皮细胞间较为牢固的连接,分布:皮肤、食管等复层扁 平上皮内 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连接区的细胞间隙:低密度丝状物→中间线 连接区的细胞间隙:低密度丝状物→ 细胞膜胞质面:附着板: 细胞膜胞质面:附着板:较厚的电子致密物质构成 张力丝(tonofilament):伸入附着 板,复而折回细胞质,起 复而折回细胞质, 固定和支持作用。 固定和支持作用。
7、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膀胱充盈——上皮层数减少,细胞扁平 膀胱充盈 上皮层数减少, 上皮层数减少 膀胱空虚——上皮层数增多,细胞变高假复层上皮) 上皮层数增多,细胞变高假复层上皮) 膀胱空虚 上皮层数增多 表层细胞( 呈大立方形,胞质丰富, 表层细胞(盖细胞 tectorial cell):呈大立方形,胞质丰富,常有双核
4. Golgi Complex (Golgi Apparatus)
EM x 30 000
Process and package lipids and proteins before sending them to their final destination
1.1.3 Necleus
EM x 15000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keratinized ~):皮肤表皮。 皮肤表皮。
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nonkeratinized ~):
口腔、食管和阴道腔面。 口腔、食管和阴道腔面。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原肠胚 ppt课件

ppt课件
44
四、卵裂
ppt课件
45
卵裂 螺旋卵裂(贻贝),出现极叶(含中胚层必须
的一些物质) 盘状卵裂(头足类) 五、囊胚 有腔囊胚(扇贝)、实心囊胚(间黄卵) 六、原肠作用 方式:内陷、外包(无囊胚腔的)
ppt课件
46
七、幼虫发育
除头足类外,均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 虫
ppt课件
47
卵裂
完全均等卵裂
ppt课件
65
(四)囊胚:有腔囊胚 (五)原肠胚:内陷法
(六)幼虫发育:
ppt课件
66
思考题:甲壳动物精子和卵子有何特点?
ppt课件
67
第二节 扇贝的发生
二、 胚胎发育和幼虫
(一)生殖细胞 1. 精子——鞭毛型; 2. 卵子——均黄卵
ppt课件
48
(二)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1. 受精: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卵子 2. 早期胚胎发育 螺旋卵裂,第一二次卵裂出现极叶 腔囊胚
原肠胚:原肠作用方式--内陷、外包 (三)幼虫发育
ppt课件
ppt课件
59
三、受精
对虾:时间——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ppt课件
60
四、 早期胚胎发育
1. 卵裂:完全均等卵裂 2. 囊胚:有腔囊胚 3. 原肠作用 内陷
四、幼虫发育
无节幼虫,蚤状幼虫,糠虾幼虫。后为仔虾。
ppt课件
61
第三节 蟹类的发生
一、生殖习性 二、 生殖细胞 精子:非鞭毛型 卵子:中黄卵,卵黄多
ppt课件
14
结果: 未来的内胚层:最先从背唇卷入,分布
于卵黄多核体上方。 脊索:随内胚层卷入,位于上下胚层之
间 中胚层:卷入后与脊索原基形成一细胞
畜禽胚胎学PPT课件

②原条、中胚层和脊索的形成
从胚盘表面看,胚盘起初呈圆形,以后随着胚泡的伸延而变 成长卵圆形,其膨大端是胚胎头部,狭窄端是胚胎尾部。 A.原条的形成
胚盘尾端外胚层细胞迅速增生并加厚,细胞聚集于中轴 并向前伸形成条索状结构,称为原条(primitive streak)。
原条的发育:
原条细胞不断增生,其中 央 下 陷 形 成 原 沟 (primitive groove),两侧隆起称为原 褶(primitive fold)。
精子形成
精子发生 (spermatoge nesis) :由 精原细胞 发育分化 形成精子 的过程, 称为精子 发生。
繁殖期:精原细胞经多次分裂增殖后,部分细胞分化成为初级精 母细胞;
生长期:初级精母细胞生长并进行DNA复制。
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减数分裂成为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成形期:精子细胞不再分裂,而经过变态成为精子。
神经板
神经褶
神经褶
神经沟
外胚层
神经嵴
神经管
神经管
2.体节、中段中胚层和下段中胚层的形成
中胚层最初只是一层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胚内中胚层 细胞进一步增生,区分为三部分:
体节(上段中胚层)
中段中胚层(间介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下段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A.体节(somite):
又称上段中胚层,是脊索两侧的中胚层增厚并横裂成方块状 结构。 体节左右成对,由颈部向尾端依次发生。它将发育成椎骨、 肌肉和真皮。 体节是计算胚龄的重要标志之一。孵化约21小时的鸡胚出现 第一对体节。
角质层:蛋壳外有薄层凝固的可透性 角质层,可防止蛋内水分丧失和微生 物的侵入。
3)卵子的发生 (oogenesis)
动物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 ppt课件

的基本概念。 肺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
ppt课件
42
ppt课件
呼吸性细支气管 10
ppt课件
11
气管光镜结构
ppt课件
12
气管模式图
ppt课件
13
气管上皮的超微ppt课件结构模式图
14
呼吸道粘膜扫描电镜图
G表示杯p状pt课件细胞
15
假复层纤毛 柱状上皮
透明软骨
外膜
ppt课件
16
气管
固有层
粘膜下层
ppt课件
17
气管腺
蓝色箭头示;绿色pp箭t课件 头示粘液性腺泡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述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导气部:鼻→终末细支气管
组成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内呼吸:细胞与血液间,组织内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终末细支气管相似,但有肺泡开口 上皮为单层立方→单层扁平 上皮外有少量环形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2.肺泡管
与大量肺泡相连 管壁结构在相邻肺泡开口间保留少许,呈结节状膨
大 单层立方上皮下方为少量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ppt课件
24
3.肺泡囊(alveolar sac)
ppt课件
39
尘细胞
ppt课件
40
肺的循环
肺有两种血循环管道,即肺循环和支 气管循环。
肺循环是肺的功能性循环。 支气管循环是肺的营养性循环。
ppt课件
41
复习题
简述肺内导气部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 试述肺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试述气—血屏障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功能。 试述肺小叶、肺泡隔、肺泡孔和表面活性物质
ppt课件
42
ppt课件
呼吸性细支气管 10
ppt课件
11
气管光镜结构
ppt课件
12
气管模式图
ppt课件
13
气管上皮的超微ppt课件结构模式图
14
呼吸道粘膜扫描电镜图
G表示杯p状pt课件细胞
15
假复层纤毛 柱状上皮
透明软骨
外膜
ppt课件
16
气管
固有层
粘膜下层
ppt课件
17
气管腺
蓝色箭头示;绿色pp箭t课件 头示粘液性腺泡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述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导气部:鼻→终末细支气管
组成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内呼吸:细胞与血液间,组织内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终末细支气管相似,但有肺泡开口 上皮为单层立方→单层扁平 上皮外有少量环形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2.肺泡管
与大量肺泡相连 管壁结构在相邻肺泡开口间保留少许,呈结节状膨
大 单层立方上皮下方为少量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ppt课件
24
3.肺泡囊(alveolar sac)
ppt课件
39
尘细胞
ppt课件
40
肺的循环
肺有两种血循环管道,即肺循环和支 气管循环。
肺循环是肺的功能性循环。 支气管循环是肺的营养性循环。
ppt课件
41
复习题
简述肺内导气部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 试述肺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试述气—血屏障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功能。 试述肺小叶、肺泡隔、肺泡孔和表面活性物质
动物组织胚胎学--免疫系统 ppt课件

Marginal zone-红、白髓交界处。其与白髓之间有边缘窦,
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是脾脏首先捕获抗原的部位
ppt课件
10
Red 脾索-各种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中以B细胞为主。 pulp 脾窦-多孔隙的栅栏状。
收缩状态
ppt课件
扩张状态
11
脾脏的血液通路模式图 具有特征性的笔毛动脉。
包括:血液单核细胞、结缔组织的组织细胞、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
肝枯否氏细胞、肺尘细胞、中枢神经的小胶质细胞、表皮朗格罕细胞、骨的破骨细胞。
功能 吞噬作用-外来异物和自身衰变成分。 参与免疫应答-处理并呈递抗原,启动免疫反应。杀灭外来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分泌活性物质-5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ppt课件
ppt课件
3
Lymph node
-体内最专一的淋巴器官
位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具有数 条输入淋巴管。
实质包括外围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
ppt课件
4
皮质
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帽、明区、暗区。B细胞 副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具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接收来自输入淋巴管的淋巴。滤过清除。
13
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被皮系统
皮肤衍生物
毛与毛囊 皮脂腺 汗腺 乳腺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皮肤三层结构
ppt课件
21
表皮及其角质层
ppt课件
22
毛囊与皮肤腺
ppt课件
皮肤动物组织胚胎学授课PPT

• 腺细胞分泌的汗液除含大量水分外,还含钠、钾、 氯、乳酸盐及尿素。导管能吸收分泌物中的一部 分钠和氯。
小汗腺
导管 腺泡
小汗腺
腺泡
导管
乳腺(mammary gland)
➢ 一般结构
结缔组织 乳腺小叶
分泌部:单立/单柱
小叶内导管:单立/单柱 导管部 小叶间导管:复柱
输乳管:复扁
➢ 静止期乳腺
特点:腺体不发达,脂肪和结缔组织丰富;
毛乳头(hair papilla)
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结缔组织,对 毛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毛乳头
立毛肌
皮脂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
腺体
周边部:小,干细胞 中央部:大,多边形,核固缩,胞质内充满脂滴。 近导管处:腺细胞解体为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
上部或直接排到皮肤表面 皮脂:润滑皮肤。受性激素影响。
光镜
电镜
细胞相邻面
基 底 层
细胞矮柱状或立方形,核大 而圆,胞质强嗜碱性。
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散 在成束的角蛋白丝、黑
素颗粒。
桥粒、半桥粒
棘 毛囊(hair
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棘状
follicle)
扩大表皮与真皮突的连起接面,。核大而圆,胞质弱嗜
右图示不同形状的伯贝克颗粒切面
游离核糖体多,成束的
角蛋白丝,外皮蛋白
色 素 上 皮
M-黑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体示意图
1. 酪氨酸 进入细胞 2. 酪氨酸酶合成 3. 高尔基复合体 4. Ⅱ期黒素体 5. Ⅲ期黒素体 6. 突起中的黒素体 7. 粗面内质网
朗格汗斯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右图示不同形状的伯贝克颗粒切面
梅克尔细胞与神经末梢超微结构模式图
小汗腺
导管 腺泡
小汗腺
腺泡
导管
乳腺(mammary gland)
➢ 一般结构
结缔组织 乳腺小叶
分泌部:单立/单柱
小叶内导管:单立/单柱 导管部 小叶间导管:复柱
输乳管:复扁
➢ 静止期乳腺
特点:腺体不发达,脂肪和结缔组织丰富;
毛乳头(hair papilla)
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结缔组织,对 毛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毛乳头
立毛肌
皮脂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
腺体
周边部:小,干细胞 中央部:大,多边形,核固缩,胞质内充满脂滴。 近导管处:腺细胞解体为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
上部或直接排到皮肤表面 皮脂:润滑皮肤。受性激素影响。
光镜
电镜
细胞相邻面
基 底 层
细胞矮柱状或立方形,核大 而圆,胞质强嗜碱性。
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散 在成束的角蛋白丝、黑
素颗粒。
桥粒、半桥粒
棘 毛囊(hair
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棘状
follicle)
扩大表皮与真皮突的连起接面,。核大而圆,胞质弱嗜
右图示不同形状的伯贝克颗粒切面
游离核糖体多,成束的
角蛋白丝,外皮蛋白
色 素 上 皮
M-黑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体示意图
1. 酪氨酸 进入细胞 2. 酪氨酸酶合成 3. 高尔基复合体 4. Ⅱ期黒素体 5. Ⅲ期黒素体 6. 突起中的黒素体 7. 粗面内质网
朗格汗斯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右图示不同形状的伯贝克颗粒切面
梅克尔细胞与神经末梢超微结构模式图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胚胎 ppt课件

4-5.5 um,胞质少嫌色,核大3-3.8 um ,染色 体丰富,核染色深于精原细胞,无明显核仁。 次级精母细胞second spermatocytes :体变小, 3-4.5 um,胞质少嫌色,核嗜碱性增强 精子细胞spermatid:无明显的细胞质,核强 嗜碱性,体为2.5um 精子spermatozoa:体最小,头大小:1-2.5um
ppt课件 37
二、受精方式和类型
1.受精方式 体外受精External fertilization: 实现条件:1)同时间排放到同一空间 2)短时间精卵结合.
体内受精 Internal fertilization:
优点:1)在雌体中精子的生活力和受精力强 2 )空间上保证♀、♂相遇而结合 ,效 率高。
um),胞质嗜碱 核也增大,核仁 多个 滤泡膜(一层细胞) 出现卵黄核
ppt课件
26
第Ⅲ时相: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
胞
园形,体增大(250-
500 um) 出现液泡、卵黄颗粒、 辐射带 核仁多个,核膜凹凸 不平; 滤泡膜:二层细胞 , 内层为共质体
ppt课件 27
第Ⅳ时相:晚期初级卵母细胞
ppt课件
47
(三)精子入卵后的变化
1.皮层反应 :皮层颗粒外倾(受精标志之一)。 皮层颗粒中含有卵黄膜分层酶,精子受体水 解酶,粘多糖,透明素等。 2. 受精膜的举起及围卵周隙的出现(受精标志 之一)。 受精膜:卵黄膜受刺激而迅速离开卵子表面并 举起形成受精膜。由卵黄膜和皮层颗粒内含 物组成。
作用(意义): 1)阻止多余的精子入卵 2)增加受精卵的渗透性 3)围卵周隙的出现,利于受精卵自由转动
ppt课件
8
卵膜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家畜早期胚胎发育PPT课件

第35页/共54页
第36页/共54页
• 13.5 三胚层的分化
•
三胚层分化这里主要叙述三胚层形成中轴器官的过程,中轴的器官包
括脊索、神经管、体节、呼吸消化管。这些都是沿着胚体长轴形成的器官。
第37页/共54页
13.5.1 外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主要分化为神经组织和表皮等结构 神经管的形成:脊索形成后,在脊索诱导下,背侧的外
第10页/共54页
13.1.3 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
当第一个精子到达透明带并与其表面上的精子受体结合后,精子 尔后即穿过透明带并与卵子质膜(即卵黄膜)接触,立即引起卵母细胞的去 极化 (即卵子的激动),使原来规则排列在卵母细胞质膜下面的皮质颗粒与 卵母细胞质膜融会合并将颗粒中的内含物排列到卵子表面、卵周隙(为卵 黄膜与透明带之间的间隙)。皮质颗粒内含物中含有一种类胰蛋白酶,它 可以水解透明带表面上的精子结合受体,从而阻止其他精子再附着到透明 带 和 进 入 卵 母 细 胞 , 防 止 多 精 受 精 , 这 一 过 程 即 透 明 带 反 应 (zona reaction)。
第40页/共54页
13.5.3 内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气管、肺泡上皮。 原肠和呼吸管的形成: 当体结和神经管等中轴形成后,原
始平坦的原肠在前端、尾端以及两侧的下段中轴层向腹侧下包, 形成原肠和胚外的卵黄膜囊,原肠向前后延伸并形成三段,前 肠形成消化管前段 (胃以前)和呼吸系统原基,中肠与卵黄囊相 连,分化成小肠,后肠分化成大肠。
第13页/共54页
受精(人)
第14页/共54页
受精
第15页/共54页
13.2 卵裂 (cleavage)
受精卵按一定规律进行多次重复分裂的过程,或简单说受精卵早期的 分裂,称之为卵裂。卵裂形成的细胞称卵裂球 (blastomert),早期卵裂 (猪4.3/4天前),一般均在透明带内,卵裂只是卵裂球数量增加,但体积不 增大,核与质之比(N/P),越来越大。
第36页/共54页
• 13.5 三胚层的分化
•
三胚层分化这里主要叙述三胚层形成中轴器官的过程,中轴的器官包
括脊索、神经管、体节、呼吸消化管。这些都是沿着胚体长轴形成的器官。
第37页/共54页
13.5.1 外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主要分化为神经组织和表皮等结构 神经管的形成:脊索形成后,在脊索诱导下,背侧的外
第10页/共54页
13.1.3 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
当第一个精子到达透明带并与其表面上的精子受体结合后,精子 尔后即穿过透明带并与卵子质膜(即卵黄膜)接触,立即引起卵母细胞的去 极化 (即卵子的激动),使原来规则排列在卵母细胞质膜下面的皮质颗粒与 卵母细胞质膜融会合并将颗粒中的内含物排列到卵子表面、卵周隙(为卵 黄膜与透明带之间的间隙)。皮质颗粒内含物中含有一种类胰蛋白酶,它 可以水解透明带表面上的精子结合受体,从而阻止其他精子再附着到透明 带 和 进 入 卵 母 细 胞 , 防 止 多 精 受 精 , 这 一 过 程 即 透 明 带 反 应 (zona reaction)。
第40页/共54页
13.5.3 内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气管、肺泡上皮。 原肠和呼吸管的形成: 当体结和神经管等中轴形成后,原
始平坦的原肠在前端、尾端以及两侧的下段中轴层向腹侧下包, 形成原肠和胚外的卵黄膜囊,原肠向前后延伸并形成三段,前 肠形成消化管前段 (胃以前)和呼吸系统原基,中肠与卵黄囊相 连,分化成小肠,后肠分化成大肠。
第13页/共54页
受精(人)
第14页/共54页
受精
第15页/共54页
13.2 卵裂 (cleavage)
受精卵按一定规律进行多次重复分裂的过程,或简单说受精卵早期的 分裂,称之为卵裂。卵裂形成的细胞称卵裂球 (blastomert),早期卵裂 (猪4.3/4天前),一般均在透明带内,卵裂只是卵裂球数量增加,但体积不 增大,核与质之比(N/P),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组织胚胎学
第一章 绪论
1、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肌组织
2、显微镜的类型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透射 扫描)
3、石蜡切片技术
取样 固定试剂固定 脱水 透明 切片 展片
4、嗜酸性:组织和细胞有碱性物质,有酸性染料如伊
红等强的亲和能力,染色结果为红色
第二章 细胞
结构的微观介绍
细胞分裂
分裂特点: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 →分裂期(M期)
{ M期:前期 早中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胞质分裂}
前期:细胞外形变圆,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出现纺 锤体纤维,核膜崩解,核仁消失 早中期:纺锤体入侵细胞中心,染色体两侧微管的牵拉使其 向赤道板靠近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粒分离和两侧微管的牵拉,所有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向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平均的分到两极,染色体去螺旋化,核仁出现 胞质分裂:赤道面处细胞质向下凹陷引起缢缩断裂,形成两 个子细胞
主动过程 有新蛋白质合成 耗 能
形态变化
炎症反应 DNA电泳 凋亡小体
细胞结构全面溶解 肿胀
溶酶体溶解 局部炎 症反应 弥散性降解 电泳均 呈DNA片体部无炎症 反应 DNA片段化 电泳呈“梯”条 带 有 有 有
凋亡与疾病 无 基因调控 无
思考与分析问题?
a.细胞膜的结构与功 能 b.各细胞器的结构与 功能 c.细胞凋亡与坏死的 区别 d.细胞分裂的特点, 可分为哪几种? e.简述周期路线 f.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组成基本结构成分是脂质双分子层 蛋白质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或细胞膜的 表面 细胞膜可以看做是蛋白质在脂质双分子层 的二维溶液
功能:Ⅰ物质运输(主动、被动、胞吞、胞 吐); Ⅱ 构成受体; Ⅲ参与细胞识别; Ⅴ参与免疫反应
• A、内质网:是有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周围的腔形成相互的网状
结构
功能:分泌型蛋白和多种膜蛋白
B、核糖体: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高度分化,不含核糖体
功能:分泌蛋白的场所
C、高尔基体:电镜下,有一些排列的扁膜囊及其周围大小不
等的囊细胞组成 功能:对蛋白质的修饰和加工
D、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状细胞
功能:主要清除细胞内的外源异物和内源余物
E、线粒体:光镜下,一般呈粒状或豆状。基粒上有合成ATP
的酶 功能:为机体直接提供能量,有细胞衰老有关
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关系
坏死 性质 生化特点 病理性 非特异性 被动过程 无新蛋白 质合成 不耗能 凋亡 生理性或病理性 特异性
第一章 绪论
1、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肌组织
2、显微镜的类型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透射 扫描)
3、石蜡切片技术
取样 固定试剂固定 脱水 透明 切片 展片
4、嗜酸性:组织和细胞有碱性物质,有酸性染料如伊
红等强的亲和能力,染色结果为红色
第二章 细胞
结构的微观介绍
细胞分裂
分裂特点: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 →分裂期(M期)
{ M期:前期 早中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胞质分裂}
前期:细胞外形变圆,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出现纺 锤体纤维,核膜崩解,核仁消失 早中期:纺锤体入侵细胞中心,染色体两侧微管的牵拉使其 向赤道板靠近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粒分离和两侧微管的牵拉,所有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向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平均的分到两极,染色体去螺旋化,核仁出现 胞质分裂:赤道面处细胞质向下凹陷引起缢缩断裂,形成两 个子细胞
主动过程 有新蛋白质合成 耗 能
形态变化
炎症反应 DNA电泳 凋亡小体
细胞结构全面溶解 肿胀
溶酶体溶解 局部炎 症反应 弥散性降解 电泳均 呈DNA片体部无炎症 反应 DNA片段化 电泳呈“梯”条 带 有 有 有
凋亡与疾病 无 基因调控 无
思考与分析问题?
a.细胞膜的结构与功 能 b.各细胞器的结构与 功能 c.细胞凋亡与坏死的 区别 d.细胞分裂的特点, 可分为哪几种? e.简述周期路线 f.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组成基本结构成分是脂质双分子层 蛋白质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或细胞膜的 表面 细胞膜可以看做是蛋白质在脂质双分子层 的二维溶液
功能:Ⅰ物质运输(主动、被动、胞吞、胞 吐); Ⅱ 构成受体; Ⅲ参与细胞识别; Ⅴ参与免疫反应
• A、内质网:是有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周围的腔形成相互的网状
结构
功能:分泌型蛋白和多种膜蛋白
B、核糖体: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高度分化,不含核糖体
功能:分泌蛋白的场所
C、高尔基体:电镜下,有一些排列的扁膜囊及其周围大小不
等的囊细胞组成 功能:对蛋白质的修饰和加工
D、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状细胞
功能:主要清除细胞内的外源异物和内源余物
E、线粒体:光镜下,一般呈粒状或豆状。基粒上有合成ATP
的酶 功能:为机体直接提供能量,有细胞衰老有关
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关系
坏死 性质 生化特点 病理性 非特异性 被动过程 无新蛋白 质合成 不耗能 凋亡 生理性或病理性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