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同步测试(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分层训练】9.1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含答案)

【分层训练】9.1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含答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数学广角—推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阳光小学开设了美术、二胡、舞蹈课外兴趣小组,李琳、陈兰、赵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个小组。

赵华参加了()小组。

A.美术B.二胡C.舞蹈2.三个小朋友拍球,分别拍了30、45、47下,小龙拍了()下。

A.47 B.45 C.303.小东比小雨低,小松比小雨高,()最高。

A.小东B.小雨C.小松4.小明、小红、小刚的学号分别是7、8、9中的一个数字,小明不是8号,小刚不是7号也不是8号,小红是()号。

A.7 B.8 C.95.有语文、数学、美术三本书,小丽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不是美术书,那么小刚拿的是().A.语文书B.数学书C.美术书二、填空题6.徐老师、周老师和黄老师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徐老师比英语老师年龄大;周老师和英语老师是邻居;教数学的老师经常和周老师一起打球。

周老师教( )。

7.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小兔、小熊和小狗赛跑,小兔比小熊快,但小兔不是最快的。

它们三个中,( )跑的最快,( )跑的最慢。

8.九张卡片上分别写着1~9九个数字。

甲、乙、丙、丁四人玩数字游戏,每人拿两张。

如果结果是:甲的两张数字之和是9,乙的两张数字之差是6,丙的两张数字之积是12,丁的两张数字之商是3,那么剩下的这张数字是( )。

9.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

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

已知笑笑不喜欢踢足球,淘气不是电脑小组的,奇思喜欢航模。

那么笑笑参加( )兴趣小组。

10.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

小冬是( )班的,小雨是( )班的。

三、判断题11.甲、乙、丙三个同学,甲不是最高的,乙是最矮的,那丙是最高的。

( ) 12.公园里有旋转木马、过山车、激流勇进,小方不敢玩过山车,她只能玩旋转木马。

( )【拓展运用】四、解答题13.有三个小朋友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第9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试卷配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第9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一部分综合练习一、填一填。

1.我写字时,用的不是左手,那是( )手。

2.下面三位同学手里分别拿着桃、香蕉和梨。

小丽拿的是( ),小芳拿的是( )。

3.已知下面三个同学的爸爸一位是军人,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医生。

根据下面三人的说法,判断柯强的爸爸的职业是( ),王芳的爸爸的职业是( ),李刚的爸爸的职业是( )。

4.老师的电话号码前五位是86323,后两位上分别是8和5,但最后一位上不是5,老师的电话号码是86323( )( )。

5.下面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2、3、4这四个数,且每行、每列中都只能出现一次,那么△=( ),○=( ),☆=( )。

12 ☆3 △3○二、选一选。

1.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 是( ),B 是( )。

①1 ②2 ③32.在右面的方框中,每行、每列都有1、3、5、7这四个数。

A 应该是( )。

①7 ②3 ③13.三位老师的年龄分别是35岁、30岁、26岁。

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张老师( )岁。

①35②30③264.三个小朋友进行跳绳比赛,分别跳了100下、112下、135下。

小红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

”小芳说:“我刚好跳了100下。

”小兰跳了( )下。

①135②112③1005.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2顶红帽子和1顶蓝帽子,甲看见1人12 A 4 3 B 233 A1 5 75戴红帽子,1人戴蓝帽子,甲戴的是( )帽子。

①红②蓝③黄6.盘子里有草莓、桃子、橘子三种水果,小林、小凡、小南每人只吃一种水果。

小凡说:“我不吃橘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9 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 推理(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9 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  推理(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9 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推理(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中的第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的第1课时“推理(1)”。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学会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推理的概念,学会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推理的概念。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草稿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推理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 教师简要介绍推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推理的含义。

2. 探究新知-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推理的方法。

-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讲解,指导学生掌握推理的技巧。

3. 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类似的推理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推理的方法。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 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9 数学广角——推理第1课时推理(1)2. 正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教材P100-101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自编一道逻辑推理题目,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022年小学数学第1课时《推理》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2年小学数学第1课时《推理》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1课时推理〔1〕一、游戏──猜图形.信封里有一个圆, 一个三角形, 一个长方形. 露出一局部, 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红色的是〔〕, 绿色的是〔〕, 黄色的是〔〕.二、连一连.三、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 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 他们各踢了多少下?四、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 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五、李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比身高.李老师说:“我比杨老师高. 〞杨老师说:“我比张老师矮. 〞张老师说:“李老师比我矮. 〞他们当中, 谁最高?谁最矮?第2课时认识小括号一、填一填.1、元角分:1元-4角=〔〕角 7角+8角=〔〕元〔〕角 14元-6元=〔〕元 7元+8角=〔〕角2、由4个一和3个十组成的数是〔〕, 读作〔〕.3、看图写算式.○○○○9-□-□=□或 9-〔□+□〕=□二、算一算, 比一比.7+5+3= 7+(5+3)= 14-7+2= 14-(7+2)=18-8-4= 18-(8-4)= 43-3+27= 43-(3+27)=63-30+5= 44+9-20= 40+(15-8)= 75-(10+50)= 三、在○里填“>〞、“<〞或“=〞.45+3○45+5 72-10○72-9 86-6○7548-20○58-20 27+8○28+7 35+8○4226+30○63-7 96-70○6+70 20+62○62+8四、解决问题.1、小红做了36道题, 小云做了20道题. 小云还要做多少道才能和小红同样多?2、我前面有8人, 后面有12人. 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人?3、共有72人检查视力, 已经检查了40人, 其中有6人近视. 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4、超市运进45箱苹果. 上午卖出5箱, 下午卖出3箱. 超市还有多少箱苹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第9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试卷配答案)(1)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第9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试卷配答案)(1)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课时练
第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2、3、4,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应该是(),B应该是()。

2.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2、3、4,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C应该是(),D应该是()。

3.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a、b、c、d,并且每个字母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应该是(),◇应该是()。

4.从三个方向看正方体如图,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
5、6。

这个正方体上每个数的对面各是什么数?
5.在不同的圆圈里填上1,2,3,4,5,6,7,8,9这九个数,且每个数只用一次,使每条线上四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20。

6.排雷游戏。

规则:点开的方格中的数是几,就表示周围的八个方格里有几个地雷。

请把所有的地雷找出来(只考虑中的情况,在地雷上画“●”,其他的画“√”)。

参考答案:
1.2 3
2.2 4
3.d c
4.1的对面是6 3的对面是5 2的对面是4 提示:6和2、3、4、5相邻,6的对面是1。

5和1、2、4、6相邻,5的对面是3。

5.答案不唯一,如:
6.。

【推荐】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同步测试-数学广角──推理(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新审定)

【推荐】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同步测试-数学广角──推理(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新审定)

《数学广角──推理》同步测试1.游戏──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

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红色的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

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

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

由黄色图形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

2.连一连。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掌握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答案:解析:先由“第 1 台电脑最便宜”,确定第 1 台电脑是3498 元;再由“第 2 台电脑不是最贵的”的条件,推断第 3 台电脑最贵,是6900元;因此第 2 台电脑是5412 元。

当然还有不同的推断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 下、 8 下、 9 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兰踢了8 下。

小亮踢了9 下。

小林踢了12 下。

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12 下;小亮踢了12 下或 9 下。

又根据“小9 下;小兰踢得最少,是8 下。

4.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5.二 (1) 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

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

【精品】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下《数学广角──推理》同步测试

【精品】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下《数学广角──推理》同步测试

《数学广角──推理》同步测试(第1课时)1.游戏──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

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红色的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

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

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

由黄色图形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

2.连一连。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掌握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答案:解析:先由“第1台电脑最便宜”,确定第1台电脑是3498元;再由“第2台电脑不是最贵的”的条件,推断第3台电脑最贵,是6900元;因此第2台电脑是5412元。

当然还有不同的推断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兰踢了8下。

小亮踢了9下。

小林踢了12下。

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12下或9下。

又根据“小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12下;小亮踢了9下;小兰踢得最少,是8下。

4.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5.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

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

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

”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 简单的推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 简单的推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一课时《简单的推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1.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1)A、B各应该是几?
(2)A、B、C各应该是几?
2.(1)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我”“爱”“学”“习”这四个字,并且每个字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次。

A、B分别表示什么字?
(2)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填出方格里缺少的数。

3.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4.数独游戏。

请你用1~9这九个数字填满9×9的格子,要求:每一行、每一列都用到1~9,不能重复;每个3×3的格子(粗线内)也都用到1~9,不能重复。

参考答案
1.(1)A=3 B=4 (2)A=4 B=2 C=1
2.(1)A=习 B=习
(2)
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推理》同步测试(第1课时)
1.游戏──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

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
红色的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

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

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

由黄色图形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

2.连一连。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掌握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答案:
解析:先由“第1台电脑最便宜”,确定第1台电脑是3498元;再由“第2台电脑不是最贵的”的条件,推断第3台电脑最贵,是6900元;因此第2台电脑是5412元。

当然还有不同的推断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
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兰踢了8下。

小亮踢了9下。

小林踢了12下。

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12下或9下。

又根据“小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12下;小亮踢了9下;小兰踢得最少,是8下。

4.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
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5.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

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

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


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考查目的: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答案:王晨得了第二名。

李响得了第三名。

程琳得了第一名。

解析:可先根据第二个条件“李响不是第二名,又没程琳成绩好”,可肯定李响是第三名,程琳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

再根据已知条件“王晨不是第一名”,可以确定程琳是第一名,王晨是第二名,
6.李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比身高。

李老师说:“我比杨老师高。


杨老师说:“我比张老师矮。


张老师说:“李老师比我矮。


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培养分析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答案:张老师最高,杨老师最矮。

解析:由第一个条件得出,李老师比杨老师高。

再由第二个条件得出,张老师比杨老师高。

因此确定杨老师最矮。

由第三个条件得出,张老师又比李老师高,因此确定张老师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