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新中国初期外交说课课件

万隆会议(1955)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取得了什么成就?
求同存异
什么是“同”、什么是“异”(简要介绍)
同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 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 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 着民族独立、发展经 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
异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2、具体内容是什么?
3、有什么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
过课本内容、问题回答和教师讲解强调,让学 生了解五项原则的重大作用,以理解本课重点。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B)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 中 (A)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4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A)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等
PART 0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方针
一 方针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
1个总方针
3个具体政策
二 外交成就
1. 同苏联为首的17个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日内瓦会议、万隆 会议
导入新课
截取纪录片《大国外交》的片头作为导入,教师简单解说 视频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并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新中国初期外交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下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下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大国外交PPT课件

乔的笑
9
之后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体现了中国在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 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 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新时 期的外交战略。
.
10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 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在此基础上与愿遵守和平民 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 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与发展
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在此基础上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大国外交
.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
2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
3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 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外交关系。
.7Βιβλιοθήκ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 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 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 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 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
.
8
1971年10月25日,在美 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 第26届联大上,确立新 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和 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 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 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外交团团长乔 冠华在联大会场获知这一 消息的那一瞬,情不自禁 地仰天大笑。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③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④时代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 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 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 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阅读材料,探究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
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 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
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 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 ——周恩来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
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 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 同”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 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 的矛盾和分歧。“求同”的基础是历史上曾遭受殖民主义的压 迫和剥削,有相同的命运和谋求民族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
史料助读 【史料一】 周恩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
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周恩来揭露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本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16张PPT)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 楼上向全世界庄严 宣告: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 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进展,达成协议。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自我测评:阅读课本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 么情况提出求同存异? 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总理 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自我测评:阅读课本回答: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提出求同 存异?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总理谈判的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亚非会议上各国代表对周总理发言的反应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印度总理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美国记者
想一想: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起何
作用?万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 国友谊的精神。
辩论:弱国是否有外交
• “弱国无外交”其潜台词“落后就要挨 打” ,强权即公理。它更多地强调国家实 力在外交中的作用。
• “弱国有外交”强调的是弱国的团结、 外交家的努力、良好的机遇等。
• 作为中国,应大力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为建立国际政治新 秩序,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而努 力。
提出原因: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 和疑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 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完整版课件ppt
11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 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 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 还以超乎常人的经历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有人曾 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 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 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在会后 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 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 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
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
完整版课件ppt
18
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
初期实践成果 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195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
完整版课件ppt
19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完外整版交课件上pp坚t 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3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突出特点)
背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景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完、整版课打件pp破t 封锁
4
建国初的外交:
与苏联的建交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 4.内容 国民政府 • (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 ___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 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半殖民地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 __________的地位, 独立自主 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
帝国主义 •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先清除 _________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 帝国主义 __________在华一切特权,巩固 ________的 新中国 平等互利 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社会主义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 人民革命 定地站在__________阵营一边。②意义:使 独立与主权 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胜利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_考1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为什么 必须实行“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 呢? • 【答案提示】(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 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 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 篮里。
•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 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 命的盟友。 •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 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的重要体现。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1.背景 社会主义阵营 • 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美国为首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 • 2. 基本方针 • 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什么?
中国正式与苏联确立军事结盟关系!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 发展与它国友好关系 (2)提出: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即将召开,中国政府派周恩 来率团应邀出席, 4 月 11 日上午,印度航空公司的 “克什米尔公主号”从北京接载中国代表团八名工 作人员和三名外国记者,经停香港启德机场加油, 直奔印尼首都万隆。由于高度保密,当时人们并不 知道周总理临时有事不在机上。下午 6 时 30 分,在 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以北 100 海里的上空时,飞机 被炸成几段坠入大海, 只有3人生还。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70 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外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课程标准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 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 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 震惊,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则以为暗杀周总理成功 而欣喜若狂。后经查实,证明这是一起由国民党保 密局香港情报站策划、针对周总理的暗杀活动。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理解:打破屈辱外交和强权外交;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
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交
坚定站在 “一边倒” 社会主义阵营 _____一边
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 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社会主义阵 营
对立
资本主 义阵营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利 大
联苏
弊多
一边倒?
附美
中间 道路
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 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 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内容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 “另起炉灶”旧的_____, 屈辱外交关系 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 平等外交关系 建新的_____。 “打扫干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_ 巩固独立与主权,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势力 特权 净屋子再 __和一切___,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等互利外交关系。 请客”
1954年4月 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 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抵达日内瓦。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 国际会议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2、参加万隆会议(1955)
(1)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讨论保卫和平、争 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问题。 (2)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国际会议。 (3)贡献: 求同存异 周恩来提出“_____”方针,促进会议 成功。 (4)意义: 亚非各国 加强了中国同____联系,中国同更多亚 非国家建交。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背景 (1)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地位,没有独立自 主的外交。 (2)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的对立。 (最突出特点) (3)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 锁政策。 3、外交成就: 冲破美国外交孤立——与苏联等17国 建交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 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 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 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 ------- 《共同纲领》 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周恩来 亲笔书 写的和 平共处 五项原 则(外交部档 案馆)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 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
的基本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背景 美舰队盘踞台湾海峡,企图从印度支那地 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 世界五大国之一 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的地位参 加重要国际会议。 (4)贡献: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 化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的日内瓦公约》。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 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 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 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国家利益(外交目的) 国家性质(决定方向)
国家力量(影响结果) 形势变化(影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