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习题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哪位作者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陶渊明2. 《答谢中书书》中提到的“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籍B. 一种官职C. 一种信件D. 一种礼物3. 根据《答谢中书书》的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愤怒B. 悲伤C. 感激D. 淡然4. 下列哪一项不是《答谢中书书》中提及的内容?A. 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B. 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作者对友人的责备之意D. 作者对友人的期盼之意5. 《答谢中书书》中“中书”一词的官职,通常负责哪些事务?A. 管理国家财政B. 管理国家军事C. 管理国家文书D. 管理国家教育二、填空题6.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7. 作者在信中提到,友人曾________,使他感到非常感激。

8. 作者在信中提到,自己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作者在信中提到,希望与友人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之意。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四、阅读理解题11.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并给出你的理解。

五、论述题12. 论述《答谢中书书》在古代书信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翻译题13. 将《答谢中书书》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七、写作题14. 假设你是《答谢中书书》中的作者,写一封信给友人,表达你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

八、综合分析题15. 综合《答谢中书书》的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并给出你的观点。

九、开放性问题16. 如果你有机会与《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对话,你会问他什么问题?为什么?十、创意写作题17. 以《答谢中书书》为背景,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描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谊。

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答谢中书书》的实际文本进行设计。

答谢中书书的基础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的基础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的基础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与“答谢中书书”中的“答谢”意义相近的是:A. 感恩B. 道歉C. 拒绝D. 赞赏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A. 王安石B. 苏轼C. 欧阳修D. 曾巩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中书省官员的尊敬。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自比为“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谦逊的态度。

3.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勤学苦读的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

2. 请列举“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几种读书方法。

3. 请分析“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余闻之,自唐以来,世之治经者多矣。

其所发明,固已美矣。

然有二失:繁而寡要,劳而少功。

余欲为其简且易者,删其繁芜,撮其枢要,以为一书,使学习者一览而尽得之。

1.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2. 作者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部书?3. 请简要分析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是王安石为了感谢中书省官员推荐自己而写的一篇文章。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主张读书要精读,反对泛泛而读。

()3.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认为自己的学问成就完全是依靠天赋,与后天努力无关。

()七、连线题请将下列作者与其作品进行连线:A. 王安石 1. 《答苏辙书》B. 苏轼 2. 《答谢中书书》C. 欧阳修 3. 《答朱亥书》八、名词解释1. 中书省2. 假借3. 愚诚九、古诗文默写题1. “_________,_________。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_________,_________。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作文题请以“读书与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读书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体会。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俱:(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沉鳞:(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2)沉鳞..竞跃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________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6.结合课文《答谢中书书》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作者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__。

(2)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A.答谢中书书/无从致书以观B.四时俱备/湖中人鸟声俱绝C.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天与云与山与水(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文章结尾“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一、选择题A. 朴实无华B. 华丽辞藻C. 含蓄委婉D. 简洁明了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王羲之C. 陶弘景D. 韩愈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二、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川之美。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的高洁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答谢中书书》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请举例说明《答谢中书书》中的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隐居生活的乐趣?2. 作者为什么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高洁的品质?3. 文中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他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一文是陶弘景辞官后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认为只有隐居深山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七、连线题请将下列《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与其对应的内容连线: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描述宴会场景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 描绘山水之美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 表达隐居之志4.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赞美隐士品质请仿照《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式,另写一句描绘自然美景的话:例:《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改写题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XXX一、易考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

古义:晨雾即将散去。

2)夕日欲颓。

古义:夕阳即将落下。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从康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3)五色交辉。

4)四时俱备。

5)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8)实是欲界之仙都。

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猿长啸[F](《三峡》)1.高常有高。

F]《醉翁亭记》而年又最高。

XXX:高度。

入:进入。

交:相互交织。

四时:四季。

XXX:一起。

乱:杂乱无序。

欲:将要。

XXX:鱼儿潜入水中。

XXX:争相。

欲界:XXX概念,指六欲天。

仙都: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XXX:和,同。

XXX:消沉,萎靡。

XXX:休息。

XXX将歇,猿鸟乱鸣[F]。

2.将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者[F]3.奇未复有能与其奇。

XXX,四时俱备。

学而时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

F]《三峡》春冬之时。

4.时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山耸立,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山脚下。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峰两侧的石壁上,五彩斑斓的光芒相互交织。

3.XXX,四时俱备。

绿油油的森林中,翠绿的竹子随季节变幻,四季景色各异。

4.XXX将歇,XXX乱鸣。

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XXX和鸟儿在树林中吵闹不休。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阳即将落下,水中的鱼儿跳跃欢快,这里真是XXX中的欲界仙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康乐时期以来,再也没有人能与这里的美景相比。

四、理解1.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这句话用简短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高山和溪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2.“XXX将歇,XXX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谢中书书习题

答谢中书书习题

保定冀英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编号:语文版八上030 使用时间:2014-10-18 编制人:刘雪暖《答谢中书书》练习1、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作者朝代,字号本文自。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山川之.美()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出下列句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两项()A. 《答谢中书书》一开始,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作为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美”概说人人皆爱,以“共谈”点明全文中心。

B. 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帛长画,上以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倒影入清流,呈现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D.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作者观察极细,猿猴鸟雀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回荡在山间;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欢快嬉戏。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五彩缤纷”?A. 五色交辉B. 青林翠竹C. 沉鳞竞跃D. 晓雾将歇答案解析:A. "五色交辉"指的是多种颜色交相辉映,形容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

2. 文中“高峰入云”这句话主要描绘了山的什么特点?A. 高耸B. 云雾缭绕C. 雄伟D. 连绵起伏答案解析:A. "高峰入云"直接描绘了山峰之高,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的特点。

3.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A. 晓雾将歇B. 夕日欲颓C. 猿鸟乱鸣D. 沉鳞竞跃答案解析:A. "晓雾将歇"中的“将歇”意味着即将结束,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4. 文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A. 山川之美B. 欲界之仙都C. 谢灵运D. 陶弘景答案解析:A. "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山川之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与这山川之美相比。

5.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解析: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述的是夕阳即将落下时,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属于傍晚时分的美景。

二、解释字词1. 请解释“清流见底”中的“见底”。

答案解析:“见底”指的是水清澈到能够看到底部,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2. 请解释“五色交辉”中的“交辉”。

答案解析:“交辉”指的是不同颜色相互辉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3. 请解释“晓雾将歇”中的“将歇”。

答案解析:“将歇”意味着即将停止或消散,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

4. 请解释“沉鳞竞跃”中的“竞跃”。

答案解析:“竞跃”指的是争相跳跃,形容鱼儿在水中活泼跳跃的情景。

5. 请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

答案解析:“奇”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奇特、美妙,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的独特和非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朝代是()。

二、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3.四时俱
...备()()4.晓.雾将歇.()()
5.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6.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链接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

(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
7.回答问题。

(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
(二)[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