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哪位作者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陶渊明2. 《答谢中书书》中提到的“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籍B. 一种官职C. 一种信件D. 一种礼物3. 根据《答谢中书书》的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愤怒B. 悲伤C. 感激D. 淡然4. 下列哪一项不是《答谢中书书》中提及的内容?A. 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B. 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作者对友人的责备之意D. 作者对友人的期盼之意5. 《答谢中书书》中“中书”一词的官职,通常负责哪些事务?A. 管理国家财政B. 管理国家军事C. 管理国家文书D. 管理国家教育二、填空题6.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7. 作者在信中提到,友人曾________,使他感到非常感激。
8. 作者在信中提到,自己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作者在信中提到,希望与友人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之意。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四、阅读理解题11.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并给出你的理解。
五、论述题12. 论述《答谢中书书》在古代书信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翻译题13. 将《答谢中书书》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七、写作题14. 假设你是《答谢中书书》中的作者,写一封信给友人,表达你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
八、综合分析题15. 综合《答谢中书书》的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并给出你的观点。
九、开放性问题16. 如果你有机会与《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对话,你会问他什么问题?为什么?十、创意写作题17. 以《答谢中书书》为背景,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描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谊。
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答谢中书书》的实际文本进行设计。
答谢中书书的基础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的基础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与“答谢中书书”中的“答谢”意义相近的是:A. 感恩B. 道歉C. 拒绝D. 赞赏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A. 王安石B. 苏轼C. 欧阳修D. 曾巩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中书省官员的尊敬。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自比为“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谦逊的态度。
3.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勤学苦读的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
2. 请列举“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几种读书方法。
3. 请分析“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余闻之,自唐以来,世之治经者多矣。
其所发明,固已美矣。
然有二失:繁而寡要,劳而少功。
余欲为其简且易者,删其繁芜,撮其枢要,以为一书,使学习者一览而尽得之。
1.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2. 作者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部书?3. 请简要分析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是王安石为了感谢中书省官员推荐自己而写的一篇文章。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主张读书要精读,反对泛泛而读。
()3.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认为自己的学问成就完全是依靠天赋,与后天努力无关。
()七、连线题请将下列作者与其作品进行连线:A. 王安石 1. 《答苏辙书》B. 苏轼 2. 《答谢中书书》C. 欧阳修 3. 《答朱亥书》八、名词解释1. 中书省2. 假借3. 愚诚九、古诗文默写题1. “_________,_________。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_________,_________。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作文题请以“读书与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读书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体会。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

关于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一、选择题A. 朴实无华B. 华丽辞藻C. 含蓄委婉D. 简洁明了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王羲之C. 陶弘景D. 韩愈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二、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川之美。
2.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的高洁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答谢中书书》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请举例说明《答谢中书书》中的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隐居生活的乐趣?2. 作者为什么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高洁的品质?3. 文中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他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一文是陶弘景辞官后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认为只有隐居深山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七、连线题请将下列《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与其对应的内容连线: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描述宴会场景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 描绘山水之美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 表达隐居之志4.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赞美隐士品质请仿照《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式,另写一句描绘自然美景的话:例:《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改写题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参考答案]10、(2分)C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答谢中书书习题

保定冀英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编号:语文版八上030 使用时间:2014-10-18 编制人:刘雪暖《答谢中书书》练习1、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作者朝代,字号本文自。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山川之.美()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出下列句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两项()A. 《答谢中书书》一开始,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作为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美”概说人人皆爱,以“共谈”点明全文中心。
B. 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帛长画,上以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倒影入清流,呈现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D.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作者观察极细,猿猴鸟雀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回荡在山间;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欢快嬉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谈论)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文学常识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号,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
他被称为“ ”。
2、本文是一篇,表达了作者之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7、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四、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描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3、描写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4、描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5、表现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是:,。
五、内容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答: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答:4、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要提到他?答:5、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两句的写景特点。
答:六、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施从事书吴均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绝壁干天()(2)清川万转()(3)春罗被径()(4)鸡鸣不已()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译文:(2)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译文:3、这篇文章和《答谢中书书》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答:七、写作训练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主题,模仿《答谢中书书》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不少于 200 字。
答谢中书书的相关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的相关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答谢中书书》的作者说法正确的是:A.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B.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C. 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D. 作者是明代文学家2. 《答谢中书书》中提到的“三山”指的是:A. 蓬莱、瀛洲、方丈B. 崇山、嵩山、泰山C. 华山、嵩山、衡山D. 泰山、华山、衡山A. 高峰入云B. 清流见底C. 夕阳西下D. 猿鸟乱鸣二、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
2.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中的“转”字,通______。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三、翻译题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答谢中书书》中所描绘的景色特点。
2.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康乐”是指谁?2. 文中提到的“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字,指的是什么?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六、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答谢中书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七、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全文共使用了四字句式,这是其语言风格的一大特点。
()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名山胜水的热爱。
()3.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答谢中书书》中的景色与相应的季节连线:1. 清流见底 _______ 春季2. 晓雾将歇 _______ 夏季3. 夕日欲颓 _______ 秋季4. 沉鳞竞跃 _______ 冬季九、改错题1. “答谢中书书”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2. 文中“夕日欲颓,沉鳞竟跃”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鱼儿跃出水面的景象。
十、仿写题请仿照《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式,写一段描绘你家乡四季景色的文字。
例:《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你的仿写:__________十一、文学常识题1. 《答谢中书书》所属的文学流派是:A. 唐宋八大家B. 初唐四杰C. 竹林七贤D. 魏晋风度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体现为: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戏曲十二、综合题1. 请列举出文中描绘的至少三种动物,并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一、《答谢中书书》1.“书”的意思是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 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__ _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答谢中书书》分_三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答谢中书书》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藻、荇”、是指,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四、《三峡》《答谢中书书》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2.《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3.《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文中的一个字)。
六、[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答谢中书书》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猛浪若奔②负势竟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④沉鳞竞跃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
(4分)
5.【乙】文中写到“高峰入云”,【甲】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6.【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