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作品梗概《答谢中书书》:本文是陶弘景回复谢征的一封回信。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正是如此。
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主题概述本文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今义:和。
(二)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四)重要虚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2.未复有能与其者(代词,这种)四、鉴赏品读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答谢中书书》

★第6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五色交辉.原意为:光辉,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F】者原意为:奇丽,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重点实词(1)山川之美.【F】美: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F 】歇 将:______________ (3)猿鸟乱.【F 】鸣乱:__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 (5)实.【F 】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________ (6)自.【F 】康乐以来自:_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5.文言虚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文意理解1.《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题)2.文中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第6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1.(1)消散(2)坠落 2.(1)辉映(2)奇丽的景色 3.将要;欲望;想要,打算 4.(1)美丽(2)将要(3)此起彼伏(4)指水中潜游的鱼(5)确实,实在(6)自从(7)参与。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一、重要字词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二、重点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朝代:南北朝作者: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常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字词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对于谢中书为谁,迄今为止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谢微(一作谢徵)。
见《六朝文絜》眉间批注,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沿其说。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谢朓。
王家葵《陶弘景丛考》说:“《陶隐居集》中有《答谢中书书》一篇,谢中书应即谢朓,据《南齐书》本传,朓建武初曾‘掌中书诏告’,故得称‘谢中书’,至建武二年(495)夏谢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为‘谢宣城’不称‘谢中书’矣,如沈约有《和谢宣城》。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谢览。
王京州据明代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中关于陶弘景与谢览交往的记载及谢览曾任中书郎的经历,认为谢中书为谢览。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谢朏。
高步瀛《南北朝文举要》解题称:“谢中书,疑是谢朏。
《梁书·(谢)朏传》:朏,天监五年,授中书监。
007《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笔记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注释:答:回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注释:①山川:山河。
之:的。
②共谈:共同谈赏的。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注释: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注释: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注释:①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②四时:四季。
俱:都。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注释:①歇:消。
②乱:此起彼伏。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注释:①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②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翻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注释:①实:确实,的确。
②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②复:又。
③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④奇:指山水之奇异。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一、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就答谢中书书(动作名,书信)二、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三、一词多义:夕: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乱:猿鸟乱鸣. (没有秩序.)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一起)四、重点句子的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五、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山川景色的奇美,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陶弘景便是这样的人。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赏析 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上册第 27 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答 谢中书书》,是南朝梁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可见诸清严可均《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梁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停止,消散。
颓,落下。
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
仙都,神话中 仙人居住的地方。
康乐,即南朝宋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因世袭康乐公,世称 康乐。
全文意思的是: 山河的绮美壮丽, 自古以来都为人们热切地交谈和议论。
高高的山峰插入云 霄,清彻的流水一望见底。
两岸峙立的陡峭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相交辉映五彩 缤纷。
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竹篁,一年四季全都齐备。
每当清晨岚雾即将消失, 可以听到猿猴的长啸声和鸟雀的高鸣声混杂在一起;而每当傍晚夕阳西下将要沉
1/6
没时, 则可以看见潜藏在深水中的鱼类竞相追逐而跃出水面。
这里其实就是人间 的仙境,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自从有了南朝宋康乐公谢灵运所经营的《始 宁墅》以来,就再也没有能与之争奇媲美之处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答谢中书书的朗读
2. 《答谢中书书》注释与翻译
3. 《答谢中书书》佳句赏评
4. 《答谢中书书》赏析及表达的情感
5. 改写答谢中书书 1000 字
6. 《答谢中书书》的教学实录
7. 答谢中书书课文 原文
8.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
2/6
9.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大全
10.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