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推荐一个千古名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方剂配方

桂枝茯苓丸方剂配方桂枝茯苓丸【方剂名】桂枝茯苓丸,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
【用法】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每服6~9克,每日1~3次,食前服。
【功效】活血,化瘀,消癥。
【主治】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舌淡紫,苔白,脉弦细涩。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崩漏、血精症、房颤等病症。
1输卵管炎:桂枝茯苓丸治疗输卵管炎患者50例,14日为1个疗程,视患者情况治疗1~2个疗程。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18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第6期)2.多囊卵巢综合征:本方加味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0例,与仅用常规西药治疗50例随机对照。
疗程3个月。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山东医药》2006年第1期)3.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加味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62例,与仅用常规西药治疗50例随机对照。
疗程3个月。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大部分治疗了18个月经周期,治愈25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5%。
(《四川中医》2006年第1期)4.崩漏:本方加味治疗2型崩漏患者136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愈12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06%。
(《中医杂志》2008年第4期)5.血精症:本方加味治疗顽固性血精症患者33例,与西药(盐酸莫西沙星片口服)治疗31例随机对照,5日为1个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35.5%;治疗组治疗后精囊的长径、短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6.房颤:桂枝茯苓丸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1例,与西药(华法林钠口服)治疗40例随机对照。
讲一剂活血化瘀名方—桂枝茯苓丸,结节、包块、囊肿、肌瘤皆可消

讲一剂活血化瘀名方—桂枝茯苓丸,结节、包块、囊肿、肌瘤皆可消现在很多人一去体检拿到报告单发现甲状腺结节、乳腺囊肿、子宫肌瘤还有各种包块等,然后就很害怕,那么体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东西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体内的痰湿太盛了,痰湿时间久了就阻碍了血液的运行,导致体内产生了瘀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结节、包块、囊肿、肌瘤等,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医生教你一个活血化瘀的名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最早是叫“催生汤”、“夺命丹”,是张仲景发明的专门用来“下胎”的方子,所以这个方子活血化瘀和散结的作用很强。
那么现在这个方子是被广泛应用于上面我们提到的结节、囊肿等方面的治疗了。
结节、囊肿这些东西在中医上被称为“癥瘕积聚”,癥瘕积聚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情志抑郁加上饮食内伤,损伤了肝和脾,导致脏腑失调、气机阻滞、瘀血内停,瘀血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了就会结成块,就产生了癥瘕积聚,也就是报告单上所说的结节、囊肿等。
桂枝茯苓丸组成有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五味药,专治各种癥瘕积聚,患者常常还会表现为畏寒怕冷、口唇青白、面色是黄黑的等等,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方子。
首先我们来看桂枝和白芍。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要功效为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肝潜阳。
桂枝和芍药一阴一阳、一气一血,可以调其寒温、扶其正气。
癥瘕积聚刚开始之时,必是因寒而起,桂枝可助阳化气而消除本寒;白芍可以敛肝血而扶脾胃,脾胃的正气充足,则运化正常,才可以驱邪外出。
然后我们来看茯苓和牡丹皮。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主要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癥瘕积聚已经形成之后,必然会挟带湿热之邪,茯苓可以淡渗利湿、牡丹皮可以清血热,让邪气无所依附。
最后我们来看桃仁。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消痈排脓、止咳平喘。
万病皆因瘀!张仲景的一张传世名方,能攻能补,专调结节与肌瘤

万病皆因瘀!张仲景的一张传世名方,能攻能补,专调结节与肌瘤今天,老中医要给朋友们分享一个“活血化瘀”的名方——桂枝茯苓丸。
基本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
该方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能够化瘀消癥,活血通络,对甲状腺、乳腺结节以及子宫肌瘤等疗效佳。
其实,这张经方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可惜,现在大部分人只用它来治疗子宫肌瘤。
这是远远没有将它用到位啊!桂枝茯苓丸能治什么病?活血化瘀,消散肿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我们说,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第一方,所以它非常适合血瘀体质的结节、增生和肌瘤患者。
中医认为,这三种疾病的基本病机相同,均与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进而影响体内血液、津液的运行,形成瘀、痰等,日久便会在经络中产生一个包块。
当痰气、瘀血结于颈前,则为甲状腺结节;结于乳络,则为乳腺增生;结于胞宫,则为子宫肌瘤。
而本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牡丹皮散血行瘀而退瘀热;芍药柔肝理脾调气血;茯苓健脾养心而利湿;桃仁活血化瘀而破瘀块。
芍药和桂枝,一阴一阳;茯苓和牡丹皮,一气一血;桃仁能破能散。
共奏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之效。
抗炎散肿: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在《金匮要略》中,妇人素有癓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癓不去故也,当下其癓,桂枝茯苓丸主之。
这段文字大致表达出了这3种意思:①因癓病(腹腔中有包块的病),而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这,应当治疗癓病,癓去则胎安;②有癓病会导致下血不止;③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散肿块的作用。
从中医文献中的记载来看,桂枝茯苓丸多应用于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
但并非所有瘀血肿块都可以用本方治疗,实际操作,需以中医辨证为主。
活血为主,消补并用桂枝茯苓丸的配伍有两个特点:①活血与祛湿同用,以活血为主;②活中寓养,消补并用,寓补于消。
方中桂枝性味温、辛,能通血脉、消瘀血,也能利小便、助气化而行津液。
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桂枝茯苓丸的功能桂枝茯苓丸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药物,它是由桂枝、茯苓、白朮、甘草等药材制成的。
桂枝茯苓丸的主要功能如下:1.祛风散寒:桂枝茯苓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体内寒冷症状,如寒痹、寒疼等。
2.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的成分中含有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材,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
3.解表发汗:桂枝茯苓丸具有解表发汗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外邪,减轻发热症状。
4.补脾养胃:桂枝茯苓丸中的白朮等药材具有补脾养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桂枝茯苓丸的主治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冒发热:桂枝茯苓丸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2.风寒湿痹:桂枝茯苓丸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肢体酸痛等症状。
3.血瘀气滞:桂枝茯苓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血瘀气滞引起的痛经、腹痛等问题。
4.脾胃虚弱:桂枝茯苓丸中的白朮等成分可以补脾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桂枝茯苓丸的用量桂枝茯苓丸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进行调整,一般可以参考以下用量:1.成人:每次口服9克至15克,一日2-3次。
2.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量调整,一般每次口服剂量为成人的一半。
3.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注意事项:1.本品为中药复方制剂,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本品为口服药物,应遵医嘱规定用药。
3.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不得超量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慎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对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详细用药指导,请您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桂枝茯苓丸》老配方治百病

《桂枝茯苓丸》老配方治百病《桂枝茯苓丸》神奇的一个“老配方”,如果善于辩证加减,擅治百病。
原方:桂枝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赤芍100g ,桃仁10g。
将丸剂改汤剂,使其临床应用及适应范围不断扩大,用于治疗内、外、妇、皮肤等各科疾病一一综述。
因其病机为瘀血阻滞胞宫,故方中用:桂枝温通血脉、行气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水下行、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结;赤芍行血中之滞;全方具有活血化癖消肿散结之功。
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或合方治疗痛经、崩漏、慢性盆腔炎、癌症、各种疼痛等多种疾病,病因虽各不相同,但其发病机制均有瘀血内阻,故根据其寒多于热,虚多于实的实践经验,偏重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论治特色,现将其综述如下。
一.内科1.肝癌:用桂枝茯苓丸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晚期肝癌一例,处方用桂枝茯苓丸原方加柴胡、川楝子,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安宫牛黄l/2丸,每日服2次。
2.癃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等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难)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桂枝10g,茯苓10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0g,白芥子10g,浙贝20g,薏苡仁30g,怀牛膝20g,海藻15g。
用药日1剂,进药2小时,小便微通,服药2剂,自觉排尿困难好转,少腹坠胀已除,继服10剂诸症皆消,后用桂枝茯苓丸以巩固疗效,治疗3个月后病情稳定,迄今未发。
3.眩晕: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赤芍,石菖蒲各15g,丹皮,桃仁,柴胡各10g,细辛5g,吴茱萸6g,磁石30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3剂小效,原方加倍桂枝30g,加丹参20g,再进5剂,诸症悉除,嘱服桂枝茯苓丸1个月以善其后。
随访2年,未再复发。
4.哮证(哮喘):选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杏仁、葶苈子、红花各10g,薤白15g,麻黄7g。
每日进1剂。
水煎2次,早晚分服。
服药3剂后,哮喘大减。
又加五味子10g,去掉葶苈子继服10剂而愈。
老中医:妇科血瘀症的桂枝茯苓丸

老中医:妇科血瘀症的桂枝茯苓丸【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使用历史】约2000年。
【主要成分】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瘀块,用于妇人宿有块,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动不安,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血色紫暗,而有腹痛拒按。
【典型征象】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
桂枝茯苓丸是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一篇中的方剂,主要用于“妇人宿有症病”者。
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药物组成了桂枝茯苓丸。
《本经疏证》一书中曾经说过:“桂枝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桂枝能温通经脉,也就是和营、通阳、行瘀等功能的体现。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桂枝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因此,调和气血就是通过桂枝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的方式来促进炎症的消散。
桂枝茯苓丸最初用于治疗因包块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
女性月经、怀孕、生产等方面的疾病,只要属于血瘀引起的,都能用这个药方治愈。
现在常用于血瘀引起的妇科疾病,比如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血瘀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幕后黑手张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描述道:“妇人素有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血‘不’(音胚,指的是凝聚的血)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当下其,桂枝茯苓克主之。
”这段文字就是有关桂枝茯苓丸的记载。
从整体来看,这段文字表达了以下3个意思:(1)腹腔中有包块的疾病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患者,应当用此药方进行安胎。
(2)患有“下血不止”病症的患者可用此药方。
(3)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症块的功能。
桂枝茯苓丸一直以来都是活血化瘀、消(包块)的名方。
千古活血化瘀第一名方——桂枝茯苓丸

千古活血化瘀第一名方——桂枝茯苓丸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莎关于体内瘀滞,如何化瘀生新的话题,似乎总是说不完。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千古名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为经方中活血化瘀的代表方之一,在妇科疾病中广泛应用。
最早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原文为“妇人宿有癥(zhēng)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pēi)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原方用于下死胎,治疗癥瘕。
方解组成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牡丹皮组成。
其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癥。
可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等。
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既有助于行瘀血,亦有利于安胎元,共为主药;宿有癥块,郁久多能化热,故又配牡丹皮、赤芍合桃仁以化瘀血,并能清瘀热,共为辅佐药;以蜜为丸,亦取其有缓和诸祛瘀药力,起到缓消的作用,以之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可有效改善性激素分泌水平及微循环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受损子宫内膜的再生,促进内膜形态的改善,利于排卵。
桂枝茯苓丸可以调节炎症因子、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抗肿瘤、激活免疫调节功能、扩张血管、调节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等,具有改善血压、改善肾功能、优化缺血性脑损伤、抵抗炎症、优化免疫系统、降低血液黏度、抵抗血瘀、优化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临床应用近几年来,经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将丸剂改汤剂,使其临床应用及适应范围不断扩大,现可用于治疗内、外、妇、皮肤等各科疾病,被国内外医家广泛应用。
现将近十几年来桂枝茯苓丸在各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一综述。
1、妇产科① 子宫肌瘤:有医者用本方加味治疗子宫肌瘤62例,总有效率93. 55% 。
医圣张仲景妙方——桂枝茯苓丸,从根上断绝一切肌瘤与囊肿

医圣张仲景妙方——桂枝茯苓丸,从根上断绝一切肌瘤与囊肿很多时候,我们对一种疾病感到恐惧,是因为对它不够熟悉。
所以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我们的认知和想法让这些疾病变得可怕。
比方说,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它是怎么形成的?所谓瘤者,是留而不去也,气血过不去它就留在那里,像河流拐弯抹角处留了些垃圾。
气血本来在我们体内运行的好好的,又为何会“留而不去”呢?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气滞,一个是体寒。
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子宫为肝经所过,所以子宫归于肝所管,女性朋友普遍都爱生气,气滞就会血瘀。
其次,女性太爱美了,尤其很多年轻女性喜欢穿低腰裤、露脐装,导致小腹这个部位常年暴露在外,寒气随随便便就进来了。
还有天热吃凉食,喝冷饮,也会导致寒气在身体里积聚。
《黄帝内经》是这样说的: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寒,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这里的石瘕就是子宫肌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寒气停留在子宫门口,子宫受寒收缩,导致气血流通不畅,瘀血本来应该随经血排出,但现在排出受阻,就留在了子宫里,一天天逐渐变大,最后会像怀了孕一样,还会导致月经不调。
在以前,谈及肌瘤囊肿,很多人都是一笑了之,因为那个时候肌瘤囊肿的发病率极低,现在生活水平好了,现代人体内普遍比较多痰湿瘀滞,再加上气滞、体寒,把经脉绑的紧紧的,痰饮水浊排不出去,瘀留在脏腑里面就是包块肿瘤。
所以子宫肌瘤其实就是寒气包裹着瘀血和痰饮。
怎么办呢?张仲景《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很好的方子叫桂枝茯苓丸,肌瘤三年五年的效果很好,十年八年的这个还不够,还要加一些破血逐瘀厉害的。
桂枝茯苓丸,方子很简单,就五味药: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
药店也有成药卖。
张仲景桂枝茯苓丸的思路,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瓦解肌瘤:首先第一味桂枝,张仲景尤善于用桂枝,《伤寒论》全书一百多个方子,里面常用的药味就是那二三十味,桂枝是其中出现最多的药味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癥瘕(zhēng jiǎ)指妇人腹中有积块,中医认为积块的形成,多为瘀血阻滞阳气,水湿不化导致痰瘀互结所致。
桂枝茯苓丸创立之时是用来治疗女子癥病之疾,癥病的核心是瘀血内阻,桂枝茯苓丸有着非比寻常的去瘀生新之力,可以治疗以瘀血为为患之病。
主要配方:桂枝、茯苓、牡丹(牡丹皮)、芍药、桃仁各等份。
炼蜜和丸,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加至三丸。
桂枝茯苓丸汤证:腹部按压有硬块,重按疼痛,月经色暗,舌下脉络明显。
(此汤证的核心在于瘀血,选方用药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1、癥瘕之疾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等有形肿块形成,在中医里均归于癥瘕的范畴,形成的原因多为阳气不足,瘀血阻滞。
正所谓:“阳化气、阴成形”,说几个简单的例子,或许大家更容易理解:大火把水烧开,蒸发出去的是水蒸气(阳化气),而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物质就会再次变成水滴(阴成形);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常见的黄豆压榨,煮沸后,呈现出的状态是不成型的豆浆(阳化气),而将豆浆中加入阴性之物石膏水,液体的豆浆就会变成有形态的豆腐(阴成形)。
列举了这么多例子,意思就是想说,有形之积当以温化,当以缓消,桂枝茯苓丸应用于此类疾病可以温化缓消已成之积块。
方中寒温并用,桂枝温通血脉,《本草纲目》言“桂枝辛甘大热,能导百药,通血脉”,配以微寒的牡丹皮、赤芍可以清化瘀热,益阴养血和营,达到活血消癥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2、面部痤疮,皮肤干燥,高原红
痤疮易去,痘印难消,留在面部的小小痘印,或许并没有影响到您的颜值但真的会影响您的心情;
还有就是皮肤干燥,季节变化时容易脱屑,记得有位患者极其形象地描述过她皮肤干燥的程度,“我那腿干得呀,每次换衬裤时,轻轻一抖,都是一层白色沫沫......”那个画面,直接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高原红,刮风天出门时,双侧颧骨部位就会变得红红的特别明显。
这些情况都是瘀血内阻,气血不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