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空间设施

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空间设施
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空间设施

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空间设施

附件:

免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文化馆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X X 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关于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危害和影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指文化活动,是指在公共文化场所举办或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演出活动、展览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 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火灾、建筑物坍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拥挤踩踏等事故灾难;爆炸、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要始终把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放在各项工作首位,细致排查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加大宣传普及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安全知识的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二)依法管理: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快速反应: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主办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的负责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县文化馆的主管部门文化中心设立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总指挥由文化中心主任担任。

1、组织、指挥、协调本系统各有关部门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按照县政府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指导方针,确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县政府及县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四、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主办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监管,注重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 (二)预防预警行动 1、要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 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结合本次设计的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 1.绪论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

地域文化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7367825.html, 地域文化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何方园 来源:《艺海》2019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引入了大量地域文化。本文将从当前地域文化的概 况出发,阐述公共空间设计运用地域文化的基本原则,对公共空间设计运用地域文化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并列举了几个公共空间设计实际案例,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合理化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空间设计;公共空间;地域文化 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来讲,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极为广泛,建筑设计人员开展公共空间的设计时引入代表性较强的地域文化,可以借助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给公共空间增色。目前,地域文化的应用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公共空间的设计方面。因此,研究公共空间设计运用地域文化的主要策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当前地域文化的概况 一般来说,地域文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人文要素类、历史要素类、自然要素类的文化,这三种地域文化彼此影响、彼此关联,都对地域文化产生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人文要素这个类型的文化主要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该地域文化比较侧重精神与思想方面。历史要素这个类型的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中重要任务、重大事迹、重要遗留、发展进程等变迁、发展与传承的文化。自然要素这个类型的文化主要包括动植物资源、山水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地貌地形等,通过提炼和总结这些自然特征,使生成的文化影响该城市发展。 二、公共空间设计运用地域文化的基本原则 1.功能主导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运用地域文化时,应把分析的环境语境放在更大的地域范围中,让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能够和地域文化、空间设计存在内部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主题的选取不但要融合公共空间这一载体,还应融合更大地域范围的功能,对运用地域文化时城市的场所精神、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2.保护自然原则无论任何建筑设计都应将自然环境放在首位,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如此,需要对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间的平衡进行维护,这样才有利于该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运用地域文化时,公共空间的设计不可以和自然对立,更不能凌驾自然上,需要尽可能地给予自然与生态应有的尊重,体现在具体设计中就是充分利用地势地形、发扬和保护本土物种等。 3.经济性原则要想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需要综合、全面地考量和分析技术规划要求、成本经济控制、交通状况需要、附近环境特征、当地具体状况等不同方面,使公共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_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_陈竹

59【摘要】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 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 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 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 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 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较完整的公共空间 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公共领域 WESTERN THEORIES ON URBAN PUBLIC SPACE: AN EXPLORATION FOR A COMPRE- HENSIVE DEFINITION CHEN Zhu; YE Min ABSTRACT: The public space is considered as the study target of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but a clear definition of public space still remains absent in domestic academic field.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lated western theo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ulti- dimensional value of urban public space. Further, it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 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d sug- gests building up a complete and multidisciplinary framework in the study of urban public space. KEYWORDS: public; space; public space; public sphere 近年来,“公共空间”(public space)这一术 语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学术讨论和大众媒体中,似 乎显示“公共空间”的概念是简单明确被普遍认 知的。然而笔者在查阅相关学术理论和研究中发 现,目前国内对城市公共空间尚未形成统一和明 确的定义①,该方面的讨论也并不活跃。而在西 方,“公共空间”作为建筑、城市规划,以及社会、 人文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的广泛探讨显示出“公共空间”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定义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复杂性首先来自于“公共空间”(public space)中包含“公共”(public)和“空间”(space)这两个重要概念。仅就“空间”这一概念而言,西方学术界就缺乏一个普遍认同和清晰简洁的定义。城市研究学者马丹尼波尔(A.Madanipour,1996) 在《城市空间的设计——社会空间的探寻》一书中在对“空间”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指出,从根本释义而言,广义的“空间”在哲学以及物理学层面上具有“绝对空间”(absolute space)和“相对空间”(relational space)的不同定义。“绝对空间”是指“清晰的、物理上的、切实存在的”物质空间;与此相反,相对空间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人的主观观察所感知的空间,因而与特定的时间或背景环境相关。从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似乎决定了“空间”同时具有客观和主观的双重属性。与之相对应,科洪(Colquhoun)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建成空间”(built space)和“社会空间”(social space)(Madanipour, 1996)。这一概念表明城市空间不仅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的存在,包括视觉和使用上的功能,还包括了时间、运动等的主观体验过程;空间的发展变化蕴含客观规律性,又表现了社会机构运作的机制,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概念的复杂性来自于“公共”(public)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公共/私人的定义区分实际构成近代西方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学科讨论的核心问题。“公共空间”中包含“公共”这一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概念,显示“公共空间”具有较一般城市空间更突出的社会价值属性。本文中的“公共空间”主要关注作为建成环境的城市学科领域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便于分析讨论,本文按照将公共空间作为“建成空间”或者“社会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 ——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 陈 竹 叶 珉 【作者简介】陈 竹(1973-),女,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博士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叶 珉(1954-),男,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城市设计课程主任,博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08-02-03 【文章编号】1002-1329(2009)05-0059-07【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初步研究

湖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初步研究 姓名:朱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张葳 20100501

摘要 随着人口大幅度增长、土地开发的过度,居住形式从传统开放式的自然住屋形式演变为高度密集的社区公寓楼,虽然城区人居环境和各种物质条件都有显著地提高,但城市机理、人文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居民的交往逐渐淡漠,相互间的了解越来越少,交往危机的出现,激起了很多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如何促进人们的交往呢?本文就现阶段社区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研究“人们居住范围内促进居民间的交往”为目的,尝试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析与讨论。 论文的理论研究主要放在激发交往的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上,结合心理学、景观规划等。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居住模式及其公共空间的演变,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了高密度社区公共空间的问题。其次对社区公共空间的空间形式和层次进行了分类,从三个层面提出设计的原则——与心理方面相关的“整体性”、“人性化”、“多元化”原则;与景观规划方面相关的物质完善原则;与前期相关的主观人为因素原则。 论文在实践研究方面,重点将社区公共空间分为五个子空间——边界空间、广场空间、庭院空间、道路空间、剩余空间。结合前面提出的有利于激发社区公共空间交往的原则作指导,再对各空间下的“节点”进行仔细分析,进行完善,为现实生活中实际案例,给予一定的可实施的建议。最后,把模糊的书面理论进行具体化,对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如何有利于人际的交往做全面的解析。 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交往,高密度

Abstract With the significant population growth, over land development, the living forms evolved from the natural huts of traditional open-ended form to the high-density apartment buildings. Although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urban mechanism of human environment has been damaged greatly.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among residents gradually faded, and their mutual understanding become less and less. The communication not only provoked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but also aroused a strong reaction. How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the people? This paper take the current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nd try to mak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ublic space for community.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timulat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i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Firstly, discuss the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space,from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rise the problem of high-density community public space according to our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lassify the public space by spatial forms and different levels, then put forward design principles in three dimensions, such as "holistic", "humanity",and "multiple", all of these are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aspects, and material completion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landscap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previous design. In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 its focus on the division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divides it into five sub-space: the border space, plaza space, garden space, road space, the remaining space. Combination the previous principles of stimulat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ies,the paper makes a careful analysis to the "nodes" under various space, and tries to improve it in order to give practical suggestion to the real-life practical examples. Finally, the paper makes a specific explaination to the written theory and do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how public space is conducive to interpersonal exchanges. Keywords:community, public space, communication, height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7367825.html,/journal/design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517367825.html,/10.12677/design.2018.32008 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 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 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 摘要 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筛选不同尺度的改造对象,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期以带给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改造方案与特色成果加以推广。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倪彬李王鸣 摘要:为了提高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寻找更好的规划策略而做本研究。本研究首先对近现代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策略演变进行分析,提出社区、居民和空间都是具有生长性的;进而分析活动空间的“生长力”,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生长式”规划策略,构建了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社区的规划策略群,以使其在自身基础上能够适度提升其品质,并达到系统连续、环境优化、混合异质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目标。最后以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社区为例,从该社区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普遍和特殊问题,探讨该社区内不同生长阶段的公共活动空间适用的不同规划策略。通过“生长式”策略在此案例中的应用,探索规划策略指导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 1、背景 社区是城市功能的基本单元,而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承载着社会交往、康体活动、文化交流、休闲游憩等功能,在居住品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地域特色的体现、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给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下定义:“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1公共活动空间强调提供给公众活动的区域或场所。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则是将以上概念限定在社区的空间范围内。 “生长”的概念基于规划的过程性。二战后,城市发展史无前例,规划认识到社区自身是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社区规划目标是使社区具有持续的发展活力,而不是达到某种最终状态。已有的研究中,有提出“过程”、“渐进”、“弹性”、“培育”等概念。而“生长”不仅包含上述概念的意思,更强调使用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的通力合作和其自身生长更新的动力循环。 2、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策略的生长演变 社区和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扎根于它所赖以产生、发展的环境,有着深刻的生长印迹。规划策略生长脉络把握需要从历史生长轨迹的三个阶段中去。 2.1物质功能性阶段 2.1.1规划思想与策略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初期,工业化高速发展,城市膨胀,住区大规模出现。研究者们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了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将人与物聚集的集中主义模式和“现代主义城市”理论。 这一阶段由于社区的物质基础尚未建立起来,所以规划注重物质功能建设,大量基础性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王* (**大学管理学院****030006) 摘要: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表现出了伦理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诸多价值特征,优化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从空间设计、区域特色和文化讲坛等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为公众营造一个舒心、休闲、开放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价值特征;优化策略 Discussion on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ibrary as Public Cultural Space WANG****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030006)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libra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services,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lace in public life,has showed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ethicality,sociality and umanity,we could scale up implementation in space design,regional specialties and culture foru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library as public cultural space,to create a comfortable,casual and open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Key words:Library;Public Cultural Space;Value Characteristics;Optimization Strategies 1引言 图书馆是人际交流和资源汇集的重要空间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只注重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物理意义,而忽视了它的社会学内涵,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图书馆的文化公共空间职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随着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和不断更新的文化政策的交叉影响,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已经不能满足于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文化需求,它所能够发挥的空间逐渐被压缩,社会认同度和资源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服务中所体现的价值底蕴,人们在阐释图书馆核心价值时,容易遗漏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和梳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研究现代图书馆理念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也具有现实意义。 2图书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2.1内涵相容性 公共空间是一个相对于私人空间的概念,它由私人空间延伸而来,并逐渐成为与公共权力相对立的一个独特领域,作为社会环境中参与人类文化活动的主体之一,图书馆就是以其“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本质属性而服务于公众,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内涵上具有相容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①两者都以促进文化交流、服务公众为己任,各种信息流在公共空间汇集,呈现出多元化但又保留了独立性,这种意义上的空间,是开放式的自由空间,也是人们的关系自由、平等,思想和行为融合,可以把真正地

中国传统社会的代表型公共空间

中国传统社会的代表型公共空间 摘要: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不同于古希腊罗马和资本主义时期的民主政治环境,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皇权至上的社会,相应的也造就了以代表型公共领域为特征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代表型公共领域展示机制家国同构封建政治 Abstract: The feudal society in Chinese history, occupying most of the time,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and capitalist period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s ancient imperial power is always the first society, the corresponding also made to represent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eatures of public space. Key words: on behalf of the public domain; display mechanism; home state; feudal politics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十分漫长的国家,没有出现过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那样的民主政治制度,若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先作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国长期处于以代表型公共领域为特征的传统社会阶段。封建皇帝是国家的化身,是国家共同体的唯一代表。他受命于天,是大公与大私的统一体。相应地,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基本上属于代表型公共空间。 封建君主的代表型公共空间 古汉语中的“公”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代表性特征,它在多数情况下都用来指代郡主、贵族或其他位高权重年长的人,有“公”在所构成的与建筑环境有关的词汇也大部分与这一类人有关系,这一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君主与“公”字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 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代表性特征有两种: 首先,皇帝名义上垄断一切公共性资源,成为公共表现的唯一主体,他的臣民都是这种表现的对象与受众。皇帝的宫城充分体现“公私合一”的代表性公共性

解析高校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2920049203 解析高校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收稿日期:2009206211 作者简介:崔 景(19762),女,工程师,泰山学院建筑系,山东泰安 271000 崔 景 摘 要:通过对部分驻泰高校大学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心理需求分析,探讨了在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中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普通高校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关键词: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空间设计,环境行为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研究背景 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 地位非常重要。空间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空间通过对人的引导与限制能够形成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现代大学除了职业技术教 育,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规划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游憩、交往的生理及心理要求,引导其行物的主入口,这样形成一个统一的面向厂区的立面,同时方便在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本方案中主入口处/大门外两边各设置大理石水池一座,入口平台、台阶满铺花岗石,平台两侧不锈钢玻璃栏板扶手,沿着花岗石地面进入建筑后,左右两个单体各设一防火门,两个单体分别设置一部疏散楼梯,设备库房等较多,在建筑物的东侧分别设置两个专用坡道,以方便仪器、设备等的运输进出。 4 空间规划 4.1 SCADA 系统维护中心 SCADA 系统维护中心部门设置分配见表1。 4.2 无损检测中心 无损检测中心部门设置分配见表2。 表2 无损检测中心部门设置及空间规划表 配置 楼层面积/m 2 备注 库房一楼43.2水源,380V 电源评片室二楼44.1与暗室接近底片干燥室二楼32.4与暗室相连暗室二楼10.8要有给排水功能 胶片存放室二楼21.6超声波校验室二楼21.6射线机试验室二楼21.6技术管理部(2个)二楼43.2×2行政管理部二楼21.6资料档案室二楼77.76竣工资料及底片存放 检测办公室一三楼43.2集中办公检测办公室二三楼43.2集中办公检测办公室三三楼43.2集中办公 主任室三楼43.2书记室三楼43.2副主任室三楼43.2项目管理部 三楼 77.76 集中办公 SCADA 系统维护中心和无损检测中心部门位置一层平面简图见图2。 5 结语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上述设计建造方法达到了有效利用空间,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此种类型房屋的改造与建设,也基本达到了甲方的要求,并为石油石化该类型房屋的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Pipeline and storage enterprise SCADA system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w orkshop design L IU B ao 2zhan L I Xiao 2ye GENG Yun 2peng Abstract :Taking the Chinese petrifaction company oil pipeline and storage enterprise SCADA system and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workshop scheme design as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cre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trifaction research industry workshop office space ,intro 2duces its establishment ’s content ,method ,technology points and project practical effect ,thus accumulating experiences for similar workshop establishment. K ey w ords :pipeline ,SCADA system ,workshop establishment ,scheme design ? 94? 第35卷第29期2009年10月 山西建 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29Oct. 2009

现代公共空间设计

现代公共空间设计 发展趋势 1、从总体上看,公共空间室内环境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星级酒店设计除了以设计作为学科发展外, 工艺艺术和工业设计的一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存室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2、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室内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星级酒店设计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 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都 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3、星级酒店设计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业主及大众参与的势头也将有所加强。这是由于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的创造总是离不开生活、生产活动于其间的使用者的切身需求、贴近生活,能使使用功能更具实效,更为完善。 4、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上述各部分自身的 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 5、由于室内环境具有周期更新的特点,且其更新周期相应较短,因此,在星级酒店 设计、施工技术与工艺方面优先考虑干式作业、块件安装、预留措施等的要求日益突出。 6、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出发,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将更为重视防止环境污染的 “绿色装饰材料”的运用,考虑节能与节省室内空间,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 因此,从事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同学可以多看资料、多观摩、多练习,不断提高自身 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都将对星级酒店设计相当有益。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能顺应未来室内 设计发展趋势,成为行业的领航人,方案也会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一、公共空间景观的基本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 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大众的满意 度都跟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水准以及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以及建 设使用者都会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通常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以下几点 入手:1根据空间的尺度进行分类,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方面,在城市公共系统中不同的层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同。2根据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中的实 际地位,则可以能够城市公共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即主要公共空间以及次要公共空间。3城

视觉文化传播与公共文化空间构建_刘中东

2011年第5期 MODERN AUDIO-VIDEO ARTS 视听专论/SHITINGZHUANLUN 视觉文化传播与公共文化空间构建 刘中东 孟 伟 王文科 一 今天,图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当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当然,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①而与之紧密相连的“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经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 ② 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泛指不是由单纯纸质文字媒 介和单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而由视听媒介或视听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狭义的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概念。 “公共”一词是界定“公共文化”含义的重要元素。“公共”概念强调公共文化空间本身,主要指人们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共有和共享。这种公共性既充分体现 [内容提要] 公共文化是城市所有居民都有权享用的文化空间。视觉文化传播媒介要给各社会群体平等地提供公共文化空间,让各个社会群体在开放的空间中共享公共文化资源。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是提振城市公共文化自我修复能力,不断以软实力的推动方式提出合理建议来用以治理城市问题的视觉力量。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传播 公共文化空间 广电传媒 了公民的文化权利诉求,更关乎社会价值、城市文化空间布局、城市产业经济结构等诸多领域。另外,尽管“公共性”是公共文化产生的前提,但城市区域差异又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不同城市的“公共性”的文化土壤是不一样的。这种开放多元的、具有区域特征的公共文化构成了城市文化空间中绚丽的一环。 公共文化是城市所有居民都有权享用的文化空间。从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上来说,城市居民既利用公共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在公共文化场所进行展演、交流文化成果。此外,公共文化还是城市环境的精神地标和象征文化或政治理想的仪式空间。由于公共文化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它通常能够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所享用。③主要包含城市的区域文化联系、整体文化氛围、文化价值取向、公众文化共享、政府的文化管理服务等方面;而非公共文化设施、公共艺术装置等具体的文化场所。此外,本文探讨的公共文化空间构建是以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为观照背景的。 二 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便是视觉文化的发达充溢。而视觉传播的发展是以现代科技为推动力的。从2010年8月18日开始,10套免费高清频道和7套高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7-1330/G4(2011)5-034-3

12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 ——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武凤文张曦 摘要: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传承其历史文脉、重塑其街区活力是保护的核心。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正是历史文脉和街区活力的重要承载体,它承担着展示历史风貌、塑造街区凝聚力的重任,使它的居住者具有历史自豪感和生活认同感。本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沿革、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载体)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空间中存在的现状问题,从而以钟鼓楼广场、街巷和院落三类形式对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出传承文化、重塑街区活力的改造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贡献绵帛之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钟鼓楼地区 引言 为了有效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好城市的传统格局与风貌,北京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位于北京东城区的钟鼓楼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城市区位、传统的历史风貌以及浓厚的文化特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钟鼓楼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周边大体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胡同肌理,以民居四合院为主。该地区存在传统文化特色逐渐衰退、公共空间匮乏、缺少街区活力等问题。 本文拟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以钟鼓楼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石,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和构建适用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通过梳理历史街区,恢复钟鼓楼地区的明清历史风貌,依托中国都城传统计时报时建筑——钟鼓楼及周边传统历史风貌区,打造以发扬中国传统时间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创意产业与历史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区。 1 概念解读 1.1 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 城市的历史记忆片段是城市个性形成的重要构成因素,作为建筑遗产的历史街区,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