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
蛋鸡无抗饲养的技术探讨

蛋鸡无抗饲养的技术探讨近年来,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无抗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在蛋鸡的产蛋阶段禁止使用抗生素,而且在蛋品中也不能够检出抗生素。
这一决定促进了蛋鸡的无抗饲养生产推广和应用,推动了蛋鸡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蛋鸡无抗饲养技术当前全球在蛋鸡无抗饲养方面共分为3 个层次:三级层次,即鸡蛋中不可以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二级层次,即在实际开展饲养生产过程中确保蛋鸡不会采食含有药物以及添加剂的饲料,患病蛋鸡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该有固定的休药期;一级层次,即在蛋鸡饲养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抗生素。
但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在蛋鸡生产中可以做到完全不用抗生素,有些发达国家也就达到二级层次。
鸡蛋的无抗生产主要是指在蛋鸡产蛋过程中不给其投喂抗生素,还要防控蛋鸡感染疫病,确保蛋鸡群健康生产。
但在实践饲养生产中,首先要保障生物安全,适时做好相关疫病的免疫接种操作,首先要合理改善饲养生产环境、给鸡群供应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采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益生菌、酸化剂,或阶段性的添加中草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产蛋期间避免使用抗生素。
2 我国蛋鸡无抗饲养生产现状我国是鸡蛋生产以及消费大国,鸡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
鸡蛋是我国居民日常所需蛋白的重要来源,所以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消费者长久关注的焦点及热点。
当前,我国蛋鸡饲养的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生产设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饲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那些中小规模的蛋鸡饲养场都比较依赖抗生素,造成鸡蛋中检出抗生素的情况频发,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此,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发了关于商品蛋鸡饲养生产整个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关的防控指南,理论上要求蛋鸡开产前的50 d 停止使用各类抗生素,并且在蛋品中不得检出抗生素。
3 推广蛋鸡无抗饲养技术的困难(1)我国在蛋鸡饲养生产中营造的环境条件以及提供的防疫设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抗饲养生产对生产环境及设施的要求较高,老旧蛋鸡场进行改造需要的投入很大,资金短缺是阻碍推广无抗饲养技术的客观原因;(2)蛋鸡的无抗饲养属于系统性工程,必须从生产环境、引种操作、防疫措施、日常保健等不同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将蛋鸡群的亚健康状态全部解除。
无抗蛋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疫苗产地 批次
备注
9
T/CAB ××××—××××
品种
出售日期
GG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无抗鸡蛋销售记录表
表G.1 无抗鸡蛋销售记录表
购蛋单位
数量
计量单位
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8.1.2 鸡蛋防疫
无抗鸡蛋中不能检出以下病原体: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肠杆菌、李氏杆菌、结核杆菌和伤寒沙门氏 菌。
8.2 兽药使用
除驱虫外,饲养过程中不得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保健和治疗。 育雏期、育成前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物,应符合 NY/T 5030 的要求。允许使用中成药、 中药材。育成后期(产蛋前)停止用药,停药时间取决于所用药物,但应保证产蛋开始时药物残留量符 合无公害食品的规定。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蛋鸡生长记录表
表E.1 蛋鸡生长记录表
序号
鸡只 标号
品种
出生 日期
入栏 日期
入栏重/kg
产蛋 日期
耗料量/kg
备注
8
T/CAB ××××—×××× FF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鸡场免疫记录表
表F.1 鸡场免疫记录表
鸡群类别
免疫 日期
免疫 种类
疫苗 名称
使用 剂量
鸡群 状态
免疫 效果
ICS 65.020.
准
T/CAB ××××—××××
无抗蛋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layer without antibiotic
(征求意见稿)
×××× - ×× - ××发布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蛋鸡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无抗饲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无抗饲养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以下是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的要点。
一、优质饲料的选择蛋鸡的饲料质量直接关系到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在无抗饲养中,应选择优质的原料和混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添加剂。
饲料的贮存和使用也要符合卫生要求,避免霉变、酸败等问题,确保饲料不受污染。
二、良好的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首先是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并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减少疾病的传播。
其次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鸡只的影响。
还要注意鸡舍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有利于鸡只的健康生长。
三、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是无抗饲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的鸡只,减少疾病的传染和扩散。
健康检查包括定期测定鸡只的体温、体重、采样检查粪便和血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保障群体的健康。
四、科学的饮水管理饮水是蛋鸡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无抗饲养的重点之一。
保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是关键,定期更换水质,清洗水管和水器,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水的温度也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鸡只的饮水量。
五、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配种比例蛋鸡的饲养密度和配种比例直接关系到鸡只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传播。
在无抗饲养中,应避免密度过大,造成鸡只的压力过大,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配种比例也要合理,避免过多的公鸡对母鸡的追逐和伤害。
六、适宜的运动空间和鸡舍设计适宜的运动空间和鸡舍设计有助于鸡只的健康生长和行为发育。
在无抗饲养中,应保证蛋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适当增加运动的机会,避免长期固定不动,造成骨骼和肌肉的问题。
无抗养殖蛋鸡的技术要点分析

512023.9无抗养殖蛋鸡的技术要点分析李瀚霆,许志国,陈 林,王承功(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兽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增加。
就蛋鸡的抗生素使用来说,无节制地使用会造成治疗效果降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其产物蓄积也会提升病原耐药性,威胁人类的健康。
由此可以预见,兽用抗菌药减抗无抗的实施是势在必行的,更应成为一个长期坚持的主流养殖观念。
蛋鸡生产周期流程中无抗减抗的重点操作环节,可以从“养、防、规、慎、替”着手,在养殖前坚持疫病筛查净化,在预防方面可以从场区改造、免疫消毒、养殖模式入手,制定相关规则,慎重治疗用药,不断探索抗生素的替代品。
随着市场的发展,对无抗鸡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蛋鸡的无抗实施会给养殖者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利益,这也是蛋鸡养殖企业占领市场赢下口碑的好时机。
1 无抗养殖的前期准备1.1 禽舍场址场址选择上遵循卫生防疫的基本条件,远离养殖小区和交通要道,大多情况下满足以上条件的场址,多为有自然屏障的山地或林间,但也会使养殖者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野外留鸟或候鸟所带来病原感染概率会有所提升。
减抗或无抗养殖就是要尽力解决所有养殖环节的隐患,可以从以下环节着手。
一是对场区地面进行硬化,同时不去栽种树木和农作物,减少鸟类的栖息场所。
二是彩钢顶的鸡舍要定期查看彩钢边缘,一旦发现有鸟类掏空絮窝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三是有条件或候鸟水禽感染压力大的鸡舍要加装防鸟网。
此外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密封、暂存和清理,避免蚊蝇鼠患的发生。
鸡舍内部要保持基本的防疫配置,例如安装防强风的风挡以减少应激。
此外还要根据养殖密度或叠层散养的推进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造。
1.2 制度建立制度对于规模养殖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员流动后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对于减抗无抗的养殖就是让整个养殖环节的参与者能够自觉主动地将疫病风险降到最低。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是指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化学添加剂等药物,采用天然、绿色、健康的饲养方法。
这种养殖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欢迎,不仅备受青睐,而且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为了确保在蛋鸡养殖过程中采用无抗饲养技术,在养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饲喂蛋鸡的合理饲喂包括饲料的品质和量,饲料要求新鲜、高营养且没有污染。
在选择饲料时应持续进行调整和优化,饲料配方要考虑不同鸡龄、不同品种和不同适应性环境。
同时需要注意喂饲师与员工的培训,力求科学化饲喂。
2.保持干净卫生无抗饲养技术中最核心的理念是维护鸡舍的卫生。
蛋鸡舍房必须干净、通风、潮湿,远离汽车污染、化学品污染以及有害微生物污染。
鸡舍清洁应该定期,使用天然材料进行消毒,零污染是无抗饲养关键因素。
3.合理密度蛋鸡养殖密度过大将导致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氨等物质高浓度积聚,给蛋鸡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蛋鸡密度要合理,空气流通,避免蛋鸡产生过度焦虑等情绪问题和生产下降。
4.环境优化蛋鸡要求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不断优化。
在饲养环境中使用天然、绿色、环保的材料,尽量减少对蛋鸡的影响。
5.合理疫苗接种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中,疫苗接种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接种等疫苗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浓度进行,避免过量接种导致鸡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疫苗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治作用。
同时也要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密切监测其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蛋鸡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无抗饲养技术是未来蛋鸡养殖发展的趋势,但它的实施不仅需要科学的经验,也需要绿色、环保、安全的生产环境。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技术,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才能让蛋鸡养殖向更高层次迈进。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要点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无抗饲养技术逐渐成为养殖业的热门话题。
在蛋鸡养殖领域,无抗饲养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是指不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和健康的养殖环境,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蛋制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技术的要点。
一、选择适合的鸡种在进行蛋鸡养殖无抗饲养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鸡种。
优质的鸡种具有较强的自身免疫力和生产性能,能够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蛋鸡品种有白羽肉、野鸡黄、波旬、岭南乌骨鸡等,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鸡种进行养殖。
二、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是蛋鸡养殖无抗饲养的重要保障。
在饲养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蛋鸡的饲养标准,合理设置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规范饲料配比和投喂量,建立健康档案和生产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饲养中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蛋制品。
三、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搭配饲料是蛋鸡养殖无抗饲养的关键。
蛋鸡的营养需求与生长发育阶段、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需要针对性地调整饲料配比和营养成分。
一般来说,蛋鸡的日粮应包括粗饲料、浓缩饲料、菜料和矿物质等成分,合理搭配,使蛋鸡能够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进而提高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还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添加剂和生物制剂替代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增强鸡体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四、保障良好的生长环境良好的生长环境是蛋鸡养殖无抗饲养的基础。
养殖场应合理规划和设计鸡舍、通风系统、饮水和饲料供给设施等,保障蛋鸡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生长环境。
要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清理鸡舍和更换鸡舍的垫料,定期对鸡舍和鸡栏进行消毒,杜绝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降低蛋鸡的应激反应,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鸡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

《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介(一)任务来源根据《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辽质监〔2017〕62号),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项目编号2017291。
(二)协助单位根据《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写需要,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为项目协助单位,参与标准的起草及论证等工作。
(三)工作过程项目下达后,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我们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研究和制定标准的编制工作方案和技术路线,认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
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标准项目。
标准项目下达后,联合协作单位,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与进度要求,启动编制工作。
2.进行市场调研,整理各阶段蛋鸡营养需要与蛋鸡饲养管理相对应的数据,开展试验设计,得出可靠数据,撰写标准初稿。
为更好地规范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起,对国内各地蛋鸡养殖营养现状开展调查工作,收集蛋鸡营养与工艺参数的相关技术资料,查阅相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并与禾丰牧业国际合作企业荷兰德赫斯公司进行多次交流,探讨可行性方案,总结适合辽宁省原料与规模养殖的蛋鸡营养与工艺参数,为技术规范的编写提供原始技术资料;2017年6月~2017年10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当前我国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料、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及养殖效益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形成了《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初稿。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标准见表1。
表1 参考的相关标准3.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研讨会,形成征求意见稿、送审讨论稿、报批稿2018年5月~6月,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就《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初稿)》,通过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官方网站()向国内各省区广泛征求科研、教学、养殖生产等方面有关人员意见。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管理规范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蛋鸡无抗养殖中的术语与定义、引种要求、饮水与饲料要求、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病死鸡和废弃物无害化处和养殖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商品蛋鸡养殖场的无抗养殖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25886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33鸡饲养标准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蛋鸡无抗养殖antibiotic-free layer farming蛋鸡饲养全程不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禁用药物。
4引种要求4.1雏鸡应来自无种源性疾病、检疫合格,且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具有生产经营资质的孵化场。
4.2雏鸡需经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达到《家禽产地检疫规程》的要求。
5饲养管理5.1饮水管理5.1.1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1.2饮水中禁止添加抗生素及其他国家禁用化学合成类药物。
5.2饲料管理5.2.1饲料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
5.2.2饲料原料和质量应符《饲料原料目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的规定。
5.2.3饲料营养指标符合NY/T33中“蛋鸡的营养需要”及品种推荐标准的规定。
5.2.4饲料中可使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成分应符合《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的要求,添加比例应符合产品的规定。
5.3环境控制5.3.1鸡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介(一)任务来源根据《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辽质监〔2017〕62号),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项目编号2017291。
(二)协助单位根据《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写需要,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为项目协助单位,参与标准的起草及论证等工作。
(三)工作过程项目下达后,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我们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研究和制定标准的编制工作方案和技术路线,认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
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标准项目。
标准项目下达后,联合协作单位,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与进度要求,启动编制工作。
2.进行市场调研,整理各阶段蛋鸡营养需要与蛋鸡饲养管理相对应的数据,开展试验设计,得出可靠数据,撰写标准初稿。
为更好地规范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起,对国内各地蛋鸡养殖营养现状开展调查工作,收集蛋鸡营养与工艺参数的相关技术资料,查阅相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并与禾丰牧业国际合作企业荷兰德赫斯公司进行多次交流,探讨可行性方案,总结适合辽宁省原料与规模养殖的蛋鸡营养与工艺参数,为技术规范的编写提供原始技术资料;2017年6月~2017年10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当前我国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料、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及养殖效益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形成了《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初稿。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标准见表1。
表1 参考的相关标准3.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研讨会,形成征求意见稿、送审讨论稿、报批稿2018年5月~6月,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就《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初稿)》,通过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官方网站()向国内各省区广泛征求科研、教学、养殖生产等方面有关人员意见。
提出意见份共条,我们全部或部分采纳意见条,其余不予采纳,并根据采纳意见,标准起草工作组对《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2018年月日形成了完整的《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
2018年月日,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审定,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根据会审专家审定意见,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进一步修改,2018年月日形成《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与加工工艺技术规范》(报批稿),上报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报请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尽快颁布实施。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根据标准编制工作实际需要,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共有9人:王玉璘、朱延旭、邵彩梅、王占红、郭耀棋、王继苹、吴坤、刘燕、李易红。
其中,王玉璘负责标准试验设计与标准校订工作,朱延旭负责标准起草框架设计工作,邵彩梅负责标准试验组织实施,王玉璘、王占红负责标准和编制说明的起草,王继苹、刘燕、李易红负责标准试验具体实施,郭耀棋负责文献资料查询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吴坤负责养殖现场数据分析与调研。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地方标准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1.与有关法律法规相一致,并与现行有效标准相协调,同时符合辽宁省蛋鸡养殖环境与趋势。
2.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的内容框架标准的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产品技术要求;(4) 加工工艺要求;(5) 产品检测;(6)出厂检测;(7)形式检验;(8) 饲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2.标准建立依据2.1 加工工艺要求2.1.1 生产工艺参数饲料原料混合工艺参数见表1。
表1 饲料混合工艺推荐参数通过反复实验,采用对辊粉碎机和锤片粉碎机结合使用,粒度均匀度非常好。
对辊粉碎机进一步改造,在对辊粉碎机下方连接振动筛,在振动筛筛上再连接一个锤片粉碎机,以解决对辊粉碎机粉碎后有大片的问题。
饲料原料粒度差异小,容易混合均匀,给蛋鸡提供均衡的饲料营养,避免挑食;提高了饲料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生产性能;避免了饲料在袋中、筒仓中、或运输过程中的分级。
降低粉碎时间,减少太细的粒度,从而降低了粉尘,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饲料原料的粉碎粒度、均匀度对蛋鸡生产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粒度过粗和过细都影响采食量和产蛋性能。
粉碎粒度和均匀度对蛋鸡配合饲料产品营养指标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
下列图片表明:同样营养指标设计的蛋鸡饲料,由于加工等因素导致成品差异较大,因此本项目规定了工艺参数,力求提醒养殖场和饲料厂关注粒度和均匀度对产蛋性能的严重影响。
2.1.2 卫生指标GB 13078-2001规定的产品加工的要求是:饲料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及试验方法,主要规定了重金属铅、砷、氟、铬,棉酚、霉菌毒素等最高允许量。
2.1.3 添加剂使用饲料中添加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时,应符合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规定;不得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193号)中的药品及化合物。
饲料中添加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一般饲料添加剂时,应符合《饲料添加剂目录》规定,使用国家许可生产和经营的饲料添加剂。
2.1.4 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具体要求了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标注字符高度、允许短缺量和计量检验抽检方案等细则。
2.2 产品技术要求2.2.1感官基于GB/T 5916-2008中第3章第1节要求,即:色泽均匀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及异嗅。
2.1.2水分基于GB/T 5916-2008中第3章第2节要求,即:水分不高于14%。
2.2.3 粒度基于GB/T 5916-2008中第3章第3节粒度要求及蛋鸡研发试验粒度分析进行标准规范,即:颗粒饲料应符合GB/T 16765的规定。
雏鸡配合饲料破碎成不规则碎粒状,全部通过3.2 mm编织筛,但不得有整颗粒,1.0 mm编织筛筛下物应不大于15%。
蛋鸡配合饲料破碎成不规则碎粒状,全部通过8.0 mm编织筛,5.0 mm编织筛筛上物应不大于30%。
钙原料及配合饲料的粒度见表2。
表2 蛋鸡无抗配合饲料粒度要求阶段钙粒度配合饲料粒度粒度范围小于2 mm 2 mm~4 mm 大于2.5 mm 1.0 mm~2.5 mm 小于1.0 mm 雏鸡配合饲料(颗粒)100% - - - - 生长期配合饲料100% - 不超过15% 超过55% 不超过30% 产蛋期配合饲料超过40% 不超过60% 不超过20% 超过60% 不超过20%2.2.4 混合均匀度基于GB/T 5916-2008中第3章第3节要求,即: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 %。
2.2.5 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本标准蛋鸡饲养阶段划分及营养指标设定,参考了海蓝褐商品蛋鸡品种标准、京红1 号褐壳商品蛋鸡品种标准、NRC家禽营养需要(1994版)及GB/T 5916-2008,同时参考了《动物免疫营养》(呙于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1)、《现代蛋鸡生产学》、《鸡的营养》等著作。
营养需要数据是标准起草单位近年来60余个蛋鸡试验研发成果。
主要成果如下:0-2周是蛋鸡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基础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殖系统初始发育的关键时期,至2周龄时,增重至目标体重125克,显示雏鸡的初始发育完善。
3-5周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羽毛等快速发育的阶段,增重80克/周较为适宜,过少意味着发育不完善;过多会导致产蛋期体型过大,浪费饲料,且会使破蛋率上升。
6-14周是运动、神经等系统快速发育且日臻成熟的阶段,增重90-100克/周较为适宜,可保证与生殖系统的发育同步。
15周-5%产蛋率称之为预产期,这一阶段的体重增加主要源于卵巢、输卵管、肝脏、肾脏等与产蛋相关的器官体积和重量的快速增加,同时也源于钙磷(以髓骨形式)、能量(以腹脂形式)、氨基酸(以肌肉增粗增重形式)的储备沉积。
因此,这一阶段增重目标的完成为产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后期良好的产蛋性能奠定基础。
产蛋高峰前期还需要个体成熟的最后完成,也需要继续完善生殖系统的发育以及营养的储备,为完成超过近8个月的产蛋高峰奠定基础。
因此这一阶段需要400-440克左右的体重增加。
产蛋高峰期的体重维持决定着产蛋数量的持续,如果体重开始流失就意味着后续产蛋数量的流失。
这一阶段每周10克左右的增重是必须满足的。
产蛋后期要控制蛋鸡的体重增长。
过多的体重增长意味着过多的脂肪沉积,但体重下降又会导致产蛋量的快速下滑。
因此,这一阶段将体重维持在每月增长10-15克会获得最理想的生产效益。
基于上述成果,本标准中列出了如下不同生长阶段蛋鸡饲料营养成分含量。
表3 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含量2.2.6关键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生长阶段蛋鸡无抗配合饲料关键营养成分含量详见表4。
关键指标设定来自于《动物免疫营养》(呙于明,科学出版社:2011)、《鸡的营养》等著作、近年发表的京红1号蛋鸡各个阶段氨基酸营养需要模型(计成,中国农业大学),以及标准起草单位60余个蛋鸡试验结果;在酶制剂和益生素选择方面,标准起草单位实施了大量的酶谱、菌谱试验及蛋鸡饲养试验,得出了各个阶段使用酶制剂和益生菌的效果。
氨基酸免疫营养方面开展了6个养殖试验,主要是筛选出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等营养浓度与免疫营养的比例。
表4 不同生长阶段蛋鸡无抗配合饲料关键营养成分含量“+”代表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剂量添加,“-”代表不添加。
2.3 产品检测本节内容来自《饲工业标准汇编》(第五版)及GB/T 5916-2008。
2.3.1 采样及制备采样及制备按GB/T 14699.1的规定执行。
2.3.2检测方法对饲料产品进行水分、粒度、混合均匀度、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等指标的检测。
粒度按GB/T 5917的规定执行。
混合均匀度按GB/T 5918的规定执行。
水分按GB/T 6435 的规定执行。
粗蛋白质按GB/T 6432的规定执行。
粗纤维按GB/T 6434的规定执行。
粗灰分按GB/T 6438的规定执行。
钙按GB/T 6436的规定执行。
总磷按GB/T 6437的规定执行。
水溶性氯化物按GB/T 6439的规定执行。
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按GB/T 18246的规定执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按GB/T19371.2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