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沟通第2版在线作业1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① 社会交往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沟通、交流和扩散的性质。
② 社会交往不仅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 就交际的社会关系而言,它也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 建立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沟通和接受的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 交往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中。
它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词语等都反映了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是人类交往的本质属性。
通过交流,人们维持和改变现有的社会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中。
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结合、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沟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沟通的系统性是普遍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递系统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因此,它必须在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向外部延伸。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网上农大传播与沟通试题答案第2套

网上农大传播与沟通试题答案第2套第一篇:网上农大传播与沟通试题答案第2套第2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沟通过程不应该是()A.单向的B.双向的C.互动的D.A+B+C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2、约哈里之窗说明沟通中()的重要性A.自我世界B.自我表露C.传者D.受者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3、沟通中所用的符号是由()选定的 A.语言B.文化C.人为D.受者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4、在自然界中,比起其他动物来,人是唯一能够能动地使用()进行沟通活动的动物A.语言B.表情C.符号D.上述三者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5、认知选择性包括()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记忆D.上述三者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6、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的要素不应该包括下面的()A.传者B.受者C.环境D.媒介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7、说明从众行为的经典实验是()A.光点移动实验B.群体压力实验C.说服效果实验D.认知选择性实验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8、倾听是一个()过程A.心理的B.生理的C.A+BD.三者都不是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9、为了抓住讲话者所讲的主要观点,倾听者必须()A.不要仅听事实B.不受情绪影响C.理解所讲题目D.倾听讲话者的中心思想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10、一个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A.保持中立的立场B.不要情绪化C.仔细倾听D.不受外界干扰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11、发展支持型工作者的角色很重要,相当于农业传播与沟通模式中的把关人,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中。
A.环型模式,B.趋同模式,C.中介模式,D.感知模式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12、非言语沟通的特点是()A.无声沟通B.辅助言语C.情境性D.目光语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13、有声沟通包括()A.类语言沟通B.辅助言语C.体态语D.目光语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14、参与式传播与沟通策略是()A.说服策略B.创新扩散策略C.发展支持型沟通D.主导控制模式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15、人际沟通的主要特征是()A.三要素说B.六要素说C.沟通双方的双重角色D.指定性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16、在大街上,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你应该()A.观察来往的车辆B.观察房子的正面C.观察行人D.观察天空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17、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当你看橱窗时,你应该()A.只关心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东西B.也要看看不需要的东西C.注意观察每样东西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18、如果你在家里需要找什么东西,你()A.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东西可能放的地方B.到处寻找C.请别人帮忙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19、看到你的亲戚、朋友过去的照片,你应该()A.激动B.觉得可笑C.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20、你在公园里等一个人的时候,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你应该()A.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人B.看报纸C.想某事D.听音乐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第二篇:网上农大办公自动化试题答案第4套第4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在word的编辑状态,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后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整理版答案(全)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①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
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有: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进过符号的中介,就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大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答: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传播与信息(中科大2019年研)相关试题:(1)传播(浙大2018年研;华农2011年研;辽宁大学2008年研)(2)信息(浙工大2019年研;中南财大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即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3.信宿(山东师大2018年研)答:信宿即受传者。
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传播与沟通复习思考题 (1)

B.符号
C.语言
D.情感
B
约哈里之窗的四个区域由开放区、秘密区、盲目区和()组成。
C.未知区
D.风险区
E.安全区
F.已知区
A
在人伦关系中,对一个家庭来说()关系最关键。
A.父子关系
B.夫妻关系
C.兄弟姐妹关系
D.长辈子辈关系
B
单向传播模式也称为线性传播模式,是()提出的。
A.布雷多克
B.施拉姆
C.发散式
D.聚拢式
C
人际传播中的渠道有纸介如书信、电子媒介如电话、人与人之间及( )等 。
A. 微信
B. 人本身
C. 微博
D. 朋友
B
认知选择性是由()决定的。
A.认知一致性
B.认知结构
C.心理自我
D.生理自我
B
受传者接收信息的行为属于()。
A.强迫行为
B.自愿行为
C.社会行为
D.经济行为
B
我们要珍惜与每一个的交往,但是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需要有()。
A.动作语言
B.装饰语言
C.身势语言
D.形象语言
AC
认知选择性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环境、()、经历/经验、()、参照框架。
A.知识
B.文化背景
C.价值观
D.职业特点
AC
在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是有声的(包括音调、变音和其他声响),有7%是靠语言(只是词),而()的信息是无声的。
A.20%
A.静止的
B.装饰语言
C.身势语言
D.动态的
AD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是由他的专业技术决定的,另外( )则要靠人际关系。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有哪些特性?答:传播具有如下四种特性:(1)形态多样性根据使用符号的不同,传播有各种形态或类型,比如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等。
(2)时空遍布性传播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现象。
从时间上看,传播从古到今,纵贯了整个人类历史;从空间上看,传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横跨着整个人类社会。
(3)行为伴随性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和行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传播现象的发生。
(4)极端重要性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
人类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基本的和非基本的)行为都离不开传播。
传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答:传播与信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如果说,授受“物质和能量”的行为可概括为“衣食住行”等,则授受“信息”的行为就称“传播”。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和“认知”、“有意传播”与“无意传播”之间,虽有差异,但作为信息行为,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将“传播”定义为“信息”传受行为,就已经隐约地说明了它们的关系。
即:“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
世界上既没有不“传播”的“信息”,也没有无“信息”的“传播”。
简言之,一为形式,一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1)信息无处不有。
按信息科学的观点,可将其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人类信息”。
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
“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
(2)由于信息科学的启示,传播学首先承认“传播”的广义性,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声明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传播”的狭义性。
3.传播有哪些类型?答:根据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传播有各种分类方法,可分成许多种类型。
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两种:(1)二分法即将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就是物理载体与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与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就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就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就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就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与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就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就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与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就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与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就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就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就是普遍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与沟通(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03-20 11:26:31
一、单选题
1.
(5分)你在公园里等一个人的时候,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你应该()。
• A.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人
• B. 看报纸
• C. 想某事
• D. 听音乐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A
解析
2.
(5分)倾听是一个()过程。
• A. 心理的
• B. 生理的
• C. 心理的和生理的
• D. 其他三项都不是
得分:0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C
解析
3.
(5分)在大街上,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你应该()。
• A. 观察来往的车辆
• B. 观察房子的正面
• C. 观察行人
• D. 观察天空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C
解析
4.
(5分)演讲结构包括()。
• A. 自信
• B. 准备
• C. 开场白或引言
• D. 其他三项都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C
解析
5.
(5分)早晨醒来后,你应该()。
• A. 马上就想起应该做什么• B. 想起梦见了什么
• C. 思考昨天都发生了什么事• D. 其他三项都不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A
解析
6.
(5分)沟通中的含义是()的。
• A. 人为
• B. 确定
• C. 可信
• D. 明显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A
解析
7.
(5分)有效传播与沟通策略是()。
• A. 核心策略——价值观与信念• B. 支持策略——学而不厌
• C. 践行的策略——自利利他• D. 其他三项都是
得分:0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D
解析
8.
(5分)人际传播的过程包括()。
• A. 传受者
• B. 受传者
• C. 媒介
• D. 其他三项都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D
解析
9.
(5分)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角色是()。
• A. 很清楚的
• B. 不很清楚的
• C. 固定的
• D. 很清楚的和固定的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B
解析
10.
(5分)如果你在家里需要找什么东西,你()。
• A. 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东西可能放的地方• B. 到处寻找
• C. 请别人帮忙
• D. 其他三项都不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A
解析
11.
(5分)看到你的亲戚、朋友过去的照片,你应该()。
• A. 激动
• B. 觉得可笑
• C. 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
• D. 其他三项都不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C
解析
12.
(5分)当你坐上公共汽车时,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你应该()。
• A. 谁也不看
• B. 看看谁站在旁边
• C. 与和你最近的人谈话• D. 看窗外的风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C
解析
13.
(5分)认真倾听需要理解()。
• A. 内容和讲话者
• B. 内容
• C. 形体动作
• D. 讲话者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A
解析
14.
(5分)感知模式属于()。
• A. 单向传递型模式
• B. 双向对话型模式
• C. 表现型模式
• D. 展示型模式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B
解析
15.
(5分)约哈里之窗说明沟通中()的重要性。
• A. 自我世界
• B. 自我表露
• C. 传者
• D. 受者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B
解析
16.
(5分)在自然界中,比起其他动物来,人是唯一能够能动地使用()进行沟通活动的动物。
• A. 语言
• B. 表情
• C. 符号
• D. 其他三项都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C
解析
17.
(5分)倾听是一种()活动。
• A. 消极的
• B. 积极的
• C. 无意识的
• D. 可以控制的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D
解析
18.
(5分)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的要素应该包括下面的()。
• A. 传者
• B. 受者
• C. 环境
• D. 其他三项都是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D
解析
19.
(5分)与人相遇时,从主动获取信息的角度,你应该()。
• A. 只看这个人的脸
• B. 悄悄地从头到脚打量一番
• C. 只注意脸上的个别部位
• D. 只注意这个人的衣着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
答案B
解析
20.
(5分)沟通中所用的符号是由()选定的。
• A. 语言
• B. 文化
• C. 人为
• D. 受者
得分:5
知识点:传播与沟通(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