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俗音乐逐渐兴起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通俗音乐开始受到外国音乐的影响。
1920年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歌舞娱乐场所纷纷涌现,流行起了一种叫做时髦歌曲的音乐形式。
这些歌曲融合了中国民歌的旋律和西方音乐的节奏,成为了最早的中国通俗音乐的代表。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通俗音乐也随之发展。
1940年代初,由张抗抗领导的中国抗日剧团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成为了国民之歌。
这些歌曲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成为了当时的精神支持。
195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通俗音乐被视为是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许多歌曲都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理念,代表作品有《我的中国心》、《蓝色的夏天》等。
这些歌曲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通俗音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艺术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创作,并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
然而,正是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例如,1972年,诗人海子创作了《春天的芭蕾》,引起了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中国通俗音乐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国外流行音乐进入中国,中国青年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和风格,这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流行音乐人王菲、李宗盛、邓丽君等红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中国通俗音乐的传播更加便捷。
像音乐分享网站、在线音乐平台的出现,使得中国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音乐。
同时,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不断成熟,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人和乐团。
例如,昆明的“声音玩具”乐团、北京的“新裤子”乐队等都成为了中国乐坛的新生力量。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流行音乐被引入中国,受到了西方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
上海滩有着繁华的夜总会和舞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乐器和乐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为特色。
到了40年代,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在抗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气氛渐渐积极起来,流行音乐再次迎来了繁荣时期。
此时,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变得更加多样化,流行歌手和乐队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音乐受到了严重压制。
只有官方认可的歌曲才能够被演唱和传播,音乐产业几乎被禁止。
这段时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7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复苏。
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和演唱歌曲,其中包括邓丽君、邓沙利文和林忆莲等。
他们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流行音乐行业开始兴起。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涌现出来,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流行音乐开始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中国摇滚乐也开始兴起。
到了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多元化。
流行乐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一些独立音乐人也开始兴起,这些音乐人通过互联网和独立音乐厂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进入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融入国际音乐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歌手和乐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受到全球关注。
同时,中国音乐市场也逐渐扩大,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总结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起伏。
在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然而,流行音乐始终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

浅谈现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中国现代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
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主要有探戈、狐步等。
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
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创作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
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
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进步音乐工作者继续沿着救亡歌咏活动的方向发展创作。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郑律成的《延安颂》(莫耶词)、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诞生都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发展趋势。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解放区的天》、《山那边好地方》、《咱们工人有力量》和《胜利进行曲》等优秀歌曲。
四、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歌曲创作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特别是群众歌曲的创作,呈现着良好的态势。
当属我国歌曲创作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自《歌唱祖国》到《我们走在大路上》。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红霞》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选曲也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流行歌曲之民谣时代——1978年到1988年,代表人物是邓丽君、罗大佑。
1977年起,随着对外开放的先声,少量港台流行音乐通过广州进入内地。
刘文正、邓丽君等歌手的盒带开始流入内地,引发了内地听众的强烈追捧。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发展。
下面是中国音乐发展的简史。
1.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骨器制作乐器。
这些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如骨笛、石鼓等,用来伴奏舞蹈和各种仪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属于简单的自然节奏,没有固定的音高。
2.古代社会(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在古代社会,中国的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周朝时期,乐舞成为宗族巫师和贵族社会的一部分。
乐舞有固定的音阶系统,以及各种乐器的组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用来祭祀、宴会和娱乐。
3.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在封建社会时期,音乐成为统治阶级文化权力的象征。
乐舞的形式更加复杂,更加讲究礼仪和规范。
汉朝时期,《乐府诗集》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文献,记录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唐朝时期,音乐达到了顶峰,丝竹乐队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4.帝国时期(公元1840年-1911年)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触,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倡学习西洋音乐,并将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中国音乐当中。
这个时期的音乐出现了“乐府派”和“轻音乐派”两个流派。
5.新文化运动时期(1911年-1949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音乐家和学者开始研究西方音乐理论,呼吁创造独立的中国音乐。
冼星海、聂耳等人提倡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6.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现在)200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进一步与全球音乐交流互动。
流行音乐、摇滚乐和民谣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并参与国际音乐舞台的演出。
中国音乐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风流行音乐课件ppt

文化内涵
摇滚音乐通常表达反叛、自由等文化内涵,而中国风流行音乐则更加注重表达中国文化元 素和情感,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05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创新与突破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注重音乐制作和演唱水平的提升,提高作品的艺 术价值。
3
跨界合作与品牌推广
与其他产业领域合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品 牌。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全球的影响力
国际音乐交流与合作
01
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与国际音乐家合作创作和演出。
推广中国文化
02
通过音乐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引领全球音乐潮流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元素
融合传统与现代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旋律、节奏和 编曲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节
奏感。
歌词文化内涵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词通常富含文 化内涵,涉及古代文学、诗词、历 史等元素,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
使用传统乐器
中国风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中国传 统乐器进行演奏,如二胡、笛子、 古筝等,这些乐器的运用为音乐增 添了独特的韵味。
品和音乐人,如林俊杰、王力宏等,他们的作品在旋律、编曲和歌词上
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风的特点。
03
创新与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风流行音乐不断创新,与其他音乐风格融合,形成了更加
多元化的风格,如古风、国潮等。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影响力
国内影响
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国内拥有广泛 的受众群体,成为年轻人追求的 一种时尚和文化符号,也促进了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是由简单的原始音乐逐渐发展而来。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古乐和民歌上,其形式以古琴、筝、锣鼓等乐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2.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音乐多重视曲调和韵律,流行的音乐形式有舞蹈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同时,音乐理论也逐渐形成,如乐律、音律和音韵等。
3.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开始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开始引入了西洋乐器,同时音乐形式也有所改变,如宫廷音乐中出现了西洋乐队和合唱等形式。
4. 近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西方音乐在中国迅速传入并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当时,许多年轻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并结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了大量的新作品。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国音乐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5.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后期至今,中国音乐经历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相互渗透和融合。
同时,中国
音乐也开始探索自身的特色和独特性,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音乐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代音乐时期以及当代音乐时期。
这些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传统。
中国流行音乐史

中国流行音乐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
音乐历史:发展与流派

音乐历史:发展与流派音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文化形式,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
从最早的民间歌曲到现代的电子音乐,音乐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和流派。
下面将详细介绍音乐历史的发展与流派。
一、音乐历史的发展1. 古代音乐:音乐起源于人类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古代音乐最初是在民间产生,由劳动人民创作并演奏。
在古代文明中,音乐成为了祭祀、庆典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世纪音乐:随着宗教的发展,中世纪的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教会音乐、单声部旋律和键盘乐器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3.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们开始重视对音乐的科学研究,音乐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注重和谐与旋律的美感。
4.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逐渐从宗教走向世俗,歌剧和器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宏伟壮丽的效果,注重对位法和曲式的运用。
5.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时期,音乐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作曲家们追求音乐的完美和和谐。
这一时期的音乐注重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平衡。
6. 现代音乐: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音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音乐注重个性、实验和创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二、音乐历史的主要流派1.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音乐历史中最原始的音乐形式,它源于民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古典音乐流派:古典音乐流派是音乐历史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它注重音乐的和谐、平衡和美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3. 浪漫主义音乐流派:浪漫主义音乐流派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强调音乐的个性和创新。
4. 流行音乐流派:流行音乐流派是现代音乐中最受欢迎的流派之一,它注重娱乐性和商业价值,具有广泛的受众和多样化的风格。
5. 爵士乐流派:爵士乐流派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的现代音乐形式,它注重即兴演奏和现场表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 电子音乐流派:电子音乐流派是近现代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借助电子设备和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制作,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
文通学院广告学331238030 郇朝阳中国近代时期的“时代曲”
诞生与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
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
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
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
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风格特点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
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
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
《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
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
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
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香港流行音乐
发展历史
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香港乐坛,是一个“外来语言”统治的年代,国语歌和英语歌占主导地位,民族小调和英美式流行曲大行其道。
出现的用本地话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
而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流行乐的兴起,要从许冠杰说起,许冠杰被誉为香港当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创造的以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而唱起粤语流行歌,同时另有一批新秀崛起。
温拿乐队即是其中翘楚。
温拿的崛起标志著香港乐坛有了属于自己的流行歌,属于自己的偶像,他们深刻地影响著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代香港年轻人。
1978年温拿乐队宣布解散,其成员各自发展,并相约每五年再聚一次发行一张大碟。
他们实现了诺言,其中1988年即解散十周年之时推出的专辑最有影响。
谭张争霸将香港乐坛带至全盛时期偶像的魅力在这段时期显现无遗,香港乐坛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年代。
谭张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其他歌手冒头的机会,但有实力的歌手仍然不断地加入战团,形成一个竞争残酷而激烈的精彩的场面,香港乐坛由而进入了全盛时期。
风格特点
在香港这个多元文化的“语境”下,音乐虽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但早期的歌词主要还是对传统诗词表现手法的继承,体式用语都具有一定的古典诗词的意象,表达出一代人的思索,感悟。
一般而言,香港的早期歌曲,多有一股柔媚的词味,而豪放之情,则大多出现于香港的武侠等电视剧的主题曲之中,当然,也有柔情中见豪迈,豪迈中见柔情的相济之曲。
这种情形当然与歌词有关。
总之,那个时期的流行歌曲,既有豪迈之气,也有婉转之曲。
而在那个时期的香港,在回味传统之时,能想象豪迈,也能刻画相思柔肠。
在表达市民的酸甜苦辣之中,也能婉约、妩媚,但变幻的时代要求着要顺应它的变革潮流,因而更多的歌曲,是在婉约中展现豪迈、在豪放中不忘柔情。
这也是特殊语境下的必然产物。
台湾流行音乐
发展历史
60年代前,台湾的创作歌曲非常少,当时的歌曲都是“上海”“香港”时
期的作品。
直到1966年,一首《夜来香》风靡东南亚,打开了台湾流行音乐的新局面。
随后姚苏蓉的《今天不回家》正式掀起了台湾流行歌曲的热潮以至于有很多人将60年代末70年代初,称为是“姚苏蓉时代”。
1976年的冬天,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在一次演唱会上,向观众席上投掷可口可乐,并激愤地喊出“唱自己的歌”。
很多的人以此作为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
同年,一个叫杨弦的年轻人以其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在国语乐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杨弦借鉴了大量的西洋乐器在作品中,并在音乐上打破了以往国语作品陈旧的刻板主题,使得作品更加简单平实、朗朗上口,融汇出一种全新的台湾国语民谣形式。
这些作品当时通过在各大民歌餐厅演唱,深受歌迷们的喜爱。
在他的影晌下有更多的对音乐抱有责任感的青年,纷纷投身于民歌的创作中,涌现出了侯德健、罗大佑、叶佳修等一大批极为出色的音乐人。
风格特点
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虽然只经历了几年时间,但是影响十分广泛,除了台湾本地之外,在台湾、东南亚一带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香港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音乐风格上,这个时期的音乐和上海时期的“时代曲”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基本上是轻松曼妙的,或深沉低调的。
在上海时代取得基础上,台湾流行歌曲由于长时期受到日本“哭调”影响,使该时期的台湾流行音乐体现出带哭腔的演唱特征。
从整体上看,该时期的台湾流行歌曲的特征是比较轻松明快,既有时代曲的轻柔感,又具有一股清新的感觉。
因此,该市启动台湾流行歌曲可以看做是时代曲的变形。
大陆流行音乐
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形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个发展高潮时期,港台内地都涌现出一大批实力派歌手,如:张明敏、罗大佑、邓丽君、李谷一、刘欢等。
受到港台歌曲的影响,内地流行歌坛开始出现了复兴以来的第一批流行歌曲,如《军港之夜》《妈妈的吻》
内地流行音乐自80年代复兴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开始迅速崛起,在创作、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相对较成熟的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流行音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传播方面,电
视开始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
电视剧主题曲对流行音乐的传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80年代末,卡拉OK 传入内地并风靡全国。
对流行歌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90年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荣。
在传播方面,电视唱片平面媒体均显示出他们的重要作用。
电视剧文艺晚会对歌曲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音乐制作方面,电脑音乐MIDI技术的诞生,大大加快了歌曲制作速度。
风格特点
大陆流行歌曲从“港台风”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邓丽君类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逐渐发展向“西北风”。
“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迈入21世纪,以通俗、轻松、幽默为特点的网络歌曲在国内乐坛风起云涌,大量平民歌手通过网络,把自己和其所创作的歌曲推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