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404-江苏省-鲁迅研究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404-江苏省-鲁迅研究

1404-江苏省-鲁迅研究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在《野草》中,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鲁迅作了()(1分)A:《风筝》B:《风筝》C:《死火》D:《希望》2、引伸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的构想的作品是()(1分)A:《秋叶》B:《腊叶》C:《影的告别》D:《两地书》3、《朝花夕拾》中,属于鲁迅对私塾阶段生活印象描绘的作品是()(1分)A:《藤野先生》B:《父亲的病》C:《阿长与<山海经>》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鲁迅的文学创作始于()(1分)A:小说B:杂文C:诗歌D:散文5、被鲁迅称赞为“抽写哀怨,郁为奇文”、“放言不惮,为前人所不敢言”的是()(1分) A:李白B:杜甫C:曹雪芹D:屈原6、以下为鲁迅整理古籍而辑录的著作是()(1分)A:《晋书》B:《小说旧闻抄》C:《范子计然》D:《广林》7、鲁迅认为在中国的国骂“他妈的”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自欺心态是()(1分)A:自以为是B:傲慢C:自卑D:精神胜利8、鲁迅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他曾与顾琅共同编著了()(1分)A:《中国地质略论》B:《中国矿产志》C:《北极探险记》D:《人之历史》9、赞扬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是()(1分)A:瞿秋白B:茅盾C:周作人D:许寿裳10、鲁迅说过,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是()(1分)A:喜剧B:闹剧C:悲剧D:滑稽剧11、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鲁迅在1926年岁末写下了()(1分) A:《采薇》和《理水》B:《奔月》和《铸剑》C:《非攻》和《奔月》D:《采薇》和《铸剑》12、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堪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的是()(1分)A:《秋夜》B:《狂人日记》C:《故乡》D:《孔乙己》13、《祝福》被收入的集子是()(1分)A:《彷徨》B:《呐喊》C:《故事新编》D:《野草》14、鲁迅一生创作的杂文集的本数是()(1分)A:16B:18C:20D:1415、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吴宓等人用文言文攻击新文学,人称()(1分)A:学衡派B:国粹派C:甲寅派D:国故派16、我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的作者是()(1分)A:焦菊隐B:高长虹C:鲁迅D:柯蓝17、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1分)A:《药》B:《风波》C:《阿Q正传》D:《孔乙己》18、“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描绘的是()(1分)A:孔乙己B:闰土C:华老栓D:七斤19、反对求全责备,体现了鲁迅文学批评观的()(1分)A:历史性B:全面性C:辩证性D:比较性20、在鲁迅眼中,传奇小说断绝的时期是()(1分)A:唐B:宋C:明D:清21、鲁迅曾经翻译过《苦闷的象征》,更多的接受了象征主义的影响,这部作品的原作者是()(1分)A:厨川白村B:普列汉诺夫C:普列汉诺夫D:卢那察尔斯基22、鲁迅认为,文艺创作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1分)A:情感性B:逻辑性C:戏剧性D:揭示性23、鲁迅涉及到“民间文艺”、被许多民俗学家认为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民俗学”的文章是()(1分)A:《摩罗诗力说》B:《(艺术论)译本序》C:《拟播布美术意见书》D:《论雷峰塔的倒掉》24、鲁迅通过“老莱子娱亲”、“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抨击中国封建道德的虚伪性的文章是()(1分)A:《五猖会》B:《狗•鼠•猫》C:《二十四孝图》D:《琐忆》25、在鲁迅著作中最早提到“国民”的是()(1分)A:《文化偏至论》B:《摩罗诗力说》C:《斯巴达之魂》D:《“发邦惊定“论》26、1935年,瞿秋白英勇就义,为了悼念他,鲁迅全面负责编校装帧他的遗著,并将其定名为()(1分)A:《赤都心史》B:《鲁迅杂感选集》C:《多余的话》D:《海上述林》27、提倡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与《语丝》站在一条战线,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的杂志是()(1分)A:《新青年》B:《未名月刊》C:《莽原》D:《现代评论》28、鲁迅去南京求学的时间是()(1分)A:1895年B:1896年C:1897年D:1898年29、鲁迅精神首先体现为()(1分)A:韧性的战斗精神B:自我牺牲的精神C:自我批评的精神D: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30、“鲁迅式思维”的特点,最主要的体现为思维的()(1分)A:开放性B:反叛性C:包容性D:逻辑性二、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31、鲁迅在小说集《________》的扉页上,引用了屈原的《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的三大文化遗产是————、————和————。

(批判旧传统,反省新传统,批判国民劣根性)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的————。

(《狂人日记》)3、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4、赵太爷、鲁四老爷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阿Q正传》和《祝福》)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嘲》)6、鲁迅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和————。

(少年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晚年鲁迅)7、鲁迅生前的第一个杂文集是————,最后一个杂文集是————。

(《坟》、《且介亭杂文》(末编))8、鲁迅的小说《故乡》,出自他的小说集————。

(呐喊)9、史涓生、吕纬甫、魏连殳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1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题小像)11、所谓的“周氏三兄弟”分别为————、————和————。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12、鲁迅的小说《祝福》,出自他的小说集————。

(彷徨)13、请填写出《阿Q正传》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阿Q、小D、王胡、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小尼姑)等)14、鲁迅散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一是————。

(独语(自言自语)、闲话(闲谈))15、“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悼丁君》)16、鲁迅晚年,参加了一些政治性的组织,这些组织有————、————和————。

(“左联”、“人权保障同盟”、“中国自由大同盟”)17、“宴之敖”是鲁迅历史小说————中的人物。

(《铸剑》)18、鲁迅一生曾经任教过的大学有————、————和———。

201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卷

201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卷

201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鲁迅视为自己第--位老师的人是A.祖母B.母亲C.保姆“长妈妈”D.塾师2.鲁迅在南京学习期间深受《时务报》的影响,其主编是A.梁启超B.章太炎C.严复D.孙中山3.鲁迅为实践自己“医学救国”的人生理想而就读的学校是A.东京医专B.仙台医专C.帝国大学D.东京医学院4.鲁迅“弃医从文”后在东京创办的杂志是A.《科学》B.《新潮》C.《新生》D.《立人》5.1915年9月﹐陈独秀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创办了A.《青年杂志》B.《.小说月报》C.《新青年》D.《新潮》6.左联五烈士牺牲两周年之际,鲁迅为悼念烈士而写了A.《为了忘却的记念》B.《淡淡的血痕中》C.《黑暗中国文艺界的现状》D.《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7.鲁迅《故事新编》中塑造了“中国脊梁”式的人物A.宴之敖者B.夷羿C.墨子D.大禹8.鲁迅指出,以差等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形态中,必然会产生封建的A.专制主义和奴隶主义B.迷信思想C.小国寡民的封闭意识D.小农落后意识9.鲁迅直接以民俗文化内容为素材写成的作品是A.《社戏》,《长明灯》B.《故乡》、《风筝》C.《五猖会》,《风波》D.《无常》《女吊》10.鲁迅很重视文学欣赏问题,他对文学欣赏的特点进行了揭示,其中涉及较多的问题是:味”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作用,文学欣赏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欣赏活动中读者在A.艺术“再创造”问题B.性别问题C.身份地位问题D.思维能力问题11.鲁迅的小说中取材于古代复仇故事、表现顽强复仇意志的是A.《非攻》B.《复仇》C.《起死》D.《铸剑》12.鲁迅小说中明确指出封建反动势力用“钢刀子”杀害革命者的作品是A.《阿Q正传》B.《药》C.《故乡》D.《明天》13.“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

鲁迅研究试题的答案

鲁迅研究试题的答案

鲁迅研究试题的答案【篇一:0404鲁迅研究自考试卷】ss=txt>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叭儿狗”2.“精神胜利法”3.“油滑”4.“过客”5.“中间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鲁迅小说________________,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2.祥林嫂是鲁迅小说________________中所塑造的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

3.杂文是鲁迅一生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4.《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________________”,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

5.“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7.鲁迅评价“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8.“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9.鲁迅说“________________”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

”10.鲁迅一向主张“________________”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

c.挖苦幽默〔〕〔〕的形象。

4.鲁迅说,《故事新编》是“〔〕00812#鲁迅研究试题第 1 页共 3 页d.叙事小品 b.思理 d.联想 b.哀而不伤 d.乐而不淫 b.《华盖集》 d.《热风》 b.现实主义 d.象征主义 b.辩证的进化的 d.挖苦幽默 b.富国强兵 5.天物、思理、美化等因素在艺术美创造中,鲁迅特别重视〔〕〔〕。

a.婉而多讽 c.笑中多苦,幽默含讥 a.《坟》7.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

千古文章四大家的名词解释

千古文章四大家的名词解释

千古文章四大家的名词解释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鲁迅、李白、杜甫、苏轼这四位文学巨匠。

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追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批判思想见长,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鲁迅的文章通常力图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尖锐剖析来唤起人们对社会痛点的关注。

他的作品极具社会批判精神,深深触动了人们的思想,并引起革命思潮的兴起。

鲁迅的名词解释,既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困境的痛惜和对希望的追求。

李白,被尊称为“诗仙”,是唐朝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李白的诗作以豪放的笔触和奔放的意境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常常以酒宴、山水和自然为题材,富有凌厉的笔锋和奔放的想象力。

李白的名词解释,融入了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传达出对自由、激情和追求的向往,展现了浪漫主义精神的真谛。

杜甫,唐朝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

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笔触清新简练,语言质朴自然。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民族命运的忧思与对社会现实的呈现。

他的作品最具特色的是对贫穷和苦难生活的真实描绘,以及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尖锐批判。

杜甫的名词解释,以激烈的抨击和深沉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示了作为文人士子的担当和责任。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学骚客。

苏轼的诗文风格多样,作品充满了真情实感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以细腻的描写和凝练的文字打动读者。

苏轼独特的韵味和深入的思考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苏轼的名词解释,是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和对人性的关切。

他在作品中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国度的向往和对人伦关系的思忖。

千古文章四大家的名词解释既是对他们作品的赏析,也是对他们身份与作品之间的探讨。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

10.“油滑”一、名词解释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1.“匕首”、“投枪”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2.“过客”11.“媚态的猫”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3.“吃人”12.“民族魂” 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4.真的猛士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

鲁迅是现代中国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13.“为人生”5.《摩罗诗力说》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疗救的注意。

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14.“叛逆的猛士” 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国。

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贵州、海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贵州、海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鲁迅研究四题 (1)第二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第三章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2)第四章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2)第五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3)第六章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4)第七章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4)第八章穆旦与“九叶诗派” (5)第九章现代散文五家 (5)第十一章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 (6)第十二章“样板戏”及其评价 (6)第十三章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 (6)第十四章朦胧诗及其叙述 (7)第十五章海子与当代诗人的抱负 (7)第十七章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7)第十八章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 (8)第十九章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 (8)第二十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8)喊》、《彷徨》的文学史地位位★★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

(2)“格式的特别”。

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2、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简答题)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

《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界”的文化反思★★★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属于“旧派”,是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喜欢通过有些喜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惰性与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批判。

2、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祁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

鲁迅相关的名词解释

鲁迅相关的名词解释

鲁迅相关的名词解释鲁迅:一位伟大的文化先知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着重要的文学成就,并对中国的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呼唤了人民的觉醒与革命。

本文将对与鲁迅相关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化先知。

独立文学:鲁迅的文学观鲁迅的独立文学观是他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以往的文学中,往往以传统为准则,对于封建制度和旧文化保持沉默。

然而,鲁迅坚信文学应该成为捍卫正义的武器,要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激发人民的觉醒,促进社会的变革。

因此,他的作品具有独立的风格和态度,勇于揭示丑恶和痛苦的一面。

孔乙己:社会尴尬者的抒发《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卖唱的乞丐被当做傀儡般的演员对待,反映了社会对贫困、底层人士的不尊重和歧视。

孔乙己以他优美的嗓音娱乐观众,却不被人当作人看待,只是社会上的一个笑柄。

通过对孔乙己命运的揭示,鲁迅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苦难与不公,呼吁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

阿Q:自卑人格和民族觉醒的冲突《阿Q正传》是鲁迅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自卑且没有自尊的阿Q,在受尽社会歧视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一种狂妄的自尊心。

阿Q是中国社会一个典型的“弱者”,他对自己的底层身份感到无奈,因此用自嘲的方式保护自己。

然而,当他意外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时,他的自卑感和自尊心发生了冲突。

这部小说让人们意识到了封建社会对底层民众的压迫,并展示了与个人尊严和民族觉醒相冲突的矛盾。

白话文运动:鲁迅推动的文化变革白话文运动,也称“口语化运动”,是鲁迅等一些启蒙文化人所推动的一次文化变革运动,旨在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向人民普及知识,提升教育素质,并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鲁迅对于文言文的沉闷和晦涩提出了批评,并认为人民应该用通俗的口语进行交流,以更好地传播知识,启发思考。

白话文运动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

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为人生” 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 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

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

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

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

17.宴之敖者“ 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

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

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18.“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

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

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

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

……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

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

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

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

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

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