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童年》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童年》,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含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童年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童年》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童年》音频、歌词。

2.教学工具:钢琴、音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歌曲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独唱、表演唱等)。

(2)教师协助每组编排表演,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歌曲《童年》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歌曲《童年》,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练习,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在歌曲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童年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童年》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3.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八、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关于童年的歌曲,进行比较欣赏。

2.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童年的主题活动,如绘画、作文等。

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通过示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童年》教案教学设计《童年》第1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摇啊摇》聆听钢琴独奏《捉迷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唱歌曲《摇啊摇》,并能从歌曲中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体会童年幸福的快乐,通过演唱的形式表达出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聆听钢琴独奏《捉迷藏》,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情绪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随录音学唱《摇啊摇》,感受歌曲6/8拍子的律动感,并在演唱中将强弱规律表现出来。

(2)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了解认识键盘乐器钢琴,熟悉钢琴的音色,并能结合键盘认识音名:“C、D、E、F、G、A、B”,认识高音谱号和五线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歌曲情绪特点,能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6/8拍子歌曲强弱律动的掌握,背唱歌曲《摇啊摇》。

【教学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钢琴、课件【教材分析】歌曲《摇啊摇》是一首上海童谣由朱良镇作曲,歌曲采用6/8拍子,D宫调式。

歌曲描写了童年时光美好的生活,意境悠扬,旋律优美,朗朗上口。

6/8拍子的特殊节奏律动感仿佛小船在水里飘荡,歌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只糕”则展现出了宝宝和外婆间的亲热情景。

歌曲采用上海方言,用富有口语化的歌词表达出处在童年时期的宝宝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一乐句的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好似小船荡漾,同时又好像妈妈轻摇的摇篮。

第三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把歌曲所蕴含的喜悦之情释放了出来。

歌曲的第二乐句采用的五度和七度大跳再一次将歌曲推向高潮。

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是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淡,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钢琴独奏《捉迷藏》是由作曲家丁善德在1953年创作的一首儿童钢琴作品,选自《儿童组曲》。

《儿童组曲》由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其中包括:郊游、扑蝶、跳绳、捉迷藏、。

探寻童年音乐之美:小学三年级《第一课童年》教案分享

探寻童年音乐之美:小学三年级《第一课童年》教案分享

探寻童年音乐之美:小学三年级《第一课童年》教案分享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令人沉浸其间,细品其中的美妙。

童年时期的音乐就更具有情感共鸣,那时候的音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陪伴着我们的梦想,有时候甚至引领着我们的未来方向。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小学三年级《第一课童年》教案的探寻童年音乐之美的经历。

一、教案背景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

而《第一课童年》是一首能够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感受童年乐趣的歌曲。

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童年音乐之美。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第一课童年》的歌曲风格和表现形式,能唱准、唱好这首歌。

2、通过歌曲《第一课童年》的演唱,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内容1、歌曲《第一课童年》的介绍:歌曲《第一课童年》是由司马昭、王少华作词,姚敏、王少华作曲,是一首充满童趣、欢乐的歌曲。

2、歌曲《第一课童年》的演唱:老师要先教给学生歌曲的歌词和曲调,指导学生有节奏地唱出这首歌曲。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首歌曲。

3、让学生回忆童年:通过歌曲《第一课童年》的演唱,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和心里那一份甜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回忆过程中,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让班级氛围更加活跃温馨。

4、小组演唱比赛:在学生对歌曲熟悉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我的感受在听完《第一课童年》这首歌曲之后,我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

那时的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可以随时找到妈妈嘘寒问暖,可以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各种小游戏之中。

而现在,时间流逝,曾经的瞬间仿佛只像是昨天的事情。

回忆起这些美好的记忆,我心里不能自禁地涌现出一种感动和感慨。

童年的音乐,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段回忆和一份情感,他们会陪伴我们一生,永不褪色。

音乐教案-第一课 童 年

音乐教案-第一课 童 年

音乐教案-第一课童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童年》的学习,了解和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2.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童年》的演唱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音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

2.歌曲解析(1)介绍歌曲《童年》的作者、背景及创作意图。

(2)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关键词汇,理解歌曲的主题。

3.歌曲学唱(1)跟随音乐,逐句教唱歌曲《童年》。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4.歌曲表演(1)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独唱、情景剧等)。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添加动作、表情,增强表演效果。

(3)表演结束后,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回家后,独立演唱歌曲《童年》,并录制视频。

2.结合歌曲内容,写一篇关于童年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在歌曲解析环节,对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讲解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学唱环节,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先听范唱,然后尝试自己唱出旋律,教师及时纠正。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童年》的范唱,谁能试着唱出这首歌曲的第一句?”针对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歌词中的情感。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歌词中的主角,面对童年的回忆,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着表演出来。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童教学设计《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

音乐教案-《童年》(精选9篇)-《童年》篇1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教材分析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作者为法国的图森。

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 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

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

“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童年》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童年》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周(一)周课时数(二)
课题
第一课《童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编创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啊摇》,并进行即兴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表演唱《摇啊摇》,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
难点
关键点
6/8拍强弱规律的掌握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大同学了,老师希望你们在新的学期有更大的进步。同学们,你们已经渐渐长大,相信儿时有许多值得你们回忆的事情,谁愿意为大家讲一讲。(生答)。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儿时的歌曲《摇啊摇》
四、编创与活动
1、自由选择两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表示用滚动式敲击三角铁,即金属在三角铁内滚动。
2、表示按强拍打击三角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由选择。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打击乐器使用的非常好。
六、作业布置:唱熟歌曲
板书设计:
摇啊摇
6/8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二次备课:
2、初听歌曲,给学生一个完整印象。
提示:1、边看书上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2、请同学谈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感受6/8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做划船律动,以体验6/8拍的强弱感。
2、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海中匀速前进。
3、完整唱好这支童谣,边唱边用动作表现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学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学

童年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学《童年》是小学三年级音乐学习的内容,做好教学案例及反思,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学习。

下面是为你带来《童年》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童年》教案一、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二、表演《摇啊摇》《小酒窝》三、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一、《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四、流畅地唱好《摇阿摇》《小酒窝》,有感情地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一、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三、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教学光盘课时准备: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学过的知识,复习学过的歌曲。

教学目的:巩固上学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上学期学习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1.调整学生的声音状况,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巩固已学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磁带、粉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发声练习1.提示坐姿、情绪2.长音练习(1=C-D lu)要求:各母音的口形要正确,律上行打开嘴巴,下行注意气息支持。

三、复习旧歌1.<<粉刷匠>> 边唱边表演。

(1)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情绪。

(诙谐欢快)(2)集体用正确的情绪表演唱一遍。

2.<<小燕子>>(1)请几位同学说说歌曲的情绪(优美地)。

(2)集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3.<<小小牵牛>>(1)教师提示歌曲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童年》教案三篇
篇一《摇啊摇》
教学内容:⑴学唱歌曲《摇啊摇》
⑵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的: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领会歌曲抒情、活跃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顾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⑴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标准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⑵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爱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⑶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⑴导入:凝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观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⑵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相熟。

⑶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老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诵。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适宜,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LU’哼唱。

4)老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局部学生演奏乐器、局部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⑷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⑸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局部学生边唱边表演,一局部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舞与表彰,并指出不足之处。

篇二《童年的回顾》
教学内容:⑴观赏乐曲《童年的回顾》
⑵歌表演《童年的回顾》
⑶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⑷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凝听《童年的回顾》《我们如许幸福》,培养学生完整凝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顾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顾》,体验天真心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如许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标准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凝听《童年的回顾》
⑴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顾的一幕
⑵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⑵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教师走进行比照,
引出“中速”并板书。

⑶听《童年的回顾》说说第⑴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
听一听教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55356
533663
课堂小结:鼓舞与表彰,并指出不足之处。

篇三《小酒窝》
教学内容:⑴学唱歌曲《小酒窝》
⑵表演歌曲《小酒窝》
⑶观赏乐曲《我们如许幸福》
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领会歌曲抒情、活跃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顾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凝听《童年的回顾》《我们如许幸福》,培养学生完整凝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顾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标准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⑴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⑵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⑶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⑷老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局部学生演奏乐器、局部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3106│30│5305│60│
⑸节奏朗诵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右边0一│个0│读准八分休止处)
⑹录音,轻声跟唱。

⑺老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⑻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心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⑼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⑽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如许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凝听《我们如许幸福》
⑴导入:回顾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如许幸福》。

⑵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便可)幻灯出示歌词
⑶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⑷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⑸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⑹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致勃勃?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⑻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如许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舞与表彰,并指出不足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