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长期社会流动性

中国的长期社会流动性
中国的长期社会流动性

《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社会融合程度和员工流动性》 的评价综述

《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社会融合程度和员工流动性》 的评价综述 本论文以20个工作单位、79位个体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人口背景相同性可以增强群体社会融合性,从而降低个体员工流动性。 现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分析。 1 目录 摘要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人口背景和社会融合程度 社会融合程度和员工流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程序 研究对象 变量测量 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 员工流动性 讨论 2 研究设计框图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分析,其研究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设计框图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文献综述部分 本文通过对大批量文献包括Shaw、Katz、Kahn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得出“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心理联系,是一个多层面现象”。又用大批量的文献验证了“衡量社会融合程度的一些方法会受到群体成员相对的相似性的影响”。在提出两个假设后,深入研究了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3.2 问题和目的部分 问题:为什么同类群体背景差别越大,个体流动性就越大;为什么在控制个体人口背景特征后,上级与下级之间在年龄、教育程度、种族和性别上的差距越大,上级主管对下级员工的工作效率的评价就越低,下级员工的角色也就越模糊;为什么人口背景可以影响群体的相对凝聚力,从而又增加或消除员工流动的可能性,离职的人可能是那些年龄和加入时间与其他人差距最大的人。 研究目的:深入研究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3.3 假设部分 假设1:群体人口背景特征相同性与社会融合性程度的提高有正向关系。

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 目录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分析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编辑本段]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编辑本段]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

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编辑本段] 流动性陷阱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课后复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都是币材,金银币同时流通。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提供的信用。(具备如下两个特点:a.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的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b.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 直接融资:指最后放款人和最后借款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借款人和最后贷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 商业汇票: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商业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场外市场:指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总量 和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基尼系数长期处于收入分配差距所能承受的0.4临界点之上,这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然而,基尼系数仅反应了收入差距的一个方面,只能测度同代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不能反应收入差距在不同代人之间的传递情况。事实上,近年来,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代际间的传递程度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贫二代”、“官二代”以及“农民工二代”等话题的持续发酵,也表明代际间的收入差距传递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父代收入差距在子代之间的传递将会导致子代机会的不公平,从而进一步加剧子代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得贫困者由暂时性贫困走向永久性贫困的恶性循环。经济学家一般采用代际收入流动性这一指标来衡量代际间的收入差距。代际收入流动性反应了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程度,较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意味着子代收入受父代的影响程度较弱,贫穷家庭的子代收入具有充分向上流动的机会;而较低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则说明子代的收入受父代收入的影响程度较高,贫困家庭子代向上流动的机会概率较低。已有研究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种机制,也即:一方面,通过对其子代的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子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父代通过其自身的社 会资本影响子代的就业获得。相对于结果不平等,人们更难以忍受的是机会不平等。因此,为国民创造具有公平的竞争机会的制度环境,

减少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以使得贫困家庭的子代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必要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进行识别,并 对影响机制的作用程度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部分政策进行检验,以期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系统梳理了代际收入流动 性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数据,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角度检验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并证实了上述两种机制的存在。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与子代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正相关,家庭收入水平每提高1%,子代的受教育年限约提高0.01年;当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平均提高1%时,家庭子代主观自评健康状况为“良好”的概率将提高0.36%;父代的社会资本规模越大,子代进入国有单位、高收入行业的机会概率越高;同时父代的社会资本规模也与子代较高职业地位的获得机会显著正相关。第二,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数据,测度了中国当前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并分城乡、区域样本进行了比较。此外,在对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中间变量法对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机制 进行分解,识别了代际收入流动中两种途径的主要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居民整体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大小约为0.23;城镇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明显高于农村家庭,东部地区家庭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家庭,父子收入的相关程度高于父女的收入相关程度;随着收入分 位数的增加,代际收入弹性呈先减少而后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人力

当代中国青年社会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青年社会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张华 来源:《青少年研究》(济南)年期第~页 【专题名称】青少年导刊 【专题号】 【复印期号】年期 【英文标题】 【作者简介】张华,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教授,山东济南 【内容提要】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青年的社会流动呈现五大特点:①农村青年向制造业的持续流动促进了制造业稳定发展;②青年向服务业的大规模流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③青年由就业岗位向创业岗位的流动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④青年知识分子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的回归,促进了社会稳定;⑤越来越多的青年出国留学和学成归国,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青年上行性流动趋势已经形成,但面临青年人口与就业岗位的矛盾、流动意愿与自身素质和社会需求的矛盾、创业激情与创业条件的矛盾。为青年提供更多的职业训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引导青年确立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生涯发展观念等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青年社会流动特点 年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迅速成长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此间中国青年大规模的社会流动,是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巨大动力。与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总是和战乱、饥荒联系在一起不同,被市场经济规律和追求文明富裕的梦想所推动的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流动,是青年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互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代中国青年社会流动的五大特点及积极作用 .农村青年向制造业的大规模流动,保证了制造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世纪年代初期,针对城镇青年“远离制造业”的择业倾向,有些传媒曾惊呼:“明天谁来当工人?”十多年过去,这种担心并没

流动性_香港与内地之间人口跨境流动的社会学意义

2011年第1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2011 总第97期 J ournal of Beifang Un i ver sit y of N ationalities G en N o 97流动性:香港与内地之间人口跨境流动的社会学意义 黎熙元 (中山大学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流动性是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移动人口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他们是某种类型的移民,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难以被归类为移民,他们没有永久居留的意识,策略性 地同时拥有多个居留身份。他们也没有融入当地社会的自我压力,而是自觉地与移居地社会保持某种 自我隔离或者群体隔离。香港与内地跨境流动人口展示出的这种流动的复杂性,使我们重新思考居民 身份与认同、社会团结与有效管治等深层概念的含义与机制。 关键词:人口流动;跨境人口;香港与内地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1)01-0030-06 在多个历史时期,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由于人口跨境流动变得更加密切。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进入内地工作和居住,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前往香港工作和生活。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移民不同,这些跨境人口的显著特征是流动性,他们频繁地在两地之间穿梭往来,不把哪一个地方视为永久居留地,即使他们已经在两地租用甚至拥有住宅或物业。社会学传统移民理论研究一个地方移入或移出的人口, 移民 一词预设了单向流动方式即迁移到某一地方后就会定居下来。香港与内地间人口的跨境摆动对社会学移民研究提出了新论题。基于香港人口调查数据和课题组所做的30个访谈资料,本文探讨移民与流动性的社会学意义。 一、全球化与流动性 与中国不同,西方国家过去极少发生大规模的内部人口移动,个别的分散的迁移不足以构成大型的社会群体和社区结构。故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来自国外的移民、其社会适应问题及文化影响。换句话说,传统西方移民理论研究的只是移民(i m m igrants)在移入地的生活状况,相对而言,对移民的迁移过程、移出地与移民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同时,传统移民的迁移模式是从不发达国家永久地迁移至发达国家,由此而产生传统西方移民理论的以 熔炉 为基调,外来移民应该而且只能融入主流社会,以获得与主流社会人民相同生活条件和社会流动条件。这种移民理论隐含着这种假设:移民必定会成为本地永久居民,融入当地社会是移民的唯一选择,也就是说移民必须从思想观念到生活习惯都要进行彻底改变,以适应移居地的生活环境。在这种语境和意识形态下, 社会 意指一种统一管治、内部团结、有清楚边界的社会实体。 然而,20世纪末发生的移民全球流动呈现出新的迁移模式。亨廷顿基于对近10年迁移美国 收稿日期:2010-12-08 作者简介:黎熙元(1963-),女,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研究。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 1、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2011南大经济学919经济学原理真题与答案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2、生产者剩余 3、帕累托最优 4、自动稳定器 5、摩擦性失业 6、剑桥方程式 二、计算题(共30分,每题15分) 1、假设x和y的效用函数为U(x y)=xy+y。 计算X与Y的马歇尔需求函数并描述收入I或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是需求曲线怎样 变化? 2、某国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Y=10√L (1)求劳动的需求函数 (2)用实际工资表示产出 (3)名义工资为2 P=1.5 计算产出水平 (4)假设名义工资W=2 求总供给方程。 三、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 1、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为什么会存在消费者剩余。 2、为什么MC曲线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3、公共产品决策与私人产品决策有何不同,公共产品为什么出现市场失灵。 4、简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主要内容。 5、试述货币供给增大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6、简述AD曲线发生平移的影响因素。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答题思路:①. 替代效应的定义 ②. 图形分析(包括价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与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这种题目图形最重要, 一定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答:①.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纯粹因价格变动进而商品相对价 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改变。收入效应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而 引起的实际收入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②. a. 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加上文字描述。 b. 价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图形与上图相同,标记相反) 2.生产者剩余 答题思路:①. 定义; ②. 数学表达式与图形描述; ③—⑤对比总结部分。 答:①. 生产者剩余是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与厂商愿意得到的最低金额之间的差额。在短期,由于固定成本支出不能得到回收,得到的收益 只要能够高于全部变动成本之间一点,厂商就愿意提供产品。这高出的一点 可以看作生长者剩余。生长者剩余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厂商按照市场价格销 售一定量产品得到的收益与厂商为生产这些产品付出的总变动成本之间的差 额。 ②. 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上面的面积,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尔雅当代中国经济答案

5春学期《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 1. 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变迁中采用的方式是以下哪种形式? A. 强制性 B. 诱致性 C. 自发性 D. 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 ? 正确答案:D 2. 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 A. 公有制下企业管理者应遵循生产条件带来的收益由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共同分享的原则进行分配。 B. 公有制下企业高管也应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C. 私有制下企业高管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D. 分配中还需考虑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或是非个人所有。 ? 正确答案:B 3. 传统公有制在确定其范围和形式的时候,一般不考虑以下哪个因素? A. 社会化的程度 B. 劳动形式的不同 C. 占有主体的限制 D. 生产技术的特点 ? 正确答案:B 3. 关于我国利率和储蓄投资实际情况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储蓄增长速度高于投资增长速度 B. 储蓄投资存在不对称性变化 C. 应当抑制储蓄来降低高储蓄率 D. 应当提高投资能力

? 正确答案:C 4. 不同时期的主导消费品不一样,储蓄行为具有阶段性,收入增加不会立刻引起消费行为的增加。因此,两个阶段过渡时期储蓄会? A. 不变 B. 不一定 C. 增加 D. 减少 正确答案:C 4. 在选择利率政策的时候,以下哪种因素一般不主要考虑其影响? A. 股票市场的供求 B. 借贷资金的供给 C. 借贷资金的需求 D. 社会平均利润率 ? 正确答案:A 5. 以下关于规范政府调节过程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加大税率以实现社会公平 B. 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C. 合理规范税制 D. 适当的转移支付 ? 正确答案:A 7. 储蓄资源的提供者对于资产的需求往往有着“三性”的偏好,这不包括? A. 流动性 B. 收益性 C. 安全性 D. 风险性 ?

浅析社会流动性

浅析社会流动性 关注“社会流动性” 2011-09-20 (晋城发展研究第32期) 【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民众在地域上的迁徙情况,因此,也称之为水平流动性,另一层的意思是指人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升迁,是指纵向的流动性。这里主要介绍纵向社会流动性。 按照学究式的定义,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人或群体由社会的某一阶层到另一阶层的活动。具体来讲,它是上一代人的收入、教育和地位对下一代人收入、教育和地位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越高,社会流动性就越低。而进一步严格区分,社会流动性又分为代内流动(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和代间流动(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前者是指个人在自己一生中的社会地位的变迁,例如,从一个蓝领阶层成为白领阶层。而后者是指下一代相对于父母社会地位的变迁,像奥巴马从一个普通的黑人移民的后代成为美国的总统。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方式是收入、教育和地位在代际之间的相关系数,它的取值在-1到1之间。合理的社会流动性意味着代际相关系数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是代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意味着如果上一代是穷人,那么下一代就

变成富人;上一代是富人,下一代就变成穷人,这通常是通过大规模的财富剥夺才可能实现的代际变化。一些国家长期陷入贫困陷阱、积重难返,其主要原因就是经常发生战乱和革命,导致了代际之间的过度和无常的变化。正常社会的代际相关系数都是在0和1之间,由于有各种因素影响代际之间的传承,比如基因、自然环境等,所以相关系数应该高于0;但如果代际相关系数趋于1,社会结构就会彻底地固化,父辈的收入、教育和地位会完全决定子辈的收入、教育和地位。 【社会流动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强调社会流动的重要性?现在人们高度关注 的政府规模过大、收入分配不均、教育不平等、健康不平等,这些问题都是体现为静态的不平等,而社会流动性低、社会利益结构被固化,这将造成动态的不平等,必然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的停滞。 什么叫静态和动态的不平等?假设有两个社会,第一个社会贫富差距很小,基尼系数只有0.25,但没有社会流动性,父辈富则子辈富,父辈穷则子辈穷;第二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基尼系数高达0.45,但社会流动性很强,无论父辈条件怎样,所有年轻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那么这两个社会更有活力的当然是后者。这就是静态和动态不平等之间的差别。 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是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才能保证动态的机会公平,调动社会上所有人的积极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工作,积极创业和创新。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就进入了效率驱动阶段,在此阶段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激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人们是否愿意学习、得到教育和培训以及是否愿意寻找

【推荐】判断题,“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推荐word版 (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判断题,“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问题 篇一:金融学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选题 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3.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 B.银币 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没有区别 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 4.(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 5.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6.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英镑B.法国法郎C.美元 D.德国马克 7.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以上都不能 8.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 9.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0.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特里芬难题 B、米德冲突 C、马歇尔—勒纳条件 D、一体化三难 11.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单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2.跛行本位制出现在()货币制度阶段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阶段 13.国际金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B、各国货币都规定了含金量 C、取消外汇管制 D、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14.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 A、1998年6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1X年1月1日 D、201X年7月1日 15.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不包括() A、中国银行 B、汇丰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二、判断题 1.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 2.流通手段不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流动性陷阱与名义利率

1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这里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经济处于严重萧条之中,名义利率已下降为零或接近为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进一步下降已失去作用;第二,由于利息收入太低,人们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持有债券、股票进行投资,因为持有货币更便于交易,而利率一旦提高,债券市值便会下降。第三,由于公众对经济的前景预期不佳,导致自发性支出大大减少,经济衰退严重,需求严重不足,利率对刺激投资与消费的回升也失去了杠杆作用。 按传统凯恩斯主义观点,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只有靠财政政策来启动。 2.什么是“零利率下限”? 零是名义利率的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 3.为何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值? 公众通常以消费、购买股票、债券、银行存单和现金等多种方式支配收入,当名义利率为负时,持有银行存款、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收益将为负,公众就会倾向于持有现金,减少消费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这样,消费下降、投资因不能有效融资也会下降,产出减少,失业增加。为此,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如果经济同时还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在名义利率因受到零下限约束而不能降低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将上升,支出减少,通货紧缩进一步严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循环。 4.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IrvingFisher(1896)最早提出了零利率下限问题,他指出,如果一种商品可以无成本地持有,那么以这种商品计价的利息就不能为负。对于货币而言,这就意味着,如果持有货币是没有成本的,但将货币借出却收到负的利息,那么没有人愿意将货币借出,相反会持有现金。这就是零利率下限问题。凯恩斯在《通论》中最早详细阐述了流动性陷阱问题。他提出,公众持有货币是基于流动性偏好,当利息低得超过流动性偏好所能带来的效用,公众就会选择持有货币,减少支出,此时再降低利率也不能刺激产出,增加的货币将被进一步储藏起来,以便未来利率上升时获取更高的收益。 零利率下限问题和流动性陷阱问题很相似,都指公众宁愿储藏货币也不愿消费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的现象,都导致产出和物价下降,都使得货币政策的扩张不再能起到刺激产出的作用。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前者发生在利率为零时,面临不能降到零以下的客观约束,后者指利率再下降也不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此时利率可以大于零,即流动性陷阱不一定发生在名义利率为零时。Buiter&Panigirtzoglou(2000)认为,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所有渠道都不再起作用,零利率下限只是指货币政策中利率渠道不再起作用。可见,按照这一观点流动性陷阱理论包含零利率下限理论。

(完整版)各大名校经济学综合考博试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 人民大学2012年考博试题 1、什么是资本黄金水平?如何判断一国资本处在大于或小于资本黄金水平?中国资本积 累过高,我国采取哪些来影响资本积累过高? 2、“流动性陷阱”约束下的货币扩张性影响? 3、新古典经济学(NEC)怎样说明政策的无效性? 政治经济学: 1.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什么是平均利润。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产业接哦故的影响微观经济学 1.根据效用函数求支出函数和希克斯需求曲线 2.一个实证分析关于酒精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对它征税相关的 酒精饮料为什么理论上需求弹性低。为什么库克的回归结果弹性是-1.8。对它征税有没有用应该用什么政策宏观经济学 1.论述从哈罗德多马到索罗模型到新增长模型的现代增长理论发展趋势 2.关于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又这些区别经济学说史 1.为什么说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人 2.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3.评述和比较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2013年人大考博经济学院专业试题:考博考了高微高宏、专业课、还有政经。 宏观:1.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到索罗模型到新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2.在货币与通货膨胀关系上,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高微:考了希克斯需求和支出函数的计算,以及需求价格弹性。不难 专业课出了三道大题: 1.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控中国经济周期的 2.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关系 3. 预测经济增长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2为什么放缓? 北大西方经济学2010(回忆版) 微观经济学部分(25) 1、公共品问题(请参加刘文析教授的讲课或者是人大版高鸿业书中刘文析教授编写的部分) 2、微观厂商的最优生产问题,计算题 宏观经济学(25)所有的宏观经济学题目都来自罗默宏观经济学课本!! 1、索洛模型达到了均衡点以后的问题,储蓄率的变动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需要画图 2、拉姆齐模型,推导家庭最优化行为 浙江大学2003年春西方经济学 1、计算题:宏观两部门 2、简答题:-奥肯定理 -若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论述题-通货紧缩论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南京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分宏观和微观两部分,每部分50分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已知投资曲线:I=I0--h *i ,货币需求曲线为L=KY-bi 消费曲线为:C=C0+C*Y,运用IS-LM

简答题

简答题 1.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1, Ed >1 ,Ed <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对生产者的收益如何影响。(6分)当Ed=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生产者的收益不变。当Ed >1时,价格上升,生产者的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收益减少。当Ed<1时,价格上升,收益减少,反之增加。 2.一个企业主考虑增加雇佣工人时,对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4分)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增量,这是考查单个员工劳动效率的,所能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越大,则他的劳动效率越高,越能为企业谋求利润,这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而且只要边际产量大于零,产量增加,就能带来利润就可以雇佣。而平均产量总产量与该生产要素的比值,他考察的是总产量,不能体现个人的劳动效率 3.简述边际生产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递减原因。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或者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4.简述为什么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实现了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 5.什么是外部不经济,如何解决外部不经济的问题?(5分) 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解决方法:1税收和补贴。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2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3明确产权: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6.如果汽油价格上涨较大幅度,将对汽车的需求将产生什么影响?请结合需求交叉弹性理论简要分析。(5分) 在短时间之内,汽车的生产商对于汽油价格的上涨没有购买者那么敏感,所以我们可以大体上认为短时间内汽车的供求量不变,而由于汽油价格上涨,短时间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会减少 7.简述无差异曲线和其特征。(6分) 8.【无差异曲线】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8.通货膨胀按形成原因划分为哪几种? (4分) (1)直接原因: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芹是封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刚性体制下如此,弹性体制下更是这样。 在宋朝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十分稳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社会不会发生大动荡,不会发生经济的凋敝或社会的危机,而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动荡和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危机,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社会照常运转,封建秩序始终都能维持下来。宋朝开国以后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宋太宗继太祖承继皇位,明成相夺了建文帝的宝座,都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夺权成功后,封建制度不变,弹性体制也不变;又如金灭了北宋,元灭了金,再灭了南宋,明朝赶走了元朝的统治,清朝又代替了明朝,这些都是皇朝的兴亡更替,封建社会一直照样运转着,封建社会中的弹性体制继续起着作用;再如,元末明初群雄割据,割据者不管是起义军的领袖,或是乘元朝衰微而独霸一方的军阀,还是亲元的旧势力残余,他们混战不已,但在所统辖的区域内仍然维持着封建秩序。此外,像明末李白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依旧按照封建皇朝的统治方式来发号施令,封建制度既未因此瓦解,也谈不上制度的更替。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主要指弹性体制下封建的超稳定性。统治舞台上的角色可以变换,朝代名称可以变换,某些具体的统治方式也可以变换,甚至一个朝代之下对不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政策①,但制度始终不变。 在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体制外权力中心和体制外异己力量不存在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第二,从封建制度再生产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任何一种动荡与危机的条件下都有可能重现或再生。第三,从基层社会组织的构造和运作状况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在剧烈震荡之后依然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 一、中国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 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使得社会流动性大为增加,这里既包括了社会的垂直流动和社会的水平流动。 从社会的垂直流动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一般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向上流动,即读书,从军,经商。 1.读书。如果走读书这条途径,最有前途的是参加科举以进入仕途。宋朝以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走向规范化,使得不少读书人为争取科场成功而付出一生的精力。只要还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就总是存在希望。当然,除了科场成功而进入仕途以外,读书人还有其他的向上流动的途径,例如可以充任吏,以后由吏而官,也可以受聘于高官,作为幕宾,等待东家日后的推荐而进入仕途。此外,读书人只要学有所成,又有名声,还有被地方官员荐举的可能。荐举是一种对官员队伍的补充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仁宇在《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一文中,以元朝南北税制不同为例(江南实行秋税、夏税,仿唐朝的两税制,北方实行丁税、地税,仿唐朝的租庸调制),说明政策不统一,不连贯是元朝政局不能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载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三联书店,2001年,第6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