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的发展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行业的发展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一、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史

综观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

第二个时期(1895年至1911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1895、1896和1898年分别成立的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型。第三个时期(1912年至1927年)。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1912年至1927年的十几年间,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时期。

第四个时期(1927年至1949年)。在此22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主旋律是,在融合美国和欧洲各国特点的进程中,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

第五个时期(1949年至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几乎重复了半个世纪以前走过的路径,即学习、借鉴的目标单一而集中,那就是以苏联为榜样。

第六个时期(1958年至1977年)。摒弃“模式”,“复归”1957年以后,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摒弃一切外国“模式”,复归“传统”的道路。所谓复归“传统”,是指力图用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等根据地举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办法来指导高等教育改革。

第七个时期(1978年以后)。博采各国之所长,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在经历了闭关锁国20年所带来的种种灾难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中国的高等教育重新走向世界。

二、中外教育行业的现状

(1 )2006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到2006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973个(含其它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6%,“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小学招生数略有增加,校数和在校生数继续减少。2006年全国共有小学34.16万所,比上年减少2.46万所;招生1729.36万人,比上年增加57.61万人,增量主要在农村;在校生10711.53万人,比上年减少152.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数1928.48万人,比上年减少90.99万人。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693所,比上年增加227所。招生747.82万人,比上年增加92.16万人;在校生1809.89万人,比上年增加209.85万人。2006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本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动员和部署,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普遍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中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预计为25亿元;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将安排40亿元,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8亿元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目前正共同实施县

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计划,这两个计划由发改委安排资金;此外,中央还将对职业院校师资培训投入经费。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取得阶段性进展。作为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农村义务教育,今年先期在西部地区实行经费保障新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为提高数以亿计的人口的素质迈出坚实步伐;中职连续两年扩招百万的目标基本实现,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将直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整体上教育信息化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性差异,但相比前些年,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开始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尤其是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资金投入方面,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投入资金相对充裕,2006年华北地区教育信息化投入规模占到全国总规模的20.8%,华东占到17.6%,西南、西北分别占12.2%和9.6%。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1685所,比上年增加153所;招生1619.03万人,比上年增加85.64万人;在校学生43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310.9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9.8%,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国普通高中16153所,比上年增加61所;招生871.21万人,比上年减少6.52万人,下降0.74%;在校生2514.50万人,比上年增加105.41万人,增长4.38%;毕业生727.07万人,比上年增加65.50万人,增长9.9%。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38.72万人,比上年增加8.77万人,生师比18.13:1,比上年的18.54: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6.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43%;体育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6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39%;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1.96%;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比例为63.86%。各项办学条件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民办教育持续发展。200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9.32万所(不含民办培训机构2.35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313.02万人。

(2)

三、教育行业的发展前景

1、外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优势

(1)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的优点体现在他们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他们的教育趋向于教育学生的思维开放性,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死教育。他们学校会给学生安排很多的社会实践,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权等等。

(2)与就业结合紧密:从高中开始,就有于就业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划分,比如法律,商务,建筑,心理等等100多个学科,孩子可以从小接触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即便不喜欢或者发现不适合,也可以很方便的转科,而不会因为年纪大了而出现什么顾虑。

(3)与社会结合紧密:无论大学还是中学都很重视社会实践,鼓励甚至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即便是课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