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图白皮书

合集下载

ITIL白皮书

ITIL白皮书

Chinese ITIL WhitepaperITIL白皮书主 编:左天祖副主编:刘 伟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冯立超 刘 多 李向阳杨 刚 钱 晨 雷 铮(加拿大)《ITIL白皮书》是根据《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中的有关内容整理而成的。

《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是在冠群电脑(中国)有限公司和上海联盈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的赞助下,由左天祖和刘伟联合国内外IT服务管理领域的有关专家共同开发而成。

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3月份正式出版。

致谢顾问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Dave Bingham,富士通咨询,英国Jan van Bon,Inform-IT,荷兰John Peng,微软公司,美国Peter Bootsma,Quality Research,荷兰叶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朱赤红,汉道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朱海林,科索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孙强,赛迪顾问段永朝,中国计算机用户报社评审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主审:方皑,GE IT Solutions,加拿大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Annie Xu,ITpreneurs,荷兰王东红,赛迪顾问刘丁,冠群电脑(中国)有限公司迟振,IBM(上海)全球服务部邢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沈丕豪,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何景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巫健,和腾软件有限公司陆培炜,翰纬信息技术管理研究咨询中心杨凯程,联盈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常威,上海信息化培训中心章斌,联盈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潘九海,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项目赞助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感谢冠群电脑(中国)有限公司和上海联盈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为本指南开发提供支持和赞助。

感谢上海联盈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的杨凯程先生和冠群电脑(中国)有限公司的谢春颖女士为本指南的开发提供支持和帮助。

感谢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的CEO埃丹·拉维斯先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开辟“服务管理”专栏,为指南的开发提供交流平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一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以及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分布格局,也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领导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绩效。

文章首先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对象。

接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文章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点,包括产业集聚现象、地区差异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包括经济贡献、创新能力、就业带动等方面。

本文还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这种联系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分析,文章不仅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的现状,也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绩效的策略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行、音乐创作、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

这些领域不仅各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意空间,而且相互之间的融合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影视作品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元素丰富内容,而文化旅游则可以通过影视、动漫等形式进行推广。

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中国文创园区地图出炉

中国文创园区地图出炉

中国文创园区地图出炉作者:李焱来源:《投资北京》2011年第12期2011年11月1日,赛迪管理顾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在京发布。

该白皮书从空间角度,对我国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格局策略。

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集聚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

国家已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已达到350个,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少数西部省会城市。

赛迪经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劲松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三大趋势:聚散有序、多极并举的空间演变态势鲜明;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区域差异化定位及分工将愈加明晰。

”文创产业三足鼎立以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极。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和辽宁省为代表。

北京市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领航者,已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传播、设计服务等四大优势产业,人才、资源、国际交流、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等方面在全国首屈一指。

“十一五”期间,全市设立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全市GDP的12.3%,“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力争“十二五”末产业规模占全市GDP的15%,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

天津市依托雄厚的文化底蕴及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发展了动漫、网游、传媒、艺术、演出娱乐、影视音像、出版、工业和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等10个行业。

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

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

研究机构联合出品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城市更新系列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完成工业化初期到后期的推进历程,期间也曾出现制造产能向郊区转移、闲置厂房遍布城区的建设难题。

当前,中国经济迈向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历史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曾经承载工业体系发展重任的老旧厂房等工业遗存,正在转变为见证工业历史、传递工业文化、记录城市印记、展现产业变迁、再利用价值可观的“文化富矿”与“特色空间”,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报告由赛迪顾问、京东方健康园区、金隅集团、开滦集团、山东出版集团、首创集团、首钢集团、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

本报告通过分析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现状、展示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典型案例,预判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建议,旨在为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实施提供借鉴,为各地政府、工业企业、地产企业、文创企业,制定工业遗存再利用政策、开展工业遗存再利用合作、设计工业遗存再利用项目提供决策支撑。

第 1 章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背景 01工业遗存基本概念 02中国工业遗存改造发展历程03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机遇 04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面临挑战 05 第 2 章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现状 06中国工业遗存空间资源 07中国工业遗存改造方向 08中国工业遗存改造模式 09 第 3 章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案例 10 工业旅游: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11现代设计: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 12都市产业:首钢冬奥广场 13文化金融: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 14智能制造:金隅智造工场 15文化创意:郎园vintage 16总部基地:恒通国际商务园 17 第 4 章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趋势 18 发展趋势 19赛迪建议 20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背景中国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事业历经30年发展,在政府管理政策不断完善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双重助力下,正在步入保护与再利用并举的“春天”。

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白皮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文化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白皮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文化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白皮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白皮书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数字文化的创新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数字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量。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和创意的产业形态,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这一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然而,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需进一步破解。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知识产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对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保障原创作品的权益,还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盗版问题依然存在,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这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惩处力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量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数字化技术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跨界性的特点,能够让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融入到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中。

在数字化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内容创作,而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开启了全新的创意空间。

中国文创园区地图出炉

中国文创园区地图出炉
产 业 基 地 、 园 区 已 达 到 3 0个 , 广 泛 5
利授权 8 6 件 ,同比增长 3 .%。 71 25 21 0 0年技术 合 同成 交额 1 7 . 5 95亿 元 ,约 占 全 国 的 4 .%,2 1 年 1 0 4 01 —9 月技术合 同成交额 已超过 2 l 年全年 , 00 达 到 14 7 0亿元 ,示 范区技 术合 同 8 % 0 输 出到 北京 以 外地 区,带动 了全 国 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创 业 板引 领 了 中关村 战略性 新 兴
制定 。
高度提升企 业 自主创新 能力
创 业板 上市 后 ,推动 了 中关村 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的提升 ,特 别是 围绕
创 业 板上 市 的示范 效应 和激 励 效 应 ,进 一 步带 动 了 中关村示 范 区 内的
布 于 中 东部 区 域 中心 城
市 , 以及 成 都 、两 安 等 少数西部省会城 市
自主创新活动。
20 0 8年 至 2 1 , 中 关村 示 范 0 0年 区企业 科研经 费支出呈持续增 长态势 , 分 别 为 5 79 元 、5 00亿元 、6 69 5.亿 7. l.
亿元。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 的 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新 。企业 利
用募 集资 金加 大研 发投 入 ,研 究 成果
量 14 9件 , 同 比增 长 3 _%, 获得 专 29 13
^ 叭 1 1 月 1日, 年 1 赛迪管理顾 问( ( 中 国文化创 意产 业地 图 白皮 书 (0 1 21 年 ) 京发布 。该 白皮书从空 间角度 , 》在
对 我 国现有 文化 创意 产业 园 区进 行 了
分析 和 梳理 ,并提 出 了文化 创意 产业 发展的区域格 局策略。 据 《 中国文 化创 意产 业地 图 白皮 书 (0 1 ) 2 1 年 》显示 , 中国文化创 意产 业集 群 已初 步形 成 了以环 渤海 、长三 角 、珠 三 角为 核心 集 聚发展 的总 体 空 间格 局 。国家 已命 名 的各 类 文化 创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的宝藏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概况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众多领域,如传统工艺、传统音乐、书法绘画、文物保护和数字文化等。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长。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因素1. 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故宫、长城等,这些资源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

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2. 技术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型技术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和交互方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 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和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

4. 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完善中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了足够的政策支持,以及建设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为企业创新和市场扩张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力挑战1. 缺乏原创性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原创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大部分文化创意产品仍然依赖于传统文化元素,并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这使得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挑战。

2. 营销策略不足尽管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许多文化创意产品在推广和宣传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充分展示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导致市场影响力不够。

3. 市场监管不完善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监管机制相对不完善,侵权问题较为突出。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手册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手册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手册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2)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征 (2)1.1.1 定义 (2)1.1.2 特征 (2)1.2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3)1.2.1 推动经济增长 (3)1.2.2 传承与创新文化 (3)1.2.3 提升国家形象 (3)1.2.4 促进就业与人才培养 (3)1.2.5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3)第二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2.1 政策法规环境 (3)2.2 市场需求环境 (4)2.3 技术创新环境 (5)第三章:文化创意产业战略规划 (5)3.1 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 (5)3.1.1 发展目标 (5)3.1.2 战略定位 (5)3.2 产业布局与区域协同 (6)3.2.1 产业布局 (6)3.2.2 区域协同 (6)3.3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6)3.3.1 产业链构建 (6)3.3.2 产业链优化 (6)第四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模式 (6)4.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4.2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7)4.3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7)第五章: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 (8)5.1 政策体系构建 (8)5.2 财政税收政策 (8)5.3 产业扶持政策 (8)第六章: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 (9)6.1 投融资机制创新 (9)6.2 产业基金运作 (9)6.3 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 (10)第七章: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拓展 (10)7.1 市场需求分析 (10)7.2 品牌建设与推广 (11)7.3 跨界融合与市场拓展 (11)第八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2)8.1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2)8.2 人才引进政策 (13)8.3 人才激励机制 (13)第九章: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13)9.1 服务平台类型与功能 (13)9.2 平台运营与管理 (14)9.3 平台发展策略 (15)第十章: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15)10.1 区域合作模式 (15)10.2 产业链区域布局 (15)10.3 资源整合与共享 (16)第十一章: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6)11.1 国际合作策略 (16)11.2 跨国并购与投资 (17)11.3 文化交流与传播 (17)第十二章: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18)12.1 成功案例解析 (18)12.1.1 案例一:某知名动漫产业 (18)12.1.2 案例二:某文化科技企业 (18)12.2 问题与挑战 (18)12.2.1 产业链不完善 (18)12.2.2 资金不足 (18)12.2.3 文化输出不足 (19)12.3 发展趋势与启示 (19)12.3.1 跨界融合 (19)12.3.2 数字化转型 (19)12.3.3 人才培养 (19)12.3.4 国际合作 (19)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概述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征1.1.1 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依托于人类智慧、创造力和文化底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开发,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涵盖创意设计、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图白皮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前言一、研究目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与资本的对接融合,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因此,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在总结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点、发展关键要素,分析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要结论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集聚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

2、国家已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已达到350个,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少数西部省会城市。

3、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三大趋势:(1)“聚散有序,多极并举”的空间演变态势鲜明。

文化创意产业由高等级城市向周边扩散和转移,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

1(2)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区域中心城市在人才、资金、技术获取以及文化消费主体和空间等方面优势明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3)区域差异化定位及分工将愈加明晰。

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软件研发、网络出版、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成长快速,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民间演出、手工艺和民俗旅游等传统文化业态特色突出。

图1 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图资料来源:文化部、出版总署、各省年鉴、“十二五”相关规划、赛迪顾问文化创意产业数据库2011,0823第一章 中国文化创意区域布局特征一、已形成东部沿海集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极。

此外,中部地区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陕西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图 2 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分布现状资料来源:文化部、出版总署、各省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文化创意产业数据库2011,084二、重点区域1、环渤海地区图 3环渤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北京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领航者。

已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传播、设计服务等四大优势行业,人才、资源、国际交流、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等方面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十一五”期间,全市设立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全市GDP的12.3%,“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力争“十二五”末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占全市GDP的15%,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

天津市:中西文化汇集交融之地。

依托雄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发展了动漫、网游、传媒、艺术、演出娱乐、影视音像、出版、工业和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等10个行业。

天津滨海新区的软件、数字内容和动漫、西青区的文化旅游和民俗艺术、和平区的历史文化旅游、南开区的民俗文化游等特色鲜明。

已形成中新生态城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平区6号院创意产业基地、3526创意工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IT软件园、河东区的音乐街与意库创意产业园、武清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基地等一批著名文化产业集聚区。

正在建设集文物艺术品交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贸易、物流为一体的“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山东省:齐鲁文化的发祥地。

具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文化旅游业发达,是继广东和北京之后的第三个迈入文化创意产业“千亿元”俱乐部的省份。

青岛的文化旅游、节庆创意和创意设计,济南的软件、动漫和新闻出版,潍坊的风筝,淄博的书画古玩、工艺美术业等独具优势。

已形成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和英雄山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璀璨中华文化生态产业园、中华(博山)陶琉文化城、国贸天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辽宁省:全国重要的软件和动漫基地。

其中,大连的软件、动漫、文化会展以及文化旅游产业,沈阳的动漫和演艺娱乐,鞍山和本溪的工艺美术产业等特色显著。

拥有沙河口区星海创意岛(国家级)、沈阳棋盘山开发区(省级)、新民文化博览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酷贝拉创意产业园、沈阳123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也正在56规划建设中。

2、长三角地区图 4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上海市:著名的 “世界设计之都”。

拥有15家文化产业园区和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一轴(延安高架主轴)、两河(黄浦江、苏州河)”分布格局,包括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

形成了“老厂房+艺术家”为主的创新模式,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资本对接能力强,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快,融资环境好。

江苏省:南方重要的文教与创意产业基地。

科技和经济实力雄厚,拥有50个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

有全国惟一的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园区——无锡工业设计园为代表的、以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工业设计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园、无锡太湖新城产业园、常州动漫产业园、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为代表的等64家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其中,南京的软件、动漫产业和工业设计,无锡的影视和动漫游戏制作,苏州文化旅游、工艺设计等在全国名列前茅。

浙江省:吴越文化发祥地。

以杭州、宁波、温州等为中心,形成了中国国际动漫节、横店影视城等知名文化品牌,艺术品业、软件、动漫、广告、会展、设计和传媒等产业优势突出。

杭州的软件、动漫、咨询设计和休闲娱乐产业,宁波的工业设计、动漫和会展服务,温州的工艺美术、时尚设计等全国知名。

聚集了山南国际设计创意产业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阳横店影视城、凤凰国际创意产业园、余杭文化创意产业园、丽水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知名园区。

3、珠三角地区图5 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7广州市:岭南文化的中心地。

超半数以上文化企业为民营企业,已形成以出版发行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网游动漫等为主的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格局,奥飞、喜羊羊等动漫企业品牌突出。

形成了包括北岸文化码头、太古汇、羊城创意园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目前正通过建立软件新媒体、影视会展、动漫文化旅游设计工艺等产业园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8深圳市: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在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其独具特色。

已经建立了以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制作和艺术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创意产业园区。

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45家,其中,包括华侨城集团、大芬油画村、雅昌企业集团、腾讯、深圳古玩城等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环球数码、腾讯、天威视讯、雅昌彩印等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外还有嘉兰图、华强文化科技、网域等23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

深圳创意产业园是全国首家文化产业孵化基地。

同时,还聚集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企业,如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迅、新媒体原创音乐的先驱A8音乐集团、华强文化科技以及户外媒体深圳华视传媒等。

第二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城市发展一、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图6 2010年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9资料来源:文化部、出版总署、各省年鉴、赛迪顾问文化创意产业数据库2011,08 国家已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已达到350个,其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少数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204家文化产业基地中,东部沿海84家,占基地总数的41.17%;东北地区21家,占10.29%;中部44家,占21.56%;西部55家,占26.96%。

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除成都、西安、长沙外,都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8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中分布在科技、文化较发达的东部城市。

动漫产业基地则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武汉、长沙、重庆等少数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10二、重点城市1、北京: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创意中心图7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图1112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文化创意产业数据库 2011,08“一心多区多点”:“一心”是指以前门传统文化集聚区和琉璃厂历史文化集聚区为代表的首都文化核心区;“多区”是以东城为主的历史文化功能区,以大兴国际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为主的影视传媒功能区,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中心文化体育功能区,以CBD-定福庄传媒走廊为主的新媒体产业功能区,以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为主的绿色生态文化功能区、以昌平新城为依托的文化艺术产业功能区等多个文化服务功能区;“多点”是指分布在16个区县的重点功能项目,如中国动漫游戏城、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平谷中国乐谷等。

科技创意全国领先:拥有北大、清华、人大等众多知名高校,文化部、科技部、广电总局、国家旅游总局等主管部委,以及中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动漫企业集团、东方演艺集团公司以及文化节目数字制作公司等全国性大型文化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链各环节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13142、上海: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生产基地图 8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图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文化创意产业数据库 2011,08“一轴两河多圈”:“一轴”是指沿延安高架主轴文化创意发展轴,“两河”是指沿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多圈”是指以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杨浦800艺术区、静安现代戏剧谷、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和田子坊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载体组成的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圈。

文化金融发达:创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社会融资机制和文化企业股权、版权等交易方式;拥有全国第一家私募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所,截止到2011年6月,共计有8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数字内容实力较强:在网络视听服务、网络阅读服务、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服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和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等领域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