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养殖技巧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和行为观察

观察
汇报人:XX
2024-01-11
• 斑马鱼基本概述 • 斑马鱼胚胎形态学观察 • 斑马鱼胚胎生理学观察 • 斑马鱼行为学观察方法与技术 • 斑马鱼行为学观察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斑马鱼基本概述
斑马鱼生物学特性
体型特征
食性
斑马鱼体型修长,侧扁,成鱼体长34厘米,呈纺锤形。体色为银蓝色或 银色,有数条黑色纵纹贯穿全身,形 似斑马线。
原肠胚期
原肠胚期是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胚胎 内部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中胚层,并开始形成消化管、神 经管等器官原基。
孵化期
孵化期是胚胎发育的最后阶段。在孵化前,胚胎内部器官 基本发育成形。随着孵化过程的进行,胚胎逐渐破膜而出 ,成为幼鱼。
02
斑马鱼胚胎形态学观察
受精卵形态与结构特点
受精卵呈圆球形,透 明度高,直径约 1mm。
受精卵表面有一层坚 韧的卵壳,保护胚胎 免受外界损伤。
卵黄囊较大,占据受 精卵的大部分体积,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
卵裂期及囊胚期发育过程
卵裂期
受精卵经过连续多次快速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此阶段细胞数量增加,但胚 胎总体积基本不变。
囊胚期
细胞继续分裂并重新排列,形成囊胚。此时胚胎内部出现空腔,即囊胚腔,细 胞开始分化为内细胞团和外层细胞。
02
攻击性
在争夺领地、配偶或食物等资源时,斑马鱼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攻击
行为包括追逐、撕咬等,旨在将竞争对手赶出领地或获取所需资源。
03
行为影响因素
领域性和攻击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环
境压力等。较大的个体通常更具攻击性,而环境压力可能导致斑马鱼的
斑马鱼两种转基因方法的比较

斑马鱼两种转基因方法的比较柳晓瑜;王豪博;仇雪梅;于旭蓉;刘洋;王秀利【摘要】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两种转基因方法进行比较,分别采用显微注射和电脉冲导入法将携带有GFP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质粒导入斑马鱼受精卵,得出电脉冲最佳导入条件为最适电压125 V/cm,电阻50 Ω,最佳导入时期为1-2细胞期(40-50 min),以及最佳外源基因浓度为300 ng/μL.利用两种方法均得到转GFP基因的斑马鱼,而两种方法对比的结果表明,显微注射法耗时费力,但转基因阳性率高;电脉冲法一次可以处理大批量受精卵,但转基因阳性率远低于显微注射法.【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5页(P205-209)【关键词】斑马鱼;显微注射;电脉冲导入法;转基因效率【作者】柳晓瑜;王豪博;仇雪梅;于旭蓉;刘洋;王秀利【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自20世纪80年代首批转基因鱼诞生以来[1],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转基因鱼研究的热潮,很多实验室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基因鱼的研究[2]。
目前,已有多种转基因技术应用于转基因鱼的培育和品种改良。
其中显微注射应用的最为广泛,1984年,我国科学家朱作言[1]应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了鱼的受精卵原核,获得了生长速度快的转基因鱼。
之后显微注射技术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改进和完善。
其次,电脉冲基因导入法和精子介导法在鱼类转基因的研究中也被大量使用。
Aliye等[3]应用电脉冲基因导入法将Cecropins基因导入青鳉受精卵中,得到了少量的转基因个体,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阳性个体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斑马鱼繁殖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斑马鱼成熟期短,繁殖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等情况,这时饲养者就需要格外注意一些问题,以保障卵子受精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
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对水质要求不高。
孵出后约4个月达到性成斑马鱼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可产卵一次。
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摄氏度之间。
斑马鱼由于个体小,养殖花费少,能大规模繁育。
饲养者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繁殖情况,就需要格外注意。
首先,斑马鱼在繁殖期对水质水温有所要求。
一般而言,斑马鱼繁殖期需要用到软性水,水质偏硬,水温维持在25-26摄氏度即可。
不少养殖设备厂家生产制造的养殖单元配有恒温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研究需要调节水温。
对于水质问题,则需饲养者勤观察,勤换水,以调整到适宜的水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斑马鱼在产卵后会有吸食鱼卵的习惯。
因此,饲养者需要提前在养殖单元底部铺上一层网板或者小的鹅卵石。
这样一来,在斑马鱼产卵后,其鱼卵会散落到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可有效防止亲鱼蚕食鱼卵,保证斑马鱼卵成活率。
在亲鱼产卵一段时间后,即会有一些没有受精的鱼卵开始发白时,就可以用吸管将鱼卵吸出,放置到培养皿中进行孵化。
在鱼卵孵化期间,需要格外注意其水温。
斑马鱼鱼卵的孵出水温需要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两三天后受精卵会孵出仔鱼。
如果在水温28摄氏度时,受精卵经36小时会孵出仔鱼。
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多时能有上千枚。
繁殖仔鱼的水温约为25摄氏度左右,仔鱼孵出后7~8天,才会开始主动摄取食物,此时,饲养者需要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以帮助幼鱼进食。
上海海圣生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从事水生物养殖设备制造的专业生产型企业,专为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度身设计、制造水生物实验养殖系统,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生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大学等。
近年来,海圣在斑马鱼养殖设备研发上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二代新品,既提升了性能又降低了运行成本。
斑马鱼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的protocol

固定收集野生型斑马鱼的卵,在Holfretor水中培养,到达所需要的发育时期时,用蛋白酶去除卵膜,用4%多聚甲醛固定,在4℃保存,二十四小时后用50%甲醇2%多聚甲醛溶液洗,然后换成甲醇,在-20℃ 保存,待用。
(两天和两天以上的胚胎需要用双氧水处理,去处色素。
现在正在使用苯锍脲稀溶液培养,可阻断色素的形成)。
原位杂交第一天重水化和固定1)吸取固定好的胚胎,加入50%甲醇的PBST溶液,放置5分钟。
2)换成30%甲醇的PBST溶液,放置5分钟3)换成PBST溶液,换两次,每次放置5分钟4)用4%多聚甲醛的PBS溶液固定20分钟5)用PBST洗两次,每次放置五分钟,室温。
蛋白酶处理与后固定1)用10ul/ml的蛋白酶K在室温下处理胚胎。
5体节以下的胚胎不处理,5体节到24小时的胚胎处理3分钟,24小时以上的胚胎处理5分钟或者更长。
发育时间越短的胚胎越嫩,可以不用或者少用蛋白酶处理,发育时间长的胚胎就需要用蛋白酶来疏松组织,以便于杂交。
2)用PBST溶液轻洗,在PBST中纺织5分钟。
3)用4%多聚甲醛的PBS溶液固定20分钟,室温。
4)用PBST洗两次,每次放置五分钟,室温。
预杂交1)每个管中加上大约500ulHYB-,55℃水浴5分钟,避免振荡。
2)用等体积的HYB+取代HYB-。
3)55℃水浴预杂交4 小时以上。
杂交1)去除预杂交的HYB+,加上100ulHYB+,加上探针,使探针浓度为1ng/ul..2)55℃ 温浴过夜。
杂交与预杂交的温度可以是55到60℃不等,温度越低,探针结合越好,温度越高,背景越小。
原位杂交第二天吸去探针1)将探针回收,放于-20℃保存2)用50%甲酰胺/2×SSCT溶液,55℃ 洗两次,洗两次,每次1毫升。
3)2×SSC1ml,55℃ 洗15分钟,每次1毫升。
4)0.2×SSC1ml,55℃ 洗两次,每次放置30分钟,每次1毫升。
侦测1)用MABT洗两次,每次五分钟,放在摇床轻轻摇动。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与影响因素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与影响因素鲁东⼤学⽣命科学学院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学期学院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 班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密封线学⽣须将⽂字写在此线以下《发育⽣物学》课程论⽂课程号:2522080.关键词:斑马鱼;发育;葡萄糖;溶液浓度;温度;TCDD⼀、斑马鱼简介斑马鱼(zebra fish),⼜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
斑马鱼是⼀种常见的热带鱼。
斑马鱼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对⽔质要求不⾼。
孵出后约3个⽉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天可产卵⼀次。
卵⼦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
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之间。
斑马鱼由于个体⼩,养殖花费少,能⼤规模繁育,且具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有相关斑马鱼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便了研究。
斑马鱼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突变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已经成熟,且有数以千计的斑马鱼胚胎突变体,是研究胚胎发育分⼦机制的优良资源,有的还可做为⼈类疾病模型。
斑马鱼已经成为最受重视的脊椎动物发育⽣物学模式之⼀,在其它学科上的利⽤也显⽰很⼤的潜⼒.⼆、斑马鱼的发育过程1〕卵⼦的发⽣斑马鱼卵⼦发⽣过程中乱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在卵⼦发⽣早期,核内许多⼩核仁开始富集,其数⽬在接下来的时期中可以达到1500个,他们分布在和的外围和靠近内部核膜。
斑马鱼卵⼦发⽣过程⼀般分为5个时期,即StageⅠ-Ⅴ;有时也将StageⅡ和Ⅲ作为⼀个时期将卵⼦发⽣分为4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是:StageⅠ是原始滤泡⽣长阶段,乱母细胞没有卵黄,是⼀个有细胞质包围着升值滤泡的圆形球体。
其染⾊体去浓缩并出现灯刷装状表型,此时DNA⾼度延伸,形成⼀个具有典型形态学上的包含RNA和蛋⽩质的恻环。
斑马鱼的实验室养殖方法及其实验应用

及其在以上研究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斑马鱼; 实验室; 养殖; 应用
中图分类号: Q 95-331
文献标识码: A
Zebra fish laboratory culture techniques
ZH O U Yin1, ZH AN G H ong-ling2 ( 1. Departm ent o f B io log ical and Pharm aceutical Eng ineering, W uhan Po lytechnic Un iversity, W uhan 430023, Ch ina;
14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 010 年
斑马鱼的雌雄鉴别较为容易。雄性体侧的银蓝 色条纹偏黄, 间以柠檬色条纹; 雌鱼的体侧条纹偏蓝 而且鲜艳, 身体比雄鱼丰满粗壮, 尤其在性成熟后雌 鱼的腹部膨大。笔者在饲养过程中体会到在分别斑 马鱼雌雄时除了注意上述区别外, 还应注意斑马鱼 臀鳍和尾鳍的颜色, 一般说来雄斑马鱼的臀鳍和尾 鳍偏黄。 1. 2 生活习性
1. 1 形态特征 斑马鱼的体型呈纺锤形, 成鱼体长约 4) 6 cm,
体侧有与斑马类似的纵向银蓝色条纹, 背部为橄榄 色, 在臀鳍和尾鳍上也有与体侧相似的条纹。
收稿日期: 2010-06-03. 作者简介: 周寅 ( 1986-) , 男, 硕士研究生, E-m ai:l zhyyw fm@ 126. com. 通讯作者: 张红菱 ( 1965-) , 女, 教授, E-ma i:l zh lw jb@ s ina. com.
斑马鱼饲养

斑马鱼饲养
日常管理
1.将饲养容器中的粪便、残饵吸出,每天两次。
2.视水质情况进行适量换水(注:小鱼每天换水两次);养殖用水使用经过曝气的自来水。
3.吸除残饵、粪便及换水之后,进行定时投喂。
4.投喂之后放回原环境之中。
5.盛水容器及时添加并保证曝气。
繁殖管理
1.准备产卵容器。
2.在晚上对亲鱼进行投喂之后。
将亲鱼转移到产卵容器中,雌雄分开。
3.第二天早上将产卵容器的挡板抽开。
4.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鱼卵且鱼卵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时,将亲鱼移出。
5.收集鱼卵。
6.记录亲鱼配比、产卵日期。
孵化及小鱼饲养
1.观察并记录胚胎发育过程。
2.小鱼孵化之后,分开饲养(每个200ML烧杯中饲养25条左右)。
3.小鱼开口(或开始游动时)及时投喂草履虫。
4.两周龄左右开始投喂卤虫。
5.小鱼饲养过程中每日吸污、换水、投喂早晚各一次。
保证水质清新、饵料充足。
6.草履虫培养。
每天搅动草履虫液至少两次,并且每天将一缸草履虫倒出一部分,清洗烧
杯,将倒出的草履虫加入的烧杯中,并加入一部分清水和干酵母,并搅动使干酵母充分溶于水中。
斑马鱼胚胎培养pdf

斑马鱼胚胎培养
胚胎培养
收集卵细胞放置于一个浅盘,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用吸管转移看似健康卵细胞(见健康卵细胞)至装有新鲜体系水的250 ml烧杯。
吸取胚胎细胞时尽量避免吸入任何残渣减少污染机会。
每一个烧杯200ml水中胚胎系统不应超过25个。
烧杯中的水需每天更换。
第四天开始喂养胚胎细胞。
喂养培养的活草履虫饵料(见饲养草履虫)或喂它们Liquifry
饲料,可以在任何热带鱼商店购买。
5ml活草履虫或容器中说明的Liquifry饲料量。
每日喂养两次。
9天,转移鱼苗至1/2加仑的容器,继续喂养Liquifry饲料,或混有幼鱼鱼食的草履虫或者活的丰年虾幼虫。
(可在任何热带鱼商店购买到丰年虾卵。
)
14天,停止使用Liquifry饲料或草履虫喂养,只用幼鱼鱼食或丰年虾幼虫喂养。
21天,幼鱼转移至常规鱼缸。
不要忘记,此阶段大鱼吃小鱼,应隔离饲养。
健康卵细胞
1.健康卵细胞是透明的,可以每隔20-40min观察到分裂状况,或者置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2.不良卵细胞看起来不透明,发白,或者是顶部凝固态的永久单细胞卵。
注意:第二种状态有时很难分辨,需要实践,没有细胞分裂,可以将其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养殖技巧
引言: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新的特性或功能。
斑马鱼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养殖技巧,帮助研究者顺利进行相关实验。
一、斑马鱼胚胎的获取
斑马鱼胚胎的获取是进行转基因实验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斑马鱼胚胎可以通过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获得。
为了提高产卵的效率,可以将斑马鱼置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适宜的水温和光照条件。
此外,还可以使用药物刺激促进斑马鱼产卵。
对于人工授精,可以将雄性和雌性斑马鱼分别放入相同的容器中,利用它们的自然产卵和受精过程来获得胚胎。
二、胚胎的培养
获得斑马鱼胚胎后,需要进行胚胎的培养。
首先,将胚胎转移到培养皿中,添加适宜的培养液,如E3培养液。
E3培养液中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为斑马鱼胚胎提供所需的营养。
同时,保持培养皿中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也非常重要,通常将其保持在28-30摄氏度,并提供适量的光照。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斑马鱼胚胎培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技术包括转基因敲除和转基因过表达。
转基因敲除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斑马鱼胚胎,使其失去特定基因的功能。
而转基因过表达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斑马鱼胚胎,使其在特定生理条件下过度表达。
这些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四、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鉴定
进行转基因实验后,需要对转基因斑马鱼胚胎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PCR、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基因测序等。
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存在来鉴定转基因斑马鱼胚胎。
荧光显微镜观察则是通过检测转基因斑马鱼是否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来鉴定。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确定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中特定基因的序列,从而进行准确的鉴定。
五、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的进一步研究
鉴定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可以观察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表型变化。
通过比较转基因斑马鱼和野生型斑马鱼的表型差异,可以研究特定基因在斑马鱼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功能。
此外,还可以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行为学研究、药物筛选等。
结论: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养殖技巧是进行转基因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获取胚胎、进行培养、应用转基因技术、鉴定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和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同时,也为斑马鱼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