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合集下载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茶叶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是茶叶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严重的威胁,特别在夏、秋茶期间,可形成两次危害高峰期,为害极重,一般可使夏秋茶产量损失20—30,个别茶区较为严重可损失高达50以上,发生特别严重的茶园,可使夏秋茶无收。

受小绿叶蝉危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一、危害特点:茶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养分和水分;雌成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使茶叶生长受阻。

受害叶片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褐焦枯;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枯萎。

芽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

严重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以后各茶季抽出的芽头瘦小,新梢细短,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茶树受害后,其发展过程分为(1)失水期:茶树芽叶在雨天或有晨露时,看起来生长正常,但在阳光照射下随茶树的蒸腾作用,芽叶呈凋萎状。

(2)红脉期:茶树受到较重危害,输导组织受到了破坏,养分和水分输送受阻,嫩叶背面的叶脉表现明显的红变,叶片失去光泽。

(3)焦边期:芽叶严重失水,嫩叶即从叶尖或叶边缘开始焦枯,叶片基本停止生长变形。

(4)枯焦期:叶片完全停止生长,芽及已展叶片呈红褐色至褐色焦枯,茶树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时成片茶园似火烧状。

二、发生规律:茶小绿叶蝉在我市一年发生9-11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越冬。

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一般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害夏茶。

第二个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为害秋茶。

该虫趋性强,虫口主要分布在茶丛上部嫩叶层,嫩叶多且持续时间长的茶园发生严重。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平均每雌虫产卵8—10粒。

若虫活动范围不大,3龄后善爬,善跳,畏光,横行习性增强。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茶小绿叶蝉(scientific name:Empoasca vitis Gothe)是一种主要危害茶树的昆虫害虫,它们主要以茶树叶片为食,通过吸食植物叶片汁液并注入毒液,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产量。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对茶叶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防控茶小绿叶蝉,有必要对其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1.生活习性茶小绿叶蝉主要以茶树叶片为食,通过吸食植物叶片汁液并注入毒液,导致茶树叶片出现蜡斑、黄化、干枯等症状,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产量。

茶小绿叶蝉还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常见于茶园、果园、林地等植被丰富的地区。

2.发生规律茶小绿叶蝉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大量孳生,成虫数量逐渐增多,6月至7月为发生高峰,这一时期茶小绿叶蝉的危害程度最为严重。

随着夏季的到来,茶小绿叶蝉的数量逐渐减少,直至秋季结束。

3.影响茶叶产量茶小绿叶蝉是茶叶产业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它会直接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导致茶叶产量减少,甚至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

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防控措施分析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数量的一种方法。

在茶小绿叶蝉的防控中,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蜻蜓等,它们是茶小绿叶蝉的天敌,可以有效捕食茶小绿叶蝉,达到减少其数量的目的。

还可以利用一些寄生虫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防治,如茶小绿叶蝉寄生蜂等。

2.植物药剂防治植物药剂是一种绿色的防治方法,它是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本身来进行防治害虫的方法。

在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中,可以选用一些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防效的植物药剂,如菊花、茶树叶、薄荷等植物提取物,通过喷施或浸渍等方式进行防治,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光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它是利用光和生物的相互作用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

在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光生物技术中的光性杀虫灯、红外线诱捕等技术手段来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茶小绿叶蝉是茶树害虫中的一种,以茶树叶片为寄主,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茶小绿叶蝉,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以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一、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其成虫体长约5-7mm,翅膀具有绿色斑纹,成蝉期约30-40天。

茶小绿叶蝉主要危害茶树叶片,以幼虫期对茶树叶片进行咀嚼取食,造成叶片凹凸不平,甚至变形、枯黄、卷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环境、宿主树种、天敌等。

一般而言,气温、湿度适宜是茶小绿叶蝉大量繁殖和扩散的主要条件。

在气温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茶小绿叶蝉数量会急剧增加,严重危害茶树的生长。

为了有效防控茶小绿叶蝉,需要根据其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措施。

下面将从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应用两个方面对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1. 防控措施的制定在制定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措施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茶树栽培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防控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可以引入适宜的天敌,如瓢虫、蜻蜓等天敌昆虫,利用它们天然的掠食和寄主特性,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2)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危害。

可以在茶园周边栽植一些芳香植物,如薰衣草、薄荷等,利用其气味驱赶茶小绿叶蝉,减少危害。

(3)化学防治:使用绿色、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对茶小绿叶蝉有特异性的农药,在适宜的时间和剂量下进行农药喷洒,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1)定期监测:定期对茶园进行巡视和观察,及时了解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和数量变化,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综合防控: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防控,多种措施结合,有效减少茶小绿叶蝉对茶树的危害。

茶树小绿叶蝉的防治

茶树小绿叶蝉的防治

杂草丛生的茶园容易发生。多栖息 年防治实践, 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 乳油吡虫 啉可湿性 粉剂 4000~5000
于芽叶面 , 以芽下 第 2、第 3 叶虫口 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以供参考。
倍液对树冠进行喷雾, 叶面、叶背均
居多, 喜横向爬行, 产卵于第 1~3 三
1、分批、多次、及时采摘。采下 要喷湿, 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每
( 5) 林地间作。林地间作可以 起到以耕代抚的效果, 达到以短养 长和促进幼苗生长的目的, 间种作
物宜选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 的, 如花生、豆类、蔬菜等。高杆、藤 本 和 耗 水 量 大的 作 物 不 宜 选 种 。
5 、成林园地管理 ( 1) 清林。一是清除油茶林内 散生的上层高大乔木, 二是清除油 茶带间的杂灌木, 使油茶树通风透 光。每年应在冬季清林 1 次。 ( 2) 修剪。修剪宜在秋末冬初 进行, 可结合清林开展。剪除油茶树 体上的 病虫枝、寄生 树、徒长 枝、干 枯枝、老化枝。修剪要因树制宜, 剪 密留疏 , 去 弱留强, 弱 树重剪 , 强 树 轻剪。 ( 3) 松土施肥。对种植带表土 每年进行 1 次深翻( 以不伤油 茶须 根为 宜) , 挖除 所有 杂、灌 木根 系, 将翻起的土壤捣碎摊平。梯形种植 带之间的杂灌根系不能挖除, 以起 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松土时间在每 年春末夏初进行。施肥方法参照幼 林园地管理部分, 宜采用环状沟施 和放射状沟施, 不宜采用撒施方法。 ( 4) 病虫害防治。红花油茶的 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软腐 病、烟煤病 等; 虫害主 要有介 壳虫、 红蜘蛛、蛀茎蛾、茶梢蛾 、茶毛虫、金 龟子、叶蜂等。应做到“ 预防为主、
放射状沟施。沿树冠覆盖的根 际周围开挖放射状施肥沟, 将肥料 施 入 沟 内 然 后 盖 土。

茶小绿叶蝉用什么农药,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茶小绿叶蝉用什么农药,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茶小绿叶蝉用什么农药,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于虫害发生盛期喷施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2、亩用25毫升15%茚虫威乳油兑水45-50公斤做喷雾处理。

3、对茶园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做封园处理。

4、越冬害虫基数较大的茶园,可在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喷施40%乐果乳剂。

一、茶小绿叶蝉用什么农药1、于茶小绿叶蝉危害盛期,喷施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2、亩用15%茚虫威乳油25毫升(或70%艾美乐可湿性粉剂40克、24%虫螨腈悬浮剂30毫升、2.5天王星乳油25毫升)兑水45-50公斤进行喷雾。

3、对茶园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做封园处理,以破坏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病菌的越冬场所,降低害虫、病菌的越冬基数。

4、越冬害虫基数较大的茶园,可在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喷施40%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400倍液。

进入采茶期后,可在成虫第1次盛发期(高峰前)喷施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物。

二、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发生规律(1)成虫在茶树上越冬,1年可发生9-11代,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为害,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的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

(2)成虫具有陆续孕卵、分批产卵的习性,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长达1个月,所以世代重叠非常严重。

此害虫在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为5月份下旬至6月份中下旬,第2个高峰期为10月份至11月份上旬。

(3)成虫、若虫在雨天以及有晨露时一般不活动,而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中会频繁活动。

成虫一般会在茶丛叶层中栖息,并在芽下的第1-3节嫩梢组织中产卵,雌虫的产卵量为10-30粒,若虫孵化后会在嫩叶的背面栖息。

2、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分批采茶,采茶时清理一部分虫卵和若虫,控制虫口的基数。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6-0181-03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姜东明(清流县农业农村局,福建清流365300)摘要茶小绿叶蝉是清流县茶叶生产中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文章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性防治技术,为应对清流县茶小绿叶蝉的危害提出理论性建议。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6.066Occurrence Trend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Jiang Dongming(Qingliu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Qingliu365300,Fujian,China)Abstract:Tea leaf cicada is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pests in tea production in Qingliu County,which has caused great harm to tea production and quality.In this paper,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tea leafhopper were reviewed,and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que based on agriculture,phys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supplemented by chemical control was put forward to deal with the harm of tea leafhopper in Qingliu County.Key words: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take place,prevention and cure1危害现状茶小绿叶蝉属于同翅目叶蝉科,是危害茶树主要害虫。

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方法

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方法

5.2 统防统治
假眼小叶绿蝉世代重叠,繁殖快,采取统防统
治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在假眼小绿叶蝉大发生
时,组织统一防控,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茶叶
质量,节约成本,增加茶农收益。
5.3 物理防治 ! " # $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 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杀虫灯安装的高度要高
于树顶梢30cm左右。 % & # ' 在春茶开采期,利用黄色粘虫板
5.1 农业防治 实行茶苗产地检疫。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抗虫能力较强、不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优良品
. Al种l。推R广ig使h用t遮s阳R网e和s大er棚v栽e培d,.培育健壮苗,分批
及时采摘,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有卵的嫩梢,抑制 虫害发生。清除茶园及附近杂草,减少越冬成虫和 当年虫口密度。合理修剪,培育良好的树冠,增强树 势,减少害虫的发生。
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1~3节嫩梢 用。提倡使用阿维菌素、核多角体病毒、鱼藤酮、苦
组织中。每头雌虫可产卵10~30粒。若虫常栖息在 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该虫。
嫩叶背面。
4 为害特点
假眼小叶绿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 液,雌成虫在嫩梢茎内产卵,使茶树生长受阻。芽叶 受害后,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枯焦,节间短缩, 质地变脆。被害芽叶制茶时易碎,味涩,品质差。
5 防治方法
5.5 化学防治 ()*+,- 通过测报,及时掌握茶假眼小 绿叶绿蝉的发生动态,在低龄若虫期用药防治。 ./012345 不能见虫就打,更不能无 虫打药,要在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施药。用 药指标:每百叶虫数达5~8头或芽害率达10%、茶叶 被害率5%时,才喷药防治。 6 4 7 8 9 : 9 ; < = 5 控制使用广谱

茶叶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一)2024

茶叶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一)2024

茶叶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一)引言概述: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虫害的侵袭。

了解茶叶常见的虫害及其防治对于茶叶种植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叶常见的虫害种类,并提供防治方法。

一、茶尺蠖虫害茶尺蠖是茶树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以茶树叶片为食,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茶尺蠖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1. 及时发现并采取采摘措施;2. 按时进行农药喷洒;3. 人工捕捉和排除。

二、茶小绿叶蝉虫害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喜欢吮吸茶树的幼虫和树叶汁液的害虫。

茶小绿叶蝉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1. 榨取茶树的防虫剂;2. 设置黄色粘虫板;3. 利用生物防治。

三、茶红蜘蛛虫害茶红蜘蛛对茶树的危害严重,能够在茶树叶片上形成网状构造,导致茶树受损和凋落。

茶红蜘蛛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1. 检查茶树叶片的颜色和干燥情况;2. 采取适当的农药喷洒;3. 理顺茶树的树冠和树枝。

四、茶蓟马虫害茶蓟马是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以茶树嫩叶为食,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茶蓟马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1. 掌握适宜的农药喷洒时机;2. 增强茶树的免疫力;3. 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五、茶叶叶螨虫害茶叶叶螨是茶树上的一种微小害虫,寄生在茶树叶片的下面,严重侵蚀茶叶,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茶叶叶螨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1. 定期清除茶园杂草;2. 采用合适的化学防治手段;3. 使用天敌来控制茶叶叶螨的繁殖。

总结:茶叶虫害是茶树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于茶园管理者来说,及早发现和防治虫害是保障茶叶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了解茶叶常见的虫害种类和相应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保护茶树生长和茶叶质量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小绿叶蝉焦边----猪耳状)
红脉
焦边
猪耳状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
打油诗
• 一年两个高峰期,5月中下6月上,9月 中下10月上;
• 产卵的主要部位嫩梢上3叶; • 时晴时雨发生重; • 成虫善飞,若虫善爬。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
• 物理防治:采摘和修剪去除嫩梢上的卵
在越冬期和早春时节,黄板诱集比常规调查方法 能更早和更直观地监测叶蝉的越冬虫口和残存虫量; 在第1高峰始期预测中,常规方法以假眼小绿叶蝉田 间百叶虫量超过10头作为入峰的临界值,对应黄板监 测的临界虫口量0.124头/cm2。
化学防治
新型农药:
• 凯恩, 帕力特, 阿立卡3种药剂对假眼小绿叶蝉有较 强的杀伤力, 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
• 第4、5叶位全年的着卵量约 为总最的20%。
黄板诱集监测与防治
• 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主要在茶树植株顶部上方0~40cm的范 围内飞行,在粘虫板上边缘高于茶树植株顶部40cm高度处 诱捕的成虫数量显著多于其它高度(P<0.01)。
• 在东西南北各方位上的成虫诱捕量无显著差异(P>0.05)。
黄板监测
其他药剂
• 25%吡蚜酮WP和24%氰氟虫腙S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虽有 一定控制作用,但总体防效较差。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 硫丹、啶虫脒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均 在97%以上;防治茶小绿叶蝉较理想的药剂为联苯菊酯、
√ × 烟碱或啶虫咪。
茶园蜘蛛和秋季寄生蜂的保护
白斑猎蛛
花腹金蝉蛛
缨小蜂
图片介绍产卵痕和小绿叶蝉的卵 介绍黄板诱集的具体操作方法
• 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与轮用
• 生物防治:茶园蜘蛛和秋季寄生蜂的保护
产卵痕和小绿叶蝉的卵
采摘修剪去除卵
• 春秋两季茶叶1叶位的着卵量 较3叶位为高;
• 夏暑两季茶叶,3叶位的着卵 量高于1叶位;
• 熟茶梢上的卵量主要分布在 第1、2、3叶位,总和超过7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