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治茶小绿叶蝉
5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

文献著录格式%石春华,陈银方,丁岳良,等.5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 57 (12): 2022-2023. DOI:10. 16178/j. issn. 0528-9017. 20161229令雇冰种凌观6年第57卷第l2期5种药剂防治氽小绿叶蝉的效果石春华\陈银方2,丁岳良2,潘明汉3(1.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301120/2.松阳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浙江松阳323400;3.松阳县安民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松阳323406)摘要:采用5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效,22. 4%螺虫乙酯悬浮剂见效慢,但持效性较好,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不及22. 4%螺虫乙酯悬浮剂,3%啶虫脒乳油防效较差。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化学防治中图分类号:S433. 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528-9017(2016)12-2022-02茶小绿叶蝉是浙江省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 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
此外,受茶小绿叶蝉为害的 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影响。
为筛选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有效药剂,我们于 2016年开展了 5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选择在松阳县西屏街道西坌村吴振信茶园,茶树品种为白叶1号,土壤为砂质壤土。
试验 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22. 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日本石原产业 株式会社生产)。
对照药剂为3%啶虫脒乳油(成 都科利隆生化有限公司生产)。
几种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试验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影响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害虫之一。
为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防治药剂可供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药剂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方面的试验结果。
一、茧蜂素茧蜂素是一种化学内分泌调节剂,可干扰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长发育,达到防治目的。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茧蜂素喷洒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
经过3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90%以上,且没有对茶叶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
二、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杀虫剂,能够阻断目标害虫的神经传导,导致其行动能力受损甚至瘫痪。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经过2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8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噻虫嗪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遵守环保法规。
三、水杨酸类农药水杨酸类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能够迅速并有效地杀灭茶假眼小绿叶蝉。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水杨酸类农药喷洒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很好,经过2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9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杨酸类农药可能对茶叶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不要频繁使用,并在茶叶采摘后2周才可用药。
四、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广义的农药类型,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制品等天然杀虫剂进行防治。
生物制剂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对环境和生态系数没有破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生物制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经过3次喷洒,虫口死亡率达到8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储存和运输方式,以避免影响其防治效果。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常用的几种药剂中,茧蜂素和生物制剂被认为是比较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小;而噻虫嗪和水杨酸类农药防治效果明显,但对环境和茶叶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需要谨慎使用。
因此,在选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药剂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生态环保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小绿叶蝉对茶树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小绿叶蝉对茶树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其中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主要茶树害虫之一。
一、危害症状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入嫩梢皮层吸取汁液,消耗养分与水分,使芽叶萎缩、硬化,生长缓慢,枝条节间缩短,叶片向内卷曲,叶尖叶缘枯焦,以至叶片凋萎脱落。
受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严重影响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
二、发生特点一年发生9~11代。
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
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
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世代重叠十分严重。
小绿叶蝉在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
成虫和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更利其发生。
成虫在茶园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第1~3节嫩梢组织中,每雌虫产卵量10一30粒。
若虫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气,减少害虫寄生;(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既可减少其食料,同时又可减少卵和若虫,降低虫口密度;(3)、虫害严重时,对茶园进行轻修剪,减少虫、卵寄生场所。
2、化学防治:(1)、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百虫僵600-800倍液喷雾;(2)、爱禾0.3%印楝素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雾;(3)、10%呲虫啉4000-5000倍液喷雾;(4)、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5)、绿晶、瑞灵、奥虱克等安全间隔期在7天以内的低毒、低残留农药。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茶小绿叶蝉(scientific name:Empoasca vitis Gothe)是一种主要危害茶树的昆虫害虫,它们主要以茶树叶片为食,通过吸食植物叶片汁液并注入毒液,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产量。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对茶叶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防控茶小绿叶蝉,有必要对其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1.生活习性茶小绿叶蝉主要以茶树叶片为食,通过吸食植物叶片汁液并注入毒液,导致茶树叶片出现蜡斑、黄化、干枯等症状,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产量。
茶小绿叶蝉还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常见于茶园、果园、林地等植被丰富的地区。
2.发生规律茶小绿叶蝉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大量孳生,成虫数量逐渐增多,6月至7月为发生高峰,这一时期茶小绿叶蝉的危害程度最为严重。
随着夏季的到来,茶小绿叶蝉的数量逐渐减少,直至秋季结束。
3.影响茶叶产量茶小绿叶蝉是茶叶产业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它会直接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导致茶叶产量减少,甚至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
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防控措施分析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数量的一种方法。
在茶小绿叶蝉的防控中,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蜻蜓等,它们是茶小绿叶蝉的天敌,可以有效捕食茶小绿叶蝉,达到减少其数量的目的。
还可以利用一些寄生虫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防治,如茶小绿叶蝉寄生蜂等。
2.植物药剂防治植物药剂是一种绿色的防治方法,它是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本身来进行防治害虫的方法。
在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中,可以选用一些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防效的植物药剂,如菊花、茶树叶、薄荷等植物提取物,通过喷施或浸渍等方式进行防治,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光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它是利用光和生物的相互作用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
在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光生物技术中的光性杀虫灯、红外线诱捕等技术手段来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
茶小绿叶蝉的识别与防治

茶小绿叶蝉的识别与防治
小绿叶蝉又称浮尘子,是茶树最主要害虫。
它以若虫、成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致使芽叶黄化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严重时,叶尖和叶缘红褐焦枯,芽叶萎缩、生长停滞,甚至全部焦枯,状如火烧。
受害叶制成干茶,碎末增多,滋味苦涩,产量与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5-4.0毫米,淡绿色至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中胸小盾片有白色条带。
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可见一对红色眼点。
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防治措施:
对小绿叶蝉的防治,应在加强茶园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农业措施,如及时除草、分批多次采摘,冬季及时修剪等,以减少虫口;避免盲目施药;加强对天敌的保护。
防治的重点是一定要控制好第一个虫口高峰,避免二轮茶受害。
发生季节,应根据虫情预报,适时开展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如扑虱蚜)、优胜、阿克泰、功夫等。
- 1 -。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茶叶生产中,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和防控措施是茶农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以及绿色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喜欢温暖湿润环境的害虫,主要在茶树的生长季节出现,尤其是在夏季,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数量最为密集。
茶小绿叶蝉主要以茶树的嫩叶为食物,通过刺吸茶树叶片汁液,繁殖生息。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对茶树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茶树叶片黄化、卷曲,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茶树的开花结果和新梢的生长。
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传统的茶小绿叶蝉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茶农开始转向绿色防控方式,采取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控措施,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使用天然敌害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比如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来捕食茶小绿叶蝉,如瓢虫、蚜虫蝇等,通过建立生态平衡,减少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控的效果。
2. 植物防治植物防治是利用一些对茶小绿叶蝉有驱避或杀灭作用的植物进行防治。
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能够释放出具有较强挥发物质的植物,如薄荷、马鞭草等,这些植物的挥发物质能够驱避茶小绿叶蝉,降低其发生的数量。
3.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树的自身抗性来实现防治。
可以通过保持茶园的生态平衡、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增强茶树的生长能力,提高其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
4. 高新技术防治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中,比如利用超声波、激光等物理方法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驱避和灭杀,这些方法不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而且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
绿色防控措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茶农们对绿色防控措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茶小绿叶蝉是茶树害虫中的一种,以茶树叶片为寄主,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茶小绿叶蝉,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以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一、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其成虫体长约5-7mm,翅膀具有绿色斑纹,成蝉期约30-40天。
茶小绿叶蝉主要危害茶树叶片,以幼虫期对茶树叶片进行咀嚼取食,造成叶片凹凸不平,甚至变形、枯黄、卷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环境、宿主树种、天敌等。
一般而言,气温、湿度适宜是茶小绿叶蝉大量繁殖和扩散的主要条件。
在气温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茶小绿叶蝉数量会急剧增加,严重危害茶树的生长。
为了有效防控茶小绿叶蝉,需要根据其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措施。
下面将从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应用两个方面对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1. 防控措施的制定在制定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措施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茶树栽培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防控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可以引入适宜的天敌,如瓢虫、蜻蜓等天敌昆虫,利用它们天然的掠食和寄主特性,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2)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危害。
可以在茶园周边栽植一些芳香植物,如薰衣草、薄荷等,利用其气味驱赶茶小绿叶蝉,减少危害。
(3)化学防治:使用绿色、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对茶小绿叶蝉有特异性的农药,在适宜的时间和剂量下进行农药喷洒,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1)定期监测:定期对茶园进行巡视和观察,及时了解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和数量变化,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综合防控: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防控,多种措施结合,有效减少茶小绿叶蝉对茶树的危害。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

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分析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危害茶树的害虫,对茶叶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也变得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茶叶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茶小绿叶蝉,学名为Empoasca vitis Goëthe,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茶树叶片。
茶小绿叶蝉的卵在叶背中脉处产卵,幼虫羽化后开始脱皮成蝉,成蝉后开始吸食茶树叶片汁液,造成茶树叶片变黄脱落,降低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茶小绿叶蝉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对气温和湿度的适应能力强,因此在夏季相对较炎热的地区发生率更高。
在夏季高温天气,雨水较少的情况下,茶小绿叶蝉的危害程度会大大增加。
茶小绿叶蝉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年可进行多代繁殖,使得其数量迅速增加,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
目前,针对茶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天敌和利用微生物制剂。
引入天敌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茶小绿叶蝉的数量。
一些天敌,如瓢虫、蜻蜓等食肉昆虫,可以捕食茶小绿叶蝉,帮助控制其数量。
一些寄生性天敌,如绒螨、寄生蜂等,也可以在茶园中建立天敌种群,对茶小绿叶蝉进行有效防治。
另一种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制剂。
一些微生物制剂,如绿僵菌、白僵菌等,对茶小绿叶蝉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与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较小,可以有效降低茶小绿叶蝉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配套栽培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减少茶小绿叶蝉的发生。
及时清理茶园杂草,保持茶园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保持茶树的生长繁茂,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
栽培密度适当,可以减少茶小绿叶蝉的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防治茶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
其中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
此虫一年发生8-12代左右,且世代交替。
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
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那么怎么防治茶小绿叶蝉呢?
一、农业防治:①清园除草,合理施肥。
②合理分批采茶,可除去大量在嫩梢内的卵粒,恶化成、若虫的食料,降低虫口密度。
二、物理防治:①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针对茶小绿叶蝉只能短距离跳跃的特点,灯的高度以高出茶树顶梢20~30 cm为宜。
②信息素诱杀。
用漳州英格尔公司
生产的茶小绿叶蝉信息素诱虫板诱杀成虫(见图)。
一般每亩建议设置诱虫板15-20套(根据田间虫口密度而定),诱虫板距离茶叶顶部5-10 cm处,原则上外围密,中间稀,定期检查诱虫板,粘满害虫时需更换。
三、综合防控方案:加强虫情预测预报,制定和实施最佳防控方案。
首先利用茶小绿叶蝉信息素诱虫板监测和诱杀成虫,减少田间成虫虫口基数,降低茶园茶小绿叶蝉落卵量,然后根据防治指标进行茶园施药。
需要防治的茶园要在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该虫趋嫩性强,分布在茶丛上层,防治时应注意喷施蓬面和芽梢的正面和反面,在喷药前除草可减少该虫的躲避场所,提高防治效果。
可选用唑虫酰胺、藜芦碱、苦参碱、鱼藤酮、联苯菊酯等药剂,注意这些药剂的轮换顺序以及使用剂量浓度,做到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