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3)

合集下载

卤代烷

卤代烷

2019/1/26
8
2019/1/26
9
密度和溶解度
密度:一氟代烷和一氯代烷的密度小于1;一溴代烷和一碘 代烷的密度大于1; 溶解度:一卤代烷都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
溶剂。
其它性质:一氟代烷容易变质;一氯代烷相对稳定;一碘 代烷见光容易分解;含有偶数碳原子的一氟代烷有剧毒。
15
卤素交换反应
碘化钠溶于丙酮,而氯化钠和溴化钠不溶于丙酮!!! 从氯代烷或溴代烷制备碘代烷(伯碘代烷或仲碘代烷)
2019/1/26
16
生成(硫)醇
卤代烷水解成醇,伯卤代烷和仲卤代烷在碱存在下才能水 解: 伯卤代烷制备产率较高,由仲卤代烷产率较低,由叔卤代 烷主要得到烯烃!
2019/1/26
Ingold等认为,SN2反应是一步反应,进攻的阳离子在溴离
子完全脱离溴甲烷之前,即与碳原子部分成键,在反应的 过渡态中氧原子和溴原子都与碳原子相连,即新的O-C键 的生成与旧的C-Br键的断裂是同步进行的。
2019/1/26 28
SN2的立体化学
构型保持
构型反转
2019/1/26
29
从背面进攻,构型发生反转!!!
空间效应:当碳与三个大的基团相连时,有利于碳正离子
的形成。 几何形状的影响: (CH3)3CBr 相对速度
2019/1/26
1
10-3
10-6
10-11
48
2019/1/26
49
SN1的立体化学
SN2 和 SN1 是两种极端条件下的反应机理,伯卤代烷为 SN2 , 叔卤代烷为SN1。
2019/1/26
2019/1/26
46
碳正离子

《有机化学》第四章 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学》第四章 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章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4.1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4.1.1 卤代烃和醚类化合物的命名单官能团化合物中,卤代烃和醚的系统命名将卤素和烷氧基作为取代基,因此,其系统命名原则与烃类化合物的没有什么区别,例如都是选取最长的碳链,如果含有碳碳双键或叁键,则选择含有尽可能多的双键或叁键的最长碳链,然后给碳链编号,使双键或叁键位次最小,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取代基的位次也最小,将母体名称和取代基名称和位次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最后给出化合物构型标示。

英文的卤素取代基的名称是将元素名后面的“rine”去掉,改成“o”,即fluoro,chloro,bromo,iodo。

烃氧基则是将烃基的词尾“yl”改成“oxy”,如甲氧基为methoxy,乙氧基为ethoxy等。

例如:简单的一元卤代烃的中文普通命名可以用“卤(代)某烃”或“某烃基卤”来命名,英文普通命名使用烃基的英文名加fluoride,chloride,bromide或iodide命名,如:有些多卤代烷有特殊的俗名,如CHCl3-氯仿(chloroform);CHBr3-溴仿(bromoform)和CHI3-碘仿(iodoform)。

简单醚的普通名由连接氧原子的两个烃基加醚字组成,即“某某醚”,英文也是同样,用两个烃基加ether组成,其中两个烃基的列出顺序与取代基的列出顺序相同,例如:其中,二甲醚常简称为甲醚(methyl ether),正如乙醚(ethyl ether)一样。

4.1.2 其它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除卤代烃和醚之外,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与烃类的不同之处在于母体的选择不同,一般选择带有该官能团以及碳碳双键或叁键的最长碳链做主链,并且给官能团以尽可能小的编号,母体名称由“碳数词头”+ “碳链饱和程度的词尾”+“官能团词尾”三个部分组成。

举例说明如下:2-己醇的碳链是饱和碳链,中文直接用“某醇”命名(十个碳以上用“某烷醇”命名,如十八烷醇),英文则需要保留烷烃的词尾“an”,只是去掉“e”,再加官能团醇的词尾“ol”。

有机化学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4

有机化学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4

强碱 ➢遇氧气发生反应
2 R MgX + O2
强亲核试剂
H2O
2 R OMgX
R OH
Grignard 作为碱
R MgX +
H OH H OR'
O H OCR'
H NR'(H)2
H C CR'
RH+
MgX(OH) MgX(OR')
O MgX(OCR')
XMg NR'(H)2
XMg C CR'
炔基Grignard试剂

HO
有活泼氢, 应先保护
H2N
Br Mg
无水醚
HO
Br Mg
无水醚
H2N
MgBr MgBr
➢应用: 通过Grignard试剂制备氘代化合物或还原卤代烷至烷烃
Mg RX
无水乙醚
D2O R MgX
H2O
R D 氘代 R H 还原
Grignard 作为亲核试剂
➢ 与卤代烷的亲核取代
偶联反应 R MgX + R' X
O R'
R' R'
单体(稀溶液)
RMgX
烷基卤化镁 Grignard试剂 (溶解于醚)
R
X
OR'2
Mg
Mg
R'2O
X
R
二聚体(浓溶液)
常用醚:乙醚 四氢呋喃 (THF) O
二.有机金属化合物
R M (M = 金属,metal)
1. 类型
➢ 离子型(与碱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R Li
烷基锂
金属 电负性
Li

04卤代烃、有机金属化合物

04卤代烃、有机金属化合物

k2’=2k2
实验结果
Nu + C L 反应坐标
Nu C + L
27
28
Xiezx
4.4 一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Lzu
SN2的特点小结
*1、这是一个一步反应,只有一个过渡态。过渡态的结构
特点是:中心碳是sp2杂化,它与五个基团相连,与中心碳
相连又未参与反应的三个基团与中心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上,进攻基团 (亲核试剂) 和离去基团处在与该平面垂直且
4、溶解度:所有的卤代烃均不溶于水,易溶于乙 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5、密度:一氟代烃、一氯代烃的密度小于1,其它 卤代烃的密度大于1。
11
Xiezx
4.2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Lzu
6、可极化性:一个极性化合物,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分
子中的电荷分布可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力称为可
极化性。
影响可极化性的因素:
(R)-CH3(CH2)CHCH3 + I*- SN2 (S)-CH3(CH2)CHCH3 + I -
I
I*
C
能 Nu
线 图E
C L (b)
: (a) 反应物
过渡态 (c)
(d) Nu C
L
(e) 产物
同位素交换速率:k2 外消旋化速率: k2’
正面进攻:k2’=0
背面进攻:k2’=2k2 两面进攻:k2’=k2
Br

R1 R2 C
R3
Br
-Br-
反应物
过渡态
R2 R1
Nu-
C+ 快
R3 中间体
R1
R2 C
Nu
R3
过渡态

第四章 卤代烷

第四章 卤代烷

第四章卤代烷卤代烷(alkylhalide)是烷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被卤素取代的化合物。

卤代烷中的卤素与sp3 杂化碳原子要相连。

一卤代烷烃常用通式RX表示,R为烷基,X为氟、氯、溴、碘。

卤素连接于sp2杂化碳上时(即烯基卤化物和芳基卤化物,如乙烯氯和溴苯),其化学性质与连接于sp3杂化碳上的卤化物有较大的区别。

卤素连接于sp杂化碳的化合物很少见并且不稳定。

BrCH2CHCl乙烯氯溴苯含有卤素的有机物在自然界很少存在,大多数且日常所碰到的卤代烷是人工合成的。

天然有机卤化物主要存在于一些海洋生物,如海藻、海绵及软体动物中。

由这些物种产生的有机卤化物,常有特殊的结构,有些具有抗菌、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

如红藻(red aige)和海兔(sea hare)可产生下列两种结构相近的、用来作为化学防卫的有机卤化物:红藻产生海兔产生对于海洋生物的研究,是当今活跃的新研究领域之一,人们期望从中能寻找到有治疗疾病价值的新化合物或新药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许多卤代烷是有毒性的化合物,例如氯仿和四氯化碳,虽然在实验室仍然作为溶剂使用,但它们已被环境保护组织列入可能致癌物质的名单,一般不在普通的商品中使用。

一、分类和命名(一)分类根据所含卤素种类,卤代烷可分为氟代烷、氯代烷、溴代烷及碘代烷,其中在化学合成中最常用的是氯代烷和溴代烷;根据所含卤素的多少,可分为一元、二元和多元卤代烷;根据卤素所连接饱和碳原子的类型,又可分为伯(1°)、仲(2°)及叔(3°)卤代烷:RCH2X CH XRRC X RRR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伯、仲、叔卤代烷的化学反应活性有一定的差别。

(二)命名卤代烃的命名有普通命名和系统命名两种方法。

一些分子中的烃基部分有简单的非系统名称的卤代烃可采用普通命名,即在相应烃基名前加卤素名称,有手性碳的还要标记其构型。

如:CH3CH2CH2CH2BrH CH2BrH3CCH3Br CH3CH3CH3CH3BrHCH2CH3溴代正丁烷溴代异丁烷(S)-溴代仲丁烷溴代叔丁烷butyl bromide iso-butyl bromide (S)-sec-butyl bromide tert-butyl bromide 卤代烃的最一般的命名方法还是采用系统命名法,把卤素作为取代基。

chap04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2)

chap04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2)
o
OC2H5
+
Br
H3C CH2 Br
>
H3C H3C CH2 CH2 Br
CH3 CH CH2 Br
>
H3C
>
H3C C CH3
CH2 Br
相对 速率
100
28
3
~0
主要原因:空间位阻效应

SN1机理与烷基的结构
R Br + H2O HOC2H5
正碳离子稳定性 空助效应(消除X减少基团拥挤)
弱碱 好离去基团
Cl + HO ZnCl2
金属的络合物
SN2 or SN1
稳定的络合物 好离去基团
转变为磺酸酯(常用对甲基苯磺酸酯)
TsCl R OH HCl R OTs Nu R Nu
+ OTs
SN2
好离去基团
O TsCl H3C S Cl O OTs H3C
O S O O
对甲苯磺酰氯
O R OTs H3C S O O R
NH2 R3 C
> >
RO
>
HO
>
RO
RNH2
>
NH3
>
F
>
H2 O
R2NH
>
>
F

同族中心原子亲核性与碱性顺序不相一致(受溶剂影响)
I
>
Br
>
Cl ,
RS
>
RO ,
HS
>
HO
质子性溶剂中

溶剂分类
质子性溶剂
具有可解 离活泼氢
O H C N

2019年最新-第四章卤代烷-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第四章卤代烷-精选文档
第四章 卤代烷
卤代烷
卤代烷(alkylhalide)是烷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被卤素取代的 化合物
F fluorine fluoro-
Cl chlorine chloro-
RX
CH3X
CHX3
Br bromine bromoI iodine iodo-
CH3CH2CH2CH2X
CH3CHXCH2CH3
2.卤代烷的结构
CH
CX
•电负性 (Electronegetivity) •诱导效应 (Inducitive effect) •键长 •键的极性及偶极距(μ)
电负性值
H 2.15
Li 0.95 Be 1.5 B 2.0 C 2.6 N 3.0 O 3.5 F 3.9
Na 0.9 Mg 1.2 Al 1.5 Si 1.9 P 2.1 S 2.6 Cl 3.1
CH 3
sp2杂 化
Potential Energy Diagram of SN1 Reaction
(H 3C) 3C
Br
(H 3C) 3C
OH
E
Ea
Ea
(C H 3)3C
(CH 3)3CB r +H 2O
H 反应过程
(C H 3)3C O H
Carbocations
CH 3
C
H3C
CH 3
sp2杂 化
H
OH
C Br H
H
H
HO
C
Br
HH
H
Nu
C
X
HH
sp2杂 化
H
HO C H
H
Potential Energy Diagram of SN2 Reaction

有机合成:Chapter 4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有机合成:Chapter 4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H3C
C CH2 Ph
(85%)
(返回)
30
羰基化合物中,只有酰卤能与有机铜(I)试剂作用,反 应生成醛/酮:
- 78 C (CH3)2CuLi + CH3(CH2)4CO(CH2)4COCl
15 min
CH3(CH2)4CO(CH2)4COCH3 (95%)
产物酮不能再参与反应。又如:
( H2C
CH3(CH2)3COCH3 (80%)
(2)产物有空间位阻,例如:
(CH3)3CCH2MgCl + (CH3)3CCOCl
O (CH3)3CCH2 C C(CH3)3 (87%)
(返回)
20
对一级和二级酰胺,格氏试剂主要是从氢上除去质子, 生成烃,例如:
δδ XMg R
H NHCOR'
RH + R'CONHMgX
9
4.2.3 有机铜(I)试剂
制备:
RLi +
Cu2X2
RCu or R2CuLi
有机铜(I)试剂反应特点: (1)特别容易取代卤素生成烃; (2)在羰基化合物中只与酰卤作用,生成醛/酮; (3)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得到共轭加成产物;
(4)在加热或氧化剂存在时,特别容易发生偶联反应。
10
2 R C CH + Cu2Cl2
2 R C CCu + 2 HCl
炔基铜(I)化合物易制备,并且比烷基或芳基铜(I) 化合物要稳定得多,主要反应有:
(1)从不活泼的位置取代卤素; (2)将酰氯转变为酮;
(3)偶联反应生成共轭二炔。
12
4.4 总结
4.4.1 切断与合成等价物 合成某种化合物,可以有不同的切断方式,而同一种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 β'
Br
b a CH3CH
CH3 CCH3 + HBr
− Br
H CH3CH
CH3 H C CH2 b
CH3 CH3CH2C CH2 + HBr
例3: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E2? 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 ? 还是E2
CH3 CH3CH2CCH3 Br
β β'
KOH EtOH CH3CH
H C H C
H H
乙烯
三取代烯烃
R H C R C R R
二取代烯烃
H C H C R R C R C H H
一取代烯烃
R H C H C H
>
>

>
R C H C
H
R
R C C H
>
R H
有 van der waals 排斥力
trans
cis
烯烃相对稳定性的测定——烯烃的氢化热 烯烃相对稳定性的测定——烯烃的氢化热
E2 消除为反式共平面消除(反式消除) 消除为反式共平面消除 反式消除) 消除(
H C C X B
δ−
过渡态有部分π 过渡态有部分π键性质
H C C X
δ−
B
C
C
sp3 → sp2
B B H
δ−
H
X
交叉式构象
X
δ−
消去的 H 和 X 必须在同一平 面上, 面上,才能满 足逐渐生成的 p轨道最大限 度的交叠。 度的交叠。
第四章
主要内容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3)
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的E2机理和 机理 影响消除反应机理的因素, 消除反应的E2机理和E1机理,影响消除反应机理的因素, 机理和E1机理, 消除的Zaitsev取向和 消除的Zaitsev取向和Hofmann取向, 烯烃的类型及相对稳 取向和Hofmann取向 取向, 定性。 定性。 E2机理的立体化学 E2机理的立体化学 反合成分析,Williamson醚合成法 反合成分析,Williamson醚合成法
CH3CH
CHCH3 + CH3CH2CH 次要
CH2
主要
HO H CHCH3 Cl
δ− δ−
a a H CH3CH CH Cl OH b H CH2 b CH3CH2C Cl
δ−
CH3CH
CH3CH
CHCH3
较稳定
H CH2
OH
1 反应
CH3 CH3CH2CCH3 Br
卤代烷的性质(续) 卤代烷的性质(
1.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R
δδ + δ+ α β
C H
α
C H
Nu
+
X
R
β
C H B
C H
X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SN2 or SN1
Nu
进攻β 进攻β位氢
进攻α 进攻α位碳
R
β
C
C
α
+ H
X
+
HB
一般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消除 与亲核取代反应同时 存在(竞争) 存在(竞争)
a CH3 CH3CH2CCH3 Br
δ−
β β'
EtOH CH3CH
CH3 CCH3 +
CH3 CH3CH2C 次要 CH2
主要
Br b
− Br
H CH3CH
CH3 H C CH2 b
Br CH3 H CH3CH2C
δ+
δ−
CH
a H CH3
较不稳定
Br CH3 CH3CH CCH3 CH3 CH3CH2C CH2
有利于E1机理的因素 有利于E1机理的因素: 机理的因素:
R-X:3o R-X B(碱 B(碱):对E1反应影响较小,但弱碱或低浓度碱,可减少E2的竞争 E1反应影响较小 但弱碱或低浓度碱,可减少E2的竞争 反应影响较小, 大极性溶剂有利(过渡态电荷密度增加,极性加大) 溶 剂:大极性溶剂有利(过渡态电荷密度增加,极性加大)
CH3 CCH3 +
CH3 CH3CH2C 次要 CH2
主要
与例2 与例2底物相同
KOH为强碱 KOH为强碱
可能经过E2 可能经过E2 + E1 机理
例4:解释下列消除产物的生成机理
CH3 H3 C C CH CH3 CH3 Br EtOH CH3 H3C C C CH3 CH3 + CH3 H2C C CH CH3 CH3
E1机理+ 正碳离子重排 E1机理 机理+
CH3 H3C C H3C CH Br CH3 − Br H3 C CH3 C CH3
a
a
Br ~ CH3 CH CH3
(CH3 迁移)
CH3 H H2C H
b
C
C
CH3
CH3
b
Br CH3
CH3 H3 C C C CH3 H2C
C
CH CH3 CH3
CH3
立体专一性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 具有一定立体结构的底物通过反应只生成一种类型 的立体异构体。 的立体异构体。
立体有择性反应(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底物通过 底物通过反应可以生成 2 个以上立体异构体, 通过反应可以生成 个以上立体异构体, 其中有一个占优势。 其中有一个占优势。
(β −Elimination Reaction)
β-消除反应
制备烯烃的方法之一
例:一些卤代烷的消除
强碱
β
注意: 注意:主要产物的结构 有何特点? 有何特点?
CH3CH2CH CH2
CH3CH2CH2CH2Cl
β'
KOH EtOH KOH EtOH
β
CH3CH2CHCH3 Cl
CH3CH 主要
CHCH3 + CH3CH2CH 次要
β α
CH3 Br
KOEt EtOH
H3C
Ph
C C
Ph
Ph 1R, 2R
Ph 1S, 2S
H
Ph H3C H
β α
Ph H or Br Br H
β α
CH3 H
KOEt EtOH
H3C
Ph
C C
H
Ph 1S, 2R
Ph 1R, 2S
Ph
2.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机理
δδ +
R
β
C H
δ+ α
C H
X + B R
例2: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E2? 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 ? 还是E2
CH3 CH3CH2CCH3 Br
β β'
EtOH CH3CH
CH3 CCH3 +
CH3 CH3CH2C 次要 CH2
主要
3o R-X
EtOH 碱性较弱
是E1 机理,有两个β位氢可消除 机理,有两个β
a CH3 CH3CH2CCH3 Br
CH3CH
δ+
CCH3
较稳定
b) Hofmann 消除取向 消除取向
Cl CH3(CH2)3CHCH3
RO CH3(CH2)3CH CH2 + CH3(CH2)2CH CHCH3
CH3O
33%
67%
Zaitsev 取向
CH3 H3C C CH3 O 91% 9%
Hofmann 取向
大体积碱,优先进 大体积碱, 攻位阻小的位置上 的氢(E2机理 机理)。 的氢(E2机理)。
CH2
KOH
β
CH3
β'
EtOH
CH3 CH3CH CCH3 +
CH3 CH3CH2C 次要 CH2
CH3CH2CCH3 Br
弱碱
EtOH
主要
例:1-溴-1,2-二苯基丙烷的消除反应 1,2(有二对对映体) 有二对对映体)
Ph H3C Br
β α
注意: 注意:消除为立 体专一性
Ph H or H H H
Ph H3C Br
β α
EtO H H
H
Ph H Br
EtO Ph Ph
H H CH3 Br Ph C H3C C H Ph
Ph
Ph H3C
伞形式
Newman投影式 Newman投影式
转变为H Br反式共平面构象 转变为H和Br反式共平面构象
例:解释下列两个异构体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不同反应结果 (环状化合物的E2消除) 环状化合物的E2消除 消除)
R-X:1o R-X,烷基位阻小 B(碱 强碱、 B(碱):强碱、大浓度有利 溶 剂: 弱极性溶剂有利(过渡态电荷分散,极性减小) 弱极性溶剂有利(过渡态电荷分散,极性减小)
b) E1机理 E1机理
H C C X −X 慢 X δ− H C δ+ C
B H δ+ C C
过渡态
C 快 C + H B
E1 机理
主要
Zaitsev 规则 一般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消除优先生成 双键上取代基多的烯烃。 双键上取代基多的烯烃。 的烯烃
为什么? 为什么?
烯烃的稳定性
补充: 补充:烯烃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分类:将烯烃看作乙烯的取代产物 分类: 稳定性:多取代烯烃较稳定 稳定性:
四取代烯烃
R C R C R R
CH3 (H3C)2HC CH3 + Cl I CH3 Cl (H3C)2HC II (H3C)2HC 25% 75% (H3C)2HC C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