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

第三章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一部分金属有机化合物概述一、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简单的说,就是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最经典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格氏试剂、丁基锂等;后来研究范围扩展到过渡金属有机物。
金属与碳直接键合的“有机的”化合物才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含B—C,Si—C,P—C等键的有机化合物,在制法、性质、结构等方面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很相似,可称它们为元素有机化合物或类金属有机化合物并把它们放在金属有机化学中讨论。
广义金属有机化合物,将硫、硒、碲、磷、砷、硅、硼等带有金属性质的非金属都算成金属,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经典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
但是由于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混在一起也不致引起太大的混乱。
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总体上可分为二大类:即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
(1)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类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
主族金属的d层轨道中已填满了电子,用s、p轨道中的电子与有机基团成键。
(2)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主要是指由过渡金属与有机基团所形成的化合物。
过渡金属除s、p轨道外,d轨道的电子也参加成键。
配位不饱和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存在空轨道,为它们作为催化剂和有机合成试剂提供了条件。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常包括三类:第一类: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一族的锂、钠、钾第二族的铍、镁、钙第十三族的铝、镓、铟、铊第十四族的锡、铅第十五族的铋第二类:第十一、十二族金属有机合物第十一族的铜、银、金第十二族的锌、镉、汞CuLiRCu R2第三类:元素有机化合物第十三族的硼第十四族的硅第十五族的磷、砷第十六族的硫、硒、碲等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用于形成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金属包括: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主要是指由第三~第十族的过渡金属形成的有机物几种有代表性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历程下面按时间顺序来说明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探讨学科的研究方法。
有机金属化合物

A1g E1g E2g
4s, 3dz2
A2u
4pz
3dxz, 3dyz
3dxy, 3dx2-y2
E1u 4px, 4py
31
茂基的分子轨道
C5对称性
垂直于茂环的5个p轨道 线性组合后分属a1, e1, e2对称性
5
内容提要与学习指南
学习烯烃和炔烃配合物,掌握其化学 成键特点
学习夹心结构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掌握其化学成键特点 了解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用作均相催 化剂的原理
6
烯烃和炔烃配合物
•蔡斯盐(Zeise's salt) K[Pt(C2H4)C13] 1827年丹麦的William Zeise 合成出来: 回流PtCl2+PtCl4 的乙醇溶液,蒸去乙醇,然
V 15
Cr 16
Mn 17
Fe 18
Co 19
Ni 20
Fe(5–C5H5)2为抗磁性, 其他茂金属为顺磁性
25
若干茂金属的结构性质
配合物
(C5H5)2V (C5H5)2Cr (C5H5)2Mn (C5H5)2Fe (C5H5)2Co (C5H5)2Ni
价电子组态
(e2)2(a1)1 (e2)3(a1)1 (e2)3(a1)2 (e2)4(a1)2 (e2)4(a1)2 (e1)1 (e2)4(a1)2 (e1)2
120pm > 124pm
120 pm 124 pm
配位方式与乙烯相似 乙炔分子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的成键和反键* 分子轨道 炔烃可以用两对电子同金属键合 两套轨道还可以各同各的金属相互作用 生成多核配合物,炔烃起桥基的作用
有机化学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金属与有机基团的化学键。
金属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金属有机化学以及发展金属有机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催化反应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和有机基团(如烃基、醇基等)的共价键。
这些化合物通常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金属中心与有机基团通过配位键相连。
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配位方式进行分类,如金属卡宾、金属烯烃配合物等。
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可以通过直接反应法实现。
直接反应法是指金属与有机底物直接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例如,Grignard 试剂与卤化物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这是一种常用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2.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也可以通过还原法实现。
还原法是指用还原剂还原金属盐类,使金属离子与有机底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铁、镍等金属有机化合物。
3. 另一种常用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是配体交换法。
配体交换法是通过将金属配合物中的配体与有机配体交换,从而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合成含铂、钯等金属的有机化合物。
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铁-铍双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催化烯烃羰基化反应,得到醛和酮化合物。
铜配合物可用作C-C键的形成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金属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于合成金属有机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在光电、荧光材料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金属有机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这种材料在气体吸附、分离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organometallic compound)是由碳-金属键构成的化合物,通常是金属和有机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得到的。
它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也很多样化。
一、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 直接金属化法使用活泼金属(如锂、钠、钾、镁、铝等)和卤代烃或烯烃等发生取代反应制备有机金属化合物。
例如:2 R-X + 2 Li → R2Li + 2 LiXAlkyl halide(卤化烃) 和有机锂(lithium organic)反应得到亚烷基锂(alkenyllithium)。
不同官能团的卤化物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直接合成不同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亚胺基、氨基甲氧基、羟基、羰基等。
2. 金属-卤代烃交换反应把金属org链接到卤代烃的碳上,也就是利用一种含有金属的试剂和卤代烃反应,得到金属和碳的键,可产生不同的金属R基,例如:Alkyl halide(卤化烃)和有机锌试剂(organozinc reagents)反应制得亚烷基锌(alkenylzinc),用于卡宾与碳碳双键缩合等反应。
3. 索尔克-瓦特逊反应此方法常用于制备金属热分解的金属氢化物需要的配体。
4. 钴、铂催化反应像氢化钯碳酸催化和利用乙烯配合物铍和铁催化等方法可以用于制备有机金属化合物。
二、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是一些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和试剂。
其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与大量官能团发生取代、缩合、氧化、还原等反应而形成新的化合物。
以下是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卡宾反应卡宾是由过渡金属如铜、银或镍催化产生的富电子中间体,在使用范围内,该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产生新的碳-碳键。
卡宾交换反应(carbene exchange reaction)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在有机金属化合物中利用卡宾产生新的键。
2. 金属卡宾烷基反应金属卡宾烷基反应(metal carbene alkyl reaction)是另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由于这两种成键作用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作 用,增强了σ-π配键的成键效应,增强了羰基化合物的 稳定性。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AN规则) 最早提出是用以预言金属羰基化合物稳定性的经验规则, 称为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AN规则) 该规则用以预言稳定存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应该符合 过渡金属全部电子总数+所有配体提供成键的电子数=该金属 所在周期中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要求的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6σ LUMO _ C + 2π C _ _ C 2pz 1π 2s 4σ 2s _ C + O _ 4σ 2py 2px C _ + O 1π (二重简并) O O + 5σ + _ O _ 2π (二重简并) + 6σ
HOMO + 2px 2py 2pz 5σ
3σ C C CO O
如果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是通过其他原子如:O、S及N等 与金属键合的化合物,如二乙硫基汞(C2H5S)2Hg和四丙 氧基钛(C3H7O)4Ti,不含有M—C键,应该不属于有机 金属化合物。
但是广义上讲,只要是配合物中含有有机配体,包括通 过O、S、N、及P等原子键合的,通常也被列为有机金属 化合物。 广义:金属与有机基团直接键合的一类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有机金属化合物 1.1827年:Zeise 制得了第一个有机金属化合物 蔡斯盐K[PtCl3(C2H4)]· 2O; H 2.1842年:R.W.Bunsen 合成了第一个纯有机砷 化物R3As; 3.1901年:格林尼亚发现了格氏试剂,有机镁化 合物RMgX ,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4.1951年: Fe(C5H5)2 的合成 ---- 有机金属化学 迅速 发展。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回复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回复有机金属化合物是由有机基团(含碳和氢)与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与有机基团之间的键称为金属-有机键,其中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的d轨道与有机基团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是最常见的类型。
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领域,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介于这两个学科之间。
随着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有机金属化合物变得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催化剂、生物医学、光电器件等领域。
在有机金属化合物中,有机基团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常用的有机基团包括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羰基、酯基等。
这些有机基团可以给予化合物不同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按照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的价态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是以过渡金属(如铁、钴、镍、铜、铂等)为中心的配合物,也包括具有主族金属(如锂、镁、铝等)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配体取代情况和配位数,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几何异构体。
在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金属-有机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体(有机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与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进行配位而形成的。
这些配体可以是单个的分子,也可以是多个配体通过桥联所形成的多核有机金属化合物。
一些常见的配体包括环状配体(如环状二烯、环状含氮配体)、螯合配体(如β-二酮、氨基醇)和功能化配体(如取代膦、氨基、羰基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配体取代、还原、氧化和加合反应。
在配体取代反应中,已有的配体被新的配体替代,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配体结构来合成特定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在还原和氧化反应中,通常需要使用还原剂或氧化剂来改变金属的价态,从而形成不同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加合反应是一种将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与无机物或有机物进行反应,生成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方法。
除了用作基础化学品的合成和研究工具之外,有机金属化合物还具有广泛的应用。
12有机金属化合物

应用最广的是烷基铝及其卤化物: 三乙基铝 [(C2H5)3Al] 三异丁基铝 [(i-C4H9)3Al] 二乙基氯化铝 [(C2H5)2AlCl]
(一)烷基铝的制法 1、卤代烃与金属铝作用:
是制备烷基铝最常用的方法
2Al + 3RX I2 RAlX2 + R2AlX (R=CH3,C2H5) R3Al2X3 (倍半卤代烷基铝)
3、当金属原子除了与有机基团相连外,还连有 无机原子,可将其看作是带有有机基团的无机 盐加以命名.
CH3CH2MgI 碘化乙基镁
CH3ZnCl 氯化甲基锌
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1、金属和卤代烃直接反应: 用于活泼金属衍生物的制备
RBr + 2Li
Et2O
RLi + LiBr
RBr + Mg Et2O
n-C4H9Li + H Li + n-C4H10
Li
+
N
CH3
N
CH2Li
+
上述反应代表从简单的有机锂化合物制备较复杂 的有机锂化合物的一种方法,称为烃的金属化。 烷基锂容易将pKa值小于35的烃金属化。
2、对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1)与二氧化碳作用
RLi + CO2
RCOOLi RLi
H2O
R LiO R C O
OH
3、活泼中间体的生成
有机锂化物作为强碱容易形成碳负离子, 是制备苯炔、碳烯等高度活泼的中间体。
F + C6H5Li F Li -LiF F + Li 苯炔
CBr4 + CH3Li LiCBr3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回复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回复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含有金属原子与碳原子直接成键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领域,传统上人们认为碳原子只会与氢、氧、氮等非金属原子形成化合物,而金属元素在无机化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表明,碳原子与金属原子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并且这些金属原子还保持了其特有的反应性和性质。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研究人员,如Paul Sabatier和Alfred Werner,首次合成了一些含有金属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并提出了有机金属化学的基本原理。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以通过碳原子对金属原子的取代反应来实现。
例如,当碳原子取代了一个氧原子或氯原子时,有机金属化合物就会形成。
这种反应通常通过以金属原子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如钯(Pd)、铑(Rh)、钌(Ru)等金属催化剂常用于促进这样的反应。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成对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有机化学中,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特殊反应环境,例如在惰性气氛下或高温高压条件下实现特定的合成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率,使得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无机化学中,有机金属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有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以用作非线性光学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对象。
例如,酚醛树脂和聚合物金属络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们可以应用于光学通信、光触媒和激光技术等领域。
有机金属化合物还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近年来,许多药物研究中发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药物分子的有益应用。
这些化合物可用于抗菌剂、抗肿瘤剂、抗病毒剂等的合成,并显示出比传统有机分子更好的药物活性和选择性。
尽管有机金属化合物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潜在应用,但其合成和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以防止无关的副反应和亚化学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发展简史
最早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是1827年由丹麦 药剂师Zeise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合 成的K[Pt(CH2=CH2)Cl3]:
Fe
了
1973年的若贝尔化学奖。
1953年末Ziegler领导的西德MaxPlank煤炭 研究所发现的Ziegler催化剂。
随后,Natta发现Natta催化剂,合称ZieglerNatta催化剂。
Ziegler, Natta(1963年)等由于这些研究获得了 诺贝尔化学奖。
1950年初,是金属有机化学新纪云的开端。
合物活化CO的重要性。 ➢ 在CO的多相催化反应中,CO吸附于金属催化剂表面,实
际上形成了金属羰基配位络合物,使CO活化,接着进行 后续的反应。
➢ IR可以表征各种羰基:
❖ CO为2143 cm-1
❖ H3BCO为2164 cm-1,说明其中无 π -反 馈键。
❖ Ni(CO)4 2057 cm-1,就要低一点,说明 有π-反馈键。
2、π配体
配体的给电子作用与受电子作用都通过π 轨道实现的不饱和有机配体。
Fe
Fe(C5H5)2
Ph 3P Pt
Ph C
Ph 3P
C Ph
(C2Ph2)Pt(PPh3)2
3、π酸配体
不饱和有机配体既可以给出σ电子,同时 又可以空的π轨道接受金属的电子。
O C O C Ni C O C O
Ni(CO)4
C5H5-:提供6个电子 7 + 2 × 6 = 19 此配合物是不稳定的。
例6:Mn(CO)5的稳定性 Mn: 3d54s2 C: 2s22p2 O: 2s22p4 Mn为0价:价电子数为7 CO提供2个电子 7 + 2 × 5 = 17 一方面:还原作用加合一个电子——Mn(CO)5另一方面:与另一个锰共用2个电子形成Mn-Mn键 7 + 1 + 2 × 5 = 18 所以以Mn2(CO)10形式存在
OsO4 + 9CO 高温、高压 Os(CO)5 + 4CO2
金属与烷基以σ键直接键合的化合物是1849 年由Frankland在偶然的机会中合成的 (Frankland是He的发现人)。
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收获最多的失败”。
1890年Mond发现了羰基镍的合成方法: Ni(s) + 4CO(g) —— Ni(CO)4(g)
1900年Grignard发现了Grignard试剂 (获得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
➢ 能加强M-C键的因素,必然会削弱CO键 ,两者相反。
三. 制备
(i)直接法
Ni + 4CO
常温常压
Ni(CO)4
10MPa Fe + 5CO
470K
Fe(CO)5
1MPa = 9.869 atm
高温高压
2Co + 8CO
Co2(CO)8
此法要求金属必须是新还原产品,处于非常活化状态。
(ii)还原羰基化
O
O C
C
O
C
W
C
C
O
C
O
O
W(CO)6
二、18电子规则(EAN规则)
若将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看成 Lewis酸,将配体看成给电子体,金属 的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的总和为 18——叫18电子规则。
服从此规则的化合物,此时整个分子是稳定的。
例1:判断Fe(CO)5的稳定性
Fe: 3d64s2 C: 2s22p2 O: 2s22p4 Fe为0价:价电子数为8 C以2个价电子与O结合, 剩下2个价电子, 所以CO提供2个电子 8 + 2 × 5 = 18 此配合物是稳定的。
与真空线(vacuum line) 相连的无湿无氧化学合 成装置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概述
一、有机配体的分类
1、σ 配体 有机配体上的碳原子作为σ给予体,把σ电子
给予金属的一类给电子配体。
Al2(CH3)6 3c-2e CH3桥
CH3 CH3
CH3
Al
Al
CH3
CH3 CH3
Bu2SnCl2 Bu2SnO
Fe
合成:
发表在J.Chem.Soc.
2
+ Fe
N2
+ Fe(C 5H5)2
H2
300
1952年Wilkinson等通过红外光谱、磁 化率以及偶极矩的测定,判断二茂铁具 有夹心的结构。
Fischer等通过X射线衍射的研 究,认为二茂铁具有五角反棱 柱的结构。
Wilkinson 和Fischer共享
所以1个C6H6提供6个电子 6 + 2 × 6 = 18 此配合物是稳定的。
Ph
+
-2
-
Ph
Ph
2e
6e
例4:判断Fe(C5H5)2的稳定性 Fe: 3d64s2 C: 2s22p2
Fe2+:价电子数为6
C5H5-:提供6个电子 6 + 2 × 6 = 18
此配合物是稳定的。
+
-2
10e
例5:判断Co(C5H5)2的稳定性 Co: 3d74s2 C: 2s22p2 Co2+:价电子数为7
M-CO键可用下列共振式表示:
M CO A
M CO B
M CO C
C≡O 1.128Å M-C≡O 1.15 Å C≡O类似物有 ∶C≡S, RN≡C∶, N≡O, N≡N。
M-CO键合形式:
M-CO末端羰基 terminal carbonyl IR(cm-1):2140-
1800
桥式羰基 bridgOed carbonyl
➢ 按金属数分:
单核羰基化合物 (mononuclear carbonyls) 多核羰基化合物 (polynuclear carbonyls) ❖ 凡含有两个金属原子以上的羰基化合物,是 一种金属簇化合物 (clusters)
❖ 金属羰基络合物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金属 有机合成,精细有机合成以及基本有机合成 等)都有重要意义。
将CO与金属卤化物、硫化物或氧化物、盐类等在还 原剂存在下发生反应。还原剂除可以是CO外,还常 用其他活泼金属(如钠)、氢、以及三烷基铝等。
例如: a. CO还原:
Re2O7 + 17CO 高温、高压 Re2(CO)10 + 7CO2 3OsO4 + 24CO 高温、高压 Os3(CO)12 + 12CO2
四、意义
1、其结构和化学键有许多独到之处。 2、用作催化剂: 例:烷基铝化合物是Ziegler-Natta催化体系 的基础。众所周知, Ziegler-Natta催化剂广 泛地用作乙烯或丙烯均相聚合的工业催化剂。
3、二烷基锡是氯乙烯和橡胶的稳定剂,用以抗氧 化和过滤紫外线。
4、利用形成Ni(CO)4可以达到精练镍的目的:
O
CO
M CM
MM
η
2
η
μ2
μ
CCOO
υ co=υ 1co8=5108-5107-10700ccmm--1
OC
CM M M MM
M
η 3 ημ 3 CμO CO υ cυo= c~o1=62~5c1m6-21 5cm-1
配位方式:
① MC O
端基配位 η1-CO
M ④ CO
M
M
②
CO
③
M
双边桥式配位
例2:判断[Co(NH3)6]3+的稳定性
Co: 3d74s2 N: 2s22p3 Co3+:价电子数为6 1个NH3提供2个电子 6 + 2 × 6 = 18 此配合物是稳定的。
例3:判断Cr(C6H6)2的稳定性
Cr: 3d54s1 C: 2s22p2
Cr为0价:价电子数为6
C:sp2杂化
1个C的3个sp2杂化轨道上的电子分别与其它2 个C和1个H的电子成键,每个C上还剩1个电子。
1979年研究烯烃硼氢化的H.C.Brown与有 机磷Wittig反应者Wittig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Lipscomb(1976年)由于对硼烷类的缺电子键 的理论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000年Alan J. Heeger, Alan G.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因Ziegler-Natta催化合成导电 高分子——聚乙炔而获得诺贝尔奖。
Mg + CH3I —无乙—水醚 CH3MgI
1951年Pauson和Miller合成著名的
“夹心饼干”——二茂铁 Fe(C5H5)2:
Kealy 及 Pauson 用格氏试剂
合成:
发表在Nature
MgBr
+ FeCl 2
+ + Fe(C5H5)2
MgBr 2
MgCl 2
Miller及其合作者们在常压下
利用18电子规则,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预测新化合物的结构。
例:Fe(C8H8)(CO)3
Fe:价电子数为8 CO:2 × 3 = 6 8 + 6 + x = 18
x=4
推测C8H8环辛四烯中两个双键与Fe配位。
η表示配体的配位原子数 例如:(η5– C5H5)2Fe
Ti(η5–C5H5)2 (η1–C5H5)2
现已发现,周期表中几乎所有金属元素都能 和碳结合,形成不同形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迄 今已先后有10位科学家因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做 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Nobel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