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首饰..
中国少数民族头饰分解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 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 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 上,别具风格。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 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 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德 宏 盈 江 、 梁 河 的 妇 女 头 饰
西双版纳的妇女头饰 元阳、红河 的妇女头饰
壮族的头饰
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从广西花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上可见早期壮
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的羽翎。画上有为数不多的少 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朵山花。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发,以及 倒螺髻形的椎髻。
1.中国少数民族头饰的特色 2.典型少数民族的头饰
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化。中国的少数 民族具有三大特色:
1.爱情象征 2.崇高自然 3.时尚之源
傣族男子的头饰:一般以白布、淡青、水红布或蓝布包 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
傣族男子的传统头饰保存的已经不多,傣族的传统头饰 主要体现在傣族女子的头上。 云南傣族因分布区域不同, 头饰也有区域性的不同。
天峨女子也是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的结髻,或梳顺后由左向右绕,用头巾扎上;未婚的反 过来由右向左,用白印花或提花毛巾包扎。桂南不大相同,有的地方少女是一条长辫加刘海; 少妇则梳双辫;中年老年结髻,垂于脑后。过去广东连山壮族女子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 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的绸布条缠好。大多数壮族地区的少女都喜欢留刘海,并习惯于用两股 绞在一起的纱线把汗毛拔掉,特别是婚期临近的姑娘,总是把后颈的汗毛拔光,露出嫩白的脖 颈。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 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 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 银饰。三江侗族女子头上挽 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
西藏首饰头饰设计理念

西藏首饰头饰设计理念西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和手工艺而闻名于世。
西藏首饰头饰作为藏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更代表着藏族人民的身份、信仰和美好祝愿。
设计西藏首饰头饰的理念是为了保护和传承西藏的民族文化,以及展现其美好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首先,西藏首饰头饰的设计理念是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计师在头饰的造型和装饰中,常常借鉴自然界的元素,如山脉、江河和动物等。
这些元素既是对大自然的致敬,也是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其次,西藏首饰头饰的设计理念是体现宗教信仰和精神价值。
藏族是一个以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的民族,而佛教对其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设计师常常在首饰头饰中融入佛教的象征和意象,如莲花、佛陀的法器等。
这些设计不仅代表了藏族人民对佛教的崇敬和信仰,更寓意着对和平、智慧和慈悲的追求。
再次,西藏首饰头饰的设计理念是展现民族身份和文化精神。
藏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而首饰头饰作为民族服饰的一部分,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设计师通过运用藏族传统的工艺技巧和材料,如银饰、玛瑙、珊瑚等,赋予首饰头饰独特的风格和美感,同时传递出对藏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
最后,西藏首饰头饰的设计理念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手工艺。
西藏手工艺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产业,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和磨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巧和样式风格。
设计师通过研究和借鉴传统手工艺的精髓,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创作出更具当代感和时尚感的首饰头饰。
这既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西藏的民族手工艺,又能使其与时俱进,走向国内外市场。
总之,设计西藏首饰头饰的理念是为了保护和传承西藏的民族文化,展现其美好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通过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宗教信仰和精神价值、展现民族身份和文化精神,以及传承和发展民族手工艺,西藏首饰头饰的设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对西藏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生动诠释和记录。
彝族首饰研究

彝族银器使用的广泛程度仅次于漆器,凡漆器有的种类,几乎都有同类的银器。
因而银器的种类与漆器差不多,有餐具、酒器、马具等,有的则是将漆器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以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
银器胜于漆器的则是大量的佩饰,如头饰、领饰、胸饰、背饰、手饰等。
银器的餐具、酒器基本同于漆器,只是餐具除了小巧的银碗外,大的银盘、银盆之器甚少。
银酒器较多,除了仿漆器的“莫耶”酒壶等外,相当数量的是乌型、鱼型酒壶,造型生动,形态各一。
鸟形酒壶翅尾平展,嘴喙大小不一,有宽有窄,有的平直,有的向下,即形成雀鸟的不同神态。
雀鸟的双足为管颈圈足所代替,构造奇特:足底一孔是人酒处,吸口或在雀头顶一孔是入酒处,或是腹侧一管,半掩于翅下。
有的银雀酒壶头顶饰有红毛布条盘花,形似凤头。
啄尖垂挂银链系筒穗,移动酒壶摇曳作响,意趣妙生。
五嘴酒壶是银酒器中的精品之一。
造型独具风格,五个壶嘴是昂首平视的鸟头颈,壶的三分之一处有一因火镰二方连续带纹,壶面有彝人头像和飞鸟图,形象生动。
五嘴中只有一嘴可吸酒,其它皆为装饰。
吸者必须准确地选择吸嘴饮酒,才表示其聪敏,如换嘴吸则被人耻笑为愚。
众人轮番换饮,测验智力,妙趣无穷。
银器的的纹饰早期纹样与漆器相同,手刻画,稚拙朴实。
纹样是太阳、月亮、羊角、飞鸟、虫蛀、叶片等。
后期银器虽也保留了少许动植物的模拟,但绘图趋于动植物的全貌。
更多的图案是用点、线所组成的几何纹样装饰器皿,且雕刻细腻,明暗效果强烈。
花纹繁简据不同器型而定,如“莫耶”酒壶,中心以细碎的米字格图案和小圆圈组成,疏密有度,浓淡相宜,工整秀丽。
腹部中间留一空白,更显出两边花纹的紧凑缤密。
弧、直线并用,达到了变化统一的效果。
其纹饰手法有阴刻、镂空、镶嵌,较之漆器有了很大的进步。
银器中佩饰占了相当部分。
彝族喜打扮,以戴金佩银为贵。
《雷波县志》载:“夷妇首戴网罩,金银器满头,耳轮悬珊瑚玛雕珠粒,累累然,以多为贵。
”银亮闪光的银头饰、领牌、戒指、手路等,与色彩艳丽的服装相辉映,青年女子华美俊俏,中、老年妇女典雅庄重,男子佩银饰则威武富贵。
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

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下面我们就连看看发簪的传统文化介绍吧!《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
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
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发簪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
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
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
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
如1978年秋,从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国古代,汉族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
笄礼源于周代。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
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
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
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
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发钗古代妇女的头饰之中,还有一种名叫发钗的饰物。
发钗和发簪都用于插发,但两者的结构有所不同:发簪通常做成一股,而发钗则做成双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区别。
传统民间工艺

吉祥图案有“八吉”、“八宝”、“三多图”、 “鹤寿图”、“福寿图”、“福禄祯祥”、“猿猴盗 桃”、“鱼跃龙门”和多种形式的吉祥文字等,多用于 耳环、耳坠、手镯、串饰、钮扣和什器上。
另外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纹,构成同一画 面,结构舒展,造型优美大方,在各类的银饰上都能见 到。
猿猴盗桃挂链 传世 山西省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 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服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
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 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 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 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 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 “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 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麒麟送子挂件 清代 云南省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迁徙,使各地流 传的题材广为交流,结合风土人情而形成了地方特色;一是 在汉唐时期,边疆为对外贸易的必经区域,常来常往的商人 们将中原的时尚不断地带到各地;再者,则是由走村串户的 银饰加工艺人将在各民族中流传的传统精美纹样传播了开来。
猴挂件 清代 云南省
中国素来享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染织绣品为服
饰材料以及官室车舆仪仗装饰材料的国家。中国生产染织绣品的历史,可 以上溯到有史以前。在中国古代染织绣品不仅衣被天下,而且曾经充作贡 纳税收之用,也曾作为官吏和军队的供给和赏赐,甚至充当交换的媒介, 所以它也具有货币的功能。同时,染织绣品也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它不但拥有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带有极明显的象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云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传统首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的概述和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融合,探讨了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展示了经典少数民族首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同时总结了少数民族首饰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当代首饰设计的启示。
结论部分指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推动当代首饰设计向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首饰设计、传统文化、融合、艺术特色、启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其中包括独特的首饰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饰设计精美细致,融合了当地的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云南少数民族元素逐渐被引入到现代首饰设计中,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为首饰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通过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借鉴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巧,为当代首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恰恰契合了这一趋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传统首饰代代相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首饰的研究,可以促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藏族首饰文档

藏族首饰1. 简介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藏族人民独特的文化传统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其中就包括了藏族首饰。
藏族首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寓意,代表着藏族人民的身份地位和精神追求。
2. 首饰材料藏族首饰材料通常有金银、玛瑙、珊瑚、宝石等。
其中,金银是最为常见的首饰材料,它们被当作贵重金属来制作首饰,常常嵌有宝石和珠子进行装饰。
而玛瑙则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和特殊意义的石头,被藏族人民视为吉祥物,常用来制作佛珠、戒指等首饰。
3. 首饰款式藏族首饰的款式种类繁多,每一种首饰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藏族首饰款式:3.1. 佛珠佛珠是藏族人民信仰佛教的象征,也是藏族人民常常佩戴的一种首饰。
佛珠通常由玛瑙、珊瑚等珠子串成,每个珠子都代表着一种祝福和祈愿。
佛珠的使用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
3.2. 耳环藏族耳环是女性常见的装饰品之一,它们通常由金银、宝石等材料制成,造型精美独特。
耳环的设计通常模仿自然界的花草、鸟兽等形象,寓意着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
同时,耳环也代表着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3.3. 戒指藏族人民喜欢佩戴戒指,戒指是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藏族戒指通常采用金银制作,表面镶嵌着宝石,更加凸显戒指的高贵和珍贵。
戒指的样式繁多,有些戒指上还会雕刻一些图案,寓意吉祥和祝福。
4. 艺术特色藏族首饰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民族特色藏族首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首饰风格。
其设计和制作工艺往往融入了藏族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自然景观,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4.2. 精细工艺藏族首饰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融合了金银铸造、细密雕刻、宝石镶嵌等技艺。
制作过程繁琐而复杂,需要经历多个工序,包括设计、打磨、镶嵌等。
每一件首饰都经过精心雕琢和制作,堪称艺术品。
清代后妃发簪童子如意平安的寓意美

进关以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头饰方面,满族妇女也反映了汉族妇女头饰的因素,对于簪环首饰来说,宫廷贵族越来越重视。
清代后妃的簪环饰品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
发簪是后妃们金银、珠宝首饰中的佼佼者,于是,清朝后妃的发簪多用质地细腻的珠宝为材质,作工相当讲究。
发簪不但可以美饰发鬓,构成发簪的材质以及花样等,又可传达人们情思,寄托了人们内心的追求。
清代后妃发簪“童子如意平安”是后妃发簪中少有的珍品,研究它的寓意美,体现了当时那个阶级的美好心声愿望。
“童子如意平安”从材质、色彩、饰物形状体现的寓意,都和整个发簪寓意息息相关。
一、“童子如意平安”概述图1 童子如意平安发簪图1就是“童子如意平安”,也称其为“童子报平安”。
发簪的簪头是一约五厘米长的珍珠著成的男童,男童成舞蹈状,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插在蓝宝石雕琢的宝瓶里,红珊瑚和旁边的纹饰衬托著“安”字,将男孩与左边的蓝宝瓶连接的是一柄金如意,男孩右边的金如意头十分显眼。
在这里先简要说明一下这根发簪名字的由来,“童子”即指发簪中的孩童,“平安”中的“平”是“瓶”的谐音,发簪上著有一个“安”字,合起来是“平安”,因此整根发簪合称“童子如意平安”。
五千年的中华名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
对皇家而言,最关键的是后妃的生育,因为只有清王朝后裔强盛,王朝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清代的子嗣其实并不多,然而在一些子嗣的成长过程中还由于疾病等原因相继夭折,这根后妃发簪“童子如意平安”,从它的材质构造方面,以及材质的寓意方面就可以窥探出后妃对孩子的寄望以及期盼。
自古就有一句话“母凭子贵”,这在我们的封建王朝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皇帝的妃子,当然希望这种宠爱以及富贵能一直延续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宏盈江、 梁河的妇女 头饰
西双版纳的妇女头饰 元阳、红河 的妇女头饰
壮族的头饰
• 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从广西花山崖画上可见早 期壮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 的羽翎。画上有为数不多的少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 朵山花。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发,以及倒螺髻形的椎 髻。
壮族银饰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 戒指、银镯、脚环等。
壮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成一根 藤;有打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嵌上绿色的小珠,等等,显示 壮人的银饰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在 壮族地区难看到壮族妇女配戴传统的银饰了。
瑶族的头饰
中国少数民族首饰的特色
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Leabharlann 。中国的少数民 族首饰具有三大特色:
1.爱情象征 2.崇高自然 3.时尚之源
典型少数民族的首饰
1.傣族少数民族的首饰 2.壮族少数民族的首饰 3.瑶族少数民族的首饰 4.侗族少数民族的首饰 5.苗族少数民族的首饰
苗族头饰
苗族的头饰有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冠等。 银冠是流行在施洞式、西江式、雅灰式等服饰盛装中的头部银饰 之一。施洞式银冠造型仿佛由银角演化而来,远视呈倒插的巨大 木梳
边缘为一整块银片连成弓状 又似牛角状,角尖为方孔钱 式的放射纹装饰,银片表面 为二龙戏珠浮雕图案,凹弓 内以条状银片镶接。每条银 片的顶端立有银蝴蝶或银蜻 蜓,作欲飞欲立状。两龙头 中央的一蝴蝶支起的球状图 案,球中镶一小圆镜象征龙 珠,与二龙相配成二龙戏珠 的画面。两龙头上为乘飞凤 双人图,再上为两只飞凤, 飞凰中央及两侧银片间空旷 处为3只正面站立嘴含银坠的 凤鸟。
傣族的头饰
傣族男子的头饰:一般以白布、淡青、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傣族男子的传统头饰 保存的已经不多,傣族的传统头饰主要体现在傣族女子的 头上。 云南傣族因分布区域不同,头饰也有区域性的不同。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和发 簪,或是清香的花朵、鲜艳的绢花。 德宏盈江、梁河一带傣族妇女婚前梳发辫盘于头顶。婚后 束发于顶,外裹毛巾。进入中年后则戴用黑布缠制成的高 筒帽。元阳、红河两地傣族头饰大同小异,包头为黑色, 前额上端装饰有一块十寸宽的五彩刺绣,末端的三角形直 竖着暴露于上方。未婚者的包头末尾两截是五彩刺绣,披 垂于脑后,已婚者的则无。金平傣族妇女发式或盘髻,或 盘发辫。
1949年后,各地妇女的发饰仍保持一定特色。如广西龙胜老年妇女 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在头顶留长 发,四周剪成披衽,把顶心长发翻到前额,用白布扎好,插上银梳。 女孩子的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这 些发型,显然是古代披发的遗风。
• 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普遍盛行。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的《广西各县 概况》载,百色“女子饰品,有发箍、簪及指约、手镯等。”恩降 “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则重玉质银器。”西林“惟女子最 爱佩戴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
• 瑶族妇女的头饰十分复杂,有戴帽的、缠头的,有包帕的、椎髻的, 有顶板的、戴银钗的等等。 广西龙胜县盘瑶妇女多戴三角形的帽子。这种三角帽是先用竹篾 和麻藤编成帽型,然后蒙上布,精细地捆扎绣制而成的。广西贺 县盘瑶妇女也戴三角帽,但她们的三角帽比龙胜的要高大、壮观 得多,她们的三角帽呈塔形,层层叠叠,共有十余层。她们也认 为,戴这种帽子进密林、入草丛,可以“打草惊蛇”,保护自身 安全。与此恰好相反,金秀县的部分瑶族妇女又喜欢戴一种小巧 的梯形帽,这种帽子也是先用竹篾扎成型,然后外包白布制成的。 它比维吾尔族的花帽还要小,只能顶在头顶。在普遍以富丽堂皇 为美的众多的瑶族头饰中,确实是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的。
以下即对各种头饰做简单介绍。
银角
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 戏珠形象,龙身、珠 体均为凸 花,高出底面约1 厘米。佩戴时 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 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 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 美。
中国少数民族首饰
主讲人:纺艺102 201005044208 孟令珂
目录
1.什么是首饰 2.中国少数民族首饰的特色 3.典型少数民族的首饰
什么是首饰
首饰是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服是服装; 饰是服装的附加物或替代品。首饰,在古 代通指男女头上的饰品。然而,现在专指 女人饰物,例如:手镯,戒指等。现在首 饰为人们佩戴的饰物的总称。也具有表现 社会地位、显示财富等意义。
侗族的头饰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 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 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头上挽大髻,插 饰鲜花、木梳、银钗等。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贵州 省锦屏县西北部)妇女最 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 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 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 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 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 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 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 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 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 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 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 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 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 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 叮当作响。
• 瑶族银饰居多,亦有金、铜、 竹、木等饰物。妇女有头簪、 头钗、耳环、项圈、串牌、链 带、手钏、戒指、银铃、银鼓 等。男子亦有银牌、银铃、银 鼓、戒指、耳环、烟盒等。乳 源过山瑶所戴的耳环呈三角形, 连南排瑶的耳环为大圆并镶有 穗花。过山瑶妇女的盛装胸饰 挂8-16块有花纹的方形银牌, 男子衣扣16对,圆形银扣或铜 扣。排瑶男女喜戴大匝颈项圈, 银质或铝质、锡质,过山瑶的 颈饰挂长条银链。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 多,挽髻于头顶,配上 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 的包成尖顶、圆顶,有 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 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 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 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 服上成“银衣”,头上 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 饰,高达尺余。
头饰中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 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 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