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大气(附答案和解析)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参考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 km 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
第2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冬季易出现辐射逆温;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3.D4.A【解析】第3题,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
水汽、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包括。
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包括。
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
第4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对,B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
5.C6.D【解析】第5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故C对。
第6题,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7.A8.A【解析】第7题,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①增强,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第8题,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数值大小有关。
9.A10.B【解析】第9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会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 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B。
11.D12.A【解析】第11题,从表中可知,干洁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和质量所占比例均>70%,故选D。
第12题,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形成温室效应。
13.C14.B【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小,A错误。
图中显示,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少,B错误。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回答下题.(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C.臭氧D.人类活动(3)下列关于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2.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题.(1).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2).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B.易出现逆温层C.等压面下凹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两题.(1)依据材料可知,这次火山灰物质飘浮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该层的主要特征有(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天气复杂多变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④厚度基本相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2014年7月17日23时左右,马来西亚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298人全部遇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1)一般认为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是较为安全的,那么该客机在飞行中的安全高度为( ) A.10千米以内 B.13千米以上 C.50千米以上 D.3000千米以上(2)据统计,多数失事飞机基本上发生在对流层,以下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空气密度最大C.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导致飞行环境不稳定D.该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5.飞行航向是指飞机在空中所在位置的经线由北端顺时针测量至飞机纵轴前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5日22时43分某国际航班从我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该国首都的飞行信息实况记录图(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据此完成下题.(1).推测该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可能是( )A.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B.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机场C.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D.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机场(2).该国际航班飞行到甲地上空后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改变飞行航线B.提高机舱温度C.遭遇云雨天气D.防止飞机失重6.“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题.(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空气对流增强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A.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2).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C;(3)D.解析:(1)图中大气层高度位于12km—50km之间,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只有①曲线符合.故选A.(2)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故选C.(3)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对流运动.排除A、B、C项.读图分析①曲线可知其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故选D.2.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C项,冬季暖流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A项,夏季白天湖面气温较低,密度高,上层气温略高,密度低,可能出现“上现蜃景”.故A项错误.B项,夏季的沙漠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B项错误. D项,夏季的柏油路面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故选C.(2).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B项,此时上层空气可能气温高于底层空气,形成逆温层.故B项正确.A项,此时底层空气密度高,对流运动弱.故A项错误.C项,底层空气密度高,气温低,等压面上凸.故C项错误.D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同一水平面气压差.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3.答案:(1)A;(2)A解析:(1)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2千米,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由材料分析可知,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由此判断火山灰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故选A.(2)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对流层的厚度与纬度有关,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不同.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4.答案:(1)B;(2)C解析:(1)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范围为10~12千米.故选B.(2)对流层因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此不利于飞机飞行,故选C.5.答案:(1).A;(2).C解析:(1).本题考查对飞机飞行航向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飞机起飞后多在平流层飞行,飞机到达平流层前需要穿越对流层.由于对流层在不同的纬度带高度不同,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最高,中纬度地区次之,高纬度地区最低,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在10-12km,在飞行的后半程飞行高度不断升高,且超过12km,说明这架航班的目的地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再结合该航班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可推测该国首都国际机场最可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囯际机场.故选A.(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国际航班在到达甲地上空后飞行高度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上空的前方对流云团厚,为避免遭到云雨天气的干扰,给飞机造成安全隐患,飞机被迫爬升到云层上部.故选C.6.答案:(1).B;(2).B解析:(1).“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选B.(2).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故选B.7.答案:(1).A;(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地为平地,只能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地可以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为平地多为耕地,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地,白天吹山风,上升气流比夜晚强.故A 正确, BCD错误.故选A.(2).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起飞点海拔高度是410米,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是50米左右,其落差大约是37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5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

训练5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排放的最高点),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CO2“零排放”),图1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1960—2021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图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①B.深秋时节北方经常出现霜冻的主要原因是③强C.地面的直接热源是②D.新疆瓜果颜色特别鲜艳的主要原因是④相对较强(2023·浙江嘉兴期末)冬季,东北的商场、菜场等门口总会挂着厚重的帘子,厚重的门帘总会大幅度飘向一侧。
下图为门帘飘动的照片。
据此完成3~4题。
3.此生活现象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是()A.逆温现象B.阳伞效应C.热力环流D.保温作用4.下列表示门两侧气压与气流,正确的是()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时的照片,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
据此完成5~6题。
5.飞机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大气层中的某一层,对该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D.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6.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A.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D.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2022·浙江嘉兴期末)甲、乙分别位于高原和平原,丙位于乙上空,甲与丙同高度、同纬度。
据此完成7~8题。
7.丙地气温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太阳辐射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少C.吸收地面辐射少D.大气削弱作用弱8.甲地出产的蔬菜品质较好,是因为()①光照充足②土壤肥沃③热量丰富④日温差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陆地某观察点气温变化图、海洋某观察点气温变化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M地风向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1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M地吹陆风B.12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M地吹陆风C.1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M地吹陆风D.12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M地吹陆风10.海水温度有时间和空间变化,一般情况下()A.南部温度高于北部B.正午温度高于夜晚C.1月温度高于7月D.海洋边缘高于中部在距离地面400千米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183天后,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于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宇航员平安回到地球家园。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考点专题训练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考点专题训练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N中A层的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
(1)图甲中表示对流层的字母是____。
其直接热源是____,该层气温变化特点____,原因是____。
(2)B层空气以____运动为主。
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填字母),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层(填字母),电离层所在的是____层(填字母)。
(3)在图乙中,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____(填数字)增强,由此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
(4)图P中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处。
(5)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城市或郊区)。
(6)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2、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某地理原理示意图,图乙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
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
某地理兴趣小组记录了某天的海陆气温变化,如下图。
(1)从图甲中观察到的该模拟实验结果,烟的运动方向呈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其模拟的自然地理原理是____;若实验模拟的是夜晚的海陆风,则冰块代表的是____(填“陆地”或“海洋”);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代表城市的是____。
(2)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就强化实验现象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两项即可)(3)据图乙中等压面分布所知,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____;M、N两地气压较高的是____;①、②两地降水概率较大的是____,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四)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四)地球上的大气、选择题(2017 •天津滨海五校联考)下图示意全新世(开始于 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 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r ..-AS :二;1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 •逐步变暖 C .逐步变冷 D •先冷后暖2 .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B .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C .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D •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2017 •江西南昌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 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 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 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3 .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 .① C .③ D .④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B •先暖后冷B .②答3~4呼今时间B .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 . 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 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F图所示为青海湖近 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5•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 . 3 900 年B . 6 500 年C. 8 100年 D . 1万年6.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C.热干 D .温湿题。
F图表示1909~2008年东北年、冬、夏季平均气温每10年平均值变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7 •关于1909~2008年东北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B.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夏季C.中温带全部变成暖温带D .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各季8.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①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③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④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A .①②B.③④C.①③ D .②④0 4 H 12(1^)年H冬HTH nrE lire iwt :. lire IB 'E9 •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B •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C .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D .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C 10 •影响长江三角洲 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冬季风势力强弱 11. (2014 •高考广东卷)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 有关。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2《地球上大气》(含解析)

(2021?新课标 II 卷〕 2021 且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以下图示意该地当日 14 时- 24 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 16 时- 17 时 B. 17时-18时C. 18 时- 19 时 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考点 : 此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名师点晴】此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
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2021?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
据此答复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 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考点 : 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根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2021?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A.a-风向B.b-摩擦力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
(2)地球上的大气——(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附答案

(2)地球上的大气——(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一、单选题[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2021年全国高考真题]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5.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2021年全国高考真题]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A.高密度居住区B.文教区C.低密度居住区D.工业区7.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A.冷锋过境日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D.高压控制期[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9.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
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
C.傍晚D.夜间
(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
(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0.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11.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二、综合题
12.(2017·江西九江七校一模)下图为2015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D地相比,判断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13.(2017·湖北黄冈一模)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等做出预报。
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的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和判断依据。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
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DB 6~10.ACBAD 11.C
二、综合题
12.(1)1 010~1 015百帕。
(2)气旋(或:低压)。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台风。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堤坝。
(3)C地的风力小于D地。
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冷锋;雨雪、大风、降温。
13.(1)位于北半球;A处风向向右发生偏转(锋面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2)在冷锋过境前为偏南风,过境后为西北风;风速变大。
(3)当气旋强度不变,由陆地移到海面时,(由于摩擦力减小)风速会加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