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

合集下载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通俗易懂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通俗易懂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通俗易懂
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是指在合并过程中,由于合并公司之间的交易和报表差异所导致的需进行抵消的分录。

以下是六种抵消分录的情况:
1. 存货互易:合并公司之间进行存货交易,存在相同的存货项目,因此需要通过抵消分录将相应的应付款项和应收账款进行抵消。

2. 费用重复计算:合并公司的费用可能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需要通过抵消分录将其中的重复费用进行抵消。

3. 共同控制下的实体:如果合并公司之间存在共同控制下的实体,那么在合并时需要通过抵消分录将该实体的资产、负债和收益进行合并。

4. 部分利润结转:如果合并公司只是部分将利润结转到另一家公司,那么可以通过抵消分录将该利润结转进行合并。

5. 汇率差异:由于汇率变动所导致的差异需要通过抵消分录进行调整。

6. 资产减值:在合并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中,可能存在重复计算和差异,需要通过抵消分录进行调整。

总之,抵消分录在合并报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抵消分
录,可以消除合并过程中的报表差异和交易差异,从而得到准确的合并报表。

存货抵消分录

存货抵消分录

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交易当年的抵消01以后各年的抵消02主要内容内部交易存货减值的抵消03存货抵消涉及的所得税问题04内部交易存货抵消的要点▲依据合并报表编制的“一体化”原则,对于集团内部交易的存货,在合并报表中应坚持:▲期末存货价值应根据初始进入集团的价值为计量基础;▲内部交易产生的收入、结转的成本以及内部交易的利润不应体现在合并报表中▲为此,对于集团内部交易的存货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应编制适当的抵消或调整分录,具体阐述如下:1交易当年的抵消分录交易当年存货全部出售到集团以外时,按内部交易价格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交易当年存货没有全部出售到集团以外时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价格]贷:营业成本存货[期末剩余存货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1交易当年抵消上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两种情况情况一:对于第二年销售集团以外的存货借:未分配利润——期初[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贷:营业成本A•1交易当年•2交易以后各年的抵消分录情况二:对于第二年仍未销售集团以外的存货借:未分配利润——期初[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贷:存货A•1交易当年抵消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售收入]贷:营业成本B借:营业成本[A 、B 中未实现的部分]贷:存货[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抵消当年发生内部存货交易对收入、费用的影响借:未分配利润——期初[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贷:营业成本A抵消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1交易当年•3内部交易存货通用抵消分录(3笔帐)•4举例资料:A母公司2017年末将800万元的商品按1000万元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将其作为存货,年末尚未售出企业集团,2017年末,该存货有50%销售到集团以外,其余依然没有销售。

有关抵消分录如下:•2016年抵消分录为:•借:营业收入200•贷:营业成本200•2017年抵消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贷:营业成本100•存货100谢谢聆听!声明:本课件部分用图来自互联网。

存货抵消分录

存货抵消分录

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交易当年的抵消01以后各年的抵消02主要内容内部交易存货减值的抵消03存货抵消涉及的所得税问题04内部交易存货抵消的要点▲依据合并报表编制的“一体化”原则,对于集团内部交易的存货,在合并报表中应坚持:▲期末存货价值应根据初始进入集团的价值为计量基础;▲内部交易产生的收入、结转的成本以及内部交易的利润不应体现在合并报表中▲为此,对于集团内部交易的存货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应编制适当的抵消或调整分录,具体阐述如下:1交易当年的抵消分录交易当年存货全部出售到集团以外时,按内部交易价格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交易当年存货没有全部出售到集团以外时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价格]贷:营业成本存货[期末剩余存货中包含的内部交易利润]•1交易当年抵消上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两种情况情况一:对于第二年销售集团以外的存货借:未分配利润——期初[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贷:营业成本A•1交易当年•2交易以后各年的抵消分录情况二:对于第二年仍未销售集团以外的存货借:未分配利润——期初[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贷:存货A•1交易当年抵消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售收入]贷:营业成本B借:营业成本[A 、B 中未实现的部分]贷:存货[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抵消当年发生内部存货交易对收入、费用的影响借:未分配利润——期初[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贷:营业成本A抵消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1交易当年•3内部交易存货通用抵消分录(3笔帐)•4举例资料:A母公司2017年末将800万元的商品按1000万元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将其作为存货,年末尚未售出企业集团,2017年末,该存货有50%销售到集团以外,其余依然没有销售。

有关抵消分录如下:•2016年抵消分录为:•借:营业收入200•贷:营业成本200•2017年抵消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贷:营业成本100•存货100谢谢聆听!声明:本课件部分用图来自互联网。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存货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两种基本情况:一、已实现损益。

对于合并的整体:A和B的存货账户一进一出都平了,不需调整;本应只存在A购进时的成本,和B销售时的售价,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B记了成本(销售给第三方时从存货转到了成本),虽然都是数额上一正一负抵了,不影响损益,但如果不调的话会虚增收入,因此有借:营业收入(母公司账上的)贷:营业成本(子公司账上的)二、未实现损益。

由于存货未售出,B账上不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从整体上看,只应存在A购入时的存货价,但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和成本,B购入存货时以内部交易的售价计价,即B的存货账面价值=A的收入。

此时,为了不虚增收入和存货价值,应抵消掉A的收入和成本,将B的存货价值降至A购入时的价值。

因此有借:营业收入(A账上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A账上内部交易的成本)库存商品(B账上库存商品虚增的价值,即内部交易的利润)设想如果存货售出了,对整体而言实现的收益就是“B收入——A成本”那段。

存货没有出售,就是说收益没实现,A却由于内部交易记了收入和成本,就是在“B 收入——A成本”中的“A收入——A成本”段,因此,“A收入——A成本”段叫做“未实现收益”。

理论上是已实现损益的做已实现损益的分录,未实现损益的做未实现损益的分录,但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程序是先假设存货都销售给第三方了,即损益都实现了,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考虑未实现损益部分。

即借:营业收入(假设A售给B100件商品,单价3元,成本1元,这里就是全部商品的内部交易售价,300)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B还有30件没售出(给第三方),这里应记未实现收益60)贷:存货这里解释一下分录:借:营业成本贷:存货见下图:本应只冲销的假设损益全部实现时已经冲销的即本应冲销的A收入已经冲了;本不应冲的B成本多冲了,应转回;本应冲的A成本和B存货的利润部分没冲,现在要冲。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一)内部交易的抵消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一)内部交易的抵消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一)之内部交易抵消[ 一篇足以让你了解合并抵消的本质]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和权益的抵消,内部往来的抵消,内部交易的抵消,小编后续会出合并抵消原理的系列专题,分别从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进行解读,今天我们先讨论内部交易的抵消原理。

文章来源:爱问财税首先明确一点,内部交易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其原理一样,只不过逆流交易多出一笔少数股东的会计处理。

下面我们先从顺流交易讲起。

举个栗子:假设A 公司与B 公司是母子关系,A 公司系B 公司的母公司,B 公司系A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 公司本期单体利润表的营业收入100 万元,系向B 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批产品的销售成本为80 万元,A 公司销售毛利率20%。

B 公司购进该批商品财务入账100 万元,同事在本期将该批购进商品的60% 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78 万元,结转销售成本为60 万元,B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 ,列示于B 公司的单体利润表中;剩余的该批商品40% 则形成B 公司的期末存货40 万元,列示于B 公司的单体资产负债表中。

一、审计理论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处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抵消处理如下: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92存货8为方便理解合并抵消原理,我们需要把母子公司双方的分录写出来:1、母公司的销售处理①借:银行存款100此笔系母公司确认收入分录贷:营业收入100②借:营业成本80此笔系母公司结转成本分录贷:库存商品802、子公司的采购处理③借:库存商品100贷:银行存款1003、子公司在销售的时候④借:银行存款78此笔系子公司确认收入分录贷:营业收入78⑤借:营业成本60此笔系子公司结转成本分录贷:库存商品60对于上述的内部交易分录,我们按照常规理解方式来写抵消分录:1、针对第①笔母公司销售收入的确认,站在合并层面,母公司不能确认收入,所以应该抵消营业收入100 万元,即借记营业收入100 万元(母公司);2、针对第②笔母公司销售成本的结转,站在合并层面,母公司应该结转成本为80*60%=48 万元,而母公司结转了80 万元(第②笔),子公司结转了60(第⑤笔),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应该冲减营业成本=80+60-48=92 万元,即借记营业成本92 万元(母公司);3、同理,存货作为营业成本的对方科目,也应当结转48 万元的存货,即剩余的存货金额为80-48=32 万元,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应该继续确认存货=48-(80+60-100 )=8 万元,即贷记存货8 万元(子公司)。

对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分录的理性认识.

对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分录的理性认识.

对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分录的理性认识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在该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集团公司内部存货交易的抵消分录,始终是许多读者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

但我们只要把握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实质,明辨需要抵消的内容,就不难理解和接受。

我们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实质及需抵消的内容 1、内部存货交易的实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主要是指商品或产品的销售业务。

对于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的这些销售业务,购销双方均以独立的会计主体的身份进行了核算。

一方面,销售企业已将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其利润表中;另一方面,购买单位会把这些内部购入的产品中当期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部分作为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其利润表中,而对于当期未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部分,购买单位则按销售企业的售价(即成本与毛利之和)计入了存货,列示于其资产负债表中,也就是说,购买单位在本期内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的部分,其存货价值中相应地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真正的存货成本(即销售企业销售该商品的成本),另一部分为销售企业的销售毛利。

但是,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来看,企业集团内部的产品购销业务活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企业内部物资调拨活动,使产品的存放地点发生了变动,既不会实现利润,也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所以,凡是实现了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产品,只是实现了一次销售,其销售收入只是购买该产品的企业对集团外销售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其销售成本只是集团内部销售该产品的企业的销售成本,其利润则是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凡是未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产品,其真正成本只能是集团内销售该产品的销售企业原来的成本,不能因为产品存放地点的更换就发生增值。

会计经验: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

会计经验: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

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
内部商品交易合并抵销处理会计分录
 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抵销分录的原理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收入与本期发生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成本。

抵销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初和存货两项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将上述抵销分录分为:
 1、将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营业成本
 2、将本期内部商品销售收入抵销
 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营业成本
 3、将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提示】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可以应用毛利率计算确定。

对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分录的理性认识.

对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分录的理性认识.

对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分录的理性认识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在该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集团公司内部存货交易的抵消分录,始终是许多读者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

但我们只要把握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实质,明辨需要抵消的内容,就不难理解和接受。

我们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实质及需抵消的内容 1、内部存货交易的实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主要是指商品或产品的销售业务。

对于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的这些销售业务,购销双方均以独立的会计主体的身份进行了核算。

一方面,销售企业已将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其利润表中;另一方面,购买单位会把这些内部购入的产品中当期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部分作为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其利润表中,而对于当期未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部分,购买单位则按销售企业的售价(即成本与毛利之和)计入了存货,列示于其资产负债表中,也就是说,购买单位在本期内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的部分,其存货价值中相应地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真正的存货成本(即销售企业销售该商品的成本),另一部分为销售企业的销售毛利。

但是,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来看,企业集团内部的产品购销业务活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企业内部物资调拨活动,使产品的存放地点发生了变动,既不会实现利润,也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所以,凡是实现了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产品,只是实现了一次销售,其销售收入只是购买该产品的企业对集团外销售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其销售成本只是集团内部销售该产品的企业的销售成本,其利润则是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凡是未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的产品,其真正成本只能是集团内销售该产品的销售企业原来的成本,不能因为产品存放地点的更换就发生增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存货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两种基本情况:一、已实现损益。

对于合并的整体:A和B的存货账户一进一出都平了,不需调整;本应只存在A购进时的成本,和B销售时的售价,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B记了成本(销售给第三方时从存货转到了成本),虽然都是数额上一正一负抵了,不影响损益,但如果不调的话会虚增收入,因此有借:营业收入(母公司账上的)贷:营业成本(子公司账上的)二、未实现损益。

由于存货未售出,B账上不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从整体上看,只应存在A购入时的存货价,但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和成本,B购入存货时以内部交易的售价计价,即B的存货账面价值=A的收入。

此时,为了不虚增收入和存货价值,应抵消掉A的收入和成本,将B的存货价值降至A购入时的价值。

因此有借:营业收入(A账上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A账上内部交易的成本)库存商品(B账上库存商品虚增的价值,即内部交易的利润)设想如果存货售出了,对整体而言实现的收益就是“B收入——A成本”那段。

存货没有出售,就是说收益没实现,A却由于内部交易记了收入和成本,就是在“B 收入——A成本”中的“A收入——A成本”段,因此,“A收入——A成本”段叫做“未实现收益”。

理论上是已实现损益的做已实现损益的分录,未实现损益的做未实现损益的分录,但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程序是先假设存货都销售给第三方了,即损益都实现了,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考虑未实现损益部分。

即借:营业收入(假设A售给B100件商品,单价3元,成本1元,这里就是全部商品的内部交易售价,300)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B还有30件没售出(给第三方),这里应记未实现收益60)贷:存货这里解释一下分录:借:营业成本贷:存货见下图:本应只冲销的假设损益全部实现时已经冲销的即本应冲销的A收入已经冲了;本不应冲的B成本多冲了,应转回;本应冲的A 成本和B存货的利润部分没冲,现在要冲。

即借:营业成本(B账上:B的成本=A的成本+存货利润)贷:营业成本(A账上:A成本)存货(B账上:存货利润)化简一下就是:借:营业成本(存货利润)贷:存货(存货利润)编连续合并报表时,也要先假设内部交易的存货已全部售出,即,按上期存货内部交易的利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为什么借的是未分配利润——年初,贷的是营业成本呢?因为对于A的个别报表来说,由于上一年的内部交易,虚增了“A收入——A成本”那一段,计入了“未分配利润——年初”,因此,本年合并报表中应冲掉这一段,即借:未分配利润——年初(A收入——A成本);当存货售出,存货价值转到B 成本中。

在B个别报表中显示的收益是“B收入——B成本”段,但对于整体的合并报表而言,实现的收益应该是“B收入——A成本”段,因此应将成本降到A成本的水平上,即贷:营业成本(B成本——A成本)。

而A收入——A成本段=B成本——A成本段,也就是上期内部交易存货的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存货利润)贷:营业成本(存货利润)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1.销售当年编制合并报表:事项会计处理(1)抵消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倒挤)存货(期末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销售企业的毛利率)(2)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抵消差额≤内部销售的毛利)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内部购入方计提数-企业集团应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3)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前面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所得税税率] 贷:所得税费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只需看前面(1)、(2)步所做抵消分录中,“存货”项目(不需考虑其明细项目的差异)账面价值增减变动金额,因抵消分录不影响存货的计税基础,所以“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金额,就产生了相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该差异乘以税率,即为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事项会计处理(1)抵消期初结存的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该分录实际是将上期所做抵消分录中的损益类项目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同时假定上期期末存货已全部售出,因此贷记“营业成本”,截至本期期末实际未售出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下面第(3)步中统一抵消(2)抵消本期发生的内部存货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借: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的金额)贷:营业成本(3)抵消期末结存的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营业成本贷:存货(4)抵消根据内部购入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抵消上期内部购入存货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以前多提数)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抵消本期内部购入存货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多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抵消本期内部购入存货多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期末结存存货多转回的跌价准备)营业成本(本期已销存货多转销的跌价准备)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多冲销数)(5)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这一步是将上期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抄下来,相当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初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前面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累计增减变动额×所得税税率-期初余额)贷:所得税费用◆看前面各抵消分录使“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增减变动金额,因计税基础不受抵消分录影响,因此该账面价值变动额即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以该余额乘以税率,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以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即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为负数,即转回,编制相反分录)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一、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一)当期未实现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通过以下练习,巩固以上知识点:【例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

(1)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借:营业收入 1 000贷:营业成本 1 000借:营业成本200贷:存货200(2)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对外销售400万,取得销售收入500万。

则抵销处理为:借:营业收入 1 000贷:营业成本 1 000销售毛利率=(1 000-800)/1 000×100% =20%借:营业成本120贷:存货120(600×20%)(3)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则抵销处理为:借:营业收入 1 000贷:营业成本 1 000(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例题】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假设20x8年S公司向P公司销售产品15 000 000元,S公司20x8年销售毛利率与20x7年相同(为20%),销售成本为12 000 000元。

P公司20x8年将此商品实现对外销售收入为18 000 000元,销售成本为12 600 000元;期末存货为12 400 000元(期初存货10 000 000元+本期购进存货15 000 000元-本期销售成本12 600 000元),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 480 000元(12 400 000×20%)。

【答案】P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如下抵销处理: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当期抵消处理减值准备抵销处理的思路:第一步,分析个别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

个别企业比企业集团多计提或多冲减的减值准备,就是应抵销的部分。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抵销多转回的内部跌价准备则做反向分录。

内部存货交易有关抵销分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可变现净值小于或等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

二是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小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

三是当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

内部跌价准备的计算公式:【例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

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2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700万元。

销售毛利率=(1000-800)/1000×100%=20%【答案】当期减值第一步,分析P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P公司成本1 000-700=300(万元);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集团成本800-700=100(万元);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

P公司多计提了跌价准备200万元,应予以抵销。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应用公式:1 000-max(800,700)=200(万元),一步到位。

图示法计算方法:三点分成两段,上半段应抵销。

暂不考虑未实现损失。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以后各期的抵消处理内部存货交易发生后的以后各期编制合并报表时,既要对当期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进行相应的抵销和调整,还要对内部交易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期初数予以调整。

三、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产生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差异,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而言,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的抵销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买方期末对内部存货计提减值,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报表应予以抵销;第二,税法以内部售价作为计税基础,合并报表却按内部销售成本列示,二者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意:以上交易均假设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如果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小于其原账面价值,则应做相反的抵消处理。

【例题9】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

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20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900万元,P公司对其计提了跌价准备。

假设计税基础等于内部售价,P公司和S公司所得税率均为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