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ppt

0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确诊。
阿米巴痢疾
临床表现
1
腹泻、黏液脓血便、腹胀等。
实验室检查
2
大便检查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诊断标准
3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轮状病毒腹泻
临床表现
01
发热、呕吐、腹泻、脱水等。
实验室检查
02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诊断标准
03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霍乱
临床表现
腹泻、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实验室检查
大便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确诊。
细菌性食物中毒
01
临床表现
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
02
实验室检查
大便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03
诊断标准
根据共同进食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04
血液系统传染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
1 2
诊断标准
感染HIV,出现病毒血症、免疫系统受损等症状 ,抗HIV抗体阳性。
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
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安全性行为、规范献血、血液制品 管理。
乙型肝炎
诊断标准
01
血清HBs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或AST升高,或肝组
织学异常。
丁型肝炎
01
诊断标准
血清HDV Ag阳性,抗HDV阳性,ALT或AST升高,或肝组织学异常
。
02
传播途径
与HBV等嗜肝DNA病毒共生时才能复制,主要见于乙型肝炎患者。
2024版传染病诊断标准内容培训课件pptx

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
病史采集不全
未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及接触史,导致诊断线索遗漏。
体征观察不仔细
未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忽略传染病特征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误判
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不准确,导致误诊或漏诊。
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
缺乏临床经验:对传 染病临床表现及鉴别 诊断认识不足,缺乏 临床经验。
完善病史采集和体格 检查流程,确保信息 全面准确。
05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技巧分享
临床表现分析
发热
皮疹
传染病常见症状,不同传染病发热类型和热 程不同,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部分传染病特征性表现,如麻疹、水痘等, 皮疹形态、分布及出疹时间有助于诊断。
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常见于呼吸道 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常见于消化 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临床意义与社会价值
早期识别和控制传染源
准确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识别传染 源,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有效 控制疫情传播。
促进公共卫生决策
诊断标准在公共卫生决策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能够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 调配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诊断 标准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治疗 方向和用药依据。
案提供参考。
监测病情变化
实验室检测可以动态监 测病原体数量和病情变
化,指导临床治疗。
预防控制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及 时发现传染源和传播途 径,为预防控制措施提
供依据。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样本采集与处理
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 的关键步骤,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交 叉感染。
传染病诊断分类PPT课件

②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病例
2.临床病例 ①接触史
②热退后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
③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
-
41
3.实验室病例 ①野毒株 ②IgM抗体(6w未服苗) ③≥4倍
-
42
感染性腹泻
1.临床病例 ①腹泻,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 热、腹痛及全身不适
②镜检红白细胞可多或少
③排除霍乱、菌痢、伤寒
-
43
2.实验室病例 ①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 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②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 异性抗体。
-
44
四.自然疫源类
自然疫源类传染性疾病包括:乙脑、 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流行 性出血热等。
-
45
乙脑
1.疑似病例
①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地区。
②IgG由阴转阳或
③滴度由低转高或
④高转低4倍以上者。
3.备注
隔离21d观察45d
-
16
二.呼吸类
常见的疾病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风疹、 百日咳、白喉等。
-
17
肺结核
1.疑似病例 ①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 结核病变者; ②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 病人有咳嗽、吐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低烧、盗 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见吸收 ; ③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 )强阳性反应者,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
-
33
3.实验病例 ①疑似病例 +②分离棒状杆菌且产外毒素 ③抗体4倍 4.备注 隔离:症状消失后14天
2.临床病例 ①接触史
②热退后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
③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
-
41
3.实验室病例 ①野毒株 ②IgM抗体(6w未服苗) ③≥4倍
-
42
感染性腹泻
1.临床病例 ①腹泻,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 热、腹痛及全身不适
②镜检红白细胞可多或少
③排除霍乱、菌痢、伤寒
-
43
2.实验室病例 ①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 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②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 异性抗体。
-
44
四.自然疫源类
自然疫源类传染性疾病包括:乙脑、 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流行 性出血热等。
-
45
乙脑
1.疑似病例
①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地区。
②IgG由阴转阳或
③滴度由低转高或
④高转低4倍以上者。
3.备注
隔离21d观察45d
-
16
二.呼吸类
常见的疾病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风疹、 百日咳、白喉等。
-
17
肺结核
1.疑似病例 ①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 结核病变者; ②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 病人有咳嗽、吐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低烧、盗 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见吸收 ; ③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 )强阳性反应者,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
-
33
3.实验病例 ①疑似病例 +②分离棒状杆菌且产外毒素 ③抗体4倍 4.备注 隔离:症状消失后14天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PPT

HBV感染自然史
• 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免疫耐受期。 • 其特点是HBV复制活跃,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较
高、ALT正常或轻度升高、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或有轻度异常。临 床表现无症状。 • 第二阶段:为免疫清除期。 • 患者免疫耐受消失,进入免疫活跃期,表现为HBV-DNA下降、 ALT升高和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这一阶段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
1.4 有明确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1.5 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1.7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疑似慢性乙肝:
•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 4.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4.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 第三阶段:为非活动或者低(非)复制期。
• 这一阶段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检测不 到或者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肝细胞坏死炎症缓解,这一阶段也 称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
• 第四阶段:为再活跃期。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可持续终身,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 随后出现自发的或免疫抑制等导致HBV-DNA复制,出现伴或不伴 HBeAg血清转换,HBV-DNA滴度升高和ALT升高。
• HBeAb-----表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期,传染性降低。
第三对:
HBcAg与HBcAb • HBcAg-----主要存在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
{ 抗HBcIgM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 作。 • HBcAb----- 抗HBcIgG阳性:出现较迟,可保持数年甚至终身,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2024版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常见传染病类型
01
02
03
04
按照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
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结 核、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包括血 吸虫病、疟疾等。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 症状。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 测阳性。
性传播疾病诊断标准
01
梅毒
硬下疳、梅毒疹等皮肤损害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实验
室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
02
淋病
尿道口红肿、流脓性分泌物等尿道炎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
伤寒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 瑰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伤寒杆菌抗体阳性,或血培养伤 寒杆菌阳性。
血液系统传染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随后出现机会性 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乙型肝炎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 疸。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病毒核酸 检测阳性。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 眼结合膜炎,特征性皮疹。实验 室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消化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
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粘液脓血便。实验室检测痢疾杆菌阳 性。
急性起病,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甲型 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测 阳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常见传染病类型
01
02
03
04
按照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
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结 核、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包括血 吸虫病、疟疾等。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 症状。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 测阳性。
性传播疾病诊断标准
01
梅毒
硬下疳、梅毒疹等皮肤损害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实验
室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
02
淋病
尿道口红肿、流脓性分泌物等尿道炎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
伤寒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 瑰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伤寒杆菌抗体阳性,或血培养伤 寒杆菌阳性。
血液系统传染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随后出现机会性 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乙型肝炎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 疸。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病毒核酸 检测阳性。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 眼结合膜炎,特征性皮疹。实验 室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消化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
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粘液脓血便。实验室检测痢疾杆菌阳 性。
急性起病,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甲型 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测 阳性。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传播途径
• 梅毒患者的皮肤、粘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 皮肤或粘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
• 获得性梅毒 (后天),95%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少数通过接吻, 握手、 输血、接触污染的内衣湿毛巾、茶杯、烟斗、哺乳、尿布等传染。
• 胎儿梅毒(先天 ):孕妇体内螺旋体,一般在妊娠3—4月通过胎盘感染婴 儿。
丙肝流行现状
全球现状: 全球HCV感染率约为 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300-400万,约有1.5亿慢性丙肝患者 估计每年有35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全球HCV传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静脉注射吸毒和医源性感染。
我国丙肝的人群感染率和估计数
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抗体阳性率为 3.20%; 2006年结合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抗体调整阳性率为 0.43%。 如果据2006年流调结果,结合高危人群及其感染率估计HCV抗体阳性者约760万。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 定义: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 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 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多发,病毒感染性腹泻则秋冬季发
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 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检测(有条件者开展)
实验室梅毒检验结果分析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抗体阴性(RPR、TRUST) 梅毒螺旋体试 验抗体阳性(TPPA等) --既往感染→病例分类:疑似病例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抗体阳性(RPR、TRUST) 梅毒螺旋体试 验抗体阳性(TPPA等)--现症感染→病例分类:确诊病例
2024版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课件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 高、胆红素升高等。
2024/1/26
病毒学检测
检测到肝炎病毒抗原或抗 体,如甲肝、乙肝、丙肝 等。
14
艾滋病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呼 吸困难、头痛等。
有高危行为史,如性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等。
实验室检测
HIV抗体检测阳性,CD4+T淋巴细胞 计数减少。
诊断标准应适用于临床实际工 作,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和
应用。
2024/1/26
02
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 的实际情况,确保诊断标准的
普适性和实用性。
03
结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断标准。
9
可操作性原则
诊断标准应具体、明 确,易于理解和执行, 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实 践操作。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 导,提高医务人员对 诊断标准的掌握和应 用能力。
2024/1/26
15
04
诊断方法与技术
2024/1/26
16
临床表现与体征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 、接触史等信息。
2024/1/26
全面体格检查
从头到脚,包括皮肤、淋巴结、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特殊检查
针对某些传染病,如结核病、性病 等,需进行特殊检查。
17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原理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课件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传染病概述 • 诊断标准制定原则 •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诊断方法与技术 • 诊断流程与规范 •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八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PPT专业课件【28页】

14
乙肝
• 1.4 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 •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
因)。 •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
比例失常,γ-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标准
10
甲肝
• 3.2 亚急性重型 • 3.2.1 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
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病程在10天以上, 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 3.2.2 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正 常值】1.5~2.5:1),胆固醇降低(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升), 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正常值为70-100%)。 • 3.2.3 HAV标志检测;同1.1.5。 • 3.2.4 肝脏病理学特点:可见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和桥形坏死 。 • 疑似病例:3.2.1+3.2.2。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加3.2.4。
11
乙肝
• 1.1急性肝炎
• 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 (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 •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
乙肝
• 1.4 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 •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
因)。 •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
比例失常,γ-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标准
10
甲肝
• 3.2 亚急性重型 • 3.2.1 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
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病程在10天以上, 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 3.2.2 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正 常值】1.5~2.5:1),胆固醇降低(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升), 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正常值为70-100%)。 • 3.2.3 HAV标志检测;同1.1.5。 • 3.2.4 肝脏病理学特点:可见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和桥形坏死 。 • 疑似病例:3.2.1+3.2.2。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加3.2.4。
11
乙肝
• 1.1急性肝炎
• 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 (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 •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 ❖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
植。 ❖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
,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临床表现
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 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8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 3、(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
▪ 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阳性检测结果和病 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医疗机构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 时不进行网络直报,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携带者) 。
▪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
13
丙肝
❖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确诊病例,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阳性检 测结果和病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其临床类型包括 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4.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注意:对临床可疑病例作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监 测抗-HBcIgM抗体),排除误诊和漏诊率。
7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时间+ 临床症状或生化指标)
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急性和慢性分型
▪ “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 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感染史或首次发病 的新发病例;其它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 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
12
四、“疑似”和“确诊”诊断分类:乙肝仅有疑 似和确诊病例两个诊断分类,且为必填项。
2
各指标意义
1.HBsAg – 感染的标志 2.抗-HBs – 既往感染/接种疫苗 3.HBeAg – 急性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4.抗-HBe –表示依然有传染性、但是在减弱 5.抗-HBc IgM – 急性感染标志;抗-HBc IgG – 既往或慢
性感染 ❖ HBV-DNA – 急性病毒复制,比HBeAg更准确;主要
❖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5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2、 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生化指标 流行病学史: ❖ 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
,或器官移植。 ❖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
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
婴儿。 实验室: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6
临床诊断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2、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3、血清抗-HCV阳性和实验室检测: 血清ALT、
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7
确诊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疑似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2、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常见传染病报告标准及病例分类 休宁县陈霞卫生院 2018年1月
1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HBV
乙肝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g-抗原、抗-抗体)
1.HBsAg(表面抗原) 2.抗-HBS 3.HBeAg(e抗原 )4.抗-HBe 5.抗-HBc(核心抗体),HBcAg查不到 。
大三阳:1、3、5;小三阳:1、4、5。
2. HBsAg 阳性;同时有: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 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 高。
6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疑似病例+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时间指标?)医生询问? 2.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 3.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素升高等。) 4、(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5、(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1+3+5 (2) 1+4+5 (3) 2+3+5 (3) 2+4+5
9
乙肝报告要求
一、报告管理原则
▪ 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 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 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用于监测治疗反应
3
乙肝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 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 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型又分别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注意: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 细胞癌不做为传染病报告。
4
诊断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5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HBsAg 阳性;同时有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 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 肤黄疸。
▪ 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不进行传染病报告。
10
二、报告诊断分级
▪ 仅HBsAg阳性,无症状、体征和生化等辅助检查阴性, 只能被作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报。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掌握本地/本院是否具备开展 HBsAg检测、抗HBc-IgM、HBV-DNA、肝组织病理 学、肝功能生化(血清ALT、AST和胆红素)的检测能 力,依据标准,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不能报告相应诊 断分类病例。
18
三、梅毒
梅毒 临床分期: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诊断分类
▪ 疑似病例 ▪ 确诊病例
19
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 ❖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
植。 ❖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
,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临床表现
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 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8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 3、(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
▪ 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阳性检测结果和病 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医疗机构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 时不进行网络直报,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携带者) 。
▪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
13
丙肝
❖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确诊病例,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阳性检 测结果和病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其临床类型包括 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4.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注意:对临床可疑病例作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监 测抗-HBcIgM抗体),排除误诊和漏诊率。
7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时间+ 临床症状或生化指标)
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急性和慢性分型
▪ “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 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感染史或首次发病 的新发病例;其它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 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
12
四、“疑似”和“确诊”诊断分类:乙肝仅有疑 似和确诊病例两个诊断分类,且为必填项。
2
各指标意义
1.HBsAg – 感染的标志 2.抗-HBs – 既往感染/接种疫苗 3.HBeAg – 急性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4.抗-HBe –表示依然有传染性、但是在减弱 5.抗-HBc IgM – 急性感染标志;抗-HBc IgG – 既往或慢
性感染 ❖ HBV-DNA – 急性病毒复制,比HBeAg更准确;主要
❖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5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2、 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生化指标 流行病学史: ❖ 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
,或器官移植。 ❖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
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
婴儿。 实验室: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6
临床诊断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2、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3、血清抗-HCV阳性和实验室检测: 血清ALT、
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17
确诊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疑似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2、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常见传染病报告标准及病例分类 休宁县陈霞卫生院 2018年1月
1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HBV
乙肝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g-抗原、抗-抗体)
1.HBsAg(表面抗原) 2.抗-HBS 3.HBeAg(e抗原 )4.抗-HBe 5.抗-HBc(核心抗体),HBcAg查不到 。
大三阳:1、3、5;小三阳:1、4、5。
2. HBsAg 阳性;同时有: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 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 高。
6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疑似病例+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时间指标?)医生询问? 2.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 3.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素升高等。) 4、(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5、(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1+3+5 (2) 1+4+5 (3) 2+3+5 (3) 2+4+5
9
乙肝报告要求
一、报告管理原则
▪ 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 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 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用于监测治疗反应
3
乙肝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 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 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型又分别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注意: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 细胞癌不做为传染病报告。
4
诊断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5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HBsAg 阳性;同时有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 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 肤黄疸。
▪ 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不进行传染病报告。
10
二、报告诊断分级
▪ 仅HBsAg阳性,无症状、体征和生化等辅助检查阴性, 只能被作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报。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掌握本地/本院是否具备开展 HBsAg检测、抗HBc-IgM、HBV-DNA、肝组织病理 学、肝功能生化(血清ALT、AST和胆红素)的检测能 力,依据标准,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不能报告相应诊 断分类病例。
18
三、梅毒
梅毒 临床分期: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诊断分类
▪ 疑似病例 ▪ 确诊病例
19
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