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新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新课件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哪些是植物并种植了自己的 植物,还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已经对观 察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叶所吸 引。他们虽然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学生们缺少细 致地观察,准确的描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感官观察并用简单的 语言对叶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3.小游戏——猜一猜 学生活动:学生说叶子的特点,同学们猜名字。 教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看看,比一比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预设生1:不是,因为两片叶的颜色、大小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 预设生2:是同一种,虽然颜色、大小不同,但是形状一样。
教师出示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并讲解颜色浅、比较小的是 “小时候”的叶, 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我们通常把这样的 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探索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叶。 活动二,观察、比较同一棵植物的叶。 活动三,画一片叶。
研讨板块∶围绕"叶有哪些特点? 它会怎样变化?"展开讨论交流、总 结归纳。让学生描述自己在观察时所看到的细节,发现叶是在不断 生长变化的,逐步建立"叶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 拓展板块∶以学生熟悉的"做叶画"为主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进一步认识叶的形状。
一、说教材
《观察叶》是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 三篇课文。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 物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 等差导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 多样的。
本课教材分四部分: 聚焦板块∶教科书中是学生在户外观察叶的照片,把学生的关注点从植株 个体转向植物器官,并以"叶有什么特点呢?"为主线,延伸到以下三个板 块展开观察、讨论。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件)

选择的物体
橡皮 小棒 回形针
桌面长度
测量结果(个) 桌子高度
书的长度
我发现: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
新课讲解
通过这些实验数 据你有哪些发现?
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测 量工具,测量结果能比较 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新课讲解
通过这些实验数 据你有哪些发现?
用不同的物体作为测 量工具,测量结果不能比 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新课讲解 说一说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结论:用物体测量比用手测量更准确。
名师点拨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
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巩固提升
1.用手测量最准确。(
)
2.预测时也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
3.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能成为测量的单位。(
)
巩固提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测量时物体不用首尾相连 B.测量时物体要排列成一条直线 C.用手测量最准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用物体作为单位比手作 为单位测量的结果更准确。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的物体作为 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谢谢
教科版
一年级上


单 元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导入新课 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
cè 测一测
可以利用长度单位一致的物体来测量。
新课讲解
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完成测量。 想一想可以利用哪些物体呢?
回形针
小棒
橡皮
小立方体
新课讲解 选择两种物体来测量桌子和书。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2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天平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测量工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他们对这些工具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天平等。

2.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通过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操作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如尺子、量筒、天平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测量工具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如尺子、量筒、天平等,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如测量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等。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共18张PPT)-专业PPT文档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共18张PPT)-专业PPT文档
•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YOUR LOGO
聚焦
YOUR LOGO
测量,使比较更准确。 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具。 我们能用自己的手测量吗?
zhǎ

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
YOUR LOGO
zhuō zi de gāo dù yǒu jǐ zhǎ
桌 子 的 高 度 有 几 拃?
我们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剪一条和桌子高 度相同的纸带。
YOUR LOGO
tā yǒu jǐ zhǎ
3 它有几拃?
在纸带上 写上姓名、 日期。
YOUR LOGO
用的手指 要相同。
一拃一拃 要相连。
4 bǐ jiào
比 较。
YOUR LOGO
YOUR LOGO
我们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 • 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 •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连着一拃; • 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等; •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等; • ...... • 由于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
YOUR LOGO
yònɡ zhǐ dài bānɡ zhù cè liánɡ
2 用纸带帮助测量。
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 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 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 1.确定起点和终点; 2.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YOUR LOGO
yònɡ zhǐ dài bānɡ zhù cè liánɡ
2 用纸带帮助测量。
LOGO
YOUR LOGO
bǐ jiào
比较


cè liáng
测量
yòng shǒu lái cè liáng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2.把五指伸开,看一看哪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最大? (大拇指和中指间距离最大) 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挂”,我国古代人民就利用 〜挂”来测量长度,这是人民的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用手来测量》 一、活动探究 1 .用我们的手可以测量桌子的高度吗? 2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测量计划。

讲授新课1.用手要怎样来测量呢?比较手指间距 离通过动手比较, 直接引出课题小组汇报:从桌角开始一柞接一柞(每柞的指尖紧紧相连) 在相连处画线做记号 数一数一共几挂3.在测量之前先找同学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 多少?你是怎样预测的? (1)先观察桌子的高度(2)再观察一挂的长度按要求小组合 作完成任务进行预测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又 能让学生找出比 较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预测 活动,让学生感 受预测在实验中的作用(3)再进行预测谈体会:谈谈先预测再测量的体会先预测能让测量更加简单4.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通过进一步提(1)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问,有利于调动测量学生学习的积极(2)一挂的指尖与下一挂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3)在一挂与一挂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5.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帮助我们呢?利用纸带进行纸带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再测量纸带测量的长度(1)梳理具体步骤有利于学生的游戏能有效快速的完(3)注意:剪取的纸带高度与桌子的一致6.小组合作: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测量。

7.小组汇报,展示测量结果二、研讨结果思考:这几组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3.是否做到了一挂紧连着一挂;4.每一挂的长度是否相等;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相等找同学来演示一下自己的猜想三、拓展思考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

思考原因课后拓展思考通过观察纸带测量结果,思考结果的差异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判断题1.一柞是指拇指和无名指间的距离。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不同的物体可以用来测量长度、重量等属性。

2. 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测量:用尺子、绳子、小木棍等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本、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 重量测量:用石头、棉花、小金属块等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书本、文具等物品的重量。

3. 学习常见的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秤等。

4. 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比较测量、转换测量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和测量物体,如尺子、绳子、小木棍、石头、棉花、小金属块等。

2. 准备实验操作的场地和环境。

3. 准备汇报交流的模板和引导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测量?测量有什么作用?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本、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4. 汇报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测量方法,分享他们的创新思路。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2. 听取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测量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课件-3.用手来测量PPT-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课件-3.用手来测量PPT-附教案

• ...... • 由于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
不够准确。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讲师:文小语
。 2020年10月24日
聚焦
测量,使比较更准确。 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具。 我们能用自己的手测量吗?
1
2
2
剪一条和桌子高 度相同的纸带。
在纸带上
写上姓名、
3
日期。
用的手指 要相同。
一拃一拃 要相连。
4 bǐ jiào
“腕尺”和“一指”视频
• 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 • 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 •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连着一拃; • 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等; •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等;
资深小学语文教师十余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擅长作文和阅读教学
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用手来测量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24日
目录
•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需要比较, 有时候还需要测量。
•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 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 量工具呢?
•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新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课件

新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课件
天分南北,知识无疆界。 祝愿我们彼此安康幸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日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题。 2.完成本课达标练习题作业。
笔者留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 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吸取着各自喜欢的知识,使自己变 得更加强大与自信。但愿我的努力与劳作能带给你一丝帮助。 愿你我携手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进步遨游。您的意见和建议将 使我渴望得到的营养饵料和前进的方向。
研讨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有什么发现?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本课所用实验器材,由爱牛科教提供
名称 回形针 塑料棒 带磁塑料棒 橡皮
规格 3号彩色 10cm 10支 10cm 10支
长条
单位 盒 套 套 盒
数量 12 12 1 1
课后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要点。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拃zhǎ 每一拃不一样长
每一拃不一样长
每个回形针、每根小棒、每块橡皮 是不是一样长? 用它们来测量吧!
测量:桌面长度、桌子高度、书的长度
桌面长度
桌子高度
用什么
书的长度
怎么量
举例:用橡皮测量书的长度
qǐ diǎn
1 起点
zhōng diǎn
终点
2
6 shǒu wěi xiāng lián
5 4
首尾相连
3 pái chéng zhí xiàn
2 排成直线
1
讨论:这时候该怎么记?
6块多一点 差一点就4块
6 5 4 3 2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 尺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各样的尺子。
折 叠 尺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体 重 计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电 子 秤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便 携 秤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教科版一年级上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各样的尺子。
卷 尺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各样的尺子。
软 尺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各样的尺子。
测 距 车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各样的尺子。
体温计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枪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气 温 计 和 湿 度 计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测量工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