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拟人练习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修辞手法完整ppt课件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 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小米加步枪,照样胜利! 具体代抽象
红领巾向我们招手! 特征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分代整体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具体代抽象 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专名代泛指
整理版课件
11
古诗词中的借代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 赠韦左丞诗) 恰当地使用借代修辞,可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突(出曹事操物的短本歌质行特)征,增强 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笔牍简之洁劳精形炼。,(语刘言禹富锡于变陋化室和铭) 幽默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
用不整同理版的课相件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5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6) 忽如一夜春风来,比千喻树万树梨花开拟人。
比作梨花
(7)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风暗拆开。 ——钱羽《未展芭蕉》
比喻
拟人
整理版课件
9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
整理版课件
10
常见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 的特点
仿写比喻句要注意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似性,本体之间的关
联整,理版要课遵件循比喻修辞的原则!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PPT课件

以及拟作物的词语。
.
27
抽象作具体物
定义:给抽象事物赋予原本描写具体事物(动
物、植物、山水等)的词语、动作、神态、特
征等的修辞手法。
上面例①中,把“公理”这种抽象概念比拟成能卖几
块钱一斤的东西;例②中,把“失败”比拟为“尼龙
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
比拟为可以“堆垒”的东西;例③中,把“情意”比
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
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4、鸟儿将巢安放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展示自己的歌
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
20
拟人句欣赏
5、一只活泼的青蛙在稻田里放声歌唱,从它嘴中流露出一段段优美的旋律 6、高粱好似一对对的“红领巾”,静悄悄的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 头微笑,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白色天涯。 7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8、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 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注:
暗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
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14
比喻和比拟
• 借喻的一般形式是——喻体N(名词)+V(动 词)或adj(形容词)
• 所以我们发现:比喻和拟物的区别实际 上就是借喻和拟物的区别.
• 借喻:只是直接把喻体借过来当做本体用;
• 拟物是赋予了比拟对象的人格或事物的属 性,即赋予了比拟对象的生命力,使它成为了 有生命的人或物.
30
《修辞手法》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定义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拟人可分为形象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总结词
1. 形象化拟人
2. 抽象化拟人
将非人类事物描述成具有具体人类形象的形态,如“太阳公公起床了”。
将非人类事物的特性或情感用人类语言表达,如“风在歌唱”。
03
02
01
拟人的种类
拟人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修辞手法概述 比喻修辞手法 拟人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 对偶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
01
修辞手法概述
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效果、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修辞手法定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丰富语言文化
修辞的重要性
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分为人格化拟人和抽象化拟人。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分为句内排比和句外排比。
在演讲中,对偶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对偶可以强调主题思想,增强说服力。
1. 文学
2. 诗词
3. 演讲
对偶的运用
06
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从语言学角度总结修辞及用法课件40张

1 移就
将常作用A的词,拿来作用B。A不需要出现。
如:她的生活被撕成碎片。 碎片一般是描写纸的状态,这里用来描写生活。
注意:移就和比拟在一句话中难以区分,要结合上下文。
将生活和书做比拟,主要是描写书,只是把“书”这个词全部换成生 活。是以书来谈论生活。
而生活和书做移就,主要是描写生活,只是用了“书”的常用词。是 以生活来谈论生活。
加引号:我男朋友真“讨厌”。 这样讨厌就反语成了褒义词。如果不能或不想用引号,就需要添加内 容。
加内容:我男朋友真讨厌,天天给我买东西。 讨厌明确的变成了褒义词。当然还可以再把它变成贬义词。
再反语:我男朋友真讨厌,天天给我买东西,花得都是老娘的钱。 现在讨厌又重新回到了贬义。
2 婉曲
又称婉转。不说本意,而是用其他语句来表达。 如:我嗯嗯嗯你。 这里使用嗯嗯嗯来表达爱的意思。表现出了说话者的害羞,不敢直接 提及爱这个词,而且连用三个嗯还有了一种全力以赴和紧张的感觉。
相对而言,比拟较婉转有深意韵味,移就较直接且生动活泼。
1 拈连
也是将A的词拿来给B用,但A必须出现(可以暗示,根据上下文可推论 得出A是什么)。
注意拈连、移就、比拟的区别:移就和比拟不必出现A,而拈连要直接 或间接的出现A。
比拟:她将生活撕成碎片。用力抛向空中,随风飞去。 这里前面将生活当作纸,后面继续用描写纸来暗指生活。
3 藏词
只使用常用词汇中的一部分来表达该词汇的意思。
如:我现在上知,下知,无所不知。 这里“上知”指上知天文,“下知”指下知地理。隐藏了原词的一部分, 根据后面的无所不知能猜测出词的原貌。
与仿词的区别:仿词会做改动,意思也会变;藏词只是隐藏,不会变 原意。
如:我觉得我很低冷。 这里低冷代表什么还不确定,需要结合语境才知晓。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部分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50张PPT)

第十四部分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素养风向标·导航
专题框架图·导览
【真题研磨·高屋建瓴】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 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 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 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 吃门钉肉饼。
种类
释义
成分排比
一个句子中的一 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句
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 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种类
释义
例句
一个复句的各 分句排比 个分句构成排
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 那样美丽和宽广
单句排比
几个单句(或复 句中的单句形 式的分句)构成 排比
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 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 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 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 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 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 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 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 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 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 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 了一溪沟
素养风向标·导航
专题框架图·导览
【真题研磨·高屋建瓴】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 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 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 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 吃门钉肉饼。
种类
释义
成分排比
一个句子中的一 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句
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 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种类
释义
例句
一个复句的各 分句排比 个分句构成排
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 那样美丽和宽广
单句排比
几个单句(或复 句中的单句形 式的分句)构成 排比
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 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 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 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 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 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 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 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 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 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 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 了一溪沟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代替整体。 作用:形象深刻地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 例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例2:一群红领巾从对面走来。 例3: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例4: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中的一条。 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修辞手法的考查 1、写作中的运用。 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 扩写等。 3、诗歌鉴赏。 4、现代文阅读。
4、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 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 一起。
作用: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可加强语气,增 强语势,使感情更加强烈。用来说理,可把 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 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是战斗的歌 声,是劳动的歌声。
2、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
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
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1、写作中的运用。
①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 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 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②前几年父亲承运包用了修果辞园手,法春可天以那会儿,满山 遍野的梨树、果使树文都章开生着动花形,象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提高文采。 ③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 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 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 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例3:指导员讲的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3、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特征、程度等 有意地夸大或缩小。
分类:扩大的夸张、缩小的夸张,超前夸张。
作用:引起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举例: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缩小夸张) 3、他酒没沾唇,就已经醉了。(超前夸张)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一、高考考查的修辞格共九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排比、
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另外,引用、反语、通感
手法等也应该掌握。
1、比喻: 定义: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物的相似点,用具
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例1: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 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物描写)
例2::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 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 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 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 暖。
作用: ①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 印象。
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 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③化无形为有形
比喻的三种类型 1、明喻
特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比喻词是:像、防佛、似。
公式为:“甲像乙”。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
2、暗喻 特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 词为:是、成为、成了、变成了等。 公式为:“甲是乙”。 如: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3、借喻 特点: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 现喻体。 公式是:直接把甲说成乙。
2、比拟
定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把物当 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 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物则是是把人当作物来写。
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灵性,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例1:天空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
例2: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 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 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 远起来。
7、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有时出 现在篇首或段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
例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 群众。
例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当然不是。
8、反问(反诘)
定义:只问不答,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 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常用否定的形式表 示肯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2: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 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 温暖的回忆。
5、对偶
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 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 忆,有音乐美。
例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扩写等。
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 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案: 梦想瑰丽、奇妙,带着我飘飘荡荡,享受人生美 好; 现实平淡、真切,教给我踏踏实实,体会世间真 味。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 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 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 其他的词语。
作用:强调作用,用于抒发感情,感染力强。
例1:我们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 学习。
例2: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
例句:废除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 需要一场暴风雨。 省略的本体为:革命。 比喻词:像
不属于比喻的几种情形: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 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 好像出去 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1: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表示不满) 例2:池水涟涟,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
(肯定意思) 例3: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
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否定意思)
9、借代
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
注意中的一条。 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修辞手法的考查 1、写作中的运用。 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 扩写等。 3、诗歌鉴赏。 4、现代文阅读。
4、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 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 一起。
作用: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可加强语气,增 强语势,使感情更加强烈。用来说理,可把 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 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是战斗的歌 声,是劳动的歌声。
2、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
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
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1、写作中的运用。
①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 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 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②前几年父亲承运包用了修果辞园手,法春可天以那会儿,满山 遍野的梨树、果使树文都章开生着动花形,象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提高文采。 ③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 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 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 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例3:指导员讲的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3、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特征、程度等 有意地夸大或缩小。
分类:扩大的夸张、缩小的夸张,超前夸张。
作用:引起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举例: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缩小夸张) 3、他酒没沾唇,就已经醉了。(超前夸张)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一、高考考查的修辞格共九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排比、
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另外,引用、反语、通感
手法等也应该掌握。
1、比喻: 定义: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物的相似点,用具
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例1: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 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物描写)
例2::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 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 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 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 暖。
作用: ①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 印象。
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 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③化无形为有形
比喻的三种类型 1、明喻
特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比喻词是:像、防佛、似。
公式为:“甲像乙”。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
2、暗喻 特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 词为:是、成为、成了、变成了等。 公式为:“甲是乙”。 如: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3、借喻 特点: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 现喻体。 公式是:直接把甲说成乙。
2、比拟
定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把物当 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 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物则是是把人当作物来写。
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灵性,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例1:天空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
例2: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 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 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 远起来。
7、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有时出 现在篇首或段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
例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 群众。
例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当然不是。
8、反问(反诘)
定义:只问不答,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 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常用否定的形式表 示肯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2: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 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 温暖的回忆。
5、对偶
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 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 忆,有音乐美。
例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2、语言表达题。如仿句、扩写等。
1、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 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案: 梦想瑰丽、奇妙,带着我飘飘荡荡,享受人生美 好; 现实平淡、真切,教给我踏踏实实,体会世间真 味。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 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 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 其他的词语。
作用:强调作用,用于抒发感情,感染力强。
例1:我们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 学习。
例2: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
例句:废除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 需要一场暴风雨。 省略的本体为:革命。 比喻词:像
不属于比喻的几种情形: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 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 好像出去 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1: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表示不满) 例2:池水涟涟,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
(肯定意思) 例3: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
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否定意思)
9、借代
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