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一类特选)

合集下载

脾胃科100首方剂

脾胃科100首方剂

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1 丁香散丁香、柿蒂、甘草、良姜温胃散寒止呕胃寒哕逆丁香散方能暖胃,可将虚寒呃逆退;炙甘草与高良姜,柿蒂降气功为最2 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泽泻、土贝母疏肝清热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化肝青皮芍丹栀,泽泻贝母与陈皮3 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活血化瘀化积丸用阿魏榔,棱莪浮石楞雄黄,苏木香附五灵脂,活血化瘀功擅长4 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补脾润肠气虚性便秘,大便并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脉弱5 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理气通便气秘6 木香顺气丸木香、香附、陈皮、厚朴、青皮、枳壳、槟榔、砂仁、苍树、甘草、生姜顺气开郁,和胃消食,解滞之功适用于气郁不舒,胸膈胀满,呕吐腹痛,大便秘结等症7 启膈散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荷叶润燥解郁,化痰降逆噎膈。

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干结者启膈郁沙苓,贝糠丹蒂仁8 清金化痰丸黄芩、山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栝蒌壳、橘红、茯苓、甘草痰热郁肺所致咳嗽、胸闷喘促、痰多黄稠等症9 通幽汤炙甘草、红花、生地黄、熟地黄、升麻、桃仁、当归身养血活血,润燥通幽噎膈。

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闭此方需10 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 养阴益胃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

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温病须虑热伤津11 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肉桂散寒、祛湿、退黄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茵陈术附寒湿伤,乃是四逆巧梳妆;肉桂加之热更壮,此治阴黄是好方12 驻车丸黄连、炮姜、当归、阿胶滋阴,止痢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13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14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15 香苏散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理气解表四时瘟疫伤寒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16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中医】中医全科最全方剂总结趣记歌诀版

【中医】中医全科最全方剂总结趣记歌诀版

【中医】中医全科最全方剂总结趣记歌诀版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1..麻黄汤(《伤寒论》)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平咳喘, 伤寒无汗服之宜。

趣记: 干妈贵姓?对照: 甘麻桂杏?2..桂枝汤(《伤寒论》)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 风寒表虚一方通。

趣记: 贵嫂炒姜枣。

对照: 桂芍草姜枣。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歌诀: 九味羌活地防风, 细草苍芷芩川芎;外感寒湿里蕴热, 发汗祛湿清里功。

趣记: 强风百草细, 秦川有苍生。

对照: 羌风白草细, 芩川一苍生。

4..小青龙汤(《伤寒论》)歌诀: 小青龙用桂芍麻, 干姜细夏草味加;外感风寒内停饮, 温肺化饮效甚夸。

趣记: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对照: 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5..银翘散(《温病条辨》)歌诀: 银翘散主风热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趣记: 荷梗连根叶似伞, 豆花接穗杆如牛。

对照: 荷梗连根叶———, 豆花芥穗甘一牛。

6..桑菊饮(《温病条辨》)歌诀: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趣记: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对照: 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歌诀: 麻杏甘石汤法良, 辛凉宣泄有擅长; 邪热壅闭气喘急, 清肺平喘效力强。

8..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壳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趣记: 活熊身伏草埂, 二虎只可强攻。

对照: 活芎参茯草梗, 二胡枳壳羌—。

9..大承气汤(《伤寒论》)歌诀: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大黄厚朴标; 泻热救阴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趣记: 皇后只是笑。

对照: 黄厚枳实硝。

10..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歌诀: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中医内科病证歌诀(脾胃病证)

中医内科病证歌诀(脾胃病证)

中医内科病证歌诀(脾胃病证)一、胃痛病证歌诀胃痛良附散寒凝,保和丸消食积停,湿热中阻清中煎,柴胡主疏肝气行,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1.寒邪客胃证——良附丸加味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加减3.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加减4.湿热中阻证——清中汤加减5.瘀血停胃证——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6.胃阴亏耗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7.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加减二、痞满病证歌诀心下痞塞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软,饮食停滞保和丸,痰湿二陈平胃散,热阻连朴通胃满,柴胡疏肝和胃宽,脾虚胃弱补中气,胃阴不足益胃疗。

1.饮食内停证——保和丸加减2.痰湿中阻证——二陈平胃散加减3.湿热阻胃证——连朴饮加减4.肝胃不和证——柴胡疏肝散加减5.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加减6.胃阴不足证——益胃汤加减三、呕吐病证歌诀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

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四七气虚君,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

1.外邪犯胃证——藿香正气散加减2.食滞内停证——保和丸加减3.痰饮内阻证——小半夏汤合苓桂朮甘汤加减4.肝气犯胃证——四七汤加减5.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加减6.脾胃阳虚证——理中汤加减7.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加减四、噎膈病证歌诀噎即噎塞膈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化阻利痰气。

沙参麦冬润津亏,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运脾延生机。

1.痰气交阻证——启膈散加减2.瘀血内结证——通幽汤加减3.津亏热结证——沙参麦冬汤加减4.气虚阳微证——补气运脾汤加减五、呃逆病证歌诀胃气上逆呃难停,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石膏多。

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1.胃中寒冷证——丁香散加减2.胃火上逆证——竹叶石膏汤加减3.气机郁滞证——五磨饮子加减4.脾胃阳虚证——理中丸加减5.胃阴不足证——益胃汤加减六、腹痛病证歌诀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食积导滞枳实通,实痛疏肝气不运,血停少腹除瘀根,虚则温补建中饮,通字义广法度深。

趣味方剂歌诀完整版

趣味方剂歌诀完整版

趣味方剂歌诀完整版更新时间:2017-5-01大青龙汤(《伤寒论》)歌诀: 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风寒两解此为良。

趣记: 马黄找江石。

对照:“麻黄”枣姜石。

桂枝汤(《伤寒论》)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风寒表虚一方通。

趣记: 贵嫂炒姜枣。

对照: 桂芍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歌诀: 九味羌活地防风, 细草苍芷芩川芎; 外感寒湿里蕴热, 发汗祛湿清里功。

趣记: 强风百草细, 秦川有苍生。

对照: 羌风白草细, 芩川一苍生。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 香苏散内草陈皮, 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 解表又能疏气机。

趣记: 国老吃陈皮香酥。

对照:“甘草”—陈皮香苏。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 三物香薷豆朴先, 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 新加香薷祛暑煎。

趣记: 香薷逗厚朴得了阴暑证。

对照: 香薷豆厚朴———阴暑证。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歌诀: 加味香苏陈草风, 荆艽姜蔓与川芎; 发汗解表兼理气, 寒热头痛胸闷松。

趣记: 陈兄生娇子, 老象慢惊风。

对照: 陈芎生艽紫, 老香蔓荆风。

小青龙汤(《伤寒论》)歌诀: 小青龙用桂芍麻, 干姜细夏草味加; 外感风寒内停饮, 温肺化饮效甚夸。

趣记: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对照: 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正柴胡饮(《景岳全书》)歌诀: 正柴胡饮平散方, 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 表寒轻证服之康。

趣记: 陈锋要生干柴。

对照: 陈风药生甘柴。

银翘散(《温病条辨》)歌诀: 银翘散主风热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趣记: 荷梗连根叶似伞, 豆花接穗杆如牛。

对照: 荷梗连根叶———, 豆花芥穗甘一牛。

桑菊饮(《温病条辨》)歌诀: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趣记: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对照: 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
调和肝脾
13四逆散
《伤寒论》
【君】柴胡
【臣】芍药
【佐】枳实破,水渍,炙干
【使】甘草炙(各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歌诀】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速记】柴草制药。
《小儿药证直诀》
【君】生地黄 木通
【佐使】生甘草梢(各6g)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歌诀】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速记】草地牧猪。
生甘草梢、生地、木通、竹叶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歌诀】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速记】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逐水
10十枣汤
《伤寒论》
【君】大戟
【臣】芫花熬甘遂各等分
【速记】干妈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泻下剂
寒下
06大承气汤
《伤寒论》
【君】大黄酒洗,(12g)
【臣】芒硝(9g)
【佐】厚朴去皮,炙,(24g)枳实炙,(12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重点科室脾胃方剂

重点科室脾胃方剂

1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通淋愈。

3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功效奇4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参芪橘柏及干姜;苓泻麦芽苍术曲,太阴痰厥头痛良。

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6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7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8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9补中益气汤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10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1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12川芎茶调: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1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14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15大黄牡丹皮汤:肿居少腹下肠痈,黄四牡丹一两从,瓜子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泄肠脓。

16大建中汤: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17丹参饮:丹参饮中用檀香,砂仁合用成妙方,血瘀气滞两相结,心胃诸痛用之良。

18丹栀逍遥丸: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19当归四逆散: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20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2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

脾胃病科方剂100首

脾胃病科方剂100首

脾胃病科方剂100首1、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2、八正散木通车前草萹蓄大黄栀子滑石甘草梢瞿麦灯芯草3、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4、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五两苏叶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6、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7、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8、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9、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10、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11、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陈皮12、川芎茶调散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甘草羌活13、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14、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15、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烊化芒;肠痈初起痛拒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16、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17、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18、丹栀逍遥散柴胡芍药白术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山栀19、当归四逆散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大枣炙甘草20、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21、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22、丁香散(三因极一)丁香柿蒂炙甘草高良姜23、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24、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半夏大枣黄连干姜人参25、葛根芩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26、膈下逐瘀汤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27、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28、桂枝汤桂枝芍药三钱生姜(9克)大枣甘草29、化肝煎丹皮栀子白芍青皮陈皮泽泻土贝母30、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31、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32、黄芪汤(金匮翼)黄芪麻仁白蜜陈皮33、黄土汤灶心黄土阿胶黄芩干生地白术附子甘草34、藿香正气散藿香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厚朴姜汁苦桔梗炙甘草大腹皮陈皮35、济川煎枳实泽泻当归升麻牛膝肉苁蓉止泻当用生牛肉36、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37、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38、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白术39、良附丸高良姜香附40、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1、六磨汤乌药槟榔沉香木香枳壳大黄42、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43、龙胆泻肝汤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龙胆草44、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45、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46、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白蜜47、木香顺气散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48、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9、启膈散丹参沙参贝母茯苓郁金荷叶蒂砂仁壳杵头糠50、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51、清金化痰丸黄芩栀子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橘红茯苓52、清营汤犀角丹皮玄参黄连生地麦冬银花连翘竹叶卷心53、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煅)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54、润肠丸当归生地木人桃仁枳壳55、三仁汤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竹叶厚朴白通草飞滑石半夏56、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57、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方剂歌诀一百首要求背诵的一类方剂

方剂歌诀一百首要求背诵的一类方剂

方剂歌诀一百首要求背诵的一类方剂方剂歌诀-一百首要求背诵的一类方剂一、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风寒外束饮内停,散寒蠲饮平喘佳。

5.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6.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益气解表效力宏。

二、泻下剂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小承气汤少芒硝,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9.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归草人参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10.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芍药枳朴杏黄蜜;润降消导相结合,肠燥便秘最相宜。

11.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年老肾虚便不通,寓通于补法堪宗。

三、和解剂12.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1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芩夏枳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功里效力彰。

14.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阳郁厥逆胸胁痛,疏肝解郁厥自除。

15.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16.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17.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用芩连,干姜草枣人参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四、清热剂18.白虎汤白虎汤中石膏知,甘草粳米四般施;阳明大热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19.清营汤清营汤是鞠通方,邪热入心营血伤;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透热康。

20.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病科常用方剂剂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歌诀与速记解表剂辛温解表01麻黄汤《伤寒论》【君】麻黄去节,(9g)【臣】桂枝去皮,(6g)【佐】杏仁去皮尖,(6g)【使】甘草炙,(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速记】干妈贵姓。

甘草、麻黄、桂枝、杏仁02桂枝汤《伤寒论》【君】桂枝去皮,(9g)【臣】芍药(9g)【佐】生姜切’(9g)大枣擘,(3g)【佐使】甘草炙,(6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歌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速记】大嫂炒姜汁。

大枣、白芍、炙甘草、生姜、桂枝03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君】紫苏叶( 12g)【臣】香附子炒香,去毛, ( 12g)【佐】陈皮不去白,(6g)【佐使】甘草炙,(3g)【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歌诀】香苏散内陈皮草,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速记】扶苏劈草。

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辛凉解表04银翘散《温病条辨》【君】银花(30g) 连翘(30g)【臣】薄荷( 18g) 牛蒡子(18g)芥穗(12g)淡豆豉(15g)【佐】苦桔梗六钱(18g)竹叶(12g)【佐使】生甘草(15g)【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歌诀】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速记】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

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淡豆豉、生甘草、芦根、桔梗、连翘0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君】麻黄去节,(9g)石膏碎,绵裹,(18g)【臣】杏仁去皮尖,(9g)【佐使】甘草炙,(6g)【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歌诀】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速记】干妈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泻下剂寒下06大承气汤《伤寒论》【君】大黄酒洗,(12g)【臣】芒硝(9g)【佐】厚朴去皮,【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歌诀】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速记】小黄识谱。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炙,(24g)枳实炙,(12g)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0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君】大黄(12g)牡丹皮(3g)【臣】芒硝(9g)桃仁(9g)【佐】冬瓜仁(30g)【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歌诀】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速记】大人忙担冬瓜。

大黄、桃仁、芒硝、丹皮、冬瓜仁润下08麻子仁丸《伤寒论》【君】麻子仁(50g)【臣】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25g) 芍药(25g)【佐】枳实炙,(25g)大黄去皮,(50g)厚朴炙,去皮,(25g)【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歌诀】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速记】布什妈要大[白]杏。

厚朴、枳实、麻子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09济川煎《景岳全书》【君】肉苁蓉酒洗去咸,(6~9g)【臣】当归(9~ 15g)牛膝(6g)【佐】泽泻(4.5g)升麻(1.5~3g) 枳壳(3g)【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歌诀】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速记】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逐水10十枣汤《伤寒论》【君】大戟【臣】芫花熬甘遂各等分【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歌诀】十枣非君非汤剂,甘遂芫花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速记】甘愿早起。

甘遂、芫花、大枣、大戟和解剂和解少阳11小柴胡汤《伤寒论》【君】柴胡( 24g)【臣】黄芩(9g)【佐】人参(9g)半夏洗,(9g)生姜切,(9g) 大枣擘,(4【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歌诀】小柴胡汤和解功,人参半夏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痫此方宗。

【速记】生芹菜炒大虾仁。

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大枣、半夏、人参枚)【使】甘草炙,(9g)证。

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12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君】柴胡(15g)【臣】黄芩(9g)大黄(6g)枳实炙,(9g)【佐】柴胡(15g)芍药(9g) 半夏洗,(9s)生姜切,(15g)【使】大枣挚,(4枚)【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歌诀】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生姜枣,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速记】秦大将只要半壶枣酱。

黄芩、大黄、生姜、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调和肝脾13四逆散《伤寒论》【君】柴胡【臣】芍药【佐】枳实破,水渍,炙干【使】甘草炙(各6g)【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歌诀】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速记】柴草制药。

柴胡、炙甘草、炙甘草、白芍14逍遥散《和剂局方》【君】柴胡去苗,(30g)【臣】白芍药(30g)当归去苗,锉,微炒(30g)【佐】白术(30g)茯苓去皮,白者(30g)【使】甘草微炙赤,( 15g)【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歌诀】逍遥散用柴归芍,苓术炙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速记】龄少才干党,[逍遥]逐江河。

茯苓、白芍、柴胡、炙甘草、当归,白术、生姜、薄荷15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君】白术炒,( 90g)【臣】白芍药炒,(60g)【佐】陈皮炒,(45g)【佐使】防风(30g)【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歌诀】痛泻要方用白术,芍陈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速记】猪皮少缝。

白术、陈皮、白芍、防风调和肠胃1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君】半夏洗,( 12g)【臣】干姜(9g黄芩(9g)黄连(3g)【佐】人参(9g)大枣擘,(4枚)【使】甘草炙,(9g)【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歌诀】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枣草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速记】江大人今夏[添]草帘。

干姜、大枣、人参、黄芩、半夏、炙甘草、黄连清热剂清营凉血17清营汤《温病条辨》【君】犀角(水牛角代)(30g)【臣】生地黄(15g)【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歌诀】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角生地麦冬玄,竹心丹参黄银连,清营解毒更护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