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考试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合集下载

语文古诗赏析-炼字

语文古诗赏析-炼字

思考探讨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 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 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 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 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高考题举例二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 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 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作用)
高考题举例一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清· 沈德潜
复习回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学诗词练字

中学诗词练字

中学诗词练字1、《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乡村四月》(翁卷·南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6、《别董大》(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池上》(白居易·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春日》(朱熹·南宋)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5、《枫桥夜泊》(张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蜂》(罗隐·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关雎》《蒹葭》《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使至塞上》王维《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李煜《浣溪沙》晏殊《江城子》苏轼《渔家傲》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水调歌头》苏轼《游山西村》陆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登飞来峰》王安石《己亥杂诗》龚自珍都有可能考到,多做预备总是好的。

二.中考必考26首古诗词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新课标初中语文古诗词佳作欣赏(34首)

新课标初中语文古诗词佳作欣赏(34首)

新课标初中语文古诗词佳作欣赏(34首)内容预览:34首古诗词1、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七上)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七上)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七上)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七上)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七上附)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七上附)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七上附)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七上附)9.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八上)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八上附)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八下)1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八下)13.过零丁洋(辛劳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八下)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八下)15.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八下)1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八下)1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八下)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八下)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八下)2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八下)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八下附)2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八下附)23.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八下附)2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八下附)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八下附)2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九上)27.江城子(老夫聊发青年狂) 苏轼(九上)28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九上)29.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九上附)30.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八上)31.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九下)32.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九下)33.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九下附)34.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老教材)七年级上册1、《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考古诗词曲40首(炼字、修辞、哲理、典故、画面)整合梳理

中考古诗词曲40首(炼字、修辞、哲理、典故、画面)整合梳理

羌管悠悠 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 征夫泪。 (《渔家傲· 秋思》) 千古兴亡 多少事? 悠悠。 (《南乡子·
登京口北 固亭有 怀》)
莫笑农家 腊酒浑, 丰年留客 足鸡豚。 (《游山西 村》) 浩荡离愁 白日斜, 吟鞭东指 即天涯。 (《己亥杂
诗》)
“悠悠”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诗/词句
赏析
潮平两岸 阔, 风正一帆 悬。(《次 北固山 下》)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 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涨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 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动词)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 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只“风顺”还不足以保证“帆 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 才能够“悬”。这个“正”字,兼包含“顺”与“和”的内容。
(《山坡羊·潼 关怀古》)
无言独上西 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相见欢(无 言独上西 楼)》)
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 拭。
(《满江红(小 住京华)》)
山重水复疑无 路, 柳暗花明又一 村。 (《游山 西村》) 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 胜寒。(《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 有)》) 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
《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
全篇由“望”字写起,从远景到中景再到近景,最后到特写镜头,步步 推进,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浓缩到诗人自己身上。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 见。
“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暗示了牛车的 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可见他生活不 易。

课标古诗词曲40首(炼字、修辞、哲理、典故、画面)整合梳理

课标古诗词曲40首(炼字、修辞、哲理、典故、画面)整合梳理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
“溅”“惊”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通过“花”“鸟”表现出来。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春望》)
“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副词)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悠悠”(形容词)意指辽阔深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独”字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通过“悠悠”与“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犹”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暗示晚唐统治者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江城子·密州出猎》)
“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开篇就壮怀激烈,接着写战场上的情景,可谓豪情万丈。结尾抒发壮志,最后一句的“可怜白发生”,暗指壮志难酬,给“壮词”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悠”是“长”的意思,形容主人公夜长难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此处两个“悠”字以感叹的语气道出,加重了相思的感情色彩。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三、四句写祠堂内的所见所闻,用 “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 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颜色词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 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 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 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引”和“衔”。 “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 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
“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 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 乐的情境。
下列诗词中加彩的字各有其妙处,请任选一 小题加以鉴赏。(不少于50字)
(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 师”。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 2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 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 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悲苦哀怨的氛围。

(2)诗人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花子规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

8、《行路难》(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望岳》(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0、《春望》(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感时花溅泪”中加点的“溅”字。

答:“溅”写出了泪如雨下向四外迸射的情状,表现诗人极度的伤时忧国的思想情绪(3)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惊奇喜悦的心情。

(2)品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①照应标题。

②写出边塞空旷苍凉之景。

③表明处境恶劣,人迹罕至。

④目送友人远去,久久不肯离开的情形。

⑤传达出诗人心的惆怅与失落。

⑥景、事、情融为一体。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1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2)请结合诗歌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13、《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1)主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辛酸、不平,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示例一:“空”的意思是白白的,离别多年,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只能一个人回想美好的往昔。

表现了诗人的伤感。

示例二:“翻”的含义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故乡,却成了无人知道的外人。

表达了诗人心的哀伤。

(3)颔联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14、《钱塘湖春行》(1)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3)分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加点“乱”字的表达效果①花开繁盛②色彩缤纷③贬词褒用(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15、《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开”字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和敌军构成鲜明对比。

16、《泊淮》(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淮河两岸夜景,给人以迷蒙之感.(2)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犹”字用得好在哪里?“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

、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3)“寒”字不仅点出了季节,环境冷寂的特点,还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17、《夜雨寄北》(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期字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

缠绵曲折的意境。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

烘托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18、《无题》(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19、《相见欢》(1)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2)“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后主身为亡国之君,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情感,突出了一种“斯人独憔悴”的凄凉、愁苦,心的情感自然喷涌而出,如滴血一般。

(3)“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一个“锁”字,形象的展现出愁绪与寂寞深秋的交织.20、《浣溪沙》炼字(1)你认为晏殊《浣溪沙》中表现的愁和煜《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何不同?煜的愁苦是因为他此刻沦为阶下囚,去国离乡,孤身登楼,心苦痛千丝万缕。

晏殊的愁则着重表现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的“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21《登飞来峰》(1)“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2)“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22、《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23、《水调歌头》(1)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3分)(2)“起舞弄清影”的“弄”自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

既描写出舞姿的优美,又表现出作者在抑郁寂寞中的自我排遣的大观情怀24、《游村》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5、《破阵子为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秋”字用的好,它不仅点名了点兵时间,在秋高气爽之时,又体现了点兵之时的阵势壮阔,展现出豪放之势。

渲染肃杀气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可怜”,可惜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