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公元960年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从他开始一个跨越了整整3个世纪,历经了十八位皇帝的帝国巍然耸立于世界东方,然而他一开始“重文轻武”国策的王朝面对强敌入侵表现的极其软弱,连战连败。
多年来宋都是以一个弱爆的形象尴尬的存在于世人的眼中,他既无大唐帝国宾服天下的赫赫威名,更无明清时期的辽阔疆域,留在人们心中的仿佛只有“靖康之耻”的弥天大辱和奸臣秦桧对抗金将领的无情打压。
那么宋真的一无是处吗?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板书课题。
二、授课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农业的发展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
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2.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与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和《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相关史料、PPT 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货币,包括贝壳、铜钱、铁钱、白银、黄金等。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自主探究: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导入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你早有所闻。
其实,早在唐代,曾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就对苏杭的美景极尽赞美之词。
晚年回到北方的他,在《忆江南》中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眷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描述过江南的美丽与富足。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
唐宋时期为什么会对江南有这么多美好的描述?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新课讲解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师: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
5.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案例、实物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那么,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如政治稳定、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等。
2.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如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农具的改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2.强调宋代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避免空泛论述。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4.家长签字确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4.乡村四月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还介绍了宋代的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宋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2)范围: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市舶司
2、展示《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和繁荣的商业街场景,让同学们观看微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了解宋代商业的繁荣。
思考: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请一位同学回答刚才的问题: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课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七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名画《清明上河图》作为背景,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认识我国古代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空前发达,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媒体教具
多媒体课件
(3)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财政收入依靠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经验,你觉得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的有哪些?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
总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区域集中在中国的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
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手工业纺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制瓷业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运用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2.阅读教材《宋代海外贸易图》,分组讨论并叙述一下宋代对外贸易的概况。
3.阅读材料,分析下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提示: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情景体验:商人的苦恼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提示:使用纸币“交子”。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提示: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过渡: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合作探究:想一想: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
师生共同总结:
(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例如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学习,可以从中总结其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还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