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二节_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排泄和排遗
• 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 、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 的过程。 • 排遗: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
肾皮质 肾髓质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无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有(部分) 有(全部) 有(1%部分)
尿素 水
有 有
有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原尿成分: 血液成分: 水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酸、尿素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经过肾小球,除血细胞 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物质 (水、葡萄糖、无机盐、尿酸、 尿素等)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 形成原尿的过程
输尿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管
B
A
肾小球 肾小囊C肾小管Fra bibliotek肾 单 位
2 (肾小囊)
(肾小管) 3
1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4 5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8
6 (动脉)
(静脉) 7
肾小囊 2
肾小球 1
肾小管 3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 30 1.0 尿素 2.0 尿素 2.0 尿酸 0.05 尿酸 0.05 无机盐 9.0 无机盐 11.0
正常人: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0 0
讨论: 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 标是不正常的? 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尿的形成和排出课件_张志男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
滨湖学校 张志男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 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的过程。
自读解疑
阅读80—82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排泄和排遗?
排泄: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 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 过程就叫排遗。
2. 你认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吗?为什 么?
有关,泌尿系统与大量的血管相连
泌尿系统的组成
1 肾脏 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3膀胱 尿道 排出尿液 4
肾脏的结构
肾脏的结构 入球 肾小球 小动脉 出球 肾小体 肾小囊 小动脉
肾 脏
100 多万 个肾 单位
肾小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 毛细血管
途径 尿 液
意义
输 尿 管
排 膀 尿 出 胱 道 体 外 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 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 能。
拓展延伸
泌尿系统的卫生
1、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 2、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学到了什么?
分组讨论:
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原尿 (水、无机盐、葡萄 糖、尿素)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 (水、无机盐、尿素)
阅读82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一个人每天形成原尿150升,而排出 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为什么呢?
肾小管的重新_ , 乙是____ ,丙是____ 。
2、甲的蛋白质为8、乙的蛋白质为0,这是由于什么呢? 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毛细血管。 3、乙的葡萄糖为0.1、丙的葡萄糖为0,这是由于什么 呢? 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吸收 4、乙的尿素为0.03、丙为2,这是由于什么呢?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是在肾单位中形成的
尿液的形成有两个关键的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
肾小囊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
三种液体(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
血细胞 血液:血浆(水、 无机盐、 尿酸尿素、 葡萄糖、 大分子蛋白质 )、
原尿:
水、无机盐、尿酸尿素
少量 大部分
葡萄糖、
(150L)
尿液: 水、无机盐、尿酸尿素
血尿 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肾炎
(1.5L)
思考:
多尿,糖尿——
想一想: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g/L) 尿检 项目
正常值 红细胞 蛋白质 0 葡萄糖 0 尿素 2.0 尿酸 0.05 无机盐 11.0
–
病人
+
30
1.0
2.0
0.05
9.0
病人尿液中哪些指标不正常? 推测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问题?
肾 单 位
主要分布 于皮质
(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囊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围成囊腔包围肾小球
肾小管
主要分布 于髓质
与肾小囊相连,外有出球小动脉分 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缠绕。
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一、)肾小 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动脉
原尿 肾小管
尿
肾静脉
水、无机盐、 蛋白质、葡萄 糖、尿素和血 细胞 大分子蛋 白质、血 细胞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
肾动脉里多,因为血液流经肾脏时, 血液里的代谢废物随着尿液由输尿管流 入膀胱,血液因此得到净化。
(2)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三 处所流液体中,尿素尿酸由多到少 的排列顺序是 肾动脉 ( 输尿管 ) 肾静脉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模型解题法(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
1.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时间漂浮在海面的待救者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 .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显减少
C .下丘脑损伤会影响水盐平衡调节,但不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 .夏季的中午,在户外工作的人体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
C
2.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的部分调节过程。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离不开__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的“刺激”来自细胞外液中__________的变化。
“刺激”增强时,人会出现_________感觉,尿
量也将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各部分中,中枢位于___________,膀胱属于_______________。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王畅在本节课中,有一些教学设计的亮点,同时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为了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对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中的亮点以下为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学生说出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2、通过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和动画,使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通过讲述尿液的排出过程,使学生说出各泌尿器官在排尿过程中所起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表格,培养学生读表对比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尿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肾脏的功能,体会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
2、通过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充分结合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并使用了适当的方法,基本实现了每一个教学目标。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尿液的形成,其中的难点在于肾单位的结构和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及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我准备了红毛线和自制的具有盲端的胶皮管,在讲解过肾单位的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并制作肾单位模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于肾单位结构的理解是否到位。
对于抽象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我先利用动画为学生进行讲解,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及对其原理的理解,我利用漏勺模拟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用花生米、黄豆、绿豆、大米、小米等材料模拟血液的组成成分(并呈现在屏幕上),而用双层(内层带洞)塑料袋当做肾小囊及肾小管,让两个学生参与模拟实验的演示,并将实验结果呈献给全班同学,由此基本上全体学生都能说出滤过的成分即原尿成分,达到预期目标。
两个学生活动实验都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初一生物《尿形成和排出》课件

初一生物《尿形成和排出》课件1. 尿的重要性和功能尿是人体新陈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的主要排泄物,对维持体内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尿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除代谢废物: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排泄这些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新陈代谢平衡。
•清除过剩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调节体内离子平衡:尿液中含有各种离子,如钠、钾、氯等,通过调节尿液中离子的浓度,帮助维持体内离子平衡。
2. 尿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肾脏中,经过以下几个步骤:2.1. 滤过在肾小球中,由于毛细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使得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多种溶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囊内形成初尿。
2.2. 重吸收初尿通过肾小管系统,经过肾小管壁的重吸收作用,使得一部分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以保证体内重要物质的保留。
2.3. 分泌同时,肾小管壁也对一些废物和过剩物质进行分泌作用,将它们排泄到尿液中。
例如,肾小管能分泌尿酸、某些药物等。
2.4. 浓缩和稀释通过肾小管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将初尿进行浓缩和稀释,以调节尿液的浓度和体液的稳定。
3. 尿的排出过程在尿形成完成后,尿液通过以下路径排出体外:1.肾盂:尿液从肾小管汇聚到肾盂,形成肾盂尿。
2.尿输送管:肾盂尿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
3.膀胱:膀胱是容纳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膀胱中暂时储存。
4.尿道:尿液从膀胱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4. 尿的调节尿的排出需要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作用:•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主要有抗利尿素葡萄糖素(ADH)和醛固酮,它们能够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血液渗透压和容量感受器:当血液渗透压过高或血容量不足时,感受器将产生相应的信号,促使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尿液的排出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刺激膀胱收缩排尿。
5. 相关疾病与健康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如果出现功能异常或疾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三. 尿液的排出途径
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2.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L。
(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
二.肾脏的结构
肾脏: 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 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肾Biblioteka 囊)皮质 髓质 (肾小管) 肾盂
三.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
肾小球
(滤过作用)
150L
原尿
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
1.5L
尿液
(肾小囊)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只有一种排出途径的是:二氧化碳 有三种排出途径的是: 水
4.排泄的意义:①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②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③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④ 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与排出
知识回顾:
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 2.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4.排泄的意义?
2.排泄的途径:① 呼吸系统(呼吸): 二氧化碳、水 ② 皮肤(排汗): 水、无机盐、尿素 ③ 泌尿系统(排尿): 水、无机盐、尿素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泄: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
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
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器促进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
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特别告诫: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原尿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排尿的意义: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泄,否则可以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损害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
水、无机 盐、尿素、
尿 的 形 成
尿的形成过程:
归纳小结
血液 (水、无机盐、尿素、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肾小球的滤过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血液
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水、无机盐、
尿素、葡萄糖)
肾小管重吸收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水、无机盐、尿素、)
形成尿
小
结
你 会 做 吗?
4 3
1
2
5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4 肾小囊
6
大分子蛋白质。
血细胞和
尿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 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 原因?
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 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 被肾小管吸收所造成。
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 胞,作为医生的你推测,这位病人可能 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人体内尿液 的形成与排出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 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 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问题一:
排泄与排遗
友情提示
二氧化碳
呼气
多余的水
排泄 出汗 排尿
(细胞内产 生的代谢废物)
无机盐
尿素
粪便
排便
排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是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考考你!!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C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汗 C.食物残渣排出 D.排尿 2.血液流经下列哪组器官时,血浆中细胞生命活 动产生的废物将会减少?( B ) A.肝和肠 B.肺和肾 C.脾和胰 D.肾和肠
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问题二:
友情提示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 能
肾透析是怎么回事
肾小球出现的病症,使蛋白质和红细胞经过肾小 球进入了肾小囊中,随尿液排出。
想一想
你能回答
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
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 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肾小管
问题四:
尿的排出和意义
友情提示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
(肾盂) 输尿管(输送尿液)
98
0.03 0.10 0.72 0.03
96
0.00 0.00 1.10 1.80
物质的过滤
肾小球 和紧贴 着它的 肾小囊 壁起过 滤作用
物质的过滤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 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 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 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讨 论:
肾脏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 尿 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血液怎样进出肾脏? 系 膀胱 统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尿道 泌 输尿管 2、注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肾的颜色,想象一下肾脏里
二、泌尿系统的功能
讨 论:
肾脏 (形成尿液)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
肾单位
肾小球
问题三:
尿的形成过程
友情提示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 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
主要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克/100ml) (克/100ml) (克/100ml)
90
8.00 0.10 0.72 0.03
物质的重吸收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 机盐等,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这些被重新 吸收的物质进入保绕 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 血管中,送回血液里。
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 尿素就形成了尿液。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尿液
尿的形成
血浆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尿
终尿
水、葡萄糖、 无机盐、蛋白 质、血细胞和 尿素 大分子蛋 白质、血 细胞 大部分的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三、尿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 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尿是不断产生的,而排尿却是间歇 的,为什么呢?
膀胱充盈
膀胱排空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输尿管(输送尿液) 2、注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肾的颜色,想象一下肾脏里
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血液怎样进出肾脏? (暂时贮存尿液)
膀胱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尿道 (排出尿液)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小球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肾 单 位
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