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谈话: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长河中的一个奇迹,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出示王献之作品。
)这些作品都出自王献之之手,你对王献之有哪些了解?(简介王献之)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想知道他是怎么成为大书法家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跟读。
4、同桌互考,观察:那些字的读音、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多音字:模、通。
学习生字:聚,理解聚精会神,识记、指导书写。
5、齐读词语。
三、细读品味,理解课文。
(一)、自满原因1、主人公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来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王献之心理的语句,再读一读,你能从中看到怎样的王献之?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自满的原因。
3、想像: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人们可能怎样夸奖他?4、如果你就是王献之,别人这么夸奖你,你心里怎样?5、谁能读出那股得意劲儿吗?指两名学生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二)、自满表现1、就是这样一个自满的王献之,此时又有什么表现呢?自由读2、3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汇报。
2、出示句子,他满以为父亲会怎样称赞他?谁知引读。
3、继续汇报,出示母亲的话。
读一读,从母亲的话中读懂了什么?(会读书的孩子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小结:看到自满的献之,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父亲无声的教育,母亲的一句话点醒了王献之。
听了母亲的话,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三)由自满到惭愧1、用前面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王献之心理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他的表现的语句。
指名汇报描写王献之心理的语句。
2、出示填空:谁来说说献之心理变化?3、此时的献之为什么如此惭愧?(结合母亲的话,第一、二、三段自满表现)4、继续汇报表现。
王献之练字 教案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认读本课生字9个,会写8个,积累本课词语,学会部首“缶”(缶字旁)。
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背诵介绍王献之练字秘诀的自然段。
情感:使学生懂得无论学习什么,只有下很大的工夫,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介绍王献之练字秘诀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无论学习什么,只有下很大的工夫,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具准备:投影、识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部首“缶”(缶字旁),积累词语。
一、一、导入:介绍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与成就二、二、初读课文:1、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检查字音及标自然段的情况。
3、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4、 4、小组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1)(1)比较“诀”和“决”:(2)(2)“羲”和“撇”要注意笔画和笔顺:(3)(3)学习新部首“缶”:缶——缸(4)(4)“晋写秘怪誓”利用部首加熟字识记。
2、指导书写: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知道“没、诀、怪、密”要写得左窄右宽,“外、鲜”要写得左右相等。
笔画少的字,如“巧、外”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舒展;笔画多的字,如“秘、鲜”要写紧凑。
3、口头扩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讲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指导背诵。
一、一、朗读课文‘二、二、分段学习课文:1、 1、读第一段。
(1)(1)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事情?(2)(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王献之从小立下志向,也要成为一名大书法家。
”“志向”是什么意思?(3)(3)指导朗读: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2、 2、读第二段(2——4自然段):(1)(1)边读边思考:这段写什么?(2)(2)理解“王羲之什么也没说,拿起笔来,在一个‘大’字的撇下面加了一个‘点’,就走了。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会写字吗嗯,写字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已经学会了写很多字,但是要写好字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写字的课文。
(板书课题)2、简介王献之和王羲之课题中就有一个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王献之)文中还有一个人是谁(王羲之)他们什么关系(父子)他们合称“二王”,自亚代以后许多书法家几乎都学习过“二王”的字体。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书法作品。
(展示)(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3、检查预习情况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任务,你们都读过了吗我们就直接检查一下。
(出示生字卡片)二、学习交流,理解课文1、自由读文,找关键词,分析小王献之自满的心理(1)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哪个词语能帮你记住这段话。
(板书:自满)师:同学们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是不是这就对了,读书就是这样,自己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要有自己的感受,但倒底哪个词语真正能助我们记住这一段话呢师:有时光读这一段还不行,还得往下读,有的词在这一段里很重要,在下一段里也很重要,这样的词才是真正的关键。
(2)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的哪个词与上一段有关系(指导朗读,强调重点词语“接连”、“满以为”、“谁知”)师:这段话和上一段哪个词有关系(自满)什么是“满以为”师:意见不一样怎么办(往下读)(3)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和前面哪个词语有关(自满)为什么师:怎么能看出自满呢兴冲冲怎么就自满了呢高兴什么呢(他以为母亲……)因为什么母亲会夸他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第一自然段,王献之为什么会自满所以他一定想……(只要我写的字就很好看,别人就会称赞我,甚至觉得自己的字都快赶上父亲了,)这个时候,王羲之已经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了,王献之觉得,我才八九岁,我写的字就这么漂亮,甚至能赶上父亲写的字,所以后来发生了:他写了十几个大字,选了一个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父亲的称赞)他又拿给了母亲看,而且还……(兴冲冲地),文中用了一个“又”字,“又”可以看出,他拿给父亲看时……(也是兴冲冲地)(板书:满以为、又、兴冲冲)师: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小献之的……(自满)师:让我们用自满的语气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让我们感觉到小献之的变化。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1一、走进兰亭,游览书法圣地(播放兰亭风光图片,师简介兰亭景点)在浙江省绍兴西南郊5公里以外,有一处风景优美,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它就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这里沉淀着岁月的清幽古雅,蕴藏着世间的书墨流香,往事越千年,如今走进兰亭,鹅池边,曲水流觞处仍能感受到书圣当年的气息。
这是临池十八缸,池旁还有一石碑,名为太字碑。
正是这个景点,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传颂至今的书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板书课题,板书:王献之练字。
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自有太字的来历。
二、走进文本,探析练字过程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自满的原因?师:想一想人们会怎样夸奖他呢?(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有名的秀才,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听了这些夸奖小献之会想些什么?2、学习2-4自然段师:自满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指名2个学生说说)你说得真对。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
小献之这样的自满他会怎么做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2-4自然段,并动笔画一画。
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学习到了什么?3、学习第五自然段小献之急切地向父亲讨教练字的秘诀,可见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帮小献之找找“秘诀”吧!4、学习第六自然段小献之得到父亲的这个秘诀了吗?齐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反思许堡中心小学夏振华《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自满”“满以为”“兴冲冲”等词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经历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王献之练字的成功秘诀。
3、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谁要是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真是叫人羡慕。
这节课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书法家,他就是晋代的王献之。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课件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2、他是怎么把字写的这么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1、生快速读文,说说你认识了一位()的王献之。
(课件出示:我认识了一位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这个词呢?(生答)师:你真聪明,“自满”就是满足自己的成绩。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课件出示)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小献之这样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请同学们读2-5自然段。
(1)王献之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会“选”、“送”、“满以为”的意思。
(2)父亲是怎样做的呢?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再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2、王献之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父亲的称赞,他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引导想学生体会“又”、“兴冲冲”的意思。
师:父亲用无声的语言和亲身的示范教育儿子,而母亲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王献之此时还骄傲自满吗?在文中找一找他的变化。
教案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教学记实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老师自己创作的小诗也是一个小谜语。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生:(疑惑)的看幻灯片上的(诗)。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师:(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同学们看看这些个字写得怎么样?生:写得很漂亮。
师:这幅是父亲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这幅是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你能分清谁的书写水平更高些吗?但透过“与父齐称书界王”这句,同学们现在能确定老师那首诗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了吗?生:王献之师: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
生: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
师:你知道他出生的年代,还知道他的身份真了不起。
(幻灯片出示王献之的画像及简介)生:我知道王献之的父亲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师:你还知道他父亲是谁,真棒!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师用毛笔沾水写一个大字,这个字念什么?用书遮挡上加个点,这个字念什么?大和太“一点之差”,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王氏家族家族里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请同学们穿越时空和老师来到晋代,学学王献之是怎样练字的?(板书:11王献之练字)二、初读感知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76页,端起书,放开声音自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不认识的字,不好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了。
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生:可以查字典。
师:借助工具书是个好办法,可是手上没有工具书的怎么办呢?生:我们还可以问老师,老师是一本很厚的又会说话的字典。
师:向老师请教也不错,但向老师请教的人太多,老师忙不过来呢?生:我们还可以问同学。
师:同学互助也是一种自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同学们记住了吗?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
师:读了一遍课文,字、词都认识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出示幻灯片字词)我请学生来读,如果你觉得对,就请你跟着他读。
(学生读词语,老师强调“模”和“摩”为圆唇音)生:读词语。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献之的生平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分析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特别是其行书风格。
3.通过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王献之的生平及其书法成就。
2.王献之行书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献之行书的美学特征。
2.如何将王献之的勤奋精神融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王献之的生平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特别是行书风格。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王献之行书的特点,如笔法、结构、布局等。
2.分析王献之行书的审美价值,如飘逸、灵动、自然等。
3.结合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勤奋好学的精神。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王献之的部分书法作品,如《兰亭序》、《中秋帖》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作品的书法特点及审美价值。
第四环节:实践环节1.教师布置临摹任务,让学生现场临摹王献之的行书作品。
2.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注意观察王献之的笔法、结构等。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2.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好学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扬王献之的精神。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收集王献之的书法资料,了解其生平及书法成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王献之的书法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掌握了王献之行书的笔法、结构等,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王献之勤奋好学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
4.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王献之的生平及其书法成就教师活动:我会以一个时间线的方式介绍王献之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成长的背景和关键成就。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3)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全过程。
在初读感知的阶段,先组织学生进行了自由读,目的是为了扫清生字词障碍,接着又组织学生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又组织学生分段朗读。
就这样在初读感知的环节中,就已经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了三个来回,达到了读通课文的目的。
在细读感悟的环节中,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品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重点词句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读中感悟,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将“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读书方法进行了细化,归纳总结出“内容、情景、心理三种不同的想象内容,使学生达到了会读的目的。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学生自然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实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看吗?
(课件播放王献之的简介及书法作品)
师:你们知道这些字都是谁写的吗?
生:是王献之写的。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小时候练字的一个故事。
师板书课题,生与师一起写,师强调“练”字的第六笔是“”。
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
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
)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
师:谁再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可能会说: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生可能会说: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
生:自满就是骄傲。
师:小献之为什么会自满呢?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文后,其他同学评价。
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可能会说: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师:你说得真对。
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
小献之这样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动笔画一画。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
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2朗读)
师指导朗读这一段中的“满以为”要重读,体现他的自满。
生练习读。
师:其实呀这时的王献之确实很自满,但父亲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怎样做的?
生可能会说:父亲随手写了一点儿,“大”字变在了“太”字
师引导生感受王羲之写字功底下这深。
生回答在母亲那。
师:母亲是怎样说的?
引导生读好母亲的话,并同桌练习表演再找生板前演
师:此时的小献之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找生读第四自然段师同时指导读出小献之天真、好学的语气。
读出父亲慈爱的语气。
生反复练习读再找生回答问题
师:练字的“秘诀”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
)
集体交流
师:哪一小组找到了?
生1:我们组找到了。
父亲的秘诀就是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
生2:我们组也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在后花园的水缸里。
师:你们准确的找到了父亲的回答,请你们再想一想,父亲的本意就是让完18缸水吗?如果他把墨汁搅在缸里,然后乱涂乱画,用了水就练会了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
(学生再一次到组内集体交流、探究。
)
再次交流汇报。
生得出结论,18口大水缸里水指的就是“勤学苦练”的意思。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板书:勤学苦练。
)
师:其实王献之也找到了秘诀。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大书法家)
师质疑,这里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
引导理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王献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分别是怎么练字的?
引导学生想像,并练说。
找生说。
师:勤学苦练这一秘诀只在写字上能用到吗?还可以在哪用?
生自由说。
你能讲一讲我们学过的有关勤学苦练的故事吗?
生自由讲一讲
师: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生与同桌说一说,再在班上说。
五、检查识字,布置作业
师出示小黑板
生快乐识字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作业: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师: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相信只要你掌握了勤学苦练这一“秘诀”,那么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最后让我们齐读谚语来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勤学苦练大书法家。